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一单元声现象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520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一单元声现象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一单元声现象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一单元声现象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一单元声现象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一单元声现象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一单元声现象导学案.docx

《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一单元声现象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一单元声现象导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一单元声现象导学案.docx

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一单元声现象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声现象

教师:

王成新

 

学校:

十里望回族镇中学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上册)

序言科学之旅

总序号:

1时间:

2010年9月2日课型:

新授课教师:

王成新

【设计思想】

本节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一节,它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发生了三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诱趣导学: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以,让“课堂充满生活活力”就成为设计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三个教学情景:

一是通过播放器播放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同时展示与之相一致的声波图形,并介绍贝多芬的生平,让学生感悟到声音的美好,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通过播放一些有趣的发声现象、介绍录音的基本原理等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振动发声的特点,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学习、研究兴趣;三是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得结论——再提问——再猜想——再实验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其中,从多角度进行细致研究,并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器官(眼、耳、口、鼻、手等)去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实验才能真正吸收知识,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是不能改变的。

因此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设计了一个教师演示实验、三个学生实验和一个自学环节。

一是通过学生发音、制作发声器,在制作中去揣摩、比较得出发声体在振动这一结论;二是演示真空铃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三是学生根据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并尝试实验,最后归纳得结论;四是让学生自学声速这一部分知识并相互交流。

以上的体验学习,贯穿于教学始终,力图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并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

同时,通过以上的体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位科学家用了10年时间进行调查,想知道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永远不会被社会淘汰?

调查结果是与人相处的能力。

因此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

在两个学生实验及上台交流展示活动中,通过同桌互相学习,小组间合作,从而形成全班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立体交叉网络结构,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小组之间往复的、多通道、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在这种全方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和方法,而且学会了彼此间的协作,同时也培养了同学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总之,通过本节课将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预习导学: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物理?

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

【学习重点】

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

【学习难点】

能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

【学习课时】

1课时

【实验仪器】

电脑、透镜、喇叭、烧瓶、玻璃杯等。

【学习模式】

“活动——实验”的探索模式。

【学习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导学练习】

1、物理是研究、、、等现象的科学。

2、物理是有的。

3、物理是有的。

4、如何学好物理?

  

(1)、注重与。

  

(2)、勤于,注意。

★★顺思导学:

【教材分析】

1、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现象、录像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释,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物理。

2、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实验、现象等,并小结出物理的学习方法。

【导学案】

1、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科学之旅

引入课题,得出:

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

2、学生实验:

(1)、凸透镜的使用——成像

(2)、惯性、过山车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3、物理是有趣的

学生观看第二部分录像——有趣的物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

4、利用课本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

物理有用吗?

有什么用?

你在日常生活用到哪些物理知识?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5、物理是有用的

学生观看第三部分录像——有用的物理,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念。

6、探就:

如何学好物理?

讨论小结如下:

(1)、注重观察与实验。

(2)、勤于思考,注意理解。

学生观看第四部分录像——怎样学好物理,利用实例说明。

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课后活动:

我生活中的物理探索

★★能力导学:

1.如何自制一个简易凸透镜,观看自己手指纹?

2.冰棍冒“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

 

领导审阅签字: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总序号:

2时间:

2010年9月6日课型:

新授课教师:

王成新

★★诱趣导学:

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曲,在学生的欣赏中教师提出问题:

你知道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播到你耳中的吗?

优美的画面又是怎样进入到你的眼中的呢?

