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869006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docx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docx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

第一篇: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学案及反思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

苏州景范中学董敏华

教学目标

1、学会掌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验满)。

2、根据实验报告能独立完成实验并规范实验基本操作。

3、探究催化剂的特点。

4、了解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适合制取什么气体。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迁移知识的能力,以及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氧气制取原理探究、装置的选择

教学难点催化剂概念

教学用品

探究实验用品多媒体投影

教学设计

问题引入:

氧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焊接和切割金属、炼钢等都需要较纯净的氧气。

如何制取氧气呢?

问题:

前面我们学过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得到氧气?

回答: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设问:

在实验室还能用其他物质的反应来制氧气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板书:

过氧化氢制氧气

实验原理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水+氧气实验:

出示药品并观察。

回答:

根据标签所示了解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液体,本实验所使用的双氧水浓度为5%。

二氧化锰化学式为MnO2,是黑色粉末。

问题: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要用到固体和液体,并且反应速率很快,我们应选择怎样的装置呢?

投影:

将二氧化锰和双氧水直接装入一支试管内,是否可行?

投影:

回答:

不可行。

固体和液体始终接触,不能控制反应停止。

问题:

那怎样才能将固体和液体分开呢?

回答:

将液体装在漏斗里,固体装在试管中。

投影:

问题:

这样可行吗?

回答:

不可行,因为短时间内有大量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接触,反应速率很快,产生大量气体,有可能造成爆炸。

问题:

选用怎样的装置才能控制双氧水的量,进而控制反应速率呢?

回答:

要控制反应速率,就要逐滴滴加双氧水,因此就要在漏斗上加一个活塞――分液漏斗。

投影:

问题:

下半部分是否一定要用试管呢?

可否改用其他装置呢?

回答:

可以。

投影:

问题:

反应的发生装置已经确定,收集装置又是怎样的呢?

氧气应用什么方法收集?

回答:

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投影:

小结: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整套装置。

投影:

问题:

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回答:

关闭活塞,双手紧捂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

学生实验:

分组实验,每组用两种收集方法制取两瓶氧气。

讨论: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问题:

如何验满?

回答并实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能复燃,则已收集满。

讨论:

总结注意事项。

拓展问题:

1双氧水浓度对实验的影响

对比实验:

5%H2O210%H2O2

MnO2

结论:

双氧水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观察:

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问题:

若不加二氧化锰反应能进行吗?

实验:

5%双氧水二氧化锰

5%双氧水

现象:

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未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内产生少量气泡。

结论:

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像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催化剂,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3该发生装置适用于哪一类反应?

该收集方法适宜收集哪些气体?

该发生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的反应。

排水法适于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常温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

过氧化氢制氧气(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掌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验满)。

2、根据实验报告能独立完成实验并规范实验基本操作。

3、探究催化剂的特点。

4、了解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适合制取什么气体。

学习步骤

1、实验原理

(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双氧水的物理性质

(3)二氧化锰的物理性质

2、实验装置

(1)写出所用仪器的名称

(2)画出实验装置图

3、实验过程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3)塞好带有分液漏斗的导管的双孔橡皮塞(4)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5)收集气体(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4、讨论

(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为什么要用分液漏斗而不用普通漏斗?

(3)如何验满?

(4)你在实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你是如何解决的?

5、拓展

(1)设计实验以证明为什么不能使用浓度较高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结论:

(2)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设计实验以证明。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结论:

催化剂的定义:

(3)该发生装置适用于哪一类反应?

