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公路总说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9812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级公路总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级公路总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级公路总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级公路总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级公路总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级公路总说明.docx

《四级公路总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级公路总说明.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级公路总说明.docx

四级公路总说明

说明书

一、概述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交通运输局《工程建设勘察设计委托书》及温宿县2017年度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建养一体化”中标通知书,我院对恰格拉克乡三大队六小队-恰乌热克买里村(一大队)道路进行了勘察设计工作。

本项目包含18条路,测设总里程9.340km。

本项目的建设将对该自然村产生重大作用和积极的影响,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区域公路网,提高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促进当地农、林、畜牧业等迅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2.1任务依据

《项目中标通知书》;

2.2测设经过

我公司收到项目中标通知书后,于2017年2月19日,迅速安排平面地形测量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平面、纵断面、高程控制测量,并展开控制点布控、地形图测量等工作。

对沿线采用GPS、全站仪配合水准仪等进行了高精度测量采集数据,并对跨路杆线净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

并对沿线路面类型、路基干湿状况、居民房、杆线、桥涵、不良地质、筑路材料及水电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于2017年3月18日完成本项目外业勘测。

三、技术标准

3.1主要标准及规范

(1)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2)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3)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4)交通部《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

(5)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7)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8)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

(9)交通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

(10)交通部《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

(11)交通部《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

(12)交通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13)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14)交通部《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15)交通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16)交通部《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17)交通部《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JTGH11-2004);

(18)交通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19)交通部《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J22-2008);

(20)交通部《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J23-2008);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2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

(2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JT/T279-2004);

(2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2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轮廓标技术条件》(JT/T388-1999);

(26)交通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

(27)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

(2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新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指导手册》;

(29)交通部颁发的其它有关规范及标准。

3.2主要技术标准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结合本项目在温宿县路网中的功能、作用、老路现状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项目改建公路采用的技术标准如下:

(1)公路等级:

四级公路;

(2)设计时速:

20km/h;

(3)路基路面宽度:

根据原有老路宽度,为便于排水,路线行车公路拱横坡为1.5%,路肩横坡为1.5%;具体如下:

各自然村之间的连接公路,且老路宽度满足要求路基宽度4.5/5m,对应路面宽度3.5/4m,天然砂砾路肩宽度2×0.5m,即土路肩0.5m+行车道3.5/4m+土路肩0.5m;

(4)路面结构类型:

4cm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同步碎石封层+15cm级配砂砾基层+20cm天然砂砾底基层;

(5)桥涵设计汽车荷载:

公路一II级;

(6)平曲线加宽:

采用一类全加宽值取半;

(7)设计洪水频率:

路基1/25;

(8)公路自然区划:

Ⅵ2区;

(9)环境类别:

处于Ⅱ类环境;

(1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g):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划分,项目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20g,反映谱特征周期0.40S,地震烈度相似于Ⅷ度,属强震区,区域稳定性地壳不稳定区。

项目构造物,高路堤抗震设防烈度均按Ⅷ度考虑。

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全线

规范值

采用值

1

公路等级

四级

四级

2

设计速度

km/h

20

20

3

路基宽度

m

4.5或6.5

4.5/5

4

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Ⅱ级

公路Ⅱ级

5

平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极限值)

m

30/15

105

6

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

m

150

150

7

最大纵坡

%

9

6.140

8

最小坡长

m

60

90

9

竖曲线最小半径

凸形(一般值/极限值)

m

200/100

4000

凹形(一般值/极限值)

m

200/100

1000

10

停车视距

m

20

20

11

设计荷载

公路Ⅱ级

公路Ⅱ级

本项目主要位于村屯及牧业区,路线短、数量多,四级公路技术标准仅作为一般参考,受村内建筑现状分布、老路格局影响,部分道路不满足相关路线规范处以实际为准。

四、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

4.1地形地貌

温宿县位于新疆西部天山中段托木尔峰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总体地形为北高南低。

地貌按成因类型分为构造剥蚀地貌、剥蚀堆积地貌。

温宿县为剥蚀堆积地貌,海拔高程在800-1800m之间。

在河流的冲刷、搬运作用下,形成大面积的冲洪积平原,多呈扇形向南倾斜,一直延伸至塔里木河流域,地形坡降在2.5-10‰之间,绿洲广布,具体由山前倾斜平原、细土平原等地貌单元组。