相信你学习了声和光的内容后,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引出课题。

★★预习导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达到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2)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通过列举大自然中发声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重点】

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并能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学习难点】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大胆尝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习时数】

1课时

【课堂结构】

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

【学习模式】

“活动——实验”的探索模式。

【学习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学习仪器】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导学练习】

1、声音是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

3、声以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但不能传声。

4、声传播的快慢用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

声速的大小跟和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m/s。

5、一切体、体、体都能传声,从声速表格中可知:

固体声速液体声速气体声速(填大于或小于)。

★★顺思导学:

【导学案】

一、声音的产生

【科学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活动:

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

【信息快递】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小组交流:

物体发出声音时,(发声处)的共同点是。

3.探究结论:

声音是由于声源的产生的。

【信息快递】人们在研究物理问题时通常会选用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

我们把通过转换研究对象间接获取信息的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二、声音的传播

(一)【科学探究】→传播声音的物质有哪些

1.(猜想)→我认为也可以传播声音。

2.(走进生活)→生活中的这些事实可以证明我的猜想。

★★能力导学:

1、声音遇到障碍物向相反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大喊一声,经过2.5s听到回声,那么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

 

领导审阅签字: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总序号:

3时间:

2010年9月9日课型:

新授课教师:

王成新

一、学习目标

1、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二、学习重难点:

人耳的构造、骨传导和空气传声 难点:

听到声音的过程

三、互动导学:

1、声音的传播途径

我们平时靠耳朵感知声音。

那耳朵到底有什么奇妙的构造,让我们能听到声音呢?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信号传经大脑,人就听到声音了。

1、声音的传播途径

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那么人听不到声音是怎么回事?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耳朵让我们有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有声世界。

但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的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教师再放一遍音乐,让学生将耳朵塞紧,再次感受

2、骨传导

如果听觉有障碍,就一定听不到声音吗?

到底能不能听到,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教师引导学生做骨传导的实验

师:

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2、通过骨传导也可听到声音

教师多媒体展示 介绍贝多芬身残志坚、利用骨传导进行创作的事迹。

3、双耳效应

小游戏:

双耳效应

游戏说明:

(1)教师引导学生到讲台前做游戏,将一名同学甲双眼蒙上,另一同学乙在附近拍手,让甲辨别乙的方位。

(2)再将甲同学一只耳朵塞紧,原地转几圈后,再次让他判断乙同学的位置

游戏结果:

第一次很容易判断乙同学的方位,第二次判断错误较多,失去方向性

学生归纳总结、讲解:

双耳效应。

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这个很奇妙的双耳效应,日常中应用很广泛,比如说效果逼真的双声道立体声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戴上耳机,听单声道及双声道立体声,比较异同

3、双耳效应

双耳效应实际听一听立体声耳机、立体声音响,感受立体声,体会双耳效应。

四导学练习

1.一般人们不用坚硬物掏耳朵,是为了防止       ,有时巨大的声音会使耳膜穿孔,这时会造成      ,可以通过     方式感知声音或借助于助听器。

 

2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     及其他组织传给         ,        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通过       、      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           。

4下列是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的是(  )A、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B、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C、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声音D、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指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

五、应用导学:

蛇是没有耳朵的,如果蛇将脑袋贴在地面上,它脑袋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产生的振动,讨论一下蛇是利用什么传声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

领导审阅签字: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总序号:

4时间:

2010年9月14日课型:

新授课教师:

王成新

一、学习目标

1、能从生活经验体会中去正确区分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2、能用实验去验证影响乐音音调、响度的主要因素(频率、振幅);

3、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二、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

三、课内探究:

做一做:

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上本节一段相同的文字,朗读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

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听觉分辨出前后朗读的两位同学呢?

 

思考:

我们为什么仅凭声音就能分辨出前后两位同学?

【学点一】音调

1、感知音调不同的声音:

利用吉它的同一根弦,弹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提出问题:

“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根据观察,猜想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我的猜想:

                          ;

实验探究:

利用身边的钢尺,模仿吉它弦,紧按在桌面上进行探究。

次数

钢尺伸出长度

振动快慢

音调

 1

 

 

 

 2

 

 

 

(注意:

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

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   ,振动得慢,音调就   。

(阅读课本19页音调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2、思考:

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

大象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人类听不到呢?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阅读课本20页,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跟踪练习:

1、音调指的是声音的        ,频率指的是                      ,二者的关系是:

物体振动的频率越     ,音调越      ,频率越     ,音调越     。

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        到        。

蝴蝶的翅膀1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1秒钟振动500~600次,我们能听到它们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吗?