该收集方法适宜收集哪些气体?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学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我希望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层层深入,自己来设计实验装置,并自己动手制取氧气,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交流,得出结论。

让学生在简单的实验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由于采用了分大组进行实验的形式,虽然学生之间交流有所增加,但每位学生动手的机会却不均等,个别学生成为了“观众”。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安排每位学生为一组,讨论时可以组间交流。

二.在实验过程中还有少数学生一下子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双氧水全部加入二氧化锰中,导致反应速率过快,来不及收集。

这是因为在实验之前这些学生并未真正了解选用分液漏斗的意义,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一错误操作进行讨论,以进一步强化使用分液漏斗的意义。

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普遍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

如锥型瓶壁上粘有大量二氧化锰粉末,教师此时可组织学生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该现象主要是由于加药品时未横放且药品加入量过多引起的。

因此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强化实验基本操作。

四.在学生设计实验以证明不能用浓度过高的双氧水制氧气时,有较多学生没有用5%的双氧水来制氧气作对比。

这一拓展探究可以让学生对对比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会将催化剂的概念偷换为催化剂本身并没有参与化学反应。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设计实验以强调催化剂的概念。

实验设计:

向3mL5%H2O2溶液滴入2滴1mol·L-1Fe2(SO4)3溶液,溶液开始呈浅黄色,然后又变成深黄色,这说明在滴入Fe2(SO4)3溶液后,H2O2溶液中有深黄色的新物质生成;溶液最后又从深黄色变成浅黄色,与反应前溶液的颜色完全一致,这说明这种深黄色的生成物又分解产生了等质量的Fe2(SO4)3。

说明催化剂能改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生成了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又分解最终得到相同质量的原催化剂。

尽管催化剂从起始态和最终态看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机理在于它参与化学反应生成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又分解得到等质量的原催化剂。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催化剂概念,加深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的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但并非未参与反应。

骏卡充值中心

x55414W1KjZ5

第二篇: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学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我希望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层层深入,自己来设计实验装置,并自己动手制取氧气,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交流,得出结论。

让学生在简单的实验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由于采用了分大组进行实验的形式,虽然学生之间交流有所增加,但每位学生动手的机会却不均等,个别学生成为了“观众”。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安排每位学生为一组,讨论时可以组间交流。

二、在实验过程中还有少数学生一下子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双氧水全部加入二氧化锰中,导致反应速率过快,来不及收集。

这是因为在实验之前这些学生并未真正了解选用分液漏斗的意义,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一错误操作进行讨论,以进一步强化使用分液漏斗的意义。

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普遍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

如锥型瓶壁上粘有大量二氧化锰粉末,教师此时可组织学生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该现象主要是由于加药品时未横放且药品加入量过多引起的。

因此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强化实验基本操作。

四、在学生设计实验以证明不能用浓度过高的双氧水制氧气时,有较多学生没有用5的双氧水来制氧气作对比。

这一拓展探究可以让学生对对比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会将催化剂的概念偷换为催化剂本身并没有参与化学反应。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设计实验以强调催化剂的概念。

实验设计:

向3mL5H2O2溶液滴入2滴1mol&%8226;L—1Fe2(SO4)3溶液,溶液开始呈浅黄色,然后又变成深黄色,这说明在滴入Fe2(SO4)3溶液,H2O2溶液中有深黄色的新物质生成;溶液最后又从深黄色变成浅黄色,与反应前溶液的颜色完全一致,这说明这种深黄色的生成物又分解产生了等质量的Fe2(SO4)3。

说明催化剂能改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生成了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又分解最终得到相同质量的原催化剂。

尽管催化剂从起始态和最终态看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机理在于它参与化学反应生成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又分解得到等质量的原催化剂。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催化剂概念,加深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的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但并非未参与反应。

第三篇:

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教案氧气

教学目标: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实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材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该物质的性质。

氧气物理性质教学建议

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个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以便在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即观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对照的作用,使记忆更牢。

物质的物理性质,其观察和描述的顺序与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关,最突出的是颜色,其次是形状,再是嗅觉、味觉,这样自然的形成一个描述物理性质的习惯顺序。

关于溶解性,由于学生尚不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对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溶解,只能先认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有关氧气微溶于水的事实,可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

如许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或者让学生想想办法,做个家庭实验,如:

用封闭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养鱼的效果对比。

氧气等气体的沸点和熔点都很低,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难想象到的低温,教师应争取使学生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氮做为改进教学的设想。

或者至少也应争取看到录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厂都有生产,液氮在一般大医院用于冷冻疗法。

)在气体密度教学上,注意①怎样测定气体密度?

