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素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010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素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走进素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走进素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走进素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走进素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素读.docx

《走进素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素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进素读.docx

走进素读

“素读”经典的魅力在于“经典”,而不是“素读”。

经典是本质内容,是我们的血液,是母语教学的灵魂工程。

“素读”只是输送血液的载体,甚至只是载体之一。

如果,还没有选择好“教什么”,最好不要研究“怎么教”。

语文学科有一个重要的特征:

当我们知道教学生学什么时,“怎么教”的过程常常可以不必费心钻研。

 最重要的是,在当下的环境里,“素读”经典不仅仅是学生的课业,作为同样未曾接受过经典训练的老师,它也是不能回避的课程。

同时,每一个在当下环境里决心革新母语课程的老师,注定要忍受常人不能受的苦楚。

故此,陈琴希望,在成长营里回去的学员们,谨慎求证吧,默然前行吧,潜心苦修吧。

只要你从此手不释卷,从此心系经典,从此琅琅书声,直至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你将证明由书垫起你的高度,会同时增强你在课堂上指点江山的自信度。

因为,内美修能,方可担当己任;内美修能,方敢为天下先。

走进"素读"第二天——举重若轻教古文

  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茅青云 

  今天继续学习《太史公自序》,老师问:

"你们觉得用什么话形容太史公最合适?

"孩子们说了几个,老师都说不足以代表,有个孩子提到孟子,老师表示赞赏,于是全班背诵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段落。

接着老师介绍司马迁,重点评了《史记》的重要价值,并表扬了班级中开始读《史记》的孩子,推荐孩子们阅读新世纪出版社的《白话史记》。

  开始讲解正文了,老师一句句读译文,学生对应着读原文。

逐句逐段讲解了"史官"要公正,不偏不倚的品格,插入"诗,书,礼,乐,春秋"这五经的概念;介绍董仲舒时讲解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联系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讲了《易经》"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以及告诉学生"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告诉学生教育就是"移风易俗",就像风一样除去旧的习气;讲到《乐》时又讲解了音乐对于修养的重要性,讲明"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对社会和谐的意义。

当文中出现"弒"字时,特别教育孩子现在的对父母的不敬是一种不合乎道义的行为;并且在讲解中让学生圈下了"节人,发和,道事,达意,道化,道义"这些词,划下了"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等句子。

课后陈老师谈及这一个圈圈划划的做法,说明了培养批注的训练是从圈圈划划到写几个字,到写一句话,一段话,直至形成一篇文章的评论,是一个系列的培养。

  课余五分钟时,老师让孩子们开始写形近字练习。

作业时间很短,但是训练强度并不低,孩子们拿到作业纸个个"奋笔疾书",来自一线的我们都知道像毫不费力地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效果是非常好的。

  课后陈老师笑着问大家,是不是感到枯燥?

——怎么会呢?

我们就像孩子一样重新坐回教室,眼睛须臾不敢离,如饥似渴地看着那些温暖的文字熨贴着自己的心灵,在陈老师的循循善诱中补上了母语学习中缺失的课程,如沐春风。

这样的课堂哪会沉闷?

这样的课堂只有钦佩!

这样的课堂只有感动!

每个人都心向往之——"如果能做陈琴老师的学生多好啊!

""我小的时候如果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就好了!

"我们多希望让这样的感动久一点,再久一点⋯⋯

  下午听执教二年级的张琳红老师的课,听说她曾在韩国做过孔子学院的老师,是一位特别有中国传统魅力的老师。

一见果然如此,名如其人,秀丽婉约的一袭绢绿色长旗袍,秀发披肩,温婉的笑容,还未开口就已经被她那人淡如菊的温柔吸引了。

然而更让人震撼的是班里的孩子,还未坐定,就感受到孩子们从身体里散发出的巨大能量,吟诵起《声律启蒙》时的强大气场,就像是一群初出茅庐的武功高手在两两对决,声浪阵阵,排山倒海而来,气势直抵心灵,让人情不自禁地为孩子们感动,为孩子们落泪。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场的每一个人在那样的氛围里都被感动着,心潮澎湃,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优秀的孩子而骄傲,为能有这样的老师而自豪,这是真正能继承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下一代,他们对于母语的热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他们是在是太可爱了,陈琴老师和她的弟子们实在太伟大了!

