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33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1793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33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33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33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33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33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33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

《最新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33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33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33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

最新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33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最新2020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33)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Fe56Zn65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核膜上的核孔有利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交流大分子物质

B.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化学反应高效有序进行

C.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有利于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分配

D.线粒体的嵴有利于细胞呼吸中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大量附着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一定不同

B.在高温环境中酶失活的主要原因是肽键断裂

C.ATP水解酶的合成和发挥作用都伴随ADP的生成

D.Fe3+和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的作用原理不同

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骨髓是B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

B.浆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吞噬细胞在摄取和处理病原体的过程中都有溶酶体参与

D.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免疫力

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由植物特定器官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植物细胞的成熟程度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

C.植物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在侧芽处积累有关

D.胚芽鞘背光侧和向光侧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导致了向光性的产生

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变异类型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工业区的黑色桦尺蠖比例增多,桦尺蠖不一定在进化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基因突变的本质,但可以使生物发生定向变异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6.研究发现,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tRNA(携带氨基酸的tRNA)会转化为空载眼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的t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右图是缺乏氨基酸时,tRNA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可以产生tRNA、rRNA、mRNA三种RNA

B.终止密码子与a距离最近,d结合过的tRNA最多

C.细胞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既抑制转录也抑制翻译

D.细胞缺乏氨基酸时,该调控机制利于氨基酸的调配利用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一氯乙烷冷镇痛喷雾剂用于受伤运动员应急处理,主要是一氯乙烷的麻醉作用

B.铅笔的主要成分是石墨与黏土,黏土含量越多,铅笔硬度越大

C.松花皮蛋中的氨基酸盐是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所形成

D.季铵盐表面活性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份,从而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效果

8.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6.0gC2H5OH被氧化失去的电子数为2.0NA

B.1.0mol·L-1H2SO4所在的溶液中含有H+数为2.0NA

C.22.4L(标准状况)CO2气体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0NA

D.1.0molCH3COOC2H5发生水解反应断裂化学键数为1.0NA

9.在提纯粗苯甲酸(C6H5-COOH,常温下为晶体)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高温灼烧

B.热过滤

C.加热溶解

D.蒸发浓缩

10.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洗涤试管中KMnO4受热后的残留物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重复2-3次

B

探究非金属性:

Cl>Si

向盛有2mL硅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盐酸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C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3mL1mol·L-1KI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滴淀粉溶液,观察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现象

D

制取并纯化乙炔

向电石(CaC2)中加入少量水,将生产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CuSO4溶液和无水氯化钙

A.AB.BC.CD.D

11.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W、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且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盐在净水过程中可以做絮凝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简单氢化物的分解温度:

W>Z>Y

C.X、Z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D.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12.下列I、Ⅱ、Ⅲ和Ⅳ是多面体碳烷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Ⅱ、Ⅲ和Ⅳ属于同系物

B.I、Ⅱ、Ⅲ、Ⅳ一氯取代物均为一种

C.Ⅱ的二氯取代物有4种(不含立体异构)

D.开环反应(打开三元环和四元环的反应),1molⅡ至少需要4molH2

13.最近,我国科学家利用廉价的碳酸钠和碳纳米管构建无钠预填装的“可呼吸”Na-CO2电池,总反应为:

3CO2+4Na

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电池的负极为A,正极为B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4Na+=C+2Na2CO3

C.放电时,Na+向B移动

D.制作电池时,Na先预填装进负极

二、选择题(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第19~2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8年3月27日,华为、小米不约而同选在同一天召开发布会。

发布了各自旗下首款无线充电手机.小米MIX2S支持7.5W无线充电,华为MateRs保时捷版则支持10W无线充电.下图给出了它们的无线充电的原理图.关于无线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线充电时手机接收线圈部分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B.手机外壳用金属材料制作可以减少能量损耗

C.只要有无线充电底座,所有手机都可以进行无线充电

D.接收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与发射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相同

15.滑雪运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某滑雪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由坡道进入竖直面内的圆弧形滑道EF,从滑道的E点滑行到最低点F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EF下滑过程中

A.所受支持力大小不变

B.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

C.合外力对运动员做功为零

D.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16.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零刻度均在表盘的正中间.分别用横截面积相同的单色光

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得到光电管两端的电压与相应的光电流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的强度比c光的大

B.

