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135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开题报告.docx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开题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开题报告.docx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开题报告

附件2

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课题名称 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课题负责人李花新

所在单位潍坊市教育研究院

填表日期2014年11月21日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制

2014年9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

2014年11月19日上午,奎文区教研室组织的山东省教研室教学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会在潍坊中新双语学校二楼会议室召开。

市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李花新、俞文东两位主任,奎文区教研室王声副主任、区教研室科研中心于宏、教师发展中心侯文忠参加会议进行点评。

参加会议的有《利用微课程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研究》等5项2014年度立项课题的主持人和研究骨干教师。

会议分为两部分:

先由五个课题组借助课件解读课题研究方案;然后由区教研室专家对课题进行逐项点评,提出修改建议;再由市教科院专家对奎文区的课题研究管理和各课题组的研究进行点评指导。

最后,王声主任做会议总结,指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要点,为大家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开题报告

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微课”最早起源于美国,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率先提出。

他将一堂原本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内容,提炼出其中的核心内容,做成“微课”。

这种形式在美国教育领域引起轰动,直接促成了后来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快速变革,被誉为新时代的教育革命。

在此影响下,课堂学习与网络在线学习(或移动终端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已逐步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奎文区也从2013年开始关注微课和“翻转课堂”,并对微课制作的技术和课堂应用进行跟踪和学习,同时开始对教师进行理念与技术培训。

目前部分教师已经能够比较娴熟地制作微课,并能辅助与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有几个困扰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信息技术是站在技术的最前端,变化最快的一个学科,教材内容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实际发展水平,微课程的出现恰好能很好补充教材。

二是信息技术学科课时少,一周一节课,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是上了下节忘了上节,而微课程可以满足学生忘了就看,想学就学的要求。

三是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受地域、家庭条件的影响较大,学生的水平差异较大,微课程可以让基础低的学生跟得上,基础高的学生能提高。

四是信息技术课堂纪律是个大问题,奎文区学生多班额大,一节课下来,老师喊破了喉咙还是不能兼顾,微课能够减轻教师负担,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认为探讨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应用微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在我区也有个别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尝试使用微课教学,但从全区来看,微课应用还不普遍,微课资源不丰富。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微课教学,建立微课资源库,解决教材严重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

能够按需所学,将自主探究落到实处,弥补课时太少学生边学边忘的缺陷。

微课能够代替老师的部分讲解,减轻教师负担,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目前,微课已成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重要的教育技术,全国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行业协会/学会都在积极推动微课的建设与应用,使得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国内,从最早出现的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与微课网,到最近基础教育和高校微课大赛的启动,也掀起了微课程实践层面的热潮。

如:

昌乐一中的“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模式赢得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全国各地教育同行的肯定,开发区钢城街办的钢城中学也进行了试点教学。

但总体来说利用微课辅助教学除了翻转课堂的模式,在应用上普遍较弱,没有比较成型的利于推广的微课教学模式。

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微课程与具体的科目相结合,进行实践研究的层次比较浅,缺乏引领。

具体到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只有很少的教师在进行探索和研究,还有很多老师对微课这个概念还不太熟悉,处于起步阶段。

现有的微课大多是成人自学用小视频,与小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非常少,而与泰山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相吻合的几乎是空白。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研究的也是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必然继承着微课相同的概念和内涵,遵循着共同的设计、开发、制作和应用的一些通用原则。

但是微课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应该是有很大不同的,特别是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日常应用频繁、范围广泛。

本课题致力在以下三方面探索突破:

(1)初步建立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的共建共享机制,以减轻教师微课开发的负担,提高微课资源的开发效率。

(2)开发微课资源,基本实现泰山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小学阶段知识点的微课全覆盖。

(3)根据不同的学情,探索几套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辅助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并在全区推广,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微课程是指围绕明确主题,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视频,时间在10分钟左右。

微课程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本课题目标是开发泰山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阶段,覆盖所有知识点的微课,建成学科微课资源库,通过微课平台共建共享,探索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有效应用微课的教学模式和途径。

2.理论依据

针对微课程的理论依据,目前还没有很统一的理论引导。

微课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问题的教学和情景认知理论,这些理论着重探讨了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非侧重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机械掌握。

(1)建构主义理论和掌握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情境、协作、会话、有意义建构是其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恰当地注意教学的主要变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90%以上)都达到掌握水平,即掌握学习理论。

