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地质资料分析提高措施井成功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3143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0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细地质资料分析提高措施井成功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细地质资料分析提高措施井成功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细地质资料分析提高措施井成功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细地质资料分析提高措施井成功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细地质资料分析提高措施井成功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细地质资料分析提高措施井成功率.docx

《精细地质资料分析提高措施井成功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地质资料分析提高措施井成功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细地质资料分析提高措施井成功率.docx

精细地质资料分析提高措施井成功率

送审论文预评阅表

论文题目

精细地质资料分析提高措施井成功率

论文编号

申报任职资格

高级工程师

申报专业组

油气开发组GF

现从事专业

采油(气)工程

撰写时间

2012

申报人工作岗位简要描述(限150字):

负责甘泉公司300多口油水井的技术管理工作,加强油井维护工作来降低自然递减率递减,以提高措施井成功率来控制综合递减,两项工作相辅相成,最大限度提高低渗油田采收率。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选题的科学性、针对性

论证的逻辑性、论据的充分性

结果的创新性、实用性

表达的清晰性、结构的规范性

工作的难度、深度及工作量

预评阅结论性意见(请在下列4项中选择1项结论性意见,在中划√,对“不具备”的请简要说明理由):

论文具有申报任职资格的较高水平;

论文达到申报任职资格的水平;

论文基本达到申报任职资格的水平;

论文不具备申报任职资格的水平。

预评阅结论为“较高水平”或“不具备”的,请简要说明理由:

 

专家签名:

年月日

精细地质资料分析提高措施井成功率

摘要

桥镇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甘泉桥镇地区,即下寺湾油田和永宁油田之间甘泉境内的洛河流域。

以洛河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勘探区:

桥镇南区,桥镇北区。

研究范围北起柴关山,南至黄苓梁,西起马老庄,东至胡家湾,区域面积约250km2。

鄂尔多斯盆地是发育在华北克拉通之上并位于其西部的一个多旋回叠合型盆地,是我国形成历史最早、演化时间最长的沉积盆地,同时也是我国陆上第二大沉积盆地和重要的能源基地。

甘泉公司油区2002年投入勘探,该区块主要产油层位为延长组长2砂层组、延安组延8,层序自下而上是:

三叠系延长组、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自垩系、第四系等。

截止目前(2012年12月31日),该油区共有油水井345口,油井322口(开井163口,计关井74口,一般停产井85口),日液543.45方,日油27.78吨,综合含水93.8%,水井23口。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进行,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套漏、套变、腐蚀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该油区措施增产的瓶颈,2012年在技术人员的群策群力下,积极开展老井措施上产工作,有效地控制了老井综合递减,保障了桥镇油区持续稳产。

关键词老井改造;措施增产;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

1桥镇油区地质情况分析

1.1构造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属性是其地壳基底的克拉通本质所决定的,其地层以整体升降、平起平落、地层水平、少见背斜、沉积盖层薄、岩浆活动弱为特点。

桥镇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二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上,该斜坡是由东向西倾斜的平缓大型单斜,倾角小于1度,平均坡降10m/km左右,发育因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鼻状构造。

陕北斜坡主要形成于早白垩系,并占据着桥镇油田的整个地区,形成了研究区三叠系以及侏罗系的重要构造背景。

桥镇油区构造基本上继承着区域构造的特征,总的构造格局表现为由东向西倾斜的大型平缓单斜,构造幅度较大,但是倾角较小。

在局部区域表现为由于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中~大型鼻状构造,南区主要分布在泉162井-泉163井及韭菜沟-红沙咀一带,北区主要分布在泉78井-泉115-35井及泉96-2井区一带,它们都近似的表现为走势向南西方向的鼻状构造隆起,隆起的幅度并不大,并且不同时期的构造呈明显的继承性发展。

从井区来说,这些鼻隆在南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泉170井区、泉180井、泉159井区及泉177井区,北区主要分布在泉78井-泉192井区、泉115井区、泉128井区及泉96井区。

低洼地区在北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泉97井-出路咀地区,南区分布在泉172井区、泉174井-老刘窑子地区。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泉128及泉115井区虽然整体处在北翼平缓南翼较陡的鼻隆平台上,但是其内部都有小幅度的构造凸起与低洼的地区,其与周围井的构造落差都在5m之内。

富县组的构造特点主要表现为西北低,东南高,隆起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南一带,构造等值线与剥蚀线走势趋势趋于一致。

从各个小层的砂体顶面微构造图上看,单砂体的构造趋势在受油(砂)层组顶面构造控制的背景之上,基本上继承了油(砂)层组顶面构造的演化趋势,没有太大的变化。

小层的砂体顶面微构造格局受到砂体的平面分布与空间展布条件的限制,但是由于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的走向基本上是南北或南北偏西方向的,河道的走向与构造线形成了斜交的格局。