它与固体和液体有什么不同?

②不同密度的气体为什么是混合均匀而不分层?

氧气化学性质

关于化学性质,必须通过观察实验来完成。

为排除氮气的干扰,做在纯氧和在空气中的对比实验,以此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和氧气反应。

在观察实验时,引导学生想到,在没有点燃前,这些物质不和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再观察能否持续燃烧,及燃烧现象,继而观察在纯氧中的燃烧现象,最后是对生成物的检验。

在演示中最好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与实际反应有机结合起来,为学习化学反应方程式打点基础。

也可把有关的元素符号、化学式注在下面,超前记忆,分散教学难点。

为便于总结分析,将对比实验表格化。

从不同角度得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在总结氧化反应的定义时,应注意:

①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并没有说是氧气。

这里告诉学生,以后还会学到不是直接与氧气起化学反应的氧化反应。

②演示实验反应剧烈,应向学生指出,定义中并没有包含,可列举铁锈生成的例子。

这样使学生学会准确的掌握概念内涵。

培养提高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篇:

氧气教案

课时2氧气

前置作业:

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谈谈你的收获: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

2、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教具准备:

氧气(4瓶)、木条、硫、木炭、细铁丝、细沙、燃烧匙、火柴教学过程:

导课: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常识性的问题:

人不吃饭最多能维持生命几天?

生:

一星期。

师:

人不吃饭最多能维持生命6—7天,然而人如果处在无氧的环境下,生命只能维持6—7分钟。

人自从获得生命时,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于我们这个最亲密的伙伴,是不是应该有进一步的了解呢?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氧气。

问题一:

什么是化学?

答:

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问题二:

那么氧气是由什么组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答: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由氧气分子构成的。

引导:

那么我们知道,物质的结构与组成决定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结构与组成我们都知道了,要想了解它的用途是不是要从性质入手呢?

研究物质的性质应该从哪两方面出发?

答: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引导:

很好。

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研究具体物质的性质都是从这两方面入手,大家要掌握这种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一:

这是课前老师用排水法收集到的纯净的氧气,请同学们观察它并结合你们先学的内容讨论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各小组成员将你们的结论说给组长听,组长汇总一下举手发言,以后的每一次小组讨论都这样进行。

组长作答: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师:

说的很好。

请你到黑板上将你所说的内容在黑板上写下来供大家学习。

老师还要补充一点:

氧气有三态的变化

101kpa-183℃氧气(无色)→液态氧(淡蓝色)

101kpa-218℃氧气(无色)→固态氧(淡蓝色)

展示:

多媒体课件总结的物理性质。

引导:

了解了物理性质之后,我们用什么样的手段研究它的化学性质呢?

生:

实验方法。

师:

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

接下来老师将通过演示实验为大家揭开氧气化学性质的面纱。

提问:

氧气既无色又无味,通过先学你们知道该如何检验它的存在吗?

答:

把带火星的小木条深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若复燃则为氧气。

师:

回答的太好了。

那么有谁愿意上讲台来为大家演示这个实验呢?

学生做演示实验。

提问:

这位同学的实验操作还蛮专业的。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答:

木条复燃。

追问:

说明什么?

答:

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展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结论:

通常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检验氧气的存在。

过度:

氧气还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

接下来的几组实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的还能产生有毒气体,所以由老师来完成,大家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演示实验2—3: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边演示边引导:

将少量的硫放入燃烧匙中,加热,直到发生燃烧,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然后再将燃着的硫转移至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再次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请一个同学感受集气瓶的温度。

提问:

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答:

现象: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师:

很好很全面。

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展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现象和文字表达式。

师:

我想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写一下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表达式。

提问:

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原因是什么?