该学习理论的独到之处,是对学生认知、情感准备状态、教学质量这三个变量的分析。

以上两个理论是设计制作微课必须遵循的重要理论。

(2)发现学习的理论

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能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

发现学习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

微课的开发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效果。

四、研究目标、内容

1.研究对象

奎文区部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2.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通过研究,使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熟练掌握微课制作技术,能够根据教材筛选出主要知识点,利用多种方式制作微课。

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应用,进而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率和质量。

(1)初步建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指导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微课开发的研训,熟练掌握制作方法,逐步形成信息技术学科微课开发基本原则标准,使信息技术教师制作微课,有技术科学,有标准可依;选择合适的资源应用平台,

发布微课、交流应用效果和改进意见,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确保资源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2)建成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资源库。

开发涵盖泰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重要知识点的微课,及相应的微课应用学习单,形成微课资源库。

(3)探索应用微课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的教学手段是不同的,比如知识型的内容和技能型的教学内容。

什么样的内容需要什么样的微课,或者需不需要微课,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如何使用微课,使用几个微课,不同的年级微课的容量是不是要有不同。

要总结出符合课堂教学,以及课外辅助学习应用的一般流程和具体做法。

五、研究过程设计

(一)研究过程、任务及分工

此项实验计划周期为两年(2014年3月——2015年12月)

1.准备阶段(2014.03——2014.05)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健全研究网络。

负责人:

李花新 边玲丽

(1)选好实验学校,执教教师,成立实验组织,搞好项目研讨,制定实验班研究计划。

(2)进行研究前的检测。

对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见,对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感兴趣。

对教师进行问卷,了解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微课程教学的认识及建议。

这一阶段的实验目的,主要使课题研究成员加深对项目研究的认识,酝酿课题研究思路和计划,并做前期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14.05——2015.04)课题方案落实及具体实施方案,完成中期报告。

负责人:

李花新 边玲丽

(1)总结第一阶段的研究准备情况,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和措施,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整理,对实验教师进行微课程制作的培训,借鉴现阶段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学的研究成果,梳理出适合现有教学实际的有效作法,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深入做好准备。

(2)立足工作实际,结合学情,依据教材开发微课程视频,没有教材的年级根据年龄特点,梳理出课程内容,并制作成微课程,获取初步实验成果。

(3)依托微课程平台探索信息技术微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撰写出课程实施建议。

(4)科学设计微课程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衔接的评价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撰写课程评价建议。

3.调整阶段(2015.4——2015.9)课题整理分析,组织验证。

负责人:

李花新 边玲丽

(1).深入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完善信息技术微课程体系。

(2)在全市逐步拓展实验范围,增强实验效果。

4.总结阶段(2015.9——2015.12)课题整理分析,组织鉴定。

负责人:

李花新 边玲丽 齐素梅 迟翠辉

(1)实验教师继续深化实验,并在全市推广实验成果。

(2)系统进行试验总结、汇总数据、资料、撰写实验报告,以论文的形式,上报主管部门,申请鉴定验收实验成果。

现阶段已完成的工作有:

前期,已对部分中年级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梳理了目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制作微课程资源做好了准备。

同时,通过网络等途径对现阶段微课程教学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基本确定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前期实验研究。

(二)研究方法设计

我们本着科研促教的指导思想,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证,积累创新,保证有序、有效地开展。

具体采用下述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学等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行动研究法:

由信息技术教师协同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边实践边研究,不断修改与调整,使微课程与课堂的结合逐步完善。

3.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微课程有效结合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提高学生运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的基础

(1)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环境。

近年来奎文区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形成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区内全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学校通过100M光纤接入奎文教育网,教育网的互联网带宽为1000M。

教师全部达到人手一机,学生微机室用机全部达到上课时人手一机标准。

在对学生家庭上网设备调查中发现:

有48.99%的家庭拥有平板电脑,有92.04%的家庭拥有电脑。

这就为我们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提供了很好的硬件保障。

(2)有一只团结协作、业务精湛的研究队伍。

实验教师都参与过相似课题的实验研究,具备深厚的研究理论。

并且课题组通过讲座,开设研讨课、理论学习、科研沙龙等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以及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策略的操作能力与操作意识。

2.研究的组织管理保障

(1)政策保障。

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