  这一天的我们,心头的感动不知道该如何表述,每个人都只是默默地在头脑中重温,在心里感动。

我们的的心里都明白了一件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已经不需要言说些什么方法技巧,不需言说些什么秘诀窍门,博大的人文情怀和跳踏实地的执行,就是"素读"教学最好的方便法门!

走进"素读"第四天——管中窥豹看"素读"

        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茅青云 

  今天早上来到教室,陈老师正在复习《离骚》,只见大屏幕上展示着一套PPT,"荃,留荑,秋菊,薛荔"这些在文中出现的植物都一一展示出来,简单的文字介绍配上形象的图片,文图兼美,一目了然,孩子们学得兴致盎然。

复习《离骚》后,陈老师打算教新课,可是拗不过孩子们的一再要求,又将《太史公自序》复习了一遍。

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忍不住汗颜:

我们班的孩子们什么时候能这样好学就好了,就是我的福气了⋯⋯说到底,做老师的都有一个"集天下英才而教之"的美好愿望。

  今天的新课是《古诗十九首》。

先学第一首《行行重行行》,依旧是老师逐句讲读,读到"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时,陈老师告诉孩子们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每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依恋故土,我想以后当这些孩子成人以后,有一天暂别家乡去远行,一定会想到今天的课堂,老师这样做的目的不就是在播种么,播下中国人特有的情怀,播下汉民族特有的乡情啊!

读到"衣带日已缓"时,陈老师又问学生,有个孩子说是因为思念,一下子点出了中心,于是老师告诉孩子:

情到深处人寂寞的时候,就会对远方的人说"努力加餐饭",把自己的思念寄托在诗句中。

她的教育是那么的不露痕迹,看似轻轻巧巧的几句话,就点拨得那样到位,直入心田。

反观我们今天的古诗教学的课堂,老师费尽心力的备课,费力地肢解文意,课堂上的呈现就好像做外科手术那么严肃郑重,搞得好像在学什么高深的学问似的,翻来覆去的反复咀嚼,毫无鲜味,难怪孩子们都不爱听啊!

  读熟之后进入的是记忆环节,老师先请"背诵英雄"站起来,分男女生一人一句读,然后分第一四组,二三组读。

读的过程中,陈老师讲明古诗读吟诵与格律诗的不同读法要求,找出古诗的韵字,老师开始吟诵了,然后一句句带学生读。

这个班级的孩子已经受过两年的吟诵训练,因此吟诵起来一点儿也不费力,倒是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老师们,心急嘴笨,一点儿也跟不上,真是惭愧。

最后陈老师组织大家把第二首读一遍,再将生字记入生字本里。

  一节课又这么紧张而从容地完成了,听课的老师都觉得意犹未尽,似乎还没有消化,但看看这一个个学得不亦乐乎的孩子们,一点儿也不觉得累,不觉得难,心下个个佩服不已。

  下午听的是一年级刘晟老师的课。

课前复习的内容是《千字文》全文背诵,孩子们一边背一边用脚打节拍,背得激情澎湃,其中还不断有孩子冲到讲台上去领背,到最后几乎全班的孩子都站在讲台上了。

真是让人难以相信你走进的是一年级的班级!

第二个复习内容是一首长篇儿歌《最吉祥》(原文没有标题,自拟的),五字一句,四句一行,共十一行,两百多字。

孩子们先是齐读,然后跟着音乐齐唱。

从课堂呈现看,孩子们已是非常熟练了,这一点让我们同行的老师非常吃惊,这毕竟是一年级的学生啊,进入学校后尚不足一年,就已经将这么长的文章熟记于心,朗朗上口,且其中还不乏许多生僻字,可见孩子的学习能量是多么的巨大!

   第三个复习内容是一篇能量朗读《让世界因我而美丽》

(一)原文如下:

  我知道,我不是因为偶然才来到这个世界的,我是主动想来的,我是为了继续前生伟大,美好,无私的梦想而来的,我是为了通过各种苦乐顺逆的体验来历练自己而来的,并由此完善,成长和提升。

  我是因为爱这个世界才来的。

所以,我将用全然的爱来接受这个世界,并用全然的爱让世界更加美丽。

  我深深地知道,物质不能让世界美丽,唯有美德,智慧与爱才能;物质不能拯救人类,唯有美德,智慧与爱才能。

  我要让世界因我而美丽!