温宿县东西宽约153km,南北长约167km,面积14202.46平方千米。

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6.67%。

耸立着15座6000m以上的巨峰,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7435.29。

冰川伸入峡谷,冰雪融汇成河,是各条河流之源。

林木和高山、亚高山划地穿布其间,是县传统的畜牧业基地。

南部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43.33%.由于不同水系的历史切割、冲击,形成以约50km长的坎坡为界线的有着不同气候、土壤、生物资源的两片平原——西部库木艾日克河与托什干河冲击平原、东部台兰河与喀拉尤勒滚河洪积平原。

平川沃野,良田连片,水网纵横,是传统的农牧业基地。

项目沿线,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开阔。

地貌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地貌。

4.2水文气象

平原地区平均气温为8.4℃~10.1℃。

7月最热,平均气温22.℃~24.1℃;1月最冷,平均气温-9.2℃~-11.5℃。

山区:

海拔1900~2000m处地区,年均气温6.9℃~7.5℃,最热月均气温15℃~21℃,最冷月均气温-16℃~-17℃。

海拔2200~2600m地区气候年均气温0℃~2℃,最热月均气温12℃~16℃,最冷月均气温-17℃~-18℃;海拔2600~2900m地区,年均气温在0℃~2℃,最热月均气温10℃~12℃,最冷月均气温-18℃~-19℃。

海拔2900~3600(3700)m地区,最热月均气温5℃~10℃,最冷月均气温-19℃~-21℃。

平原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16.7℃~17.1℃,年极端最高气温37.6℃~40.9℃;年平均最低气温0.8℃~3.3℃,年极端最低气温-27.4℃~-33.2℃。

山区极端最高气温,海拔2000m处为34.5℃,海拔2650m处为35.0℃;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24.4℃和-23.0℃。

年均降水量为83.9mm,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少年份的年降水量仅为23.5mm,最多年份降水为171.2mm,降水过程变化量大,最大过程降水为39.2mm,这种大降水的特点一般是降水历时短、局地性强、危害大,其暴雨过程一般在几小时完成。

而微量降水(有降水,但降水量为0.05mm)则经常出现,其降水特点是夏季降水多于春秋两季。

与降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蒸发,温宿县降水少,但蒸发量却很大,其年平均蒸发量为1456.3~1966.2毫米,其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

温宿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降水稀少,光照充足,风沙较多,蒸发量大。

最大冻土深度1.20m。

地下水位在勘探范围内:

局部出水,稳定水位3.3m,场地存在饱和砂土,会发生轻微液化现象。

本项目气候分区根据《新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指导手册》2013-01-01中附表A可知,本项目气候分区为Ⅲ区,即高低温过渡区。

主要气象特征表

项目

气温(°C)

平均降水量(mm)

平均蒸发量(mm)

最大冻土深度(cm)

风速(m/s)

平均温度

年最高月平均温度

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最大风速

最多风向

数据

10.2

24

-9.8

78.7

2015.7

120

26

西

4.3地震

地震基木烈度为8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均为0.20g,属Ⅲ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40s。

区域稳定性一般,地震活动相对强烈。

4.4自然区划

根据公路自区区划,本项目位于Ⅵ2区,即绿洲荒漠区。

4.5场地稳定性评价

拟建工程区位于山前平原,不通过发震断层,虽受苦如墨大断裂影响和卡里库大沟断裂影响,近几年均有地震及地震破坏记录,但地形基本平坦,路基基本稳定。

4.6场地适宜性评价

场地为Ⅱ类场地,适合公路项目建设。

4.7腐蚀性评价

全线地质以粉土为主,通过取样进行易溶盐试验,所得结论为弱氯盐盐渍土。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表12.2-1、表12.2-2、表12.2-4以及附录G场地环境类型条文,项目所处环境类别为Ⅱ类,且为干湿交替型,根据SO42-与Mg2+综合进行评定,水与土对混凝土的腐蚀等级为微腐蚀。

通过CL-与HCO-综合评定,水与土对钢筋为微腐蚀性,故需根据《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8冻胀性评价

全线地层主要为粉土,道路两侧为耕地,灌溉渠等,粉土的含水量较高,平均含水量为16%~冻胀,需要路基、涵洞的设计中充分进

五、原有老路概况

通过现场调查,本项目原有老路情况如下:

序号

路线编号

路面宽度(m)

