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作文之西安钟楼英文导游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652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作文之西安钟楼英文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安作文之西安钟楼英文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安作文之西安钟楼英文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安作文之西安钟楼英文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安作文之西安钟楼英文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作文之西安钟楼英文导游词.docx

《西安作文之西安钟楼英文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作文之西安钟楼英文导游词.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作文之西安钟楼英文导游词.docx

西安作文之西安钟楼英文导游词

西安钟楼英文导游词

【篇一:

天津鼓楼钟楼导游词3篇】

天津鼓楼钟楼导游词3篇

位于城中心的鼓楼,也是在这个时候修建起来。

即距今四八八---四八九年之间。

名为鼓楼,实为钟楼。

有人说,现在的天津市就是以鼓楼为中心,向四周不断扩张而形成的,所以声称鼓楼是天津市的发源地。

下面是天津鼓楼的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天津鼓楼的导游词篇一:

鼓楼位于天津市红桥区东南侧,与和平区交界,东邻海河,西临西马路,南近南马路,北靠北马路。

以鼓楼为中心,有东南西北街,现辟为商业步行街。

4月30日上午,我们从北京南站乘坐和谐号列车到天津西站,再乘坐840公交车经过意大利风情区到位于南马路的鼓楼站下车,往北步入鼓楼南街。

街入口处筑中式古雅排坊,街内两侧建筑物具有中式古建筑特色风格,多数为四层古建筑小楼,开设各式天津特色商品店和旅馆。

街两侧有饮食店、狗不理包子店、工艺品店、黄金手饰珠宝店、麻花食品店、重阳府酒店、红岩海鲜酒楼、吉优捷酒店、乐佛宾馆、龙道旅馆、北方古玩城、泥人张泥人工艺品店、天津老城厢博物馆、广东会馆、格格府、摄影店等等。

街中安置雕塑人物造型小品,街傍设有园林绿化小品和凉亭,宏伟壮丽的鼓楼矗立在鼓楼东西南北街的中心广场位置。

我们中午餐在鼓楼北街品尝天津名食狗不理包子,这是我们第一次到天津品尝当地特色小食。

我们逛街逛商店,拍摄风景照片,观赏各式工艺品,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是泥人张工艺品店,店内陈列的泥人种类众多,熠熠如生,让人看后爱不择手。

天津鼓楼的导游词篇二:

我们先去参观了古代用来计时的工具,比如:

盘香,时辰烛等等。

盘香有点像蚊香,但是盘香是被一根绳子吊在一个木架子上的。

盘香上有很多刻度,点燃盘香,每烧过一个刻度,就表示过了一段特定的时间。

时辰烛和盘香差不多,也是用刻度来表示时间的。

两点半钟,击鼓表演准时开始。

那里有二十五面更鼓:

一面主鼓,高2。

4米,直径1。

6米;二十四面群鼓,都是一样的尺寸,但都比主鼓小。

敲主鼓的人站在两级台阶上,两手各拿一根敲鼓棒,用力的敲。

还有四个人在敲其中的四面群鼓。

鼓声浑厚,欢快。

看完击鼓表演,我们就下楼。

下楼和上楼一样都要经过一段很陡的台阶。

上台阶的时候,我觉得兴致勃勃,一点也不累。

下台阶的时候,我感觉左腿发紧,我两手扶住扶手,小心翼翼地往下走。

终于下来了,好险啊!

天津鼓楼的导游词篇三:

上回说到回民街在钟鼓楼附近,那我们下一站就去钟鼓楼。

钟鼓楼其实是两栋遥相呼应的建筑,顾名思义,一栋上面是大钟,一栋上面是大鼓。

登上钟楼,一口巨钟引入眼帘,那象般巨大的铜钟被高高地挂在一个红色的的木架上,光是边上的木杵直径就有二十多厘米。

可以想象清晨那古老的钟声是怎样将人们从梦中唤醒。

钟楼整个都是木质结构,上面画有各种各样的图画,还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我终于见到真正的雕梁画栋,没想到那时候的做工就那么精细了。

钟楼里还陈列着很多古董和齐白石爷爷的作品,简直就是精美绝伦。

站在钟楼顶远眺,整个西安就像立刻缩小了,变成了一张地图。

那上面以钟楼为中心的笔直笔直的大路伸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真的很奇怪,为什么西安的路都是直的?

