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GPS定位原理及应用》授课教案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3449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GPS定位原理及应用》授课教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GPS定位原理及应用》授课教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GPS定位原理及应用》授课教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GPS定位原理及应用》授课教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GPS定位原理及应用》授课教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GPS定位原理及应用》授课教案资料.docx

《最新GPS定位原理及应用》授课教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GPS定位原理及应用》授课教案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GPS定位原理及应用》授课教案资料.docx

最新GPS定位原理及应用》授课教案资料

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GPS测量技术设计的一般要求和设计指标。

教学重点:

1.介绍GPS测量技术设计的依据;

2.介绍GPS测量的标准;

3.介绍GPS测量的图形设计。

教学难点:

GPS的图形设计。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教学要求:

学会局部性的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掌握GPS测量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8.1.1GPS网技术设计的依据

1.GPS测量规范(规程)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各行业部门的其他GPS测量规程或细则

2.测量任务书

8.1.2GPS网的精度,密度设计

1.GPS测量精度标准及分类

(1)GPS测量精度分类

对于各类GPS网的精度设计主要取决于网的用途。

用于地壳形变及国家基本大地测量的GPS控制网可按表8-1分级。

表8-1GPS测量精度分级

(一)

级别

主要用途

固定误差a(mm)

比例误差b(mm)

A

地壳形变测量或国家高精度GPS网建立

≤5

≤0.1

B

国家基本控制测量

≤8

≤1

用于城市或工程的GPS控制网可按表8-2分级。

表8-2GPS测量精度分级

(二)

等级

平均距离(km)

a(mm)

b(mm)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9

≤10

≤2

1/12万

5

≤10

≤5

1/8万

2

≤10

≤10

1/4.5万

一级

1

≤10

≤10

1/2万

二级

1

≤15

≤20

1/1万

(2)GPS测量的精度标准

GPS测量的精度标准通常用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中误差表示,其形式为:

(8-1)

式中:

σ——距离中误差(毫米);

ɑ——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ppm);

d——相邻点之间的距离(km)。

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测区大小、GPS网的用途,来设计网的等级和精度标准。

2.GPS点的密度标准

制定GPS网的密度标准,主要考虑任务要求和服务对象。

密度可参照表8-3的规定执行。

表8-3GPS网中相邻点间距离(单位:

km)

级别

项目

A

B

C

D

E

相邻点最小距

100

15

5

2

1

相邻点最大距

2000

250

40

15

10

相邻点平均距

300

70

15~10

10~5

5~2

8.1.3GPS网的基准设计

1.基准设计的定义:

在GPS网的技术设计中,必须明确GPS网的成果所采用的

坐标系统和起算数据的工作,称为GPS网的基准设计。

GPS网的基准包括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

2.基准设计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1)应在地面坐标系中选定起算数据和联测原有地方控制点若干个,用以转换坐标。

(2)对GPS网内重合的高等级国家点或原城市等级控制点,除未知点连结图形观测外,对它们也要适当地构成长边图形。

(3)联测的高程点需均匀分布于网中,对丘陵或山区联测高程点应按高程拟合曲面的要求进行布设。

(4)新建GPS网的坐标应尽可能与测区过去采用的坐标一致。

8.1.4GPS网构成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网特征条件

1.GPS网图形构成的几个基本概念

观测时断:

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观测停止,连续工作的时间段,简称时段。

同步观测:

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同步观测环:

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所构成的闭合环,简称同步环。

独立观测环:

由独立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简称独立环。

异步观测环:

在构成多边形环路的所有基线向量中,只要有非同步观测基线向量,则该多边形环路叫异步观测环,简称异步环。

独立基线:

对于N台GPS接收机的同步观测环,有J条同步观测基线,其中独立基线数为N-1。

非独立基线:

除独立基线外的其它基线叫非独立基线,总基线数与独立基线之差即为非独立基线数。

2.GPS网特征条件的计算

观测时断数:

(8-2)

式中:

n为网点数,m为每点设站数,N为接收机数。

总基线数:

(8-3)

必要基线数:

(8-4)

独立基线数:

(8-5)

多余基线数:

(8-6)

3.GPS网同步图形构成及独立边的选择

根据(8-3)式,对于由N台GPS接收机构成的同步图形中一个时断包含的GPS基线数为:

(8-7)

但其中仅有N-1条是独立的GPS边,其余为非独立边。

当接收机数N=2~5时所构成的同步图形见图8-1。

对应于图8-1的独立GPS边可以有如图8-2所示的不同选择。

当同步观测的GPS接收机数N≥3时,同步闭合环的最少数应为:

(8-8)

N与J、T的关系见下表:

表8-4N与J、T的关系表

N

2

3

4

5

6

J

1

3

6

10

15

T

0

1

3

6

10

8.1.5GPS网的图形设计

1.GPS网的图形设计

根据对所布设的GPS网的精度要求和其它方面的要求,设计出独立的GPS边构成的多边形网,称为GPS网的图形设计。

2.GPS网的图形

(1)点连式:

如图8-3,相邻同步图形之间仅有一个公共点的连接。

(2)边连式:

如图8-4,同步图形之间由一条公共基线连接。

(3)网连式:

指相邻同步图形之间有两个以上公共点相连接。

(4)边点混合连接式:

如图8-5,把点连式与边连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GPS网的方式。

(5)三角锁连接:

如图8-6,用点连式或边连式组成连续发展的三角锁同步图形。

(6)导线网形连接:

如图8-7。

(7)星形布设:

