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唐山师范学院教学工作质量年度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1160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唐山师范学院教学工作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9唐山师范学院教学工作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9唐山师范学院教学工作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9唐山师范学院教学工作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9唐山师范学院教学工作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唐山师范学院教学工作质量年度报告.docx

《19唐山师范学院教学工作质量年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唐山师范学院教学工作质量年度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唐山师范学院教学工作质量年度报告.docx

19唐山师范学院教学工作质量年度报告

唐山师范学院2013年教学工作质量年度报告

第一部分教学工作基本情况

1.1办学基本条件

学校现有教职工976人,其中专任教师824人。

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03人、副教授30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9.64%;博士60人,硕士374人,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7%。

折合在校生总数16078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5979人(其中本科生12087人,专科生3892人),生师比为15.24;教室座位数24124,生均1.51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总数15070、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座位数94.3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771.83万元(其中当年新增757.04万元),生均6077.76元;图书馆藏有中外文纸制图书1031723万册,生均图书64.17册;纸质期刊2227份;电子图书1125500万册,电子期刊25580种。

共有数据库17个,其中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5个,购入数据库12个。

学校建有千兆光缆至交换机、百兆到桌面、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

办学基本条件见表1

表1:

办学基本条件

序号

项目

数值

1

生师比

15.24

2

校舍面积(平方米)

724900

3

生均教室座位数(个)

1.51

4

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平方米)

4.73

5

生均科研教学仪器设备值(万元)

0.61

6

生均纸质图书量(册)

64.17

7

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座位数(个)

93.73

1.2专业设置

学校设有本科专业52个,其中教师教育专业16个、非教师教育专业3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

表2唐山师范学院省级专业建设项目一览表

专业名称

特色类别

年度

教育学

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

2008

汉语言文学

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

2008

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012

应用化学

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推荐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012

园艺

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012

1.3课程建设

学校2011-2012学年总共开设课程1885门,其中必修课程1093门,选修课程792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程1508门。

2013年获批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现有省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40门。

实践课程、选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情况如表3.

表3:

实践课程、选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情况

学科门类

总学分数

实践教学学分

选修课学分数

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法学

515

124

89

24%

17%

工学

689

189

114

27%

17%

管理学

668

165

112

25%

17%

教育学

1036

253

192

24%

19%

经济学

174

37

22

21%

13%

理学

2090

552

342

26%

16%

历史学

175

32

29

18%

17%

农学

176

50

36

28%

20%

文学

1428

344

212

24%

15%

艺术学

914

312

163

34%

18%

1.4师资队伍

学校有专任教师824人,其中有教授103名、副教授306名。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分别为60名、374名,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28%、45.39%。

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分别见图4.1、4.2、4.3。

学校选派22名教师到重点大学访学;19名教师脱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选派13名教师教育专业教师到中小学、幼儿园挂职锻炼;66名教师参加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培训;教师中有184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学校有教学管理人员61人,其中主管校长1人、教务处管理人员17人、继续教育学校管理人员8人、系教学主任23人、教学秘书5人、教务员15人。

教学管理人员中有教授16人、副教授15人,博士7人、硕士19人。

学校重视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年内有74人次外出参加教学管理业务培训。

1.5学生情况

1.5.1学生构成

学校各类学生总数17242人,其中包括普通本科学生12,087名、专科学生3892人,夜大学生121人,函授学生629人,网络学生421人,自考学生92人。

学生结构比例见图5.1。

1.5.2生源情况

学校2013年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普通本专科整体招生计划5160人,实际录取5118人,总体报到率95.56%。

各层次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5学校2012年招生录取及报到情况一览表

招生层次

计划录取数

实际录取数

报到学生数

报到率

本科

2800

2831

2738

96.71%

专科

2360

2287

2153

94.14%

专科接本科

750

755

729

96.56%

1.5.3学生就业情况

学校2013年本科毕业生3435名,毕业生初次就业2926名,初次就业率达85.47%,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

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情况见图5.3。

1.6教学经费

2013年学校投入教学经费1760.06万,较2012年增长10.8%.教学日常运行支出818.59万元;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总额333.65万元;实践教学支出603.80万元,其中实验教学经费498.96万元,实习、见习、专业考察经费104.84万元;学生活动经费支出121.99万元;教师培训进修经费75万元。

1.7教学效果

学校在2013届毕业生毕业之前对全体本科毕业生进行的专业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专业毕业生平均满意度为92.53%,较2012年的问卷结果提高了7.47%.

