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升降机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744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升降机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施工升降机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施工升降机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施工升降机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施工升降机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升降机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docx

《施工升降机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升降机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升降机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docx

施工升降机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施工升降机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施工升降机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常见故障

可能原因

处理办法

1

减速器漏油

减速器密封件损坏

漏油轻微,打开放油螺塞,将油排出

漏油严重,更换密封件

2

吊笼运行不平稳

①.滚轮未调整好

调整偏心轴,使滚轮与立柱管间隙为0.5mm

②.驱动齿轮磨损超标

更换驱动齿轮

③.减速器轴弯曲

更换减速器轴

④.齿条损坏或齿条间过渡不好

检查、更换齿条

⑤.齿条齿轮啮合不良

调整滚轮保证齿线平行,齿侧隙0.2-0.5mm

3

吊笼起、制动时,动作异常猛烈

①.电机制动器动作不同步

调整制动器达到同步或清理制动器

②.驱动板联接部位松动

拧紧联接螺栓,更换缓冲垫片

③.电机制动力矩过大

检查制动力矩并放松至合理值

4

制动器无动作或动作滞后

①.制动电路出现故障

检查制动电路,排除故障

②.制动块磨损超标

更换制动块

③.拉手上的螺母拧得太紧

拧松螺母,退至开口销处

④.制动器有卡阻

清理、润滑制动器

5

减速器发热严重或有异响

①.减速器润滑油,油量不足

补充润滑油(N320蜗轮油)

②.蜗轮、蜗杆磨损

检查更换蜗轮、蜗杆

③.联轴节损坏

检查、修复联轴节

④.轴承损坏

更换轴承

⑤.输出轴弯曲

更换输出轴

6

吊笼启动困难电机发热严重

①.电源功率不足,电压降过大

停机,电压正常后,继续使用

②.制动器动作不正常

检查、修复制动器

③.超载

禁止超载

7

滚轮卡阻,异响

①.轴承损坏

更换轴承并保证润滑

②.滚轮磨损超标

更换滚轮

8

钢丝绳磨损严重或有断丝现象

①.钢丝绳润滑不良

按要求润滑

②.天轮工作异常

检查、修复天轮

③.使用寿命已到

更换钢丝绳

10

漏电保护开关动作频繁单极开关跳闸

①.电器绝缘性不良

检查各电器接地电阻,修理或更换

②.电路短路或漏电

检修电路

③.动作电流过低

调整动作电流或更换

11

交流接触器粘连

交流接触器触点烧结

更换交流接触器

12

供电电源及控制电路正常,电机不工作

①.电缆断股

检修电缆,可靠连接

②.电机内一组线圈烧坏

检修电机

13

吊笼墩底

①.超载

禁止超载

②.下限位和极限限位开关不正常

按要求检查各限位,保证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4

吊笼不能起动

①护栏门限位动作不正常。

 

②天窗、单开门、双开门限位动作不正常。

检修护栏门、天窗、单开门、双开门限位

③电锁未打开或急停开关未旋出

打开电锁或旋出急停开关

④吊笼未送电

给吊笼送电

⑤总极限开关动作

手动复位总极限开关

15

吊笼起动困难

①设备离电源距离太远,电缆截面过小,造成电压损失过大

缩短电源距离或增加电缆截面积

②电源质量不行,电压过低或缺相。

改善电源质量,防止缺相运行

16

吊笼下滑

①超载

减轻载荷

②制动器太松

重新调整制动器

③电压过低

改善电源质量

 