光的光子能量比

光的小

C.

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比

光照射时的大

D.测量遏止电压时开关S应扳向1

17.如图为理想变压器,其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

1,原线圈接有交流电压

;图中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RT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即当温度升高时,阻值减小),R0、R1为定值电阻,C为电容器.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表的示数和A2表的示数都减小B.V1表的示数和V2表的示数都增大

C.通过R1的电流始终为零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

18.理论上已经证明: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万有引力为零.现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体,O为球心,以O为原点建立坐标轴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一定的小物体(假设它能够在地球n内部移动)在

轴上各位置受到的引力大小用F表示,则F随

变化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9.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有两个质量相等、带异种电荷的小球A、B(均可视为质点)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现将两球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0向右抛出,最后落到水平地面上,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两球之间的静电力和空气阻力均不考虑,则

A.A球带正电,B球带负电

B.A球比B球先落地

C.在下落过程中,A球的电势能减少,B球的电势能增加

D.两球从抛出到各自落地的过程中,A球的动能变化量比B球的小

20.如图所示,在倾角

的固定粗糙斜面底端有一小物块,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2.2N的恒定拉力作用下,从t=0时刻开始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位移x的变化关系为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取g=10m/s2,sin37°=0.6,cos37°=0.8,斜面足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B.物块的质量为0.4kg

C.t=2s时物块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为4.8W

D.0—2s内拉力F做的功为8.8J

21.如图所示,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间距为d.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质量为m的金属棒被固定在导轨上,距底端的距离为s,导轨与外接电源相连,使金属棒通有电流.金属棒被松开后,以加速度a沿导轨匀加速下滑,重力加速度为g.在金属棒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

A.末速度的大小

B.通过金属棒的电流大小

C.通过金属棒的电流大小

D.通过金属棒的电荷量Q=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1.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

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为选择透过性,蛋白质和酶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有利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交流大分子物质,A正确;物膜把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B正确;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有利于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分配,C正确;细胞呼吸过程中,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线粒体的嵴有利于细胞呼吸中催化氧气和[H]结合的酶大量附着,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细胞核、细胞呼吸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膜系统的功能;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细胞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及场所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答案】C

【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

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所以可能存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相同的情况,A错误;酶分子在高温环境中失活的主要原因是空间结构改变,而高温环境中肽键并没有断裂,B错误;ATP水解酶的合成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和ATP发挥作用均来自ATP的水解,ATP水解后产生ADP和磷酸,C正确;Fe3+和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的作用原理相同,均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实现其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和特性,明确酶促反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B细胞是在骨髓中产生和成熟的,T细胞是在骨髓中产生的,在胸腺中成熟的,A正确;浆细胞的产生需要抗原的刺激,不需要T细胞的刺激,B错误;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中没有溶酶体的参与,C错误;健康人的T细胞不能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因为可能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分化过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答案】C

【解析】1.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的一种,它与酶、动物激素一样都属于微量高效物质,主要对细胞代谢其调节作用。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要与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要区分开,生长素属于吲哚乙酸,而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

2.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3.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

【详解】吲哚乙酸即生长素,是由植物特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机物,A错误;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不敏感,故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B错误;植物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在侧芽处积累有关,即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导致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发育受到抑制,C正确;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于单侧光照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的相关知识,掌握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及相关曲线,掌握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能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5.【答案】B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4.隔离是形成新的物种的必要条件;

5.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详解】可遗传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不可遗传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工业区的黑色桦尺蠖比例增多,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因此尺蠖不一定在进化,B正确;人工诱变是基因突变,其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复制后,细胞不能分裂,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加倍,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物种的形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6.【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

图中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③④表示缺乏氨基酸时,tRNA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

