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141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嘶哑(sī)   分外(fèn)   娉婷(pìng)   浮动(fú)

B.摇曳(yè) 折腰(zhé) 鲜妍(yán) 可汗(kě)

C.妖娆(náo) 海峡(xiá) 红晕(yùn) 凝望(níng)

D.冠冕(guān) 枉然(wǎng) 飘逸(yì) 轻灵(lí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3分)

A.漫游   优戚   生机勃发   呢喃软语

B.黎明   流盼   屏气凝神   心驰神往

C.汹涌   丰润   通宵达旦   尽态极颜

D.坟墓   喉咙   涛涛不绝   稍逊风骚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获得冠军,朱婷被评为MVP和最佳主攻手,人们因此称她为排坛的“一代天骄”。

B.他从头到脚都换上了新装,给人一种冠冕堂皇的感觉。

C.早晨雪停了,推开门,好一派红装素裹的景象出现在眼前。

D.马化腾、马云等人都是当今中国互联网界的风流人物。

5.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

(这个句子的宾语是“非议”)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

(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C)(3分)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

“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________。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7.名句默写。

(6分)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毛泽东《沁园春·雪》)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4)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用《沁园春·雪》中的句子填写)

8.综合性学习。

(6分)

2018年5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

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联合多家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部分中小学也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请你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某中学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对全校同学做了中学生了解英雄人物情况的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

材料二 《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的解释如下:

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

材料三 川航机长刘传健,在万米高空客机驾驶舱玻璃脱落的危急情况下,驾驶飞机奇迹返航。

中国民航局表彰他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

能够在生死一线之际成为英雄,源于他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

(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

(3分)

当前,中学生对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动漫电影英雄了解较多,对当代英雄了解较少。

(2)主题班会“论英雄”环节,同学们展开了自由讨论。

请你结合所给材料,对同学们的讨论作总结发言。

(3分)

小辉:

古代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戚继光等,勇武过人,谋略超群,实在值得钦佩。

小丹:

那些动漫电影里的英雄,超人、钢铁侠才叫厉害,每次都能拯救地球。

小薇:

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流血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才是真英雄。

小波:

现在是和平时期,基本不打仗,也没有外星人入侵,这些英雄再厉害都没用啦。

小梅:

那我们今天还要不要英雄?

总结发言:

示例:

同学们,英雄不光是勇武过人、谋略超群、拥有超能力、流血牺性的人,只要他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英勇斗争,他就是英雄;当今虽然是和平时期,基本不需要打仗,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英雄,需要拥有不怕困难、不顾自己这种精神的平凡英雄。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2题。

(12分)

田晓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

“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那——又有什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9.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

(3分)

默默无闻、乐观向上、心灵纯洁。

10.全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妙处?

(2分)

拟人。

 妙处:

化抽象为具体,使“露”的默默无闻、乐观、心灵纯洁、舍己为人的形象展现得格外生动真实、亲切可感。

11.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3分)

示例:

在生活中,即使我们很普通很平凡,我们也要乐观向上,不要抱怨,应该永远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

12.仿写。

(4分)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一滴纯洁的甘露

示例:

我不是巍峨的高山/也不是连绵的峻岭/我就是我/一座平凡的山丘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7题。

(17分)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

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

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

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敞开门,有春风灌进来。

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

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

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

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

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

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

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

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呢喃的声音。

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

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

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呢喃,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感。

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

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出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

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

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

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

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

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

老人说,燕子一袋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

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

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

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

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

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

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

就像大人牵挂贪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

给燕子留着门。

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

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

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

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

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

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

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

村民习惯了关门。

13.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

请简要概述。

(4分)

①春天,开门欢迎燕子归来。

②村里的老人看燕子,听燕子的呢喃。

③晚上给燕子留着门。

④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放在树杈上。

14.请结合语境,分析“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中“仪式”一词的妙处。

(3分)

“仪式”一词一般用在比较神圣的典礼上,在文中大词小用,写出晚上做最后一件事的庄重和认真,体现了燕子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体现“我们”对燕子的喜爱)。

15.“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分)

岁月流走,当村里迎来一座座新楼后,燕子却在慢慢离去,人和燕子和谐共处,如一家人一般生活的热闹场景如今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

16.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分)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

通过对燕子的神态、声音、动作等细节的描写,写出了燕子双飞双宿的生活习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燕子间的温情,也表达了“我”对燕子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与下文写人类夫妻相处的情景相映衬。

17.“村民习惯了关门”,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

(4分)

示例一:

不赞同。

门犹如一道屏障,隔离了人和燕子,村民的这种习惯,是对燕子的拒绝,是人性的自私,在村民一次次的关门中,人类和鸟儿和谐共处的画面在一点点消逝,人类善良友爱的心灵也在慢慢硬化。

 示例二:

不赞同。

燕子到来,带来了热闹,带来了福气,关门,拒绝了燕子,疏远了燕子,村子变得寂寞,人心也变得空虚,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走向僵化。

 示例三:

赞同。

关门并没有完全剥夺动物的生存空间,人们建房改善自身生存条件是合情合理的。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1题。

(11分)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一个小高潮。

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

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嘉宾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当众朗读一遍。

《朗读者》首播的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和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

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有些人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忙里偷闲,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

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记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

如今的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仍然寥落荒芜。

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生活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

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这些节目大都偏重于介绍图书、作者和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向“高冷化”,导致受众面相对狭小。

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广受好评的文化节目的兴起,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

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烦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以及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19.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对比论证。

将《朗读者》与其他电视台读书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贴地气”,“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20.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

(2分)

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烦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C)(3分)

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三、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50分)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虽香气袭人,但缺乏艳丽之姿;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香气寡淡,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