SC系列施工升降机常见故障发生的征兆及故障的原因

故障现象

可能的原因

可能的故障位置

断路器迅速跳闸或控制保险丝迅速烧断

短路,设备接地

电缆损坏,按钮,极限开关等损坏,故障在电源箱或电源箱以外

断路器跳闸或保险丝在接通一段短时间后烧断

设备部分接地、过载

由于电气设备损坏,至使限位开关,接线盒,门锁等处有湿气或水滴,新设备接线不正确

吊笼停车或无法启动

限位开关动作,保险烧断无电源,热继电器动作

门打开,过载或误操作至使温度继电器动作,天门未关上,防坠安全器微动开关动作,供电网电力中断

吊笼停车后,可以重新启动,但立即又停车

联锁保护电路中,开关动作

松绳开关、门开关与撞块卡得太紧

电机的电流超过额定值

减速器啮合不正确,润滑油不够,超载等

修理减速器或加油、减少载荷

施工升降机产品详细说明

一、施工升降机产品结构

1、机座基础

应按安装底座的尺寸预制(浇灌)混凝土基座,地脚中心线距外墙距离为2.1米为最佳,按底座安装孔尺寸预埋好地脚螺栓(共10个)。

待基础完全凝结后,将安装底座放在基座上找平。

找平后,拧紧地脚螺栓,调整好安装位置(见附图四)。

2、先将工作平台放在基座上,再将标准节放入工作台(两端方孔内),最后再将标准节与底座的连接螺栓拧紧。

3、标准节接高

使工作平台下平面高于吊笼顶部以方便吊笼的安装。

4、吊笼的安装

①、将吊笼置于两立柱中,并使吊笼的导轮槽嵌入标准节导轨中。

②、安装停层保护装置。

③、安装防坠器装置。

两装置共用标准节内侧导向管(Ф48)。

5、将卷扬机用钢丝绳依次通过各滑轮与吊笼联结好,然后调整好防坠器、停层保护装置至适宜。

应使其反应灵活可靠。

吊笼应上下自如,不应有卡滞现象(空载)。

6、电气系统安装调试

  将卷扬机电控和监控、对讲装置按电气线路原理图(见附图三)要求进行安装,并调试至适宜。

7、标准节的加高

初次为用户安装一般只安装六节(12米),以后的加高由顾客按本说明书要求进行加高。

①、每安装一节标准节必须检验立柱轴心线对安装底座水平基面的安装垂直度,其公差不得大于立柱架设高度的1/1000。

②、每节安装时应不用施加外力情况下顺利进行,不允许加垫片进行调整。

③、立柱接高后,应从上至下逐个拧紧标准节连接螺栓,并在螺栓螺纹上涂黄油,以防锈死。

④、升降机最大自由高度为10米,超过时要求每隔4米有一刚性附着,当提升高度超过30米时,还需要增设垂直剪刀撑(见附图二)。

8、卷扬机的安装

应按其使用说明书中相关规定执行。

9、应注意事项

①、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好吊笼上、下限位高度,以防止冲顶和撞地发生。

②、利用减速机提升工作平台时,操作人员应与工作平台人员密切配合,以防止工作平台“冲顶”滑出。

二、 施工升降机使用与操作

1、使用前应检查各机构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钢丝绳是否有断股现象,在卷筒上固定是否牢固,绳头绳夹不得少于3个。

2、检查沿吊笼垂直运行方向各层是否有突出物体,防坠器、停层保护器间隙是否合适,动作是否灵活;上下限位及各停层装置是否正常;卷扬机制动是否可靠。

3、移动的电缆、导线是否破损、龟裂,如损坏应立即更换。

4、空载时操作卷扬机上、下至少五次,以验证其是否灵活、安全、可靠。

5、安全操作规程

5.1非操作人员,严禁违规进行操作。

5.2吊笼内严禁载人运行。

5.3作业时,严禁人员走进施工升降机工作范围内、吊笼下,立柱下严禁站人。

5.4升降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进行操作。

工作时须注意力集中,严禁与他人闲谈,严禁一人同时操作多机。

5.5严禁超载超长运行(额定载荷)和偏载运行。

5.6严禁私自拆卸安全装置,安全装置经调整后,须进行装载试验运行合格后予以确认。

5.7雨天和风速大于13m/s时,不得进行立柱接高或拆除作业。

5.8当风速大于20m/s时,升降机不得工作,应将吊笼降至最低位置。

5.9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接好避雷和接地装置。

5.10升降机钢丝绳运行范围内严禁堆放物料,卷扬机操作按卷扬机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5.11严禁吊笼未停稳开出料门。

5.12工作结束时,应将吊笼降到最低位置,切断总电源。

三、施工升降机日常维护保养

1、日常维护(每班进行)

1.1检查导轮螺栓是否紧固。

1.2检查卷扬机的制动是否可靠。

1.3检查防坠器、停层保护装置、上、下限位装置是否灵活、可靠、正常。

1.4检查钢丝绳损坏情况,钢丝绳上10倍直径长度范围内断丝根数不得超过总根数的5%,否则必须更换。

1.5检查电缆线的损坏情况,不得有深及导线的裂纹及破损情况。

2、定期保养(每半月一次)

2.1对各标准节螺栓、钢丝绳的压板、绳夹等螺母进行检查紧固。

2.2各滑轮转动情况是否良好,并加注润滑油。

2.3导轮、导轨的配合是否合适,并进行润滑。

2.4钢丝绳表面涂润滑脂。

3、定期检查(每项工程结束后)