【详解】①为转录过程,该过程可以产生tRNA、rRNA、mRNA三种RNA,A正确;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右向左,因此终止密码子与a距离最近,其结合过的tRNA最少,B错误;由图可知,细胞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既抑制转录也抑制翻译,C正确;细胞缺乏氨基酸时,该调控机制利于氨基酸的调配利用,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答案】A

【解析】A.氯乙烷的沸点较低,易挥发而吸收热量,使局部冷冻麻醉,故A错误;B.石墨质软、黏土质硬,故黏土含量越多的铅笔硬度越大,故B正确;C.松花蛋是以鸭蛋(鸡蛋、鹌鹑蛋)、纯碱、生石灰、食盐、茶叶、黄丹粉(氧化铅)、草木灰、松枝为主要原料的一种蛋制品,原料当中偏碱性物质居多,因此松花皮蛋中的氨基酸盐是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所形成,故C正确;D.季铵盐中季铵部分是亲水基,因为带有正电荷(水是强极性分子,所以这部分亲水),而长碳链(非极性)是憎水基,拥有这两类基团的物质都有表面活性,因此季铵盐作为表面活性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份,从而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效果,故D正确;

8.【答案】C

【解析】

【详解】A.C2H5OH不知被氧化成什么,无法计算失去电子数,故A错误;

B.不知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含有H+数,故B错误;C.CO2的结构式为O=C=O,22.4L(标准状况)CO2气体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目为

=4.0NA,故C正确;D.没有说明水解条件,如果在酸性环境下,CH3COOC2H5的水解反应为可逆反应,无法计算断裂化学键数,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察了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易错点为忽略反应的可逆性。

9.【答案】A

【解析】

【详解】提纯粗苯甲酸(C6H5-COOH,常温下为晶体)的步骤1.将粗苯甲酸充分溶解于少量热水,用到C装置;2.将溶液蒸发浓缩得到苯甲酸的饱和溶液,用到装置D;然后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用到B装置;3.滤液冷却结晶,滤出晶体;4.洗涤晶体。

并未涉及到A操作,因此选A。

10.【答案】D

【解析】

【详解】A.洗涤试管中KMnO4受热后的残留物应该①加入浓盐酸并加热,利用盐酸还原性和二氧化锰、锰酸钾的氧化性而除去杂质,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无法用水洗涤,故A错误;

B.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说明盐酸的酸性大于硅酸,由于盐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无法依此判断Cl、Si元素的非金属性,故B错误;C.淀粉与碘化钾并不反应,无现象,故C错误;D.电石和水反应制取的乙炔中常常混有少量H2S和水蒸气等杂质,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乙炔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除掉H2S,CuSO4溶液验证H2S是否除尽和无水氯化钙除掉水蒸气,

11.【答案】B

【解析】W、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且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盐在净水过程中可以做絮凝剂,想到Al2(SO4)3,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凝聚水中悬浮物起到净水作用,因此W为O、X为Al、Y为S,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确定Z为Cl。

【详解】A.X的单质为铝,常温常压下为固态,故A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分解温度越高:

非金属性W(O)>Z(Cl)>Y(S),故B正确;C.X、Z形成的化合物AlCl3为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D.W(0)最高价不是+6,而0Y(S)最高价为+6价,两者不同,故D错误;

12.【答案】B

【解析】A.同系物指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故A错误;B.I、Ⅱ、Ⅲ、Ⅳ结构都非常对称,只有一种氢,一氯取代物均为一种,故B正确;C.Ⅱ的二氯取代物有3种(不含立体异构),分别为

D.开环反应(打开三元环和四元环的反应),所有环打开就变成了烷烃,分子式由C6H6变成了C6H14,1molⅡ最多需要4molH2,故不选D;

