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3199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湖中心小学陈铭

摘要:

信息技术的教学是由教师、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教材等组成的有机系统。

在信息技术教学系统中,计算机是基础,没有计算机,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息技术教学也无法开展;教材是方向,规定了教学内容;教师是主导,是传播先进信息技术的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信息技术的教学对象,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

由于农村的特殊环境,使得信息技术的教学面临着各样的问题,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挑战。

关键字:

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电脑室

一、面临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需要各项的硬件和软件,而这些的配置都是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

由于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普遍存在如下的现象:

没有足够的电脑,造成信息技术教学中多人合用一台电脑;电脑配置差,经常出现死机等现象;没有专门的电脑室,即使有电脑室,大多都没按照标准铺设静电地板,而且电脑室线路铺设混乱,存在安全隐患;线路电压不稳定尤其在用电高峰期,由于电压低造成电脑异常关机。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积极性,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的需要。

2、教师信息素养低,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中坚力量,其个人素质关系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的成败。

何克抗教授指出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通常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独立开设一门信息技术课,另一种模式是不单独设课而是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中小学各科的课程中去,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和个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

对于第一模式,现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多是由其他科目老师转岗而来,学历以中专和专科为主,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学历的教师占很少比例,这些老师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专业教育,信息素养不高;对于第二模式,科任老师由于学历,家庭,经济,年龄等原因,没有系统接受信息技术的教育,信息技术意识不强,个别老师为了公开课才叫专业人员制作课件,使用信息技术意识薄弱。

目前,多数农村学校认为信息技术是继体美音后的又一副科,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一些语数老师,因赶课时,往往占用信息技术课;而学生更多的是把信息课当成玩耍课;家长和教师因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远离电脑。

正是这些错误的观念以及学科地位次之,信息技术课往往被边缘化,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处于尴尬的地位。

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承担信息技术教学任务,而且还担任“维修工”的角色——维护学校的电脑和网络,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和办公。

这种多重角色无形中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职业压力。

部分老师往往不能合理地释放压力,加之学科地位低,从而产生了职业倦怠现象,导致信息技术课堂变成了“打字课”、“游戏课”。

这种放任式的课堂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3、教材编排不科学

现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陈旧,更新慢,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教学内容的编排没能很好的兼顾农村学生的能力结构,教材内容没地方特色,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重基础知识和技能,轻情感道德的培养。

4、教学模式单一,不能兼顾所有学生

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多是采用班级授课模式,教师用教学软件进行示范,学生听,然后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这种教学方式师生交互、人机交互少,教师往往不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断下降,一些学生学得吃力,渐渐地对信息课产生畏惧感。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与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

”足见国家对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抓住机遇,勇于面对信息技术教学上的问题与困难,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为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学出谋划策。

下面结合本人周围的实际以及教学经历谈谈解决方法。

二、解决办法

1、加大资金投入,力求装备达标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意见征求稿)在教育信息化的经费保障方面指出:

“发挥国家和各级政府在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中的主体作用,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拥有持续、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

建立国家、地方、家庭、企业与社会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通过开放教育信息化相关市场,推出合适的优惠与补贴政策,吸引和拉动社会资金投入。

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的社会与市场环境。

”如福鼎市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落实《纲要》精神,于2011年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信息基础设施的更新与建设,采购电脑、电子白板等设备,基本实现了全市中小学电脑的更新,在实现校校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班班通。

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做好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工作,如在学生端安装杀毒软件,及时查杀病毒,做好系统备份,以便系统崩溃时,及时还原;做好计算机使用记录,发现有问题的电脑,及时进行维修,确保正常教学的需要。

2、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构建信息化校园的基础,要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程,确保每周至少一节信息课,积极倡导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鼓励老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教学尝试;信息技术老师也要提高认识,意识到自己在农村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改变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练习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教学尝试,如PBL(基于问题的学习),WebQuest等先进的教学模式。

3、多渠道地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市里的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让这些老师成为信息技术的骨干教师,创造条件让受过培训的教师展开校本培训,以点带面,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

以相互探讨学习,互相帮助与指导的方式,克服老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畏惧感,鼓励老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造条件让老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初级)。

4、创造性地应用教材

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认真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材内容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和增补。

有条件的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和地方特色,编写适合本校的信息技术教材。

如在讲授幻灯片制作,我根据当地是环太姥山生态旅游乡镇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开设了“我来当小导游”学习专题,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自身经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这样处理教材后,将插入图片、声音、自定义动画等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积极参与幻灯片制作,个个争当“小导游”,每个小组都出色了完成了任务。

5、因材施教,各有发展

新课标要求“关照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农村小学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距较大,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做好学生能力分析,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的教学方式,定制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力求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懂得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心理特点,鼓励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帮助上机操作中遇到困难的同学。

这种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学习的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信息单向传递的方式,而且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目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成绩与问题相伴,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集思广益,为上好信息技术课出谋划策,让信息技术课顺应信息化的潮流,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

[2]《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思考》张万超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及对策》白然中国电化教育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