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55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9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docx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docx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体裁丰富,形式多样。

有的是对美好人生的礼赞,有的是对人生的憧憬和感悟,还有的是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回顾。

选择这些课文,试图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学会规划人生,珍爱生命。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纪念性文章,是毛泽东对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礼赞。

《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植树的故事,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创造。

《走一步,再走一步》写了作者童年时克服恐惧、获得自信的一段回忆,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诫子书》是一篇富含道德劝喻意味的家书,文短意长,言辞恳切。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训练默读、圈点勾画、厘清文章思路。

《纪念白求恩》一文逻辑清晰,可在默读中厘清文章思路,并通过把握人物形象,从中获得思考;学习《植树的牧羊人》,要学会抓住文中标志时间转换的词语,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要重点品味心理描写;学习《诫子书》,要学会勾画关键词,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本单元的写作“思路要清晰”主要训练学生在叙事之中做到思路清晰、言之有序。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阅读

12.纪念白求恩

2

1.积累生字词,背诵课文中富含哲理和富有文采的语句。

2.学习默读(默读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重点是做到手到,学会圈点勾画。

3.厘清作者思路,了解一般文章思路展开的常见方式。

4.感受课文中展示的不同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

5.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注意行文线索,追求条理清楚。

6.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并学会处理、整理各类文本,从中筛选信息。

13.植树的牧羊人

2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1

15.诫子书

2

写作

思路要清晰

2

综合性

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2

12纪念白求恩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学会圈点勾画,厘清文章思路。

2.学习对比手法和夹叙夹议的写法,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3.学习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学习圈点勾画,厘清文章思路。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叙为主的写法,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告诉加拿大和美国,我十分地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有贡献。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

——白求恩

(选自《纪念白求恩》,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师:

曾有一个人,叫白求恩,加拿大人,是一位著名的医生。

他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11月因病去世,以身殉职,并在临死前写下上面的这段话。

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白求恩对自己生命中最后两年的生活的评价是什么?

(明确:

快乐、有意义、希望能多做贡献)

白求恩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事迹。

毛泽东在他逝世后亲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记述了他的事迹,给予他高度的赞扬。

白求恩最后两年在中国到底做了哪些事,让他深感自己的人生如此愉快而有意义,并且获得了毛泽东的赞美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从白求恩的遗言来解读白求恩对人生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愉快而有意义的?

带着疑惑,进入文本,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为感受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1.了解文中人物

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详细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

课件出示:

资料助读1:

1938年初,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到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转赴八路军晋察冀边区工作。

1938年11月,率医疗队到山西进行战地救治。

1939年2月,白求恩率领“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

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了300毫升的血,并且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

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他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来给伤员做手术时感染病毒,仍不顾伤痛又赴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岁。

2.默读课文

(1)借助相关资料,扫清字词障碍。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2)全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概括各段的意思。

预设第1段:

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2段: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3段:

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4段: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3.述说印象

读完全文后,说说你对白求恩的初步印象。

(生自由交流、表达)

预设

(1)白求恩是一个医术很高超的人。

(2)白求恩是一个对工作兢兢业业的人。

(3)白求恩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4)白求恩是一个对中国做出许多贡献的人。

…………

三、品析课文,学习白求恩精神

师:

作者从白求恩的事迹中感受到了他崇高的精神,也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

请大家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并完成两个任务。

(1)用横线勾画出每段话中评价白求恩的关键句。

(提示:

关键句是总括句、总起句)

(2)用“从__________的事迹中,作者认为白求恩是一个具有_____________精神的人”的句式,理清文章要点。

预设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2)从白求恩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抗日,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毫不在乎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生死,一心想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斗争的事迹中,作者认为白求恩是一个具有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人。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

国际主义精神就是世界主义精神,是站在整个世界而非仅仅只是站在某个国家、民族的角度来考虑全人类快乐幸福的思想和世界观。

共产主义精神是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放下国家间的隔阂,彼此帮助的精神。

四、精读课文,品析写法

(1)思考:

什么是叙述?