3.1检查各金属结构是否变形、损坏,如有应进行修复。

不能修复时应及时更换。

3.2标准节连接件如损坏(变形、乱牙、滑丝或过度磨损等)应予更换。

3.3拆卸防坠器、停层保护装置,进行清洗,如磨损应更换。

3.4检查或更换损坏的钢丝绳。

3.5检查或更换磨损较大的零部件(轴、销、滑轮等)。

3.6每项工程结束后,应对金属结构件进行清洗并喷刷油漆,以防止锈蚀。

3.7对电视监视、对讲及其它系统,按其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维护和保养。

起重机故障排除及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导致起重机起升无力的原因:

  液压马达泄油量太大,容积效率明显降低,起升无力;

  控制元件溢流阀(先导式)泄油,系统压力上不去,起升无力。

  二、造成起重机吊钩损坏断裂的原因:

  吊钩是承担着吊运的全部载荷,在使用过程中,吊钩一旦损坏断裂易造成重大事故。

造成吊钩损坏断裂的原因是由于摩擦及超载使得吊钩产生裂纹、变形、损坏断裂。

为防止起重机吊钩出现故障,就要在使用过程中严禁超负荷吊运,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吊钩的开口度、危险断面的磨损情况,同时要定期对起重机吊钩进行退火处理,坚决不要对吊钩进行焊补。

  三、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起重机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和设备因素两个方面,其中人的因素主要是由于管理者或使用者心存侥幸、省事和逆反等心理原因从而产生非理智行为,物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设备未按要求进行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和保养,特别是未按要求对起重机进行检验,带"病"运行,从而埋下安全隐患。

塔式起重机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现代起重机械都是机、电、液一体化的设备,某一系统的故障可能是由内、外因素综合影响的一个复杂问题,在确定是造成某一系统故障因素之后,接下来就必须弄清此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逐步分析判断,逐步深入,顺藤摸瓜逐步缩小可疑范围,最终确定故障部位,尽量避免判断的盲目性。

  塔式起重机在工作中可能出现各种故障,这是很自然的,尤其在电气设备方面故障较多。

现将一般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列表如下仅供用户参考:

  塔式起重机电气设备常见故障通电后电机不转观察

  1.定子回路某处中断2.保险丝熔断,或过热保护器、热继电器动作

  塔式起重机电气设备排除办法

  1.用万用表查定子回路2.检查熔断器、过热保护器、热继电器的整定值

  电动机不转,并发出嗡嗡响声听声

  1.起重机故障排除方法电源线断了一相2.电动机定子绕阻断相3.某处受卡,或负载太重

  塔式起重机电气设备排除办法

  1.起重机故障排除方法万用表查各相2.起重机故障排除方法万用表量接线端子3.检查传动路线4.减小负载

  旋转方向不对观察

  1.接线方法错误2.轴承摩擦过大3.定子硅钢片未压紧

  塔式起重机电气设备排除办法

  1.改正接线法2.更换轴承3.压紧硅钢片

1、钢丝绳破损断裂

  

  被吊物由于断绳或未捆扎好跌落砸死人,如1992年12月,宁波咏归路工地,山东产简易塔式起重机的卷扬机装在塔式起重机基座处,钢丝绳通过塔式起重机顶部驾驶室下面旋转装置钢板中间的一个孔穿引上去,导致钢丝绳磨擦小孔壁而破损,钢丝绳在吊物时由于承受力不足而断裂,吊物落下砸死一人。

又如1998年,宁波江东百丈街某工地,由于吊运搭设脚手架用的钢管未捆扎牢固,一根钢管滑出落下,砸中工地外马路上的一辆汽车。

  

  预防该类事故要按规定检查钢丝绳,有毛刺断丝破损的应及时调换;结构不合理致使机身部件碰擦钢丝绳的塔机及陈旧的简易塔机应停止使用;吊钩应有保险片,被吊物必须捆扎牢固,特别是钢管类物体要用钢丝网片包裹起来再起吊。

  

  2.无专业指挥人员指挥

  

  由于现场无人指挥,司机未看清下面的情况即放下被吊物而压死下面的人。

如1997年,某高层公寓工地起吊钢筋,由于无指挥,司机视线不清,钢筋放下时压死在正下方埋头操作的一名工人。

也有司机旋转吊臂时不注意观察,造成吊物撞人的,  

  预防该类事故要专设塔机指挥人员,司机按规程操作,注意力要集中,听从指挥,看不清情况时不准进行起吊、旋转、放下等动作。

  