如图8-8

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GPS测量技术设计书的编写要求和内容。

教学重点:

1.介绍GPS测量的外业准备工作;

2.介绍GPS接收机检验的内容;

3.介绍GPS测量技术设计书的编写方法。

教学难点:

GPS接收机的检验和设计书的编写。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GPS接收机检验的内容和方法,掌握GPS测量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8.2.1测区踏勘

测区踏勘主要了解下列情况:

1、交通情况;

2、水系分布情况;

3、植被情况;

4、控制点分布情况;

5、居民点分布情况;

6、当地风俗民情。

8.2.2资料收集

1、各类图件;

2、各类控制点成果;

3、测区有关的地质、气象、交通、通讯等方面的资料;

4、城市及乡、村行政区划表。

8.2.3设备、器材筹备及人员组织

设备、器材筹备及人员组织包括以下内容:

1、筹备仪器、计算机及配套设备;

2、筹备机动设备及通讯设备;

3、筹备施工器材,计划油料,材料的消耗;

4、组建施工队伍,拟定施工人员名单及岗位;

5、进行详细的投资预算。

8.2.4拟定外业观测计划

1.拟定观测计划的主要依据:

(1)GPS网的规模大小;

(3)GPS卫星星座几何图形强度;

(4)参加作业的接收机数量;

(5)交通、通讯及后勤保障。

2.观测计划的主要内容:

(1)编制GPS卫星的可见性预报图;

(2)选择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

(3)选择最佳观测时断;

(4)观测区域的设计与划分;

(5)编排作业调度表;作业调整度表见表8-6。

表8-6GPS作业调度表

时段

编号

观测

时间

观测者

观测者

观测者

机号

机号

机号

点名

备注

点名

备注

点名

备注

点号

点号

点号

1

2

3

4

(6)采用规定格式GPS测量外业观测通知(见表8-7)单进行调度。

表8-7GPS测量外业观测通知单

观测日期年月日

组别:

操作员:

点位所在图幅:

测站编号/名:

观测时断:

1:

2:

3:

4:

5:

6:

安排人:

年月日

8.2.5设计GPS网与地面网的联测方案

GPS网与地面网的联测,可根据测区地形变化和地面控制点的分布而定,一般在GPS网中至少要重合观测三个以上的地面控制点作为约束点。

8.2.6GPS接收机选型及检验

1.接收机的选用

接收机的选用可参考下表:

2.接收机的检验

接收机全面检验的内容,包括一般性检视、通电检验和实测检验。

(1)一般检验:

主要检查接收机设备各部件及其附件是否齐全、完好,紧固部分是否松动与脱落,使用手册及资料是否齐全等。

(2)通电检验:

接收机通电后有关信号灯、按键、显示系统和仪表的工作情况,以及自测试系统的工作情况,当自测正常后,按键作步骤检验仪器的工作情况。

(3)实测检验:

测试检验是GPS接收机检验的主要内容。

其检验方法有:

用标准基线检验;已知坐标、边长检验;零基线检验;相位中心偏移量检验等。

①用零基线检验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

基线测试方法如下:

●选择周围高度角10○以上无障碍物的地方安放天线,按图8-9连天线、功分器和接收机。

●连接电源,二台GPS接收机同步接收四颗以上卫星1~1.5h。

●交换功分器与接收机接口,再观察一个时段。

●用随机软件计算基线坐标增量和基线长度。

基线误差应少于1mm。

否则应送厂检修或降低级别使用。

②天线相位中心稳定性检验

●该项检验可在标准基线、比较基线或GPS检测场上进行。

●检测时可以将GPS接收机带天线两两配对,置于基线的两端点。

●按上述方法在与该基线垂直的基线中(不具备此条件,可将一个接收机天线固定指北,其它接收机天线绕轴顺时针转动90°,180°,270°)进行同样观察。

●观测结束,用随机软件解算各时段三维坐标。

③GPS接收机不同测程精度指标的测试。

该项测试应在标准检定场进行。

检定场应含有短边和中长边。

基线精度应达到1*10-5。

检验时天线应严格整平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

天线指向正北,天线高量至1mm。

测试结果与基线长度比较,应优于仪器标称精度。

④仪器的高度低温试验:

对于有特殊要求时需对GPS接收机进行高、低温测试。

⑤对于双频GPS接收机应通过野外测试,检查在美国执行SA技术时其定位精度。

⑥用于天线基座的光学对点器在作业中应经常检验,确保对中的准确性,其检校参照控制测量中光学对点器核校方法。

8.2.7技术设计书编写

资料收集全后,编写技术设计,主要编写内容如下:

1.任务来源及工作量

包括GPS项目的来源、下达任务的项目、用途及意义;GPS测量点的数量(包括新定点数、约束点数、水准点数、检查点数);GPS点的精度指标及坐标、高程系统。

2.测区概况

测区隶属的行政管辖;测区范围的地理坐标,控制面积;测区的交通状况和人文地理;测区的地形及气候状况;测区控制点的分布及对控制点分析、利用和评价。

3.布网方案

GPS网点的图形及基本连接方法;GPS网结构特征的测算;点位布设图的绘制。

4.选点与埋标

GPS点位的基本要求;点位标志的选用及埋设方法;点位的编号等。

5.观测

对观测工作的基本要求;观测纲要的制定;对数据采集提出注意的问题

6.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及使用的软件;起算点坐标的决定方法,闭合差检验及点位精度的评定指标。

7.完成任务的措施

要求措施具体,方法可靠,能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