什么是议论?

预设①叙述,即记叙和述说。

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

②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议论,说长道短,论说是非。

在写作时,更要进行议论,通过宣扬观点、阐明理论,来影响读者。

(2)以第2段为例,从文中找出议论的语句,了解第2段是如何进行夹叙夹议的以及采用夹叙夹议写法的好处。

预设第2段的第1、2句是议论句,是对白求恩对工作、对人民极端负责任和极端热忱这件事的意义加以阐述;第7句是议论句,是对前面叙述的“不少的人”行为的总结和评价,揭示这种人的实质——“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第10句也是议论句,是对前面叙述前线的人和晋察冀军民被白求恩精神感动的事情的意义的揭示,号召我们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这段话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作者先叙述后议论,夹叙夹议,叙述为议论提供了事实依据,让议论的语句建立在叙事之上,真实感人。

而议论句也是高度总结了白求恩的精神实质和这种精神的意义,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种夹叙夹议写法的运用,使他的事迹更真实感人,他的精神更加崇高伟大,也强调了我们学习他的精神的必要性。

师小结:

作者怀着深情先概括叙述了白求恩的事迹,再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精神品质,即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最后做总结,号召大家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采用的是“叙—议—颂”的写作思路。

作者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更深刻地表达了他对白求恩强烈的赞颂之情。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围绕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章,可以从课内自然延伸到课外,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立足于课文,认真阅读课文,学习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学会整合文章的要点,逐步由浅入深地感受白求恩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落到实处。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写的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如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读后以“他们眼中的白求恩”为主题,整理读后感受,更加深入地了解白求恩的精神,以及他对人们的影响。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对比的手法,理解其作用。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课时】

一、交流展示,导入新课

学生交流上节课布置的阅读任务成果,感受不同人物对白求恩精神的不同解读。

师:

朱德眼中的白求恩,在中国对工作、对人民都是极其务实的,行动多于语言,具有实际主义精神。

宋庆龄眼中的白求恩是“世界英雄”,站在世界的角度,写出他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

聂荣臻以亲身经历,写其与白求恩交往的具体事件,他眼中的白求恩是对中国人民做出卓越贡献和伟大功绩的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白求恩与另一种人的对比,从而挖掘白求恩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研读课文,分析对比手法

师:

白求恩精神如此崇高,有这么多革命家给予赞颂,但同时还有另外一些人的一些行为不尽人意,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

1.研读第2段

默读第2段,圈出表现“不少的人”的行为特点的词语,并在一旁批注这些词表现了这些人的什么特点。

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不少的人”的什么行为特点?

预设对工作: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

对同志对人民: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2)从这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写到的这些人是怎样的人?

预设极其自私而又冷漠的人,没有责任心的人,对生活、对他人、对工作没有热情的人,生活态度消极的人。

(3)作者对这些“不少的人”持怎样的态度?

这里的用词与写白求恩时的用词有何不同?

(引导学生学习教材P69补白《词语的感情色彩》)

预设作者对这些人持批评、谴责的态度。

这里的“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拈轻怕重”等都是贬义词,而作者在写白求恩时为了赞颂他的精神品质,运用的都是褒义词。

(4)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对比。

首先,把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与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相对比,把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与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进行鲜明的对比,体现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其次,使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更加突出,更加显示出“不少的人”与白求恩的差距,更加有力地说明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2.自学第3段

(1)默读第3段,参考第2段的学习过程,自主圈点勾画关键词语并做批注,分析文中“不少的人”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生自主学习,交流表达)

预设“不少的人”的形象特点:

见异思迁、鄙薄。

这些词表现了他们不安心于现在的工作,不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没有事业心,消极对待工作的特点,作者对他们持批评和谴责的态度。

(2)本段将“不少的人”与白求恩对比,使用对比的手法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