  3.高空作业要系安全带

  

  修理塔式起重机时未系安全带,在长臂端失手从高处跌下造成死亡;还有因行走小车滑出轨梁,掉下地面,乘在小车站笼里的人也掉下跌死。

  

  预防该类事故要按规定检查小车有无变形、焊缝开裂,如有要停止使用及时维修,螺栓松了要拧紧;小车、吊钩限位要准确、可靠,不然被吊物的吊钩有可能撞小车;操作人员爬出小车修理时要系安全带。

  

  4.装拆不规范

  

  拆塔式起重机时在上海、河南郑州都曾发生过一次死亡6人的事故,建设部也通报过。

装拆塔式起重机从管理上一定要严格把关,从事装拆人员必须具备装拆资质水平,并经资格单位审准后才可从事此项直接关系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的工作。

浙江省对经审查通过的企业以核发了装拆许可证,无证不得装拆塔式起重机。

有证单位在装拆塔式起重机时必须制订可行的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施工方案,技术人员要到位,分工明确,严格装拆的施工程序。

  

  5.塔机折臂和基础未处理好而倾倒

  

  如1997年,宁波电业大厦工地,由于塔机基础与桩钢筋未连成整体而导致塔机倾翻。

又如1996年,山东某高层公寓工地,由于塔机短臂斜拉杆焊接处断裂,短臂折断,配重撞击塔机机身,导致塔机倾倒,砸坏一台柱泵车,损失几十万元。

由于被撞后机身扭曲下降速度慢,驾驶员幸免,其它人员也无伤亡。

  

  预防该类事故的根本办法一是要淘汰简易陈旧塔机;二是塔机要装设可靠准确的力矩和重力预警限位器。

因超载会引起一系列严重问题,如钢丝绳拉断,小车拉坏,严重的就是长臂斜拉杆拉断,第三是塔机基础要符合设计或现场作业规程的规定,宁波属沿海软土地基,另外为让塔机有良好的防雷接地,桩基础与地梁钢筋、地梁钢筋与地脚螺栓的连接与焊接要符合规定。

  

  从以上事故的发生得出一条最重要的教训,即各级管理要到位,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各类事故的为生。

塔机磨损与故障

塔式起重机零部件的磨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磨耗,一种是事故性磨损。

所谓自然磨耗,就是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由于长期在露天作业,受尘土、杂质、风砂、雨雪的侵袭以及长时间连续重负荷运转而逐渐造成的磨耗。

这种磨耗最终导致塔机的老化及零部件的磨损,使塔机丧失工作能力。

所谓事故性磨损,就是由于加工制造上的缺陷,保养的不善和不及时,以及操作失误和违反操作规程而迅速出现的磨损。

它可导致故障的发生,使塔机不能继续工作。

按照两摩擦表面相互作用的特性,塔机的磨损又可分为下述三种类型:

(1)机械磨损两相接触零件表面,由于存在微小的粗糙不平而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磨损,叫作机械磨损,如图17-2-1所示。

粗糙不平面互相摩擦的结果产生了新的不平,如此反复连续进行,最终导致两相互接触零件表面几何形状的改变和表层性质的变坏。

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两相接触表面之间,由于外界杂质的硬颗粒掉进来,并随着摩擦而运动,这些微小颗粒的作用犹如机加工用的刀具所产生的微观金属切削,金属切屑在运动中变成了磨料,从而加速磨损。

这就是摩擦式机械磨损。

塔机大车走行轮的开式传动齿圈上的磨损便是这类磨损的突出实例之一。

由于比压过大以及荷载作用所产生的内应力、塑性变形和老化现象的综合影响而造成的零部件的破坏,统称为老化磨损。

在老化磨损的情况下,摩擦表面出现发裂、裂纹、凹沟和痘痕。

走行轮滚动表面和齿轮齿面的剥落、滚珠轴承和滚柱轴承滚道的沟道、轴颈的损坏均属于老化磨损之例。

塔机金属结构上,特别是焊缝部位出现的裂纹也是由老化磨损造成的。

老化磨损与润滑无关,主要取决于零部件的形状和加工精度。

老化磨损的剧烈程度则取决于荷载的大小、荷载方向的变化次数和荷载延续时间的长短。

(2)分子性机械磨损、是指机械作用与零部件内部分子力作用的叠加而形成的磨损。

润滑不好,压力过大以及加工表面粗糙均会造成分子性机械磨损。

这类磨损的典型现象是两相摩擦零件的粘结。

(3)诱蚀性机械磨损:

