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2098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docx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docx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

一.知识结构

 

社会经济

自然

农业区位

经济因素

自然

区位

工业区位

城市区位

社会因素

社会经济

环境因素

游览价值

自然

交通区位

市场距离

交通位置及通达性

旅游区位

社会经济

地区接待能力

人口区位

环境承载量

自然

社会经济

区位概念:

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指某地理事物的位置或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不同的主体事物其主要的区位因子是不一样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

就工业区位而言,由于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生产技术进步以及生产中的物耗水平和投入比例的变化,在区位选择中的原料、能源、运输等区位条件的地位相对下降,相反,劳动力尤其是高技能劳动力、地区科技教育水平、市场、信息通达度等区位条件地位大大提高;一个地方的区位条件也是可以改变的,如政府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的改善等;另外,一个地方的区位优势只是一种比较优势,并不是绝对性的。

新教材中引进并强化了“区位”这一部分内容,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旅游区位的分析与选择,构成了教材人文地理部分的主体内容,所占份量大。

再说,区位分析这部分内容,是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运用这些理论能解决现实生活中许多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另外,区位问题的考核能有效的考查出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区位分析题为命题者所青睐。

虽然区位问题是“重点内容重点考,重点内容年年考”,但其考查重心,每年都有一些变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工业”区位分析每年重点考,“农业”区位也出现较多,“城市区”、“城市带”、“交通点”区位都已有涉及。

其它诸如“交通线”、“海港”、“商业区”、“旅游区”等区位分析涉及较少。

二.区位问题考查设问类型

类型1:

评价区位问题是否合理

如设问:

读图分析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类型2:

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

如:

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类型3:

分析某类最佳工位的选择

类型4:

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看行业兴衰,观地区盛衰演变。

从动态角度观察某类或某地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例如,钢铁工业布局就依次走过了从接近煤产地→接近铁矿地→接近交通便利地的演变。

(港口)

(2004年全国文综卷.浙江等省用第39题)(4)简述近年来该省(辽宁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6分)

类型5:

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类型6.比较分析区位因素的空间差异

三.区位问题分析的一般方法

(一)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

是某个区域的区位还是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等)

1.某个区域的区位。

就区域而言大到大陆和大洋,小到一个小地方。

2.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就地理事物而言包括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

这些对象,就其形状来说:

有点状的(如小比例尺地图中的城市等)、有线状的(如河流、铁路等)、还有面状的(如一个国家,一片草地等)。

3.某一类人类活动的区位。

如产业(如某特色农业、钢铁工业区位等)

(二)抓住主干知识,掌握区位分析的要素

总体要求:

影响区位的因素大体分为: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

区位分析时要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各要素与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的联系,再抓主要方面重点进行分析。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原则。

抓住主要因素的原则(一般3~5点)。

区位分析要突出三个要素:

位置要素、自然区位要素、社会和经济区位要素

位置要素——绝对位置:

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如离对其有重要影响的某地理事物的距离

(如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就必须提其离港澳近)

地形——如海拔、地势起伏、地质状况等

气候——如气温、降水、光照、水热组合状况、气象灾害等

自然区位水文——如河湖等水文与水系特点、水源、水能、水旱灾害等

生物——如物种多样性、植被状况、生物灾害等

土地——如土地类型、面积、分布状况、土壤等

经济基础——如腹地状况、产业基础、产业结构与产业发达程度

资源——如资源种类、丰富程度、配套状况

市场——如市场容量、距离远近、发育程度等

社会、交通——如交通现状(网络组成、发达程度等)、发展变化

经济区位劳动力、技术——如劳动力数量与素质、教育与科研机构多少

政治——如政策、行政中心

军事——如所处位置的战略地位

宗教、历史、文化等——

(三)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

全面分析、主导因素分析、对比分析

1.全面分析——综合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即以经济效益为主(追求利润=产出-投入的最大化),兼顾社会效益(促进就业、社会进步、区域均衡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和生态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甚至提高环境质量);三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是具体布置运作、综合评价的基本出发点。