 

《让世界因我而美丽》

(二)原文:

  我知道,我所有的长处都是源于父母祖宗的优秀,但它不是我炫耀和自私的资本,它是上天与祖宗赋予我利益众生的工具;它是我展示生命的伟大,美好和无私的途径。

  我知道,我的缺点和不足不是我的自愿,那是因为,我是从有缺点和不足的爸爸妈妈而来的。

但我知道,选择这样的爸爸妈妈,是我的自愿。

我选择的目的,是要来到这个世界,与我的爸爸妈妈一起学习和提升。

所以,对于这些缺陷,我不抗拒,我全然接受,我要通过今生的忏悔,忍受和努力来弥补。

   

(一)是已学内容,今日是复习,

(二)是新的学习内容。

老师教授新的学习内容时,先指导孩子一边听录音,一边注意文章中标注的红色生字。

开始学习生字时孩子们自己先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抽读,先指名读,然后小组过关读。

等到孩子们都认识了生字后,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着全班读新的学习内容。

老师找出长句,请学生范读,提醒学生注意他人读时的停顿,告诉孩子句子的主干该如何理解,并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基础上再齐读。

   如果说我们把"素读"教学比作一座山,我们在陈琴老师的课堂里看到的是已行至山腰间的孩子们向上攀爬的过程,这些孩子有了开始坚实的起步,学习已渐入佳境;那么在刘老师的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则是刚刚蹒跚起步的孩子们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开始他们母语跋涉之旅的。

坐在教室后面的小板凳上,听着孩子们童稚的声音大声朗读着:

"我是因为爱这个世界才来的。

所以,我将用全然的爱来接受这个世界,并用全然的爱让世界更加美丽。

""我要让世界因我而美丽!

""对于这些缺陷,我不抗拒,我全然接受,我要通过今生的忏悔,忍受和努力来弥补。

"⋯⋯面对每一个天真无邪的笑容,面对每一个虔诚感念的心灵,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深深地感染,尘封的心灵很难不受到洗涤,迷惘的灵魂很难不震撼——这就是智慧的种子,经典的种子啊!

我们全然了解种下这样美好智慧种子的孩子们的未来将如何的不可限量!

  曾记得很多年前,一位特级教师对我说:

"语文教学,就是要把真善美的种子种在学生心中。

"我牢牢地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十几年的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品德教育,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指导,我一直秉持这样的原则,矢志不渝地贯彻在我的每一个教学活动中。

然而今天,来到这样的课堂,我才发现,以往所做的那些点点滴滴被人称道,自以为成功的教学容量太小了,能量太小了,迈开的步子太小了,自身的成长太慢了!

  如果说这一次"素读"成长营的活动是一次学习,不如说是一次灵魂和心灵的洗礼,荡涤的是我们迟疑不前的犹豫,洗刷的是我们徘徊不前的迟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天天的学习,一天天的进步,我们从内心深处感恩中华书局给予我们这样的机遇,这样近距离地亲近"素读",亲近陈琴老师和她弟子的课堂,可以小小地“管”中窥“豹”,观览"素读"教育的全程。

让我们且读且吟,且行且珍惜!

走进"素读"第五天——牵一发而动全身

                           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茅青云

   和往日一样,我们又早早地来到了三年级一班的教室。

今天早读的第一个内容是《太史公自序》,很多熟练的孩子站到讲台上开始领读,才短短几天,孩子们已经读得如行云流水一般娴熟,有的甚至一气呵成,高声大气都不倦怠。

第二天的内容是诵读《离骚》,从孩子们朗朗的书声中,分明感觉到他们已经将前天学习的内容读得非常熟练了,那些在人们看来诘屈聱牙的诗句,孩子们诵读起来却如泉涌一般清心美妙,诵读声如滔滔江水一般,一泻千里而不停歇。

真让人欣喜,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听着孩子们一口气将两千七百多字的古代长诗读完,真是让人惊讶,从陈老师的话中我们得知这么长的《离骚》,孩子们用了三个星期就分段学完了。

   总结后,陈老师还告诉孩子们《离骚》后人引用的诗词文章很多,于是先引出了辛弃疾的《水调歌头》,让孩子们自己找出引用的部分。

老师一边读一边讲解,点出了例如"《长恨歌》,《短歌行》,楚狂接舆,《行行重行行》,张载,司马迁,孔融"等一系列学生已经熟悉的典故。

在这些温故知新中,孩子们复习了所有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做了一个很好的知识串联和整理。

于是老师再次组织齐读,自由练读。

在检查过程中,陈老师笑着说:

"第一四组读的很好,二三组就不用读了吧!