13.【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

该电池在使用前要先充电,充电时,电子由外接电源进入A电极,故A为阴极、B为阳极。

因此,作原电池时,A为负极,Na失电子到Na+;B为正极,二氧化碳得电子生成C。

综上所述,负极为A,正极为B,故不选A;B.通过观察图像可知,放电时二氧化碳得电子生成碳,所以正极反应为3CO2+4e-+4Na+=C+2Na2CO3,故不选B;C.放电时,Na+向正极B移动,故不选C;D.题干中已经提示构建无钠预填装的“可呼吸”Na-CO2电池,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原电池原理和信息的利用;注意:

负极:

升失氧;正极:

降得还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14.【答案】D

【解析】【详解】无线充电手机接收线圈部分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而非“电流的磁效应”,故A错误;手机外壳使用金属材料会屏蔽电磁波,导致无线充电不能完成,故B错误;不是所有手机都能进行无线充电,只有手机中有接受线圈时手机利用电磁感应,进行无线充电,故C错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接收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与发射线圈中频率相同,故D正确。

15.【答案】C

【解析】【详解】A项:

滑雪运动员沿圆弧轨道运动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指向圆心,支持力

,随着角度减小,N增大,故A错误;

B项:

运动员下滑过程中受到重力、滑道的支持力与滑动摩擦力,由图可知,运动员从E到F的过程中,滑道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则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逐渐减小,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滑道方向的合外力始终等于0,根据f=mgsinθ知滑动摩擦力也逐渐减小。

故B错误;C项:

滑雪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动能不变,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对运动员做功为0,故C正确;D项:

运动员从E到F下滑过程中的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

16.【答案】B

【解析】【详解】由图可知,a的饱和电流最小,因此a光束照射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量小,光强小,故A错误。

当光电流为零时,光电管两端加的电压为遏止电压,对应的光的频率为截止频率,根据eU=hγ-W,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对应的遏止电压U越大。

a光、c光的遏止电压相等,所以a光、c光的频率相等,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c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a光相同,而b光的遏止电压大,则频率大,能量大,且对应的波长最小,故B正确,C错误。

测量遏止电压时,光电管加反向电压,开关S应扳向2,故D错误。

17.【答案】D

【解析】【详解】根据变压器电压的制约关系可知,输入电压不变,输出电压不变,故V1表的示数和V2表的示数不变,通电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热敏电阻阻值减小,故输出电流和输入电流增大,A1表的示数和A2表的示数都增大,故AB错误。

电容器可以通交流,通过R1的电流不为零,故C错误。

输入电流增大,则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故D正确。

18.【答案】A

【解析】【详解】令地球的密度为ρ,则在地球表面,重力和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有:

;由于地球的质量为M=

πR3•ρ,所以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可写成:

根据题意有,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即为半径等于r的球体在其表面产生的万有引力,

,当r<R时,g与r成正比,当r>R后,g与r平方成反比。

即质量一定的小物体受到的引力大小F在地球内部与r成正比,在外部与r的平方成反比。

故选A。

19.【答案】AD

【解析】【详解】两球在水平方向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x=v0t知,v0相同,则A运动的时间比B的长,竖直方向上,由h=

at2,h相等,可知,A的合力比B的小,所以A的电场力向上,带正电,B的电场力向下,带负电,故A正确。

A运动的时间比B的长,则B球比A球先落地,故B错误。

A的电场力向上,电场力对A球做负功,A球的电势能增加。

B的电场力向下,电场力对B球做正功,B球的电势能减小,故C错误。

A的合力比B的小,则A的合力做功较少,由动能定理知A球的动能变化小,故D正确。

20.【答案】AC

【解析】【详解】由匀变速运动的速度位移的关系式结合v2=2x+4可知:

加速度a=1m/s2,初速度v0=2m/s;由上面的分析知a=1m/s2,故A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sinθ-μmgcosθ=ma,解得:

m=0.2kg,故B错误;t=2s时物块的速度v=v0+at=4m/s,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为mgvsinθ=4.8W,故C正确;0-2s内发生的位移x=v0t+

at2=6m,拉力F做的功为Fx=13.2J,故D错误。

21.【答案】ACD

【解析】【详解】根据速度位移关系v2=2as可得末速度的大小为:

,故A正确;以导体棒为研究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