答:

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

师:

很好,看来大家预习的很全面。

过渡:

硫可以和氧气反应,同样的木炭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演示实验2—4: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边演示边引导:

首先将木炭引燃,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再迅速将燃着的木炭深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提问:

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答:

现象: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师:

很好。

观察的很仔细。

展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现象和文字表达式。

师:

再请一位同学上来写一下木炭与氧气反应的表达式。

过渡:

以上我们看到的两组实验都是非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那么金属能不能与氧气反应呢?

我们用实验来说话。

演示实验2—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边演示边引导:

把两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

取一根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观察现象;另取一根,在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即将燃尽的时候,深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

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答:

铁丝在空气中烧成红热,离火变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展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现象和文字表达式。

师:

看看谁能写出铁与氧气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展示:

想一想,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铁丝的燃烧中火柴的作用:

②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

③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在深入集气瓶中的原因:

④预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愿意:

学生回答后将答案展示出来。

小组讨论二:

实验也做完了,现象也看见了,大家想想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一样吗?

说明了什么?

组长作答:

不一样,在氧气中反应要剧烈一些。

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小组补充:

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反应越剧烈。

师:

同学们认识的高度不一般啊,老师应该像你们学习!

展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结论。

总结: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在黑板上补充学生的板书:

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作业布置:

课本36页第1、2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我布置的前置作业没有给我的课堂带来很大的帮助,原因还是我对前置作业的理解不够到位。

听了老师的讲解我对前置作业以及它在课堂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前置作业的宗旨是基础、根本、开放,并且前置作业是穿插运用的,它在整个课堂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初步的自学教材,把自己所了解到的内容记下来的过程。

并且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不敢放心大胆的将课堂教给学生,生怕他们讲解的不到位,生怕不能够完成课时任务,我还是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影响,没有完全的做到以学生为本。

得到这些启发就是一中收获,我会不断收获不断努力。

第五篇:

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目标:

逐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块上一节课,我昨天从集市上买了一个很漂亮的小鱼缸,顺便买了6条金鱼放在里面,可今天早上发现我的金鱼全飘在了水面上,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难怪人们常说“氧气是养生之气”。

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认识物质的主要环节,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呢?

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内容。

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们观察

【提出问题】①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

并通过你的观察描述其物理性质。

学生:

无色、无味的气体

【提供资料】课件上提供资料:

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密度比空气略大)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水中溶解有氧气吗?

学生:

问:

什么事例能证明

学生可能回答水中有生物存在,生物离不开氧气

【图片】河塘中的增氧机

问:

水中有氧气,又为什么用增氧机,说明水中溶解的氧气多不多,易溶解在水中吗?

学生回答--不易

引出水中溶有氧气,水中溶有氧气不多(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指导学生归纳出氧气的溶解性。

学生:

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

师: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

实验证明,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图片】液态氧气固态氧气

通过上面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学生总结:

【板书】

一、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

3.不易溶于水。

【PPT】

师:

研究气体物理性质通常从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等这几方面探究。

师:

生活中同学们知道氧气可以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

学生可能回答----液化气、---------等

师:

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吗?

你们能否通过生活先来假定这个结论!

学生:

化学性质活泼

作出假设: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

师:

今天和同学们共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活泼还是稳定。

同学们已经知道在生活中很多物质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那在纯氧中的反应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通过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来一起探究。

【板书】

二、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PPT】师:

根据实验提纲,做演示实验。

注意:

实验中不要将玻璃片拿掉;将燃着的可燃物从上至下缓缓插入集气瓶中,以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反应。

切不可直接把可燃物插到集气瓶的中下部,否则燃烧产生的热量驱动物质膨胀,会将集气瓶上部尚未反应的氧气排出,反应时间缩短,现象不明显,不利于观察。

现象总结:

空气中:

持续红热,无火焰

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比较:

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分组实验】

师:

下面各组分别做实验提醒学生注意:

(1)分工合作,有实验者也有记录者

2名操作员,1名记录现象,其它是观察员。

(2)发现问题要记下来思考、讨论。

师:

下面实验开始

教师巡视并指导,发现问题,同时记录。

【学生合作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师:

实验要求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