姜堰二中高二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9374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堰二中高二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姜堰二中高二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姜堰二中高二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姜堰二中高二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姜堰二中高二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姜堰二中高二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姜堰二中高二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堰二中高二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姜堰二中高二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猎头公司要放眼市场,建立自己的人才库,不要四处挖别人墙角,那不是有道德的市场行为,为人们所不耻。

C.全国大学生辩论总决赛可谓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场上的选手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场下的观众热情高涨,掌声连连。

D.感恩,大都是一种自发式的觉悟。

觉悟是一种幸运的突破,若无点拨,也许会一辈子蒙

敝在黑暗混沌的世界中。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为政清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

B.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C.在常人看来,一些细节问题不足挂齿,但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往往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D.开学伊始,教师应引导高一新生听好课、做好笔记、完成好课后作业,长此以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B.不适当地布置作业,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将是一句空话。

C.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

D.一片新生的松林围着一间护林人小屋,它们就坐落在美丽的金鸡山南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何处是江南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

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

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

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

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

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

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

“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

”唐太宗才猛然醒悟。

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

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

“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止一处而已。

“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

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

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

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降,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5.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

B.“江南”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

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南”。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

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

D.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

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阿留传

明·

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

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

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

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

“汝善是,何烦我为?

”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

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问之,则曰:

“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

”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

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

留伺客退,窃叩之曰:

“非铜乎?

何黯黑若是也?

”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

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

持斧、锯、历园中竟日。

及其归,出二指状曰:

“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

”家为之哄然。

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

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

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

一日,和粉墨,戏语曰:

“汝能是乎?

”曰:

“何难乎是?

”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

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

樗栎②不材,蕲③者不弃;

沙石至恶,玉人赖焉;

盖天地间无弃物也。

矧④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

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

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

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

吁唏!

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注释】①参亭:

参互和均匀。

②樗栎chūlì

都指无用的木材。

③蕲:

能“祈”,求。

④矧:

况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应门:

应答门人

B.宾客虽稔熟者稔熟:

熟悉

C.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歧生:

分枝错生

D.历园中竟日竟日:

整天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曰: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D.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阿留“痴呆无状”,却工于书法,善于绘画。

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主人“专任”,被长期奉养,终身不弃。

B.文章的第三部分,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提出了“天地间无弃物”、用人应当用其所长的观点,成为文章的关键部分。

C.作者对能容人、用人的周元素赞美有加,并联想到现实中的“造命者”每每用人不当,这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D.作者叙事简洁,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议论则精辟深透,切中时弊,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批判性。

第Ⅱ卷(共120分)

四、(22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

(3分)

译文:

(2)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2分)

 

(3)(阿留)固弃材耳;

(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长信秋词(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

“长信”,原指汉代长信宫,这里指皇帝的后宫。

“漏”,宫中的滴漏,古代的计时器。

(1)分析一二句写景的作用。

答:

(2)第三句“无颜色”三字用得好,有实有虚,试作分析。

(3)末句中的“清”“长”二字充满暗示,请据此分析诗中人物的感情。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小题)(6分)

(1),内无应门无尺之僮,,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2)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

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礼记·

中庸》)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一17题。

寂寞书院冷

叶文玲

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

驻足留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

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

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

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

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

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

《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

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

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

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

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

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

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为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

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