鼓楼和钟楼很像。

一上去最抢眼的就是一面特别特别大的鼓,那鼓立在那儿足有三米高,一米厚!

让人禁不住想去敲两下。

再往后接着走,就会看见整整一排的鼓,上面写着二十四节气,好似阅兵似的,特壮观,特气派。

鼓楼里还有一面高达十米的大鼓,最奇怪的是那口鼓的鼓面,上面竟然没有任何接缝,哪来那么大的一张整皮呀?

到了晚上,很多盏刺眼的灯光打在钟鼓楼上,钟鼓楼顿时变得金碧辉煌!

妈妈说,那在建筑学上叫光雕。

钟鼓楼真是古城西安的一大奇观!

【篇二:

西安旅游导游词】

秦始皇兵马俑?

?

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

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

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

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

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

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

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

这批兵马颂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西安城墙?

?

西安唐时称长安城,元朝时曾一度叫奉元城,现在的西安城墙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洪武八年(1375年)在唐长安城的基础上改建的。

西安城墙周长13.7公里,东西长约2.6公里,南北长4.2公里,呈长方形。

城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

城墙的外侧是护城河。

有4座城门:

东为长乐门,西为安定门,南为永宁门,北为安远门。

在4座大城门外各建有1座半圆形瓮城即月城。

在月城和大城门上各建有1座宏伟高大的歇山式城楼,两楼相对,严密监守着城周围一切动态。

城墙上隔120米有延伸出城墙12米、宽20米、和城墙顶齐平的墩台98个,俗称马面。

其作用是便于观察敌情,作战时能三面杀敌。

城墙上还有垛口5984个,作了望、射击之用。

另外还有登城马道10处。

整个城墙是用石灰、土和糯米汁混合砌成的。

西安城墙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规模大,保存较完整,很值得一游。

华清池?

?

位于西安临潼县骊山北麓。

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建离官。

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

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

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

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

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每年十月到此,年终返回。

华清池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

进了大门就见两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对称,往后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过龙墙便是九龙湖,湖面平如明镜,亭台倒影,垂柳拂岸,湖东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飞霜殿为主体建筑,沉香殿和宜春殿东西相对,西岸是九曲回廊。

由北向南过龙石舫,再经晨旭亭、九龙桥、晚霞亭,便到了仿唐“贵妃池”建筑群。

在星辰汤后面还有温泉古源。

出了贵妃池向前行便进望湖楼,先见荷花池然后经飞霞阁,传说此阁是贵妃浴后观景及凉发之处。

接着来到五间亭,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时蒋介石曾在此居住过。

后面骊山的半腰间虎斑石处还有一座“兵谏亭”,高4米,宽2.5米,水泥钢筋结构,兵谏亭匾额是用贵重的蓝田玉制成。

走出望湖楼,向右可沿着一条砖砌的台阶上行,直登苍翠葱绿、美如锦绣的骊山游览。

再现唐诗山水园林新意境

三大遗址公园总占地面积2100余亩,总投资25亿元,均是在唐代的古迹旧址之上重新规划建设的,恢复重现的历史景观与现代自然人文景观结合的浑然天成,呈现出曲江新区的历史风貌和唐诗意境,从而达到“青林丛复,绿水弥漫”的独特景观体系。

曲江池,是古都长安最著名的风景区,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和京都公共区。

盛唐时期,曲江池的繁盛达到了顶峰时期,当时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常聚于此,是京都游人的最佳去处。

曲江池遗址公园依循山水格局,以秦、汉、隋、唐曲江池遗址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曲江池历史水系的原貌。

