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绪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230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hapter1+绪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chapter1+绪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chapter1+绪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chapter1+绪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chapter1+绪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hapter1+绪论.docx

《chapter1+绪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ter1+绪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hapter1+绪论.docx

chapter1+绪论

 

微观经济学

Chapter1绪论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讲:

乔世君

Email:

qsjmail@

 

参考书目

中级

(美)平狄克(Pindyck,RobertS.)著,张军等译,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美)曼斯费尔德(Mansfield,Edwin)著,黄险峰等译,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美)H瓦里安著费方域等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2

[美]瓦尔特·尼柯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六版)

周慧中,微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朱善利著微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高鸿业主编刘文忻等编写,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高级

瓦里安,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蒋殿春,高级微观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一、学习目的

西方经济学的分级:

初级: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对难点问题不加讨论;初等数学。

高级:

使用高深的数学,公理化的推理方法,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中级:

介于初高级之间,使用高等数学,对难点问题只作简要分析,不深入讨论。

学习目的:

在本科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

希望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使学生能够对微观经济学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加强微观经济学基础

强调基本经济学原理和概念的准确性;

强调阅读原著,原汁原味儿,不走样,先拿来,然后为我所用;

加强基础的同时,加强对难点问题的分析,增加不确定性理论、非合作博弈、信息经济学等新的内容。

◎在掌握图形分析工具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些必要的数理分析方法

◎学习应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解释经济现象,做出预测,理解政策

二、微观经济学概述

两个基本假设:

1.理性行为假设——人们具有明确定义的目标和偏好,配置他们的有限的资源,以最大化他们自己的福利。

◎消费者:

追求满足最大化

◎厂商:

追求利润最大化

◎政府:

最大化各个利益集团的加权效用

注:

理性行为也可以是利他的

2.消费者主权(ConsumerSovereignty)假设——经济主体人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条件下,自由地做出他们的决策。

经济主体人最了解什么是他们自己的最佳利益,是自己利益的最好代表。

与之相反的是

开明统治者(EnlightenedRuler)假定:

政府可以为大众做出比他们自己更好的决策。

在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民主社会中,无需假设政府是开明的。

公众被认为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最佳利益行事的。

但是,即使是在自由经济中,市场也会失灵,因此也应当承认政府的作用。

两类问题:

实证的问题——什么将会发生?

是什么?

为什么?

比如:

如果最低工资增加,对失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再比如效率问题

实证分析方法(实证经济学):

从基本假设出发,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对实证问题做出回答,不对事物做出好坏善恶的评判。

实证经济学的工作程序:

假设推理结论(解释或者预测)验证。

可以通过将预测、解释与实际情况比较,来验证理论,因此,实证经济学是可以证伪的,是一门客观的科学。

这一点与自然科学是一致的。

 

规范的问题——什么应当发生?

应当怎样?

不应当怎样?

比如:

最低工资应该是多大?

最低工资应该增加吗?

再比如公平问题

规范分析方法(规范经济学):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做出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的评价,阐述怎样才能达到目的。

规范经济学是不能证伪的。

因为它依赖于价值判断,依赖于立场,依赖于个人的经历。

但是规范经济学与政策的合意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常用于政策评价,因此它对于我们是有用的。

关系:

(1)实证经济学独立于任何规范判断

经济学家通过实证的方式对政策起作用。

经济学家可能会争论增加政府开支是否会减少失业、增加通货膨胀,但是他们不应该说政策是好还是坏。

也就是说,经济学家也不能做规范的判断,与其他人一样,经济学家也不能比其他人有更多的精神权利。

(2)规范经济学不可能独立于实证经济学

任何有关政策的讨论都依赖于实证经济学提供的预测。

许多有关政策的的证论和分歧都可以通过实证经济学的进步趋于一致。

比如最低工资限制问题。

在经济学研究中,两种方法的区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将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分开,使我们能够集中精力讨论某一个方面的问题,避免了两种问题混淆引起的混乱局面,有助于分析的简化和结论的明确化。

 

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边际分析法

如果问题是我们是否应当采取某一项行动,决策就是在“做”和“不做”之间的选择,直接比较行动带来的利益和由行动发生的成本,即可以得到决策的结果。

但是,许多决策并不涉及做或者不做这样断然两分的问题,而是一个量的问题。

比如仅仅是——购买多少,生产多少?