"这个激将法让好多孩子一下子都站起来了,几乎所有的孩子又大声读了一遍。

在孩子们读熟之后,陈老师先问孩子是否记得同一个词牌名的词,然后带着孩子们一起复习苏轼的《水调歌头》的吟诵,接着就用同样的调吟诵了新的内容。

坐在课堂上,看着老师带着孩子们放声高歌,孩子们全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很难描述当时的感受,一种发自心底里的东西涌上来,堵在嗓子眼里,眼眶热热的,鼻子酸酸的,心里想跟着吟诵,却开不了口,怕一张嘴那声音就会变了调,扰乱了这清音缭绕的氛围。

   复习《行行重行行》时,诗句中有"与君生别离"句,老师又引出了《赠卫八处士》,在复习中还吟诵了叶嘉莹的调子。

接下来用镂空背的形式做了巩固。

   《青青河畔草》是今天学习的新内容,陈老师带读一边后问: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你从哪里看出她很漂亮啊?

"孩子们从诗中找到了"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陈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个女子的命运很悲惨,接着串讲了诗意。

此外,陈老师再没有更多的解释,让孩子们自己吟诵,镂空背。

老师又问:

"这个女孩子很漂亮,还有个更漂亮的你还记得么?

"顺势引出《陌上桑》,边读边讲解,"罗敷和刚才的那个娼家女有什么不同?

""你们喜欢那一个女子?

""女孩子有高尚的品质,才能拒绝那些庸俗的人。

"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让我想起了陈老师曾经在一次讲座中说过的"读经典的女孩子是不会早恋的,她们挑选男朋友的眼光是很高的。

"当时台下的老师全都笑了起来,今天看来却一点都不为过,饱读诗书的孩子从小就建立了这样的品味与价值观,他们的人生格局自然不同,能从小得到这样的教育是孩子们一生幸福的福祉。

老师最后再从诗中的"空床"引出《琵琶行》里的女子,再次做了新的比较,然后数人领读,全班接力读,将这段一年级学过的长诗做了复习和巩固。

  课下,陈老师说她的课堂里要做到三分之一的孩子熟练背诵,三分之一的孩子能跟上,三分之一的不熟练。

她爽朗地笑着告诉我们,一时不会有什么关系呢?

知识总是要不断反复,不断巩固的啊!

诚哉,是言也!

我们的老师为什么那么着急呢,拔苗助长的现象在今天的课堂上比比皆是啊!

每个孩子都会成长的啊,不要因为不是一个频率的进步,就打压了孩子的积极性,要相信他们的成长,要相信教育的能量,这才是智慧的教育啊!

再谈谈今天陈老师课堂呈现的三个内容:

《青青河畔草》,《陌上桑》,《琵琶行》,前一首是新授,后两首是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机组合,不着痕迹,陈琴老师游刃有余地组织和整合教材的功力让我们叹为观止啊!

同样在讲古代女子的命运,对比之下,罗敷女高洁的品性更让人孩子们赞叹,没有说教,没有灌输,文字的力量让高下一决便明,传统文化中富含的营养是足以滋养一个优秀的民族,高明的教育在陈老师的课堂里你就可以看到啊!

今早在教师食堂吃早饭时,对面坐着一位永兴小学的老师。

我向她询问陈琴老师来了之后学校有什么改变,她告诉我,陈老师来后的三年里,家长和老师们都在慢慢接受这种经典的浸润,从一无所知到今天的全校推广,每天傍晚20分钟的经典吟诵,让整个校园都浸润在这样浓浓的文化氛围中。

是啊,陈琴老师的诚意和执着,感动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这些有机会能亲近的学生倍感幸运和幸福。

我们还能说什么么呢,唯有感恩!

感谢!