2.动态分析——因时制宜原则

不同时间,同一个区域或同一个产业的区位因素不同。

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就工业区位而言,由于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生产技术进步以及生产中的物耗水平和投入比例的变化,一个地区的区位条件也是可以改变的,如政府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的改善等;另外,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只是一种比较优势,并不是绝对性的。

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弱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引起的。

又如,钢铁工业分布的历史演变为:

早期趋于煤矿产地,因能源的利用率低;晚期趋向于铁矿产地,因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现代趋向于市场、临海分布。

即前期为煤铁复合型,后期为临海型,依次走过了从接近煤产地→接近铁矿地→接近交通便利地(港口)的演变。

现代高科技自动化生产工艺的运用,使其对工人的技术素质要求大大提高。

再如,劳动密集型工业来,大约每十年“飞”一下,在“二战”期间主要在美国,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在日本,70年代主要在亚洲“四小龙”,80年代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90年代主要在中国沿海省份,21世纪初主要在中国的中部省份(即中部的崛起)。

3.对比分析(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与不同的因素)——因地制宜原则。

——试“比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五大湖城市群的发展条件

发展条件

相同点

不同点

“长三角”城市群

“五大湖”城市群

地形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对外联系。

位于长江三角洲

位于中部高平原

气候

气温适中,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河湖

河网密布,河湖众多,径流丰富,为城市工农业生产与生活提供充足水源和较好的航运条件。

长江与京杭运河

五大湖

交通

交通便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与能源缺乏

丰富的煤铁资源

4.优势或劣势分析(全面分析找出在同类中具有优势或劣势的因素)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程度。

日常复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

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

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5.主导因素分析(指在各区位要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在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评价时,针对各种上述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评价,不可能是面面俱到,关键是针对区域特点抓主导因素(一般最多3~5点),抓住了主导因素,也就回答了问题的实质。

如:

农业方面:

东北大豆种植、江南丘陵茶叶——土壤;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热量;

河西走廊粮棉生产、南疆商品棉种植——水源;

云贵高原梯田农业——地形;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地形、市场。

工业部门主导区位因素分析            

工业部门

主导区位因素

 水产品、乳产品、水果加工业,制糖业,采矿业等

原 料

  有色金属冶炼,化学、炼钢工业

动 力

  啤酒、瓶装饮料、食品、印刷等

市 场

  普通服装,家用电器组装,玩具,制鞋,制伞等

劳动力

  计算机,精密仪器仪表,航天,核工业等

技 术

城市位置主导区位因素分析

城  市

主导区位因素

  世界绝大部分城市

地  形

  世界绝大部分城市

气  候

  重庆、武汉、伦敦、巴黎

河  流

  大庆、金昌、匹兹堡等

资  源

  上海、株洲、郑州等

交  通

  雅典、罗马、堪培拉等

政  治

  麦加,耶路撒冷,梵蒂冈

宗  教

  张家界、杭州等

旅  游

  日本筑波城等

科  技

  满洲里,绥芬河,河口等

边  贸

(四)区位分析时应掌握的原则:

地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1.全面性分析一地的区位因素时,一定要有综合的思维、全面的眼光。

以农业为例:

2.主导性上述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评价,农业区位的决策,在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评价时,不可能是面面俱到,关键是针对区域特点抓主导因素,抓住了主导因素,也就回答了问题的实质。

3.动态性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弱等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引起的。

(五)学会知识迁移,掌握答题技巧

如何运用知识和方法,去应对高考新的试题情景,进行迁移分析。

技巧1——充分利用题中已有的信息

技巧2--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

具体注意事项举例

(1)对题目信息有把握力求准确到位。

区域位置,经纬度,图例注记,河湖的分布都不能忽视、遗漏,对题干的说明性文字、问题的提出及解答要求要仔细阅读,关注关键词字,以明确要求

(2)重视对地理事物或现象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A点风向由偏北风转为东北风,再转为东风,偏东风和东南风,案中要特别重视对发展变化原因的表述,不要直接写出结论,应该有分析,并注意因果关系的一致性。