整个公园以曲江池水面为中心,分为八大景区,总占地面积1500亩,水域面积近700亩。

唐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唐长安城外郭城的东南部,是在唐长安城外郭城遗址上建成的开放式城市公园。

在历经1400多年风雨的唐城墙遗址之上,曲江新区立体构建了以唐诗为主线,以书法、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园林景观为表现手段,以唐诗人物和唐诗意境展示为主题,集诗歌、哲学、美学体验、生态园林为一体的休闲文化长廊。

书院门570多米长的街道,集中了上百家店铺。

在二三层雕栏楼阁上,挂着一色的黑底金字牌匾,书写着文萃阁、醉书轩、聚香斋、皓月宫等店名。

这里的店铺门面既不像江南商号那样纤巧秀丽,也不同于北京大栅栏那样富丽堂皇,而是古朴敦厚,门面很少有繁琐的装饰,牌匾、楹联,还有深狭的门道,显示了一种儒雅祥瑞、深藏若虚的氛围。

商家所售的商品有各种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等。

然而墨香的古文化街最能体现特色的商品当属种类繁多的文房四宝、书法字幅、国画卷轴、碑帖拓片、蓝田美玉,以及古老的乐器“埙”。

懂行的人到书院门是看“书”的。

这“书”涵盖书、画及相关的一切。

这里卖字画的店铺多,里面不仅有许多民间书画爱好者的作品,也有不少名家名作;但是也有赝品。

略往书院门的街深处走,卖字画的店铺便越来越多。

还有许多临街摆设的摊位,其实就是张书桌,上备文房四宝以及展示有主人写画好的作品。

主人就在此或写字,或作画,也出售作品,但是更享受这种陶冶情操和相互切磋技艺的生活。

其中不乏功力深厚、作品绝佳的高人。

每年都会大批书画名家会聚西安,在这里举办各种展览陈列数十次。

书院门与关中书院

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街内的关中书院。

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书院之冠。

古时明代工部尚书、经学大师冯从吾得罪皇帝被革职回家,在宝庆寺讲学。

后来又与陕西省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汪可受一同进行“联镳会讲”,听讲人数多达数千人,长安府长官便下令在寺中划出一块地修建“关中书院”。

之后,向东又陆续修建了长安县学、西安府学和文庙(今碑林所在地),形成了文化一条街。

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讲堂6间曰“允执堂”,左右房间众多。

讲堂后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小**。

讲堂前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

书院有门两重,大门二楹,二门四楹,郡丞刘孟直书“八景诗”以壮其观,学者王大智书隶字为书院题名。

关中书院建成以后不久,魏忠贤灭了东林书院,关中书院也被殃及。

熹宗时,关中书院被下旨拆毁。

到康熙3年,关中书院重建。

光绪时,改建成陕西省师范大学堂,成为当时西北5省的最高学府。

民国时改为省立师范学校,直至解放。

现在的关中书院依旧古色古香,遗憾的是作为西安师范学院及附小的所在地,谢绝非校内人员进入参观的,只能从大门外感受一下里面的古韵书香。

回民街历史

说回民街过去是商业繁华之街,商贾云集,风光无两,街上名店鳞次栉比,名产驰誉全国。

据说有108家粮行,有宰牛、宰鸭、宰驴的数10位,无论是不是赶集,都热闹非凡。

现在,矮矮的民居屋顶,如蜘蛛网一样的电线,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却又那么触手可及:

触到的是木板里遗留的草根气质,但那种人声鼎沸的鼎盛场面,早就无法企及。

这条街的历史也已经很久了,据说,原来国外的使节和来长安做生意的商家们聚居在这里,不断地繁衍生息,现在的坊上人大都是这些古老移民的后裔。

他们用自己的宗教形成了高度的凝聚力,在汉人占主流的社会中,顽强地坚持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生活圈子,他们的血液中还保留着精明商人和贵族的遗传因子,一直到了今天。