——这样的问题。

例:

●产量如何确定?

●还要再雇用一名工人吗?

●我们应当花$1,000雇一名法律顾问吗?

●猪应当什么时候出栏?

值的再多养一天吗?

●学习时间的确定

●广告支出的合理水平?

●顾客寻价,应当在什么时候停止?

需要权衡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最优数量发生在一个额外数量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利益的时候。

决策要用到边际分析。

设X为决策变量(比如是产量)。

边际利益——X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总利益的增加量,

等价于总利益曲线的斜率

边际成本——X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总成本的增加,

等价于总成本曲线的斜率

决策准则

时,应当减少

时,应当增加

时,达到最优

这个分析方法在微观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

(1)消费分析中,边际利益是边际效用(一般是递减的),边际成本是价格(一般是常数)。

当边际效用大于价格,还可以增加消费;当边际效用小于价格,就需要减少消费了:

只有在边际效用等于价格时,消费量才是最优的。

(2)在生产分析中,利益是销售收入,成本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成本。

 

总量、平均量和边际量(以成本函数为例)

2、最优化的方法

最优化方法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法只是最优化方法的一个变形和易于理解的形式。

在理性行为假设下,我们可以用最优化模型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

(张五常只承认两个最基本的原理:

1.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2.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

基本步骤

第一步:

建立经济主体决策模型——优化模型

·设定经济主体的偏好——目标

·设定经济主体面临的约束条件——可行的选择

从而将经济主体的决策问题变成一个有约束的最优化问题。

第二步:

求解经济主体的优化问题,也就是要找出使经济主体的偏好最大化的可行的行动。

第三步:

放宽或改变约束条件,研究经济主体行为的变化。

(比较静态分析,或灵敏度分析)

注:

以上是单人优化问题——一个决策者,在他面对的经济环境下,选择使其目标最大化决策。

有时会遇到涉及多个决策者的多人优化问题(博弈),由于他们决策的相互作用,一个人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其他人的反应。

在多个经济主体的决策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对最优解要做重新理解,最优解通常称为均衡解——给定其他人的决策,没有任何一个决策者愿意单独离开的结果。

3、均衡的方法(与优化解的关系)

均衡:

从物理学中借来的一个概念(如力系的均衡)。

在经济学中,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中的力量处于一种势均力敌的状态。

对均衡认识的发展

·力量平衡

·稳定的状态

·经济过程所趋向的结果

·经济系统的“引力中心”

·最优化模型的解

图1稳定:

干扰偏离恢复图2不稳定:

干扰偏离

微观经济学中两种常见的均衡

(1)经济主体均衡——如消费者均衡、生产者均衡,指的是经济主体认为改变资源的配置已经不能再使自己的境况更好(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从而不愿意再改变其经济行为的状态。

(2)市场均衡——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买方和卖方对当前的交易数量和价格都感到满意,所以没有改变行动的动机和愿望。

例子:

见me讲义

经济学研究均衡的目的是要用均衡来解释和预测经济主体的行为,因此,研究均衡出现的条件和均衡随条件的变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均衡和最优解:

单人优化问题:

优化问题的解就是均衡,二者是一回事。

因为如果已经达到了优化解,离开优化解不会给他带来好处,经济主体就没有了离开的动机和愿望。

多人优化问题:

是一种考虑其他决策者反应的条件优化问题。

由于关于反应的假设有多种可能,因此优化问题的解也具有多种形式。

4、比较静态分析(实证的)

如果经济环境的某些方面发生了变化,那么经济主体的行为会有什么改变?

也就是说,当经济环境变化后,均衡会发生什么变化?

我们可以不考虑从均衡到新均衡的中间过程,只比较新旧两个均衡,来考察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这就是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

(静态——均衡,比较静态即比较两个均衡)

例子,见me讲义

5、福利分析(规范的)

按照一个规范的标准(如公平),来评价均衡结果的合意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