(3)对于答案感觉比较简单,而试题分值又较高的问题,更要主要切入点要小,答案要具体细致,以体现自己在知识、理论上的纵深度、准确度。

(4)对于区域地理试题中有“分析”、“解析”二字要求的,一定注意其特有的区域特征,形成因果一致的表述。

(5)对于产业布局条件,发展优势等题目,注意答案的多角度、多方位表述。

(6)重视地理术语的科学性,减少错别字

(7)要掌握正确的区域定位

【典例】图中A地早期位于苏州城的远郊,在不同时期,A地土地的利用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试运用区位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A

1、早期,A地是我国重要粮、棉、油基地的组成部分,主要粮食作物是;试对该地相应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进行简要评价。

水稻有利条件: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

易发生旱涝灾害。

2、近期,A地粮、棉需要从东北、苏北等地调入;蔬菜、花卉、瓜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除满足当地需要外,还有部分出口。

试分析这一阶段A地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推进,A地农业生产转向为城镇提供农副产品,市场需求起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生产蔬菜、花卉、瓜果的利润高于粮、棉、油生产;

3、苏州在发展过程中,有大量装配、加工型外资企业进入;近几年,当地在鼓励外企和民企发展的同时,制定了较高的企业准入门槛,甚至动员一些早期进入的企业转产,或迁往苏中、苏北、安徽等地。

(1)分析苏州城在发展过程中吸引大量装配、加工型外资企业进入的区位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便宜的土地和房屋租金;广阔的市场;优惠的政策。

最主要的区位因素:

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

(2)近几年,苏州城为什么要制定企业准入“门槛”?

准入“门槛”的要求可能有哪些?

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涨;资源能源紧缺;环境质量下降。

技术含量高;资金密度大(占地少);资源、能源消耗量小;环境效益好。

【课堂练习】

下图(图9中,各坐标轴分别表示气候、地形、河流三种区位因素,箭头指示方向表示区位条件越来越好。

读图回答25~26题。

1.若综合考虑三个因素,则区位条件评价正确的说法是

A.H—最优B.B—最劣

C.F—最优D.D—最劣

2.若用此图分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表示聚落区位因素,则B地聚落最可能呈带状分布

B.若表示种植业区位因素,则A地可能需要解决灌溉水源

C.若表示工业区位因素,则E地水运条件最好

D.若表示工业区位因素,则G地人口可能分布在河谷地区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完成3-5

3.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

A.旅游大客车B.公交大客车C.集装箱卡车D.水产冷藏车

4.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

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海啸B.赤潮C.潮汐D.寒潮

5.苏通大桥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人海口的长江大桥,它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

这样设计有利于:

A.提高南北陆路运量B.确保“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C.稳定河口水文特征D.抵御台风侵袭

6.白色农业亦即微生物农业,它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开发微生物资源的工程农业。

白色农业是在工厂化条件下生产的,原料虽丰富,但分布是有选择性的,其布局应

A.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B.接近光热充足、地势平坦的地区

C.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D.接近土地贫瘠、缺粮严重的地区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回答7-8题

农业用地构成(%)

方案

农耕地

苹果园

林地

草地

菜地

A

44.1

2.4

12.9

40.5

0.1

B

18.1

11.6

36.8

33.4

0.1

C

10.1

19.6

36.8

33.4

0.1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方案

侵蚀量比较*(%)

径流量比较*(%)

土地利用总收(万元/年)

3~8年内

8年以后

A

100

100

57

57

B

64

52

50

88

C

50

40

48

112

7.关于三种方案的选择,正确的是:

A.选择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B.选择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选择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D.选择C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8.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山西B.江西C.广西D.广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工厂”。

读图“1985年和2003年我国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17题。

9.与1985年相比,2003年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上升最快的省级行政区是

A.浙江B.福建C.甘肃D.辽宁

10.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A.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下降

B.环渤海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下降

C.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上升

D.西北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上升

11.与1985年相比,2003年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不变的省区,其发展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①劳动力丰富、土地价格低②石油、天然气等丰富