在一千多年前的汉朝,这里就曾经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迎来了回民的先民--来自古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节、学生。

历史记载,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后,在这一区域经商、留学和做官,一代代繁衍生息。

今天,这里成为6万多回族穆斯林群众的聚居区。

作为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之地,这一区域今天仍然有唐代含光门、明代西城门楼群、众多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道教城隍庙、佛教西五台、喇嘛教广元寺等众多文化遗迹。

街区内众多街道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清真饮食城、民族购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区相映成趣。

西安钟楼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

它以其金碧辉煌的雄姿踞于西安城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古城西安的标志建筑,被誉为“古城明珠”。

明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全国各城市兴建钟楼,以镇天下。

西安钟楼初建时原址在今西安大街广济街迎祥观,与鼓楼东西对峙。

当时此地与南北城门正对,是城中心之所在。

后扩建西安城,随着城中心的东移,钟楼的位置就与中心偏西,故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在陕西巡抚龚懋贤主持下,命咸宁、长安二县县令将其迁建于现址。

迁建时“楼惟筑基外,一无改创”。

钟楼落成后,龚懋贤写了《钟楼歌》刊石嵌于钟楼内。

以后清乾隆五年(1740),楼又经巡抚张楷重修,仍按明初年的原结构修建,唯将原室内悬挂的唐代“景云钟”移出室外,以使报时之声远扬。

此外,楼上奉祀文昌帝君。

钟楼的命名,也因每天清晨击钟报时,故称之。

钟楼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曾成为拘押进步人士和革命青年的临时牢狱,楼上驻扎军队。

鎏金宝顶的铜叶被人揭去盗卖,楼体累遭破坏。

1953年至1958年,国家对钟楼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维修,加固了楼的台基座,拆换了楼梯、地板和部分柱子,增添了栏杆,翻修了全部门窗。

楼的内外进行粉刷油漆,并按原样装置了鎏金顶和增加了避雷设施。

1980年以后,又进行了多次维修。

1996年西安市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决定仿制唐景云钟。

唐景云钟铸于唐景云二年,原为唐景龙观所用,唐睿宗李旦亲自为其撰书铭文,明初移至钟楼用以报时。

该钟现为国家级文物,现藏于西安碑林。

西安市文物管理

局多次走访有关单位,商讨仿制事宜。

仿制的景云钟外观与原钟近似,通高2.45米,重6.5吨,钟裙外径1.65米,纹饰、铭文酷似原钟,音质嘹亮雄浑,可与原钟媲美。

经多方努力,1997年1月30日,沉寂了数百年的晨钟暮鼓再次在古城响起。

仿制的景云钟现挂于楼基座的西北角。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钟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公布保护范围:

其重点保护区为钟楼基座四周边内;一般保护区为由重点保护区外延36米;建设控制地带为由一般保护区再外延72米。

鼓楼

西安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

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清乾隆五年(1740)先后两次重修。

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

西安鼓楼是目前所存在全国最大的鼓楼。

它的建筑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

高台砖基座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7.7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券洞门。

楼建筑在基座的中心,面阔7间,进深3间,四周另有走廊。

第一层楼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重檐歇山顶,上覆绿琉璃瓦。

楼的外檐和平座都装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整个建筑层次分明,浑雄博大。

登楼的青砖阶楼设在砖台基两侧,在第一层楼的西侧有木楼梯可登临楼的第二层。

在楼的南檐下正中,悬挂有“武盛地”蓝底金字匾额,是陕西巡抚张楷重修此楼峻工后,摹仿乾隆皇帝的“御笔”。

北檐正中悬挂有“声闻于天”匾额,笔力挺拔,相传系咸宁李允宽所书。

两匾不仅说明了建筑物的意义,而且犹如画龙点睛,使楼生气盎然,更显得宏伟壮丽,但在“文革”十年浩劫中遭毁,现文物管理部门已着手修复。

从50年代开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缮鼓楼,90年代又贴金描彩,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恢复“晨钟暮鼓”,1996年西安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