路基宽度(m)

路面结构类型

路面、路堤厚度及填料类型

老路情况及现状描述

路线两侧现状描述

弯沉值与承载力

1

Q-1

3.0~3.6

3.2~3.8

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5~0.8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含水量高,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两侧为耕地,局部有白杨树,左侧有排水渠,有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80KPa

2

Q-2

3.0~3.5

3.5~3.8

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2~0.4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干燥,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两侧为居民房屋,无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80KPa

3

Q-3

3.5~4.1

4.8~5.2

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4~0.7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含水量高,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两侧为耕地,右侧为沟渠,局部有居民房屋或白杨树,有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80KPa

4

Q-4

3.6~3.9

4.7~5.2

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3~0.5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含水量高,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两侧为耕地,右侧为沟渠,局部有居民房屋,有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90KPa

5

Q-5

3.5~3.7

4.4~4.8

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3~0.5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含水量高,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两侧为耕地,右侧为沟渠,局部有居民房屋,有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80KPa

6

Q-6

5.0~5.5

5.8~6.2

砾石、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3~0.5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含水量高,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两侧为耕地,右侧为沟渠,局部有居民房屋,有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80KPa

7

Q-7

4.2~4.4

4.4~4.7

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3~0.5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含水量高,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两侧为耕地,右侧为沟渠,局部有居民房屋,有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80KPa

8

Q-8

3.5~4.5

4.0~4.5

砾石、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3~0.7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含水量高,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右侧为居民房,左侧有沟渠、白杨树及耕地,有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90KPa

9

Q-9

3.4~3.8

4.4~4.7

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3~0.5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含水量高,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右侧为居民房,左侧有沟渠、白杨树及耕地,有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80KPa

序号

路线编号

路面宽度(m)

路基宽度(m)

路面结构类型

路面、路堤厚度及填料类型

老路情况及现状描述

路线两侧现状描述

弯沉值与承载力

10

Q-10

3.6~4.2

3.9~4.5

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2~0.4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含水量高,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两侧均为居民房,无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80KPa

11

Q-11

3.8~4.0

4.2~4.8

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3~0.5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含水量高,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两侧均为居民房,无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80KPa

12

Q-12

3.8~4.2

4.0~4.5

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2~0.4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含水量高,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两侧均为居民房,无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80KPa

13

Q-13

3.5~4.0

4.0~4.6

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2~0.4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含水量高,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两侧均为居民房,无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80KPa

14

Q-14

3.8~4.0

3.9~4.4

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4~0.8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含水量高,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左侧局部有居民房,右侧有沟渠及耕地,有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80KPa

15

Q-15

2.8~3.3

3.0~3.5

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4~0.7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含水量高,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左侧局部有居民房,右侧有沟渠及耕地,有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80KPa

16

Q-16

3.0~3.4

3.2~3.6

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2~0.3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含水量高,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两侧均为居民房,无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40KPa

17

Q-17

3.2~3.4

3.2~3.5

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2~0.3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含水量高,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两侧均为居民房,无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80KPa

18

Q-18

2.9~3.3

3.1~3.6

粉土路

粉土路面,路堤高0.2~0.3m,路堤填料为粉土

老路沉陷较多,路面不平整,粉土含水量高,局部夹团块粘土或薄层粉砂,粉土为弱氯盐盐渍土

沿线两侧均为居民房,无条件提高路堤高度

弯沉值200(0.01mm),承载力为180KPa

六、路线

6.1设计原则

(1)路线方案应充分考虑现状交通要求同时兼顾未来发展需求,路线走向基本沿原有老路走廊布设。

(2)路线布设应充分利用原有老路,局部改线和优化线型指标,利用与改建相结合。

(3)注意保护环境,注重防护、排水工程设计,减少水土流失。

(4)避免高填深挖,降低工程造价;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段,无法避让时采取科学的防护处置措施;避绕环境敏感区,尽量避免与电力、电讯等各种管线的相互干扰,最大限度的避免拆迁工程。

(5)在工程数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量争取做到较高的平、纵面线型指标,平纵横三方面综合考虑,以保证设计质量。

6.2路线布设方案

(1)平面的布设拟合现有公路,设计中线沿原老路中线布设,局部路段裁弯取直,加大平曲线半径,路基宽度结合原老路的宽度确定。

(2)纵断面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2个方面:

①路面为粉土路面,纵断面有抬升条件的,设计中结合冻胀以及涵洞的情况,上抬0.4~0.5m。

②路面具有砂石料的地段,有条件抬升,上抬0.4~0.5m。

6.3平面指标

本项目改建路线充分利用原有老路,对部分弯道进行裁弯取直,加大曲线半径,以提高线型指标,受地形限制时,采用加铺转角、平面交叉处理或顺坡处理,路线直角转弯处(内侧有房屋),半径采用15m、不加宽。

全线18条路线,共设置交点6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05米,最大直线长度1323.170米,平曲线总长460.400米,占路线总长的4.929%。

6.4纵断面指标

全线设置竖曲线45个,路线最大纵坡6.140%,最小坡长90m,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4000m,凹形1000m,竖曲线总长2905.400米,占路线总长31.107%。

6.5安全设施

根据路线沿途情况、公路情况、以保证车辆、行人安全为原则,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交通标志、道口标柱及警示桩。

全线共设置标志牌25块;道口标柱及警示桩96个。

本项目在转弯处设置急转弯标志;在大涵洞两侧设置警示桩;在拟建工路与已建等级路交叉的位置设置道口标柱。

6.6标志板反光材料的选择

警告标志的版面采用3003型铝合金板,黄底、黑边、黑图案,板厚3mm。

禁令标志的版面采用3003型铝合金板,白底、红圈、黑图案,板厚3mm。

版面反光材料,底膜与字(图案)膜采用Ⅱ类。

标志扳支撑结构中所有构件均应按现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I)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06)的规定进行热浸幔锌处理。

所呈用的锌为现行的《锌锭》(6B/T470)规定的特一号或一号锌锭,镀锌量除螺栓、螺母等连件为350g/㎡外,其余为600g/㎡。

所有构件涂层厚度大于70微米且颜色一致,不允许有流挂、滴瘤或多余结块,表面应无漏镀等缺陷。

钢管顶端应封闭,且应光滑,不允许有毛刺现象。

幔锌后必须清理螺纹或做离心处理。

施工时应纬结合标志扳位置的实际惜况,进行放样施工。

标志立柱基本采用普通电焊钢管制作。

七、路基、路面

7.1路基设计原则

根据沿线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考虑当地的筑路经验,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选择合理的路基横断面形式以及路基边坡坡率,采取经济有效的路基防护和排水工程,

确保路基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并使路容美观,与周围景观协调。

7.2路基设计方案

(1)全线无老路路基加宽。

(2)全线低填浅挖段落在设计中采用换填的方法保证路床的压实度与强度。

(3)全线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盐渍土与冻土,其中盐渍土为弱氯盐盐渍土,路基设计中无特殊设计。

冻土段落采用了提高路基填土高度与换填的方式进行处理。

(4)全线不良地质主要为盐渍土。

(5)全线无土质台阶。

7.3路基

(1)路基横断面布置

本项目参照四级公路设计,设计速度20km/h,标准设计:

路基路面宽度根据原有老路宽度,为便于排水,路线行车公路拱横坡为1.5%,路肩横坡为1.5%;具体如下:

各自然村之间的连接公路,且老路宽度满足要求路基宽度4.5m或5m,对应路面宽度3.5m或4.0m,天然砂砾路肩宽度2×0.5m,即土路肩0.5m+行车道3.5m/4m+土路肩0.5m;

(2)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填料强度和粒径要求的说明

路基填方采用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30cm,洒水量报据最佳含水量进行控刺。

路堤

基底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基底压实度不应小于90%,当路堤填土高度<80cm时,基底压实度不应小95%;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再回填分层压实。

涵洞背后与顶部填土的压实度标准,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为96%。

清表路段及路堑段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基底压实度不小于90%。

填土路基以新交质检(2002)2号中重型击实试验法得到最大干容重为压实标准。

压实度、填料最大粒径和CBR值除特殊要求外应满足下表要求。

路基压实度(重型)及最小强度

路面底面

以下深度

上路床(0~30cm)

下路床(30~80cm)

上路堤(80~150cm)

下路堤(﹥150cm)

零填及

路堑路床(0~30cm)

压实度(%)

≥95

≥95

≥93

≥93

≥95

最大粒径(mm)

100

100

150

150

100

最小强度CBR(%)

6

4

3

3

6(0~30)、

4(3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