 

3、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学点二】响度

1、将手按在自己的喉咙上,分别小声和大声发出声音,通过感觉声带的振动来猜测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

 

2、探究实验:

观察比较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次数

乒乓球弹开幅度

音叉振动幅度

响度

1

 

 

 

2

 

 

 

结论: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       ;幅度越小,响度越        。

(阅读课本21页响度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跟踪练习:

1、响度是指声音的          ,它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

2、另外,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

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     ,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      。

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    有关。

3、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学点三】音色

活动:

用多媒体播放分别由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设疑:

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它们呢?

(阅读课本22页音色部分的内容)音色是由发声体的       、       所决定的。

跟踪练习:

1、钢琴和笛子不可能发出相同的          。

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

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B.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            D.自行车上敲击车铃

四、学习小结

本节课你所掌握的知识点有:

 

 

五、课后延伸:

(一)填空题

1.描述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        、         。

2.医生听诊器的作用在于增加声音的          。

3.在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    。

4.人们把高于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

(二)选择题

1.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女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    )

A.较高            B.较低          C.一样          D.无法比较

2.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用同样的力弹同一琴的C调音符4和F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5.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7.频率为60Hz的声音,每分钟振动次数是(    )

A.60次   B.1800次    C.3600次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8.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

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9.小虹同学是校乐队的小提琴手,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请小虹给同学们演奏了一首曲子,并请同学听粗琴弦与细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高

B.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低

C.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细琴弦的一样高

D.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

 

领导审阅签字: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探究实验1

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总序号:

5时间:

2010年9月16日课型:

实验课教师:

王成新

一.探究目标:

指导响度的因素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研究的方法

通过了解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发声现象,增进对大自然的亲近感。

二。

相关知识复习

1、乒乓球的作用: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2、本实验的研究方法:

转换法。

3、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1)响度与音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①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俗称音量的“大小”,响度与振幅有关,响度大音调不一定高。

②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细,平常所说的“尖细”是指音调高,“粗沉”是指音调低。

(2)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高”、“低”不一定是指音

三。

实验器材:

音叉、小锤、乒乓球、细线、铁架台。

四.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

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

2.猜想与假设:

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

猜想依据:

物体振动上下距离越大,声音越大。

3.探究过程:

⑴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⑵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实验。

4.实验结论: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调,如:

声音再高些,是指声音的响度再大些;低声细语是指响度小些。

5.讨论交流:

敲击音叉的力应该一样大。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鼓与纸屑等等。

五。

针对训练与拓展

1、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请你进行下面的探究学习。

(1)写出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

(2)设计和进行实验:

(3)分析和总结实验结论:

 

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小明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发现钢尺被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的越响。

根据这些实验证据他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搜集证据时的错误之处是什么?

 

 

领导审阅签字: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总序号:

6时间:

2010年9月20日课型:

新授课教师:

王成新

温馨寄语:

只要充满信心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学习的重点:

联系实际,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的难点: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总结概括物理规律。

学习过程:

1、课前思考:

(1)你知道什么叫噪声吗?

  

(2)通过阅读课本内容你能完成下列练习吗?

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在公路上,噪声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

(3)声音的等级是用________来表示的.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________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4)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________减弱、在________减弱、在________减弱.

(阅读课本找到合适的词语完成填空)

2、 联系生活:

你能列举出一些你注意过的生活中的噪声现象吗?

3冬天原来嘈杂的马路,降雪后,显得格外寂静,周围环境中的噪声都上哪去了?

4、动手活动:

在一些城市的交通要道口,常看到路旁电线杆上安装一个指示装置,上面闪烁着不断变化的数字,数字的单位是“dB”,这个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请你去做一个调查,在一个有这样装置的地段检测一天不同时段的噪声分贝、

带着问题一起来探究吧!

5、小组活动:

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

在活动课上和班里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一、【小组讨论】声音多种多样。

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

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请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