本科生毕业率99.77%,学士学位授予率99.51%。

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有533名考取研究生,平均考取研究生比率为15.5%。

学生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文化及文体活动获奖等情况如下表。

表7学校本科生教学效果体现项目数据一览表

本科生学科竞赛获奖

(项)

本科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获奖(项)

文艺、体育竞赛获奖(项)

总数

其中

总数

其中

总数

其中

国家级

省部级

国家级

省部级

国家级

省部级

155

75

80

17

11

6

12

7

5

英语等级考试

应届本科毕业生平均考研率(%)

体质合格率(%)

四级累计通过率(%)

六级累计通过率(%)

84

32

15.5

64

第二部分教学工作主要成就和经验

2.1教学管理措施得力

为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重点从四个方面加强管理工作。

2.1.1持续力促青年教师教学上位

学校坚持把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成长作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继续采取得力措施努力确保青年教师教学精力投入。

1、实行青年教师助课制度。

要求新到岗青年教师须经过至少1年助课,由中老年教师在教学技能方面给予具体有效的指导。

2、控制青年教师多媒体使用。

为使青年教师在备课和讲课环节的精力投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求近3年到岗的教师不得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用多媒体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课程除外)。

3、强化对青年教师督导检查。

继续坚持在学期初、期中重点对40岁以下青年教师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内容包括教学日历、教案与讲稿准备情况、新任主讲教师资格审查情况、新到岗青年教师助课情况、近3年到岗教师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况等,同时加强对学生评教成绩差的青年教师进行听课督导,力促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意识和教学责任意识。

2.1.2坚持做好学生评教工作

学校继续执行《学生评教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对于学生评教工作的组织管理,努力发挥学生评教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

1、集中机房评教。

为确保学生评教结果的可信度,学校继续坚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课余时间情况分时段集中组织学生到校内机房进行网上评教。

2、充分动员引导。

学校教学副校长和学生工作副校长分别主持召开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专题会议,部署学生评教工作,对学生评教宣传动员和具体组织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同时,利用校园广播站播放学生评教引导专题访谈,评教现场播放5分钟引导视频,讲解学生评教工作的重要意义、操作程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平和心态、客观公正地表达自己对每位任课教师的评价和意见建议。

3、周密组织安排。

每学期提早着手组织课程教学信息核对,确保准确无误;根据学生课余时间情况和校内计算机房空闲情况,对各个班级的评教时间做出具体安排;学生处、各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与教务处密切配合,共同组织学生按指定时间到指定机房评教,评教现场由系学生工作副书记带队、辅导员负责引导学生并维持秩序。

4、师生欢迎认可。

学校学生评教工作平稳顺利。

学生以主人翁姿态出现,全员参与集中评教;教师心态平和对待学生评教,欣然接受评教结果,努力改进教学工作。

5、工作特色鲜明

(1)、指标精炼---5个指标,规避了因指标多、课程门数多而出现学生开始认真、逐渐急躁、后来草率的风险。

评教指标一改以陈述语气描述,代之以设问方式出现的5个问题,内容表述力求精练准确、充分体现指标内涵并易被学生理解。

(2)、引导充分---校园广播结合评教开始后电脑播放评教教育引导访谈片,为学生排忧解惑,尽可能排除影响评教结果的干扰因素。

(3)、统计科学---对评价分数进行分类排队,采取标准(T)分数科学统计,确保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可信。

(4)、组织周密---校内机房集中上网评教,依课余时间情况分时段安排;校、系专题会动员教育,广播、短片等媒体引导;评教现场系领导带队、辅导员维护秩序;评教结果及时反馈。

(5)、使用得力---评教结果以较高权重独立用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业绩分数计算,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精力的投入。

2.1.3坚持进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

学校2013年度继续在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开展毕业生教学质量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调查过程规范,调查结果可信,收到了预期效果。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进一步摸清了各专业教学工作底数,对于提高和完善校系两级教学管理、改进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数据。

2.1.4充分发挥教学督导检查作用

学校建有一支由8人组成的气正、敬业、学高、服人的教学督导队伍。

学校教学督导委员全年共听课1658节次,涉及讲课教师562人次。

在听课过程中。

督导委员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及总体效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提出具体改进意见。

教学督导工作在全校产生巨大而积极的影响,受到广泛一致好评,对于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教学督导组还在定期、定项教学检查中对系(院)领导听课及系级教学督导组听课情况、各系(院)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试卷评阅情况、教学大纲的修订情况等进行认真督导检查。

2.2专业建设力度加大

学校继续贯彻“适度控制专业规模、合理调整专业布局、强化丰富专业内涵,注重凝练专业特色”的专业建设原则,积极推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继续根据社会需求增设新专业,鼓励申报教学条件具备、人才需求旺盛、发展前景乐观的专业,拒绝申报人才需求萎靡、发展前景不乐观的专业,今年首次招生的特殊教育、文秘学、商务英语3个本科专业生源质量高。