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

鼓腹直径3.43米,重1.5吨。

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00年,象征公元2000年,催人奋进,跨入21世纪。

该鼓声音宏亮、浑厚,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鼓。

在钟楼和鼓楼之间,开辟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造型独特的声光喷泉不时变换,是古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

【篇三:

西安古城墙导游词】

西安古城墙导游词

各位游客:

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重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

日本天皇访华来西安时,放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俑坑不看,却登上了始建于600多年前的西门城楼,领略了这座古代城墙的雄姿。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实地去参观西安古城墙。

【城墙的起源】

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略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

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游览。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

“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

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

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

“城”字最早出现在周朝的金文中,从字形看活生生地体现了古代城墙的军事用途。

城墙的军事作用是保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上看,城墙的形体规模又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

显然统治者营造城墙,是用它来保护自己,宣示国威。

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

它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修城开始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历时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扩筑而成的,经过历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

【城垣规模和结构设施】

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墙到底有多大呢?

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

据测算,西安城墙周长11.9千米,其中东城墙2590米,西城墙2631.2米,南城墙3441.6米,北城墙3241米。

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少见的。

大家看见城墙四门外筑有护卫城门的小城,那叫瓮城。

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

瓮城外还筑有拱卫瓮城的小城,古称羊马城。

古时候大城门的启闭有规定时间,关闭城门后尚未回城的人可连同自己牵的羊、赶的马等,进入羊马城以及今环城公园地带歇息,等候开城门后再进城。

西安的羊马城在清末已全毁。

记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门(西门)瓮城北门外约17.5米处发现羊马城北侧门道,长5.5米,宽2.4米。

现在大家能看到南门瓮城外侧已修复的羊马城,墙体长198米,高

9.5米。

护城河外曾有拱卫四城门的四个夯筑土城叫郭城。

据《西安府志》卷九记载:

唐天佑年间,韩建筑东郭小城和西郭小城。

宋、金、元皆因之。

明洪武年间拓城时,东郭小城大部分被包在大城内,留在城外的即为东郭新城。

明后期西郭小城记。

目前,四关郭城墙体仅存部分残段,郭门仅在地名上留有其名称。

现在我们来到西安城内东北处,这里曾经是明秦王府城,简称王城。

明初,朱元津封其次子为秦王,命其坐镇西安,加强对西北的控制。

整个秦王府城分为两重城墙。

外城墙称萧墙,全系土筑成。

内城墙因外砌青砖,故称砖墙。

明灭后,萧墙被毁。

清雍正年间,西安修庙宇,秦王府的建筑多被拆除,砖城改为八旗教场。

目前秦王府砖城只存夯土城残段若干处。

一般游客知道明代建筑西安城墙时有98座敌台,台上均建有敌楼。

但1982年西安市城墙管理所实地调查发现,那些古敌楼没有留下一个,只有部分尚存础石。

之后,西安重建敌楼12座,为砖木结构,歇山顶式,重檐二层楼,底层周设回廊。

古代城垣设施不仅修建敌楼、箭楼作用武之备,还修建魁星楼以祭把主宰文运之神魁星。

西安魁星楼建在南门城楼东,后遭兵火毁坏。

后来在原址上复建魁星楼,值得一看。

【焕发新颜的古城墙】

各位游客,经过十多年的整体开发,古都西安已把位于市中心的残破的明代城垣,改造成颇具特色、中外罕见的环城旅游风景区。

1983年,西安市开始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开发,到1997年底累计投资2.27亿元,不仅全面修缮了城墙,填补了大小洞穴1650个,还重建敌楼四座、角楼2座以及南门月城、闸楼、吊桥各一处,同时对环城河、林、路进行了全面整治。

现在,从14条被修复的马道缓步登城,能见到长1334o米的城垛,还有11500米的女儿墙也全部修复。

站在高12米的城头上举目远眺,南边的终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遥遥相望;俯首四顾,城内城外市容尽收眼底。

