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和虚词题的知识积累和解题技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849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实词和虚词题的知识积累和解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实词和虚词题的知识积累和解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实词和虚词题的知识积累和解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和虚词题的知识积累和解题技巧.docx

《文言实词和虚词题的知识积累和解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题的知识积累和解题技巧.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实词和虚词题的知识积累和解题技巧.docx

文言实词和虚词题的知识积累和解题技巧

文言实词和虚词题的知识积累和解题技巧

      文言实词和虚词题的知识积累和解题技巧  文言文向来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

它所涵盖的知识点既多又杂,如何复习文言文,如何去积累知识点,掌握解题技巧,成为一个难题。

结合实例,进行粗略分析。

【试题示例】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

至治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

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到江淮、燕蓟,莫不行使。

友文奸黠悍鸷,因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者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

兴祖至官,曰:

“此害不除,何以牧民!

”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

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

款伏。

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鞫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

民害既去,政声籍甚。

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

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二十里。

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兒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

哈剌帖木兒曰:

“明日得钞五千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

”兴祖许之。

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

哈剌帖木兒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

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

永明县洞徭屡窃发为民害,兴祖以手榜谕之。

皆曰:

“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

”三年不入境。

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

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

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害不除,何以牧民牧:

牧放  B.乃鞫之,款伏款:

缓慢  C.兴祖命并执之执:

逮捕  -1-  D.虫死而麦稔稔:

成熟  9.文中“为吏于有司”的“于”,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兴祖任铅山知州时,严厉打击制造伪钞的恶势力,他设计逮捕了吴友文及其同党,并将他们绳之以法。

除去民害,治理声名显著。

  B.林兴祖任道州路总管的时候,通过动员城中盐商和就地取材的办法,备齐了抵御贼的军费,贼人闻风而逃。

  C.春天大旱,又闹虫灾,林兴祖就写文章,向上天祈祷,最后下了三天大雨,虫子死了,农业也获得了丰收。

  D.永明县的少数民族听说林兴祖廉洁爱民,看见了林兴祖亲自写的劝谕的榜文,因此多年不入境骚扰。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和解题策略】  一、实词积累  -2-  ?

阅读文言文如果没有大量的积累,就很难顺利解答题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其实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实词的积累并不是大海捞针,因为在史传文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很高的实词,这一类词语在课言文和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可以不变应万变。

?

如例文中的重要实词有:

  “同知黄岩州事”:

掌管,主持。

“三迁而知铅山州”:

升迁,升任。

“豪民吴友文为之魁”:

魁首,首领。

“辄先事戕之”:

戕害。

“民罹其害”:

遭受。

“何以牧民”:

治理。

“俄有告者至”:

不久。

“佯以不实斥去”:

假装。

“乃鞠之”:

审问,审讯。

“款伏”:

缓慢。

“兴祖命并执之”:

捉拿,抓。

“狱立具”:

案件。

“相去仅二十里”:

距离。

“即夜诣说留之”:

到……去。

“明日甫入城视事”:

第二天;刚刚;处理事务。

“一日具五百盾”:

准备。

“以为大军且至”:

将。

“中夕遁去”:

逃。

“虫死而麦稔”:

成熟。

“宪司考课”:

考核。

  这些词语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属于常见实词,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专门列出来记忆。

另外,记忆这些实词,以及在解答实词解释这一类题目时,有以下一些技巧和注意点:

  1.借助双音节近义词推断。

古文中的实词往往是一个字,而现代汉语中的实词往往是两个字,不少词语的意思是从古代延续下来的。

我们可以把它组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借此来推断它的意思。

如例文中的“魁”可以组成“魁首”,从而推断出“魁”有头目、首领的意思。

“稔”可以组成“熟稔”,从而可以推出“稔”有成熟的意思。

“佯”可以组词为“佯装”,从而推出“佯”是假装的意思。

2.组成现代汉语熟悉的词语,推断意思。

比如“年甫二十”中的“甫”是刚刚的意思,“罹难”中的“罹”是遭受的意思。

  ?

  3.注意一词多义。

比如“去”,在古文中有两个典型的意思,一个是“距离”,一个是“离开”;“课”  在古文里有督促的意思,也有考核的意思,还有征税的意思。

我们没有必要把它们所有的义项都记下来,只要记住它们在古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义项就行。

具体解释为哪个义项为宜,应结合上下文来推断。

比如“此地去京都二十里”中的“去”就应解释为“距离”。

  4.注意词性的变化。

比如“狱”有审查的意思,是动词;也有案件的意思,是名词。

在例文中“狱立具”中的“狱”显然是名词,所以解释为案件,不能解释为审问。

  -3-  ?

5.不能望文生义。

在词语解释这道选择题中,错误的选项在很多时候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即不注意古今词义的变换,而导致望文生义。

抓住这一点,很容易帮助我们判断出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比如“牧马”在现代汉语中很容易联想到“牧放”,比如牧马、牧羊等词语。

但在古文中,“牧”的典型意思却是治理、管理的意思。

二、虚词积累  文言虚词的复习,主要是归纳整理出大纲规定的十几个虚词在课本中出现过的用法,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

2008年考试说明共列出“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15个虚词。

  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有以下一些技巧:

  1.注意词性,凡是词性不同,那么它的意义和用法肯定不同。

比如“原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和“秦伯悦,与郑人盟”中“与”的用法就不一样,因为前者是连词,前后两个分句的语序可以调换,而后者是介词,语序不可调换。

又比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的“焉”的用法也不一样,因为前者是代词,而后者是兼词2.注意虚词所在的位置以及在句中的成分。

  比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焉”,一个在句首,作疑问词;一个在句末,作代词。

因为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明显不同,所以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明显不同。

  又比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和“秦王恐其破璧”中的“其”的用法,前者作定语,翻译为“他的”,后者作宾语,翻译为“他”,因为它们在句中所作的成分不一样,所以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不一样。

3.注意人称的不同。

  比如“秦王恐其破璧”和“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中的“其”人称不同,前者是第三人称,翻译为“他”,而后者是第一人称,翻译为“自己”。

  又比如“作《师说》以贻之”和“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中的“之”,前者是第三人称代词,翻译为“他”,后者是第一人称代词,翻译为“我”。

  4.注意平时把课文中典型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类、比较。

  -4-  以“所”为例,我们从熟悉的课文中整理出下列句子,基本涵盖了“所”的基本用法和意义,自己可以仿照归纳其他虚词。

  为仲卿母所遣  如姬父为人所杀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吾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参考答案  8.A牧:

治理。

  9.D在(A比;B被;C到)  10.B不仅是备军费而且还有其他军需.  11.百姓遭受他们的祸害,含冤而不敢申诉达十多年。

  第二天才进城办公,就用恩德和信用劝说盐商,借到五千锭钱钞。

  不久停止兴建土木的工程,赈济贫穷的人,减轻徭役和税收,郡治理得非常好。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