走进"素读"第六天——依依不舍拜别去

                                 

    今天是最后一天在永兴小学学习的日子了。

大家心里都十分不舍,吃了早饭就直奔教室而去。

课前陈老师带着孩子们复习了辛弃疾的《水调歌头》,陈老师吟诵一遍后带着孩子们又吟了一遍,然后背诵一遍。

   辛弃疾《踏莎行》是今天的新内容。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

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

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老师先解题,再讲解,说到"当年宋玉悲如许"时为孩子们介绍了了宋玉,练习孩子们学过的《离骚》,她说宋玉的内心是很矛盾的,一边很爱老师屈原,一边又舍不得抛下荣华富贵,两相不能两全。

这时,陈老师问孩子:

"是宋玉在悲秋还是辛弃疾在悲秋啊?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是辛弃疾在悲秋,其实陈老师就是告诉孩子此处典故的出处。

回看我们的课堂,大多数老师都是直接点出典故,让孩子们圈出来,做好笔记,最多读一点教参上的说明,至于其中的来龙去脉,能道者寥寥无几啊!

此时,有个孩子举手要求发言,他说这首词很像近代诗,因为文辞很直白。

啊,好棒啊!

从这个小小的质疑你就可以看出这群孩子们的不同了,如果没有长久地浸润在陈琴老师的古诗文教学中,你肯定听不到这样的提问。

现在课堂里的大部分的孩子只是稀里糊涂地跟着老师一首一首地学下去,鲜有自己的发现。

看到这一幕你就能明白,陈老师课堂上的经常运用的教学方式已经潜移默化地变成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了!

这是多么令人惊讶的学习!

我们的教学不应该只是内容的教学,还应该是学习方式的教学,甚至是思维模式的学习啊!

  等孩子们稍稍熟悉第一首后,陈老师接着学习第二首《采桑子》(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陈老师告诉孩子们这是辛弃疾词中少有的不用典的词作。

此外在讲到读音时说,"还"字在元代以前都读huan,二声,强,qiang读三声。

讲解"少年不识愁滋味"时长叹说:

"情到深处人寂寞,愁到深处人无言。

你们现在没有愁滋味,要好好珍惜啊,不要像陈老师一样愁得长皱纹了。

"这幽默风趣的话引得大家都笑了。

  接着进入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陈老师先带大家复习《太史公自序》,老师还没有说话,孩子们都早已打开书开始读起来了,全然一副"我的课堂我作主"的优越感。

复习时陈老师先带大家读一段,然后再镂空背一段。

孩子们集体背,PK读,分组读,各类读法不亦乐乎。

之后的教学就进入了我们最感兴趣的句读练习。

今天学习的一篇小古文《不以私害公》。

屏幕中出现了一篇完全没有标点的文字,看得我们都呆了,可是孩子们都是一副司空见惯的样子。

我们这些大"学生"们只好在底下悄悄读一遍,可还没读到一半就读不下去了,真是惭愧!

陈老师的教法倒是很简单,她看着原文先讲一遍故事的内容,老师一边讲,底下学生一边断句,然后请个学生校对,最后再全班读一遍。

唉,说到底,不是文章难易的关系,是老师功底的深厚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啊!

  临近下课是孩子们最爱的美文欣赏,读的都是班上孩子自己读作文。

得了优秀的孩子们纷纷冲出座位拿自己的作文给老师读。

陈老师一边与大家分享,一边点评,她谆谆教导孩子们把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告诉孩子这样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其中一位许琳朗同学的作文得到了陈老师高度的评价,她仿《秋声赋》而作的《春声赋》更是得到了班里孩子们一致的掌声。

而陈老师也丝毫不吝溢美之词:

"超越我的就是卓越。

"——我相信这样高度给予孩子的自信的评价也只有陈老师能做到。

   上午的第二节课,我们听了陈琴老师弟子骆老师的课,他上的是历史小故事《负约封王》,容量也相当大,复习的内容有诗词也有古文,教学中也穿插了历史故事和人物点评,与陈老师的"读经要懂典"的教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结束了骆老师的课,原定要出行拜访的计划因为主人的外出不得不取消了,而陈老师也因为事务繁忙就与我们匆匆告别了,在临别前,她笑着说:

"我们就在此别过吧!