金属与大气中酸性物质作用的结果产生锈蚀。

在锈蚀与机械摩擦的双重作用下所产生的磨损称为锈蚀性机械磨损。

凡表面涂层不好以及保管不善均会加快锈蚀作用,并造成损坏。

塔式起重机零部件的磨损并非随着时间进程而均衡产生的。

图17-2-2所示为零件磨损增长变化曲线。

图中曲线分为三区段,第一区段表示初投入生产阶段,零件迅速磨耗;第二区段表示塔机进入正常生产阶段,相应的零件磨损速度也趋于正常;第三区段里,零件磨损速度加快,故障频生,进而导致零件完全失效。

第一区段的磨损可以认为是零件加工工艺欠完善所致。

如在此期间,由经验丰富的司机负责驾驶、调整,则正常工作阶段零件的磨损就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

为使此磨损最小阶段的时期尽可能延长,必须保持良好的润滑并避免超载运行。

据资料统计表明,塔式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故障出现的概率密度可划分为三个区段:

第一区段即起始区段,塔机初投入施工阶段,故障流(每1000h的故障次数)逐渐降低(故障次数逐渐减少),故障比较频繁出现表明加工质量存在缺陷。

第二区段,即正常作业区段,塔机运行正常,故障次数变化稳定,是整个时期内故障最少的区段。

第三区段,即磨损加剧阶段,表明塔机已进入给定作业时期的末尾期。

如图17-2-3所示。

塔机零部件的磨损量可通过仪表进行测量,也可根据机械噪声加以判断,还可根据废旧润滑油的颜色进行鉴别。

若是润滑油污秽呈暗黑色并发现有金属粉屑,机械噪声刺耳并有撞击声,可以断定,零件磨损严重,必须立即予以换新。

17.1.4塔机怎样正确进行润滑作业

润滑油要盛放在干净的容器里,要注意勿使尘土、污秽、水进入润滑油内。

要定期定量地进行润滑。

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中对各个部件润滑部位的润滑周期及润滑油料均有明确规定,要严格按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办理。

如手头无说明书可资参照,则可按表17-1-1执行。

润滑不足,则作用不大;润滑过量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可能起负作用。

例如:

滚动轴承润滑油过多反而会使轴承发热。

通过油杯注入润滑脂时,当有黄油在油杯口处溢出就表明润滑脂注人量已超过饱和量。

减速器中润滑油的多少可通过油标尺测知,或者从油标孔观察油面的高度而判断减速器内润滑油的保有量。

一般以不超过齿轮轴为准。

减速器运转一定时间后,要将减速器内原有润滑油排净,另换新润滑油。

减速器下箱底部设有旋塞,打开旋塞后,旧润滑油便由泄油孔排出,替换下来的旧润滑油应另用容器存放以便集中处理。

润滑油和润滑脂的牌号不得混杂使用。

应当用粘度小的稀润滑油时,不得采用粘度大的润滑油代替。

反之,应当用稠润滑油时,不得用稀润滑油。

润滑油牌号错用了,往往会导致不良后果。

冬季时,减速器应换用冬季齿轮油;夏季时,应改用夏季齿轮油。

在注油或换油时,应注意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不得让杂质进入油内。

塔机零部件检查要领

塔机零部件检查要领(3)

(4)走行轮塔式起重机走行轮工作条件恶劣,一为轮压大,二是轨道的铺筑常有不合理情况,并且存在一些缺陷。

钢轨顶面有砂和尘土,导致走行轮滚动表面磨损。

检查走行轮的重点是:

主动走行轮上的齿圈固定是否牢固;走行轮有无裂纹,轮缘有无磨损;滚动表面有无深度超过3mm的凹陷和凹坑,有无疲劳剥皮现象;轴承部位是否过热以及润滑是否充足。

凡缺陷严重超过规定者,必须立即修复。

(5)轴及心轴轴的挠曲变形不仅导致轴承发热,而且使传动产生噪声。

挠曲的轴如修复效果不合要求,应予换新。

轴的装配处如有松动应予修理。

(6)滑动轴承滑动轴承的正常温度为30-40度,最高不得超过80度。

滑动轴承发热,温升过高以及迅速磨损的原因不外乎是:

缺少润滑油;轴承套配合不好;工作表面有磨损;轴承与轴不同心;油道被秽垢所堵塞。

在检查滑动轴承时。

应首先注意润滑油是否欠缺,温升是否过高,其次是注意检查铜套的磨损量及铜套的固定情况。

(7)滚动轴承应注意检查轴承的润滑情况是否良好,轴承发热程度是否超过规定。

滚动轴承的发热原因是:

配合不好;有磨损;轴承与轴不同心;润滑不良。

润滑不足者,必须补足润滑油。

温升超过80度时,必须立即停机检查。

(8)制动器检査制动器的重点是:

闸瓦间隙是否均匀;刹车带(制动带)有无磨损;刹车带固定是否牢固;各铰点部位是否润滑良好。

制动带如磨损严重,必须立即换新。

对采用铝铆钉或铜铆钉固定的刹车带,要特别注意检查铆钉头是否外露,绝对不允许铆钉头与制动轮发生接触。

检测制动瓦间隙是否均匀的方法是:

提起衔铁,测其间隙值。

150-200mm的制动轮,制动瓦间隙可为0.25-0.5mm,而妇00爪111的制动轮,其制动瓦间隙可为0.25-1mm

检査制动器时,还必须注意观察:

制动轮表面是否光整以及有无磨痕和凹陷;制动轮表面是否有油污,电磁线圈是否过热。

如在制动时发现有冒烟和烧焦的气味时,制动轮刹车带温升必已超过150度,必须立即停机检修并调整制动瓦的间隙。

(9)联轴器与离合器对于弹性联轴器,检查时必须注意:

销轴是否配合紧密;螺母是否松动;橡胶垫是否磨损;半联轴器与制动轮之间的间隙是否保持在1~3mm;联轴器的两半是否保持同心。

对于十字滑块联轴器,要特别注意各凸爪部分的技术状况,凸爪上不得有挤压凹痕;联轴器圆盘之间的间隙不得增大。

有些塔机上装有摩擦离合器,用以减轻起动和制动时对结构产生不利的动载影响,鲜用以保证起重臂不会因工作风荷而溜车。

在调整这种离合器时,要注意保证能在大风作用下不打滑,使起重臂能信风回转,调整完毕后要加封,严禁随意调整,以免影响塔机运行性能和造成事故。

(10)回转支承应特别注意检查上、下座圈与转台的联接螺栓以及大齿圈固定螺栓是否紧固到规定的力矩值,小齿轮与大齿圈的啮合、大齿圈齿面的润滑以及上、下座圈滚道的润滑。

检查方法及要点见节4.5。

(11)齿轮传动对于开式传动,检查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工作时有无急速敲击现象;

2〉啮合间隙是否适度,改变转向时有无冲击现象;

3〉啮合面的接触长度以及啮合面有无剥皮;

4〉齿轮固定是否牢靠,有无轴向位移和摆动;

5〉运行时是否有规则变化的响声。

齿轮副的相互啮合是否合适可通过印痕法加以检查。

如图17-4-3所示。

印痕的长度应不小于齿长的75%,印痕宽度迨不小于齿高的35%-40%。

如齿轮啮合印痕均在齿的同一侧的一端,如图17-4-43〕所示,或者正转时印痕在齿一侧的一端,而反转时在齿的另一侧的另一端,如图17-4-410所示,这表明齿轮轴安装有问题。

啮合印痕不合理想,必然造成齿轮迅速磨损。

齿轮轴安装是否平行和齿轮轴是否斜交的检查示意图如图17-4-5所示,

圆锥齿轮副的啮合印痕如图17-4-6所示。

I表示主动轮;II表示从动轮。

图3及图6表示啮合间隙不当的印痕。

图(:

及图3表示主、从动轮轴夹角过大或过小的啮合印痕。

图6及图丨表示齿轮轴斜交时正反转的啮合印痕。

蜗杆传动副啮合印痕如图17-4-7所示。

对于闭式传动,必须注意检查:

上、下箱体联接螺栓和下箱体地脚螺栓的固定情况,联接螺栓弹簧垫圈有无松动;分箱面有无漏油;润滑油是否满足需要;减速器运行时有无噪声和冲击响声。

17.5.2塔机钢丝绳卷筒

塔式起重机卷筒常见的缺陷是:

绳槽磨损或者局部损坏,筒身开裂,端板缺损,键槽损坏或者齿圈固定螺孔出现裂缝等。

绳槽磨损时,可适当减小筒体壁厚〔一般约可减小10%-15%),在车床上加工新绳槽。

为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