在保证正常专业建设经费的前提下,年内划拨专业建设专项经费50万元,用于资助2个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三个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10个校级重点专业建设。

2.3考试管理严格规范

学校重视学风建设,坚持严肃考风考纪。

在做好常规考试管理工作的同时,继续贯彻执行《唐山师范学院系际交叉监考实施办法》,在前两年交叉监考工作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细化工作安排,对全校所有专业的所有考试课程实行不同教学单位教师之间交叉监考,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优良考风考纪的形成。

为适应新形势下教学运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学校依托教务管理系统、考试管理平台、学信管理平台、数字化校园等,实现了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河北省计算机一级考试、河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一系列考试的网上报名、实时信息发布、缴费、图像信息传输、考试数据管理等,考试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2.4实践教学管理扎实有序

2.4.1实验教学

学校重视实验教学的实施与组织管理,继续贯彻执行《唐山师范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办法》及《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于项目的认定、实验方案的设计、论证和实施情况的检查、验收等提出具体要求,要求教研室(实验室、实验中心)、系和教务处逐级对拟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进行论证审核;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明确教学要求,要求有体现综合性和设计性特征的实验内容、规范的实验指导书、科学的评定办法以及教师试做报告等。

本学年开设独立实验课程90门,实验开出率为99.3%;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51门,实验项目数258个。

学校继续加强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落实仪器设备的维修原则、维修办法、维修经费管理等规定,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确保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2.4.2教育实习

学校对于教师教育专业继续实行顶岗实习。

为确保顶岗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强化实习前试讲环节,遴选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实习指导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校内试讲指导教师工作,组织相关讲座和示范课教学,努力为学生先点顶岗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全学年共有1676名学生参加了顶岗实习,顶替出来的762名中小学教师来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由于管理制度完善,安排周密,组织到位,管理严格,此项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学生、实习学校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4.3毕业论文(设计)

学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管理。

认真审查指导教师资格,确保配备教学经验较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对学生整个毕业论文(设计)阶段的教学活动负责。

指导教师一经确定,非经系主任批准不得随意更换。

在教研室、系、学校督导专家组三次审议选题的基础上,学校教务处对指导教师配备、选题情况、内容及综合训练程度以及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任务书等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施开题答辩制度。

开题答辩分组举行,每组指导教师不低于3人;开题答辩由学生陈述和指导教师提问、指导两个环节组成,答辩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学生答辩过程中须认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答辩未通过的学生不得进入下一个环节工作,须重新撰写开题报告,两周后进行第二次答辩。

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各系认真进行中期检查,听取每个学生关于工作进展汇报,对未达到要求者责令限期整改。

在此基础上,教务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的中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校要求指导教师首先根据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文献综述、外文资料翻译和开题报告、文题相符、专业水平、写作水平、写作规范、成果理论和实际价值等方面,以及在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及工作量大小等情况,依据《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标准》评价论文(设计)的质量。

在此基础上,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与答辩委员会组织同行专家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评阅,只有在超过半数的评阅专家同意答辩时,该毕业论文(设计)方可参加答辩。

同时,严格评分标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优秀率控制在15%以内。

学校坚持实行毕业论文(设计)全员答辩制度。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由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与答辩委员会组织并主持。

根据需要可组成若干答辩小组,具体负责答辩工作。

答辩小组负责向学生公布答辩时间及地点。

答辩小组成员由本专业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组成。

统一答辩要求,明确评分标准,不参加答辩的毕业论文(设计)不予通过。

2.5就业工作成绩突出

2.5.1就业情况

2013年,学校就业工作以“以主动作为、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务求实效”为主线,以争创全国就业典型经验五十强高校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采取得力措施,规范操作管理,促进了学生充分就业,实现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推动了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机制的纵深发展,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3年,学校共有本科毕业生3435人,按国家现行政策统计口径统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5.47%,比去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2.5.2社会评价

学校就业工作得到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普遍认同。

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数据显示:

在被调查的71所本科院校中,我校毕业生满意度整体排名第7位,其中毕业生对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满意度排名第4位;用人单位满意度整体排名第8位,其中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满意度排名第1位。

学校就业工作近年来被评为“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

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我校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和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2.5.3创新创业情况

学校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唐山地方特色,深入实施“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帮扶”工程,连续三年被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河北省“创业帮扶”工程定点服务机构,创业带动就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在省内同类本科院校中开了先河。

学校成立了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士共同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在同类院校中率先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学校根据专业特色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学辅助活动,如墙体彩绘艺术设计、创意丝网花课程等。