"说完竟然弯下腰来与我们拜别,大家都被吓了一跳,赶紧就在原地深深鞠躬,与老师拜别。

  相处一周,陈琴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获益良多,不论是她的课堂教学,还是她的平易谦和,都让我们"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因为"素读"而相识,相遇,相知,分别以后的人生也终会行驶在这条大道上;我们不远千里万里而来,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到一起来,为了同一个目标回到原点慢慢起步;我们会深深感激人生的这次相遇,请相信,我们都会在"素读"这条大道上笃行践行,矢志不渝!

    附学生习作    《春声赋》  许琳朗

  琳朗方夜写作,闻有声自东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

"异哉!

此声淅沥以萧飒,如波涛夜惊。

"予谓母:

"此何声也?

汝可知?

(原文是汝出视之,陈师改之)"母曰:

"四无人声,声在林间。

"

  予曰:

"噫嘻,欢哉!

此春声也,胡为乎来哉?

盖夫春之为状也,其色鲜艳,五彩缤纷;其容清明,天高日暖;其气温也,万物复苏。

故其为声也,淅淅沥沥,潇潇飒飒。

春时,丰草绿褥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悅。

夫春,百鸟争鸣也,于时为阳。

长以温顺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胡为予来哉?

"

  妈妈莫对,垂头而睡,但闻树林鸟声唧唧,如助子之问。

  于甲午年四月,浙江许某记

 

今天的课,陈老师教授新课《太史公自序》。

上新课前,回忆《太史公自序》前面所学内容,陈老师提问,可以用谁的话来评价?

思维快的孩子马上就能想到是用孟子的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评价,接着顺势复习了这段老内容,学生背诵了这一整段话。

接着出示鲁迅先生的话,《汉文学史纲要》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

”并指出《史记》地位,“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新课学习时,陈老师让“文白对译”,学生读原文,教师读译文。

这招看似简单,却很好的考验学生的定力和静心,只有认真的孩子才能找对原文。

在文白对译中,陈老师正音,释词,对“太史公、先人、绍、继、本、小子”等词很接地气地讲解,介绍了五经,又介绍了董仲舒和秦始皇焚书坑儒,却没有烧《诗经》和《易经》,因为这2本是教做人的书。

又告诉孩子们《春秋》要与《左传》连起来读,穿插着复习《人皆可以尧舜》一段文字。

《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纪经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长于风;《乐》长于和;《春秋》长于治人。

是故《礼》以节人,《乐》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教师圈“节人、发和、道事、达意、道化、道义”……量那么大,知识点那么多。

令人震撼!

一篇那么长的文章,至少在我来之前自己预习文本只有看懂那么几句,大部分是难懂的,看译文也是味同嚼蜡,艰涩难行的。

可就在陈老师的课堂里,我觉得在理解上就没有问题了。

在陈老师的引经据典中,在陈老师的幽默风趣中,在陈老师的正能量熏染下,时间悄悄就溜走了。

下课铃声响了,可我舍不得站起来,心里想着时间怎么过嘚那么快呢,怎么就下课了呢?

我想陈老师的学生的感受应该和我是一样的。

记得李老师说他儿子就很喜欢陈老师的课,陈老师一会儿一个故事一会儿又一个故事,上课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时刻不忘提点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如刚开始推荐新世界出版社的《白话史记》,班级里已经有2位同学开始读这本书,看书也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

讲到《乐》时,表扬了班级里##学古琴,##学钢琴,并告诉学生艺术要修的,灵气也是靠修起来的。

陈老师的学生真幸福啊,几多的修行才能修来如此的缘分啊!

第二节课听了陈琴老师弟子张老师的课,上的是《声律启蒙下  十蒸》我们感动于这班学生声音的嘹亮亢奋,眼神的炯炯有神,张老师的课也是精彩纷呈。

在陈琴老师的带领下,有福的是那样一大批人啊!

下午听了老先生的书法课,今天萧先生讲的更多地是章法和布局,最后又在我们几个老师的强烈要求下,用粉笔示范了“底稠  忠”三个字,写出的字苍劲有力,气势非凡。

那书写时的一招一式又如练功夫一般,想想老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在书法的道路上一直引领风骚。

晚上,我也做下来写毛笔字,笔也虽然那么拿,姿势也对,可是写出来的字总是缺乏一点什么。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看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