③地处边境的地理位置④国家政策的支持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读某国国情简表,回答12-14题。

国土面积

1.4×104km2

人口和民族

427万,3/4以上为犹太人

国土特征

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

农业特点

种植业尤为发达

12.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

A.劳动力B.水源C.市场D.农业科技

13.该国盐碱地面积广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燥B.不合理的灌溉C.种植业发达D.围海造田

14.该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比较差,但种植业发达,主要受益于

A.广阔的市场B.发达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农业科技D.传统的耕作经验

我国将投资212亿元建设上海至重庆的沿江铁路。

铁路建成后,上海至武汉、武汉至重庆夕发朝至,比坐船快许多倍。

据此回答15—16题。

15.对该铁路走向起决定性作用的区位因素有

A.自然条件和科技水平B.城市分布和资源分布

C.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D.政府决策和人们的需求

16.下列关于该铁路建设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改善我国东西交通紧张的状况,为长江航运分流

B.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C.与浙赣线、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垂直相交,形成综合运输网

D.有利于国防建设、民族团结

读《某城市钢铁厂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12~13题。

17.影响该钢铁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B.能源C.市场D.交通

18.该钢铁厂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后,该厂

A.能源的耗费量减少B.企业产品向“高”、“精”、“尖”发展

C.该城市的环境有可能得以改善D.有利于该地产业结构向轻型化发展

读右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制盐工业和制糖工业区选择的共同特点是

A.靠近原料产地B.靠近消费市场

C.靠近廉价劳动力D.靠近廉价水运

20.图示岛屿的蔬菜生产“旺季”出现在冬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热量B.市场、热量

C.水分、交通D.市场、交通

21.影响图中铁路线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B.河流C.地形D.地质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①、②两地河流落差不可能为

A.1100米B.900米C.700米D.500米

(2)图中乙中南部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简述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及改善当地生态问题的具体措施。

分析该地建立立体农业生产体系的自然、人文原因及意义。

 

(3)描述图乙中③—②段的河流特征。

(4)下表是重庆和长沙的气温资料,据图5分析甲、乙两地一月气温差异及原因。

地点

重庆

长沙

一月均温(℃)

7.9

4.7

 

(5)据图5甲分析重庆市的区位优势。

 

(6)中部六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中部崛起能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保证。

中部地区的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分析中部地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2

(1)A

(2)水土流失

主要原因:

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具体措施: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解决农村生活燃料(推广省柴灶、开发沼气、营建薪炭林等)。

原因:

该地区为低山丘陵,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比较明显,生态系统脆弱;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

意义:

立体农业有利于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减少耕地的压力;可以多层次布局,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

(3)流量大河道曲折流速缓慢泥沙於积严重,形成悬河。

(4)长沙一月均温比重庆低。

原因: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由于北部秦岭、大巴山的阻挡,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对其影响较小,气候比较温暖;长沙位于平原,其北部山地地势较低,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对其影响较大,气温较低。

(5)重庆的区位优势是:

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煤天然气铁矿资源丰富;行政中心(直辖市)。

(6)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有利条件:

地势平坦,热量丰富,降水充足,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不利条件:

水旱灾害频繁,易受寒潮影响。

23.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分析回答:

材料一:

江苏三笑集团创建于20世纪后期,原来只是一个只有几十人的集体小厂,现已发展成为全国牙刷行业的排头兵。

该集团为谋求更大发展,拟将企业总部迁往上海。

材料二:

三笑集团产品销售网络图和企业生产信息流程示意图(图12)

 

(1)该企业起步于乡镇,其布局最有利的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该集团总部落户上海,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哪些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息通信网络的________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从图中分析,

该企业获得信息方式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等,

对该企业的发展主要是有利于提高____________和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材料分析,该集团成为国内著名企业的主要优势有哪些?

23.

(1)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便宜

(2)人才和技术市场信息开拓市场(3)通达性技术管理信息交流市场信息反馈客户建议网上调查,产品质量市场开拓(4)形成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和信息网络,技术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