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农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docx
《滁州市农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市农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滁州市农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
滁州市农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安徽农业大学滁州市农机局
2010年12月
报 告 简 介
《滁州市农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明确项目建设的背景、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承办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市场供给、产品需求和产业发展前景等,提出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了公正的、可靠的、科学性的投资咨询意见。
编 制 人 员
安徽农业大学参加编制人员:
栾敬东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
刘鹏凌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张藕香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许良元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博士
赵建东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讲师/博士
程克群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董春宇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
李广梅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滁州市农机系统参加编制人员:
孙永进 滁州市农机局局长
姬文宝 滁州市农机局副调研员
李耀云 滁州市农机局管理科科长
王定文 滁州市农机技工学校书记
梁长安 滁州市农机研究所书记
报 告 目 录
1.项目概要说明...5
1.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及项目责任单位...5
1.2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5
1.3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6
1.4发展前景...6
1.5项目方案综述及主要数据指标...7
1.6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7
2.项目建设的背景研究...8
2.1农业发展背景...9
2.2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背景...9
2.3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背景...10
2.4滁州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背景...11
2.5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背景...11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研究...13
3.1有助于提升农业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度...13
3.2有助于规范农业装备流通体系与提升流通服务水平...13
3.3有助于搭建全球农机行业交流沟通的产业平台...14
3.4有助于增强滁州农业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优势...14
4.项目承办的基础条件研究...15
4.1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优越...15
4.2滁州发展战略定位为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15
4.3滁州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农业装备制造业提供市场经验...16
4.4滁州农业装备制造业已有良好发展基础...17
5.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研究...18
5.1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18
5.2安徽省农机产业发展现状...22
5.3滁州市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分析...24
6.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研究...29
6.1指导思想...29
6.2发展目标...29
6.3主要任务...29
7.项目建设方案...32
7.1总体布局...32
7.2项目定位...32
7.3功能分区...34
7.4建设方案...34
8.项目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36
8.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6
8.2成本收益分析...38
8.3经济社会效益分析...40
8.4财务指标评价及风险评估...40
9.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实施措施建议...43
9.1可行性分析的结论...43
9.2实施措施建议...43
1.项目概要说明
1.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及项目责任单位
1.1.1项目名称:
滁州市农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
1.1.2承办单位:
滁州市三农总指挥部(农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牵头单位:
滁州市农机局
协作单位:
滁州市发改委、经信委、国土局、规划局、招商局、环保局、全椒县、天长市等相关部门
1.1.3项目责任单位:
滁州市全市农机系统
1.2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
1.2.1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a.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
b.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c.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d.安徽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e.安徽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
f.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g.滁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h.滁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i.滁州市“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j.滁州市农业产业化“522”提升行动发展规划
k.农业装备制造业市场供求资料
1.2.2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就拟建的滁州市农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承办的基础和条件、农业装备制造业市场供求状况、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进行深入研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以探求本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3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总量提升、结构优化、自主创新、产业集群”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打造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促进农业装备制造业向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发展。
以建设国际先进的农业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加快融入“长三角”和世界农机制造业体系步伐,实现滁州由农业装备制造大市向农业装备制造强市跨越。
通过项目建设,到2015年,农业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到2020年,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上。
1.4发展前景
项目建成后,滁州市将成为安徽省乃至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农业装备制造基地,有利于提高安徽省农业装备制造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能产生比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5项目方案综述及主要数据指标
滁州市农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设(2011-2012年)主要是改造、优化现有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形成基地的雏形;第二期建设(2013-2015):
围绕产业功能和生产能力建设,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最终形成生产布局合理、产业地位突出、功能配置完善、示范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基地。
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为300亿元,基地建设总面积为680公顷,其中,基地建设中心(核心区)面积为400公顷;次级中心为280公顷。
基地建筑工程费项目投资185亿元,占总投资比例的65%。
基地设备及工程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用等项目投资45亿元,占总投资比例的15%。
项目建设期利息为1.5亿元。
项目建成后,铺底流动资金6亿元,占总投资比例的20%,全部为企业自筹资金。
2012年完成一期建设任务,2015年完成二期建设任务,规划年产1000万台套各类农用机械装备、设备,2015年实现180亿元销售收入,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
1.6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滁州市农业装备制造业项目建设符合相关规划要求,顺应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既是滁州市农业装备制造业和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又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本项目具有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完全的可行性。
2.项目建设的背景研究