学校建有胜美科技(模拟)创业公司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室,两年来帮助149名毕业生实现了成功创业。

学校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和高校科技创业园区,推进以大学生创业集群为动力的螺旋式发展新模式,推动项目成果转化。

在学校的帮助下,李遥创办的实体已实现成果转化,成功走向社会,在唐山地区开办了多个教育培训学校,年营业额达100余万元,吸纳了50多人就业,在学生中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2.5.4就业工作特色

1、实施“三项工程”,确保“四个到位”

一是实施“三项工程”,即一把手工程、全员工程、政府工程。

学校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作为一项战略目标写进了“十二五”规划和工作要点,每年召开全校就业工作表彰暨工作部署会议,每年举行“校系一把手”就业工作目标签订仪式,形成了“校长统一领导、招就处统筹协调、各处室通力配合、各系(院)层层落实、教职工人人参与”的全员就业工作新模式。

唐山市政府把我校的就业工作上升为政府工程,学校在政策、资金、设备、场地等方面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是学校重点加强四个建设,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

为了加强对就业创业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协调,学校在2011年5月组建招生就业处,并于2012年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最早建成大学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功能职责明确,设施设备齐全。

学校层面按照500:

1配备校级就业工作人员,二级单位下设就业办公室按200:

1配备辅导员,全部持证上岗。

学校就业经费按照当年学费收入的1.2%全额划拨。

学校就业场地使用面积达1300平方米,其中一站式服务中心80平方米、专用机房200平方米(140台电脑、50套远程面试设备)。

2、“三参与、三挂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就业工作全面推行“三个参与和三个挂钩”,即“积极参与专业设置,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就业成绩与招生计划挂钩,就业状况与经费配置挂钩,就业评价结果与年度考核、有关人员的晋级挂钩”。

学校招生计划分配过程中实施三个优先保证原则:

优先保证就业质量高、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优先保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适应社会需求的新上专业;优先保证经学校认定专业改造升级和培养方案优化效果良好的专业。

学校建立招生、培养、就业协调联动机制,将就业工作纳入整体工作考核范畴。

从2012年开始,学校领导和二级单位“一把手”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年底依据就业状况对各单位进行量化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实行“三个参与和三个挂钩”,奖优罚劣。

对考核优秀的单位在招生计划和经费投入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对短期不达标的单位实行亮牌管理,限期整改;对长期不达标的单位,采取削减招生计划和经费,直至停止招生和拨款,倒逼弱势学科专业改造升级。

3、打造精品示范课程,创新就业指导体系

学校于2004年组建教研室,率先开设职业指导课,并逐渐发展为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三门骨干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共5学分80学时。

学校规定职业课教师在职称评聘、工作量核算上享受教学人员同等待遇。

学校遴选多名教授为学术骨干,组建了由40名教师组成的职业指导课教学团队,打造精品示范课程。

团队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撰写出版了三部校本教材。

本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于2013年被河北省教育厅评选为“河北省普通高校职业指导示范课程”;2名教师参加职业课教学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1项、河北省一等奖2项。

学校坚持“贴近社会实践、贴近实习就业、贴近职业发展”的原则,全面实施职业技能鉴定计划,开展毕业生就业综合素质等级评定,辅以专家讲座、团体咨询、“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等活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增强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校结合“我的就业梦”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毕业生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从实际出发,“先有为,后有位”,积极主动地到城乡基层、到中小微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实现价值。

第三部分教学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

3.1存在问题

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工作有待深入;

2、实践教学工作有待加强;

3、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2具体对策

3.2.1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强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工作。

1、加强校系两级领导班子学习研讨,充分认识教研教改对于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出台行之有效的鼓励措施,促进教师从事实实在在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工作。

2、继续强化对于基础教育现状的研究,探索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高师教育规律,在课程教学论、学生教学技能培训、教育实习改革等方面开展研究,两年内取得一批高水平理论及实践研究成果。

3、强化校本研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开展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研究工作,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国内各大名校优质公选课资源,努力提高本校公选课教学质量。

3.2.2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实践教学。

1、加大对于实验教学的管理力度,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

2、配合学校相关专业转型发展的形势,加大对于学生应用技能培养的支持力度,强化技能培养管理,切实做好包括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在内的各项应用技能培养工作。

3、根据形势变化,认真研究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的有效途径,力争经过两年探索实践,摸索出适合本校实际、具有鲜明特点的教育实习实施方案。

4、科学设置实验项目,提高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开出率和实验室开放程度,提高学生综合实验技能。

3.2.3加大经费投入和管理力度,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

1、加快信息化课程平台建设,争取两年内完成新课程平台建设及校内所有必修课程在新平台的入户建设工作,以便充分利用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