城上还陈列弓弩。

滚木、擂石等防卫工具,城下复设吊桥、云梯,供人使用参观。

从城墙下到环城河边,修建了20多座桥,城河到城脚之间的环城绿化带,成了西安最大的绿化公园,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诗碑雕塑,应有尽有。

各位游客,西安古城墙的开发,受到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评价:

过去把古城墙看作是妨碍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枷锁,如今它却成了使古城增添姿彩的花环。

专家们还评价,秦始皇兵马湘的发掘,一举成就了世界奇迹;而西安明代城墙的维修,同样引起了世界瞩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来此后,一致同意推荐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篇二:

西安城墙钟鼓楼沿途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钟鼓楼及城墙沿途讲解的导游xx钟楼的钟声诠释了西安古城的古朴和这座历史古城的浑厚。

那么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会在欣赏钟鼓楼城墙沿途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西安这座古城风韵的另一面,那就是西安的饮食文化,说起西安的饮食,大家能否说出西安有哪些比较有名的小吃吗?

西安的饮食文化洋溢着浓郁的西北风情,品尝西安的风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乐事,无论是一直被西安人钟爱的羊肉泡馍,还是名扬海内外的“西安饺子宴”,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我的右手边有两幢仿明清的建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建筑上很醒目的一句话“千古风味饺子香,传奇品质德发长”,对,这就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德发长,德发长是以饺子宴而著名的。

大家如果想去品尝的话可以在我们旅行完之后互相结伴去感受一下德发长的非同寻常之处,同时也告诉大家一件很不幸的事:

我也没品尝过这里的饺子!

不过我想它既然打出了千古风味这一名号,想必一定实至名归吧!

说完了饺子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羊肉泡馍在哪个地方有卖的?

那么请大家随我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德发长隔壁有个同样建筑风格的酒家——同盛祥。

在同盛祥的门口我们会不经意留意到一个雕塑,那么大家能说出这个雕塑展示了陕西八大怪中的哪一怪呢?

(凳子不坐蹲起来)同盛祥主营牛羊肉泡馍、各种特色小吃,而且将传统特色与现代时尚融为一体,所以来这个地方来就餐的话我想大家会感受到西安文化的多姿多彩吧!

穿过钟鼓楼广场,我们现在到了雄健宏大、古雅优美的鼓楼,鼓楼的街道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各种知名的西安小吃应有尽有,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西安最有名的小吃一条街是什么街?

不言而喻,就是回民小吃一条街,来到西安的游客如果有机会来回民一条街的话都认为西安回民街有它很独特的一面,那么为什么这么说?

我想不光是因为街道两旁大量的美食店铺和饰品店带给我们无限的吸引,更是因为这条街道深厚的文化内涵吧。

回民街一般指的是鼓楼到北院门一线,南北走向的街道,不过有时也会把相连的化觉巷、西羊市还有大皮院一同算进去。

回民街顾名思义就是回民聚居之地。

西安回民街是回民区的一条街道,大约500米左右,特点是青石铺路,绿树

成荫,路的两旁是古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筑物,两边的商铺主要是以经营餐饮和一些具有陕西特色的饰品为主的,而且都是由回民经营的,具有浓郁的清真特色,深受外来游客的的喜爱。

大家现在看到的街道两旁的饭店都是正宗的回民饭店。

其中有几家比较有名的饭店如清

真平娃烤肉店、贾三灌汤包、红红酸菜炒米、大皮院的老孙家羊肉泡馍等等。

其中关于西安的羊肉泡馍还有一段比较风趣的传说,相传大宋皇帝赵匡胤在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饮挨饿的生活,有一天他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到他非常的可怜,所以就让他把自带的干馍掰碎,然后掌柜就浇了一勺滚热肉汤之后放在火上煮透。

接着赵匡胤就大口大口的吃完了那顿饭,当时他感到这顿饭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

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

有一天,他路过长安时,仍忘不了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牛羊肉煮馍,就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吃了一碗牛羊肉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