进入新世纪,“三农”问题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实施了一系列持续利好的“三农”政策,农业获得了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将大规模的向城镇转移,土地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成为必然的趋势,这必将推动农机装备制造业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
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因此,2004年中央出台了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补贴政策,并逐年大幅度地扩大了资金补贴力度和实施范围;同年11月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党中央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中央出台了包括农机装备制造业在内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在此期间,安徽省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如《安徽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安徽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
农业装备制造业作为滁州的传统产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国家加大对农机装备产业的补贴和扶持政策,以及滁州实施百亿粮仓工程等发展机遇,提出建设农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做大做强以全椒的全柴、大同、华明以及全市众多农机配套厂家为依托的农业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整合和提升现有农机制造企业,
形成规模优势和集群效应,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把滁州打造成中部地区农机产业化示范基地,使滁州成为农业装备制造大市,滁州的农机制造企业成为农机行业的领军企业。
具体分析如下:
2.1农业发展背景
加快农机产业扶持力度和推进农机服务现代化是当前及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题。
农业发展事关国家的粮食安全、农业的生态安全、农村的社会稳定、农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和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因此,加大对农机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农机制造企业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与此同时,对农机产业的政策扶持也促进了农民对农机产品购买和农机服务的需求。
农业装备制造产业服务环节是指生产与服务相结合的制造业产业形态,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模式。
其主要模式是业务流程外包,外包业务可以是生产、营销、设计、开发、信息、保养等各个经营环节。
通过完善农业装备制造产业服务环节,为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农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创造了活力。
2.2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背景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客观现实和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求要求加快推进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十二五”期间,农业劳动力还将会大规模地向城镇转移,这对农业生产必然会产生影响。
尤其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大都是农村中的青壮年,农村中的农业劳动力锐减,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而言,现在农村中的劳动力水平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求对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解决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矛盾,推进农机产业发展不失为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短缺的一个比较好的途径。
2.3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背景
形式多样的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推动包括农业装备制造业在内各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产业集聚区是某种特定产业和与其相关的产业组成的产业链,或者是不同类型的产业相互支撑并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聚集,从而实现了规模效益递增,降低了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本和交易成本,进而扩大产业集聚区的经济总量。
首先,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城市经济总量。
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总量的主要补充,是城市一个主要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产业集聚区的集聚发展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潜力、经济发展活力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提升都有较大的作用。
这些产业集聚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国土开发和利用程度以及工业化程度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在总体发展态势上已经体现出产业集聚的经济效益。
第三,产业集聚区在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产业集聚区日益成为城市创新主体之一。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使整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内的产业链使得城市发展中的产业集聚不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简单集中,而是注重知识、技术的重新组合,注重技术型人才的集中和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通过这些促进城市内生经济增长能力的加强和创新的产生。
滁州市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发展,业已形成以安徽全柴集团、大同农机(安徽)有限公司、安徽天时插秧机制造有限公司、安徽天马集团、安徽省皖东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等为龙头企业的,聚集大大小小几百家农业装备生产企业,初步形成集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零部件生产与整机组装相结合的农业机械装备产业聚集区,在《安徽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大力发展六大重点行业中,就包括大力发展农业机械行业,填补安徽省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复合型耕作机的空白,进一步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等农业机械。
2.4滁州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背景
滁州及周边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要求加快本项目的建设。
滁州地处皖东,是南京都市圈核心伙伴城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周边邻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淮安市、宿迁市及本省蚌埠市、淮南市、合肥市、巢湖市。
“十一五”以来,滁州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9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76.18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增幅比“十五”时期年平均水平高7.7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2.3个百分点。
2008年,南京都市圈8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最高的增幅为15.8%,最低增幅也在11%以上,远高于全国9.0%的增幅水平。
8城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7.61亿元,占两省总和的25.9%。
从人均水平看,8城市的人均GDP均在万元以上,其中,4万元以上的城市有3个;在3至4万元之间的城市有2个,另有3个城市的人均GDP在1至2万元之间。
滁州及周边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滁州市“农业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及发展动力。
2.5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背景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重点从振兴装备制造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与长三角联系紧密的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提出了产业承接发展的重点,同时指出了区域产业承接的重点和方向,明确了各产业基地(集群)的建设内容。
通过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为安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加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因此,建设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是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内在要求。
滁州作为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一轴两核两翼”中的一翼,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优化配置滁州现有的生产要素,引导优势生产要素向滁州流动,壮大农机产业的规模,推动农机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形成示范效应,更好地辐射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
因此,以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结合滁州百亿粮仓建设大力发展农机装备制造业是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