这样,在很多的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的局部构造高点上,就可能形成油气的聚集区。

图1桥镇油田地层对比骨架剖面图

1.2油藏特征

1.2.1延8油层组

延安组本身可细分为四个旋回10个油层组,其中以底部延10岩性最粗,其下部主要为一套灰黄、灰白色中-粗砂岩,局部含砾,一般称之为“宝塔山砂岩”,这套砂岩在电性上常具高阻特征;上部为泥岩或薄层砂岩、泥岩互层。

由延10向上,沉积物虽有旋回及油层组的更替,但总趋势是逐渐变细的一套暗色泥岩与灰白色细砂岩互层。

与葫芦河以南的延安组相比,这套缺乏煤系地层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

延8油层厚度多为30~45m,平均厚37.8m,变异系数0.173。

岩性主要为一套以砂泥岩互层为主的三角洲前缘沉积。

上部多为分流间湾相泥质沉积,向下砂层增多,从曲线形态和岩性组合上看,下粗上细,底部多由1-2砂层构成,厚度10-20m。

此段在取芯及电测中多见油,含油性为延安组最好。

电性曲线形态多为钟状、钟状-指状。

图2桥镇油田下侏罗统富县组地层等厚图

1.2.2长1油层组

由于三叠纪与侏罗纪之间经过208-203Ma的沉积间断与地层剥蚀,志丹到延安一带剥蚀厚度最大(200~350m),长1段完全被剥蚀,向南北两侧剥蚀厚度逐渐减少。

大路沟-青化砭以北剥蚀厚度小于50m,甘泉地区长1段剥蚀厚度为50~140m。

由于受甘陕古河道的冲刷作用,在桥镇地区多为27~97m,平均厚63.3m,变异系数0.182,反映厚度变化较大。

其岩性主要为一套砂泥岩互层,局部夹煤层及煤线,反映长1期桥镇地区已经准平原化,河流沉积逐渐退化。

根据电测曲线特征,本段自上而下由二个曲线特征变化明显的三级沉积旋回构成,在桥镇油区主在在北区存在该油藏。

图3桥镇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1油层组地层等厚图

1.2.3长2油层组

长2油层组厚度多为150~210m,平均厚175m,变异系数0.089,主要为一套中-厚层状细砂岩夹泥岩薄层,具有由下向上逐渐变细的韵律性,为桥镇油田的主力产油层位。

整体表现为泉78-泉115-泉204一线西北部以及资5井区地层厚,而东北部地层薄(图2-5)。

根据电测曲线特征,本段自上而下由三个曲线特征变化明显的三级沉积旋回构成,按其特征可进一步分为长21,长22,长23三个次油层组,并进一步根据次一级旋回特征把长21细分为长211、长212,长22细分为长221、长222、长223,相邻两个小层的底部都以薄互层的暗色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电测曲线及其组合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长222油层组:

该层厚25~40m,平均厚24.9m,是一套以砂岩为主的河道沉积,为河流沉积继续稳定沉积时期。

和长221相比,本层砂体厚度大,多由1~2砂层组成,厚度多为15-24m,砂体分布广,多呈块状、叠置连片状砂体产出,岩性较粗,整体为正粒序,自然电位表现为箱形及钟形,或箱形-钟形组合形态,综合解释多为油水层及油水同层,取芯中大部分见油,为桥镇油田长2的主力产油层之一。

图4桥镇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油层组地层等厚图

2历年老井措施分析

2.1精细地质资料分析,优化措施选井。

公司有油井322口,通过井区分析2012年把措施增产放在北区一队井区,该区共有油井97口,其中开井41口,经过技术分析决定对97口油井全面进行地质资料分析和单井对比,通过筛选首先从地质资料上保障措施的成功率。

最终决定对14口老井实行措施改层,其中有两口井是长停井。

图5泉128-X27综合解释图

该井是2007年5月份投产,经过地质资料筛选,该井延8层未动,通过和邻近的泉115-19单井资料对比确定该层具有试油潜力。

该井措施前因产量低停井,措施后液/油/含水1.1/0.8/16.8,目前该井液/油/水0.48/0.35/16。

图6泉115-X60综合解释图

该井是2008年8月份投产,经过地质资料筛选,该井长1层未动,通过和邻近的泉115-17单井资料对比确定该层具有试油潜力。

该井措施前因产量低停井,措施后液/油/含水16/10.56/20,目前该井液/油/水6.5/1.5/72。

图7泉115-X35综合解释图

该井是2007年6月份投产,由于该井区长2层水淹一直处于停产状态,通过地质资料、固井资料以及该井区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确定该井长1层具有试油潜力。

措施后液/油/含水14/3.3/71.4,目前该井液/油/水2.5/0.8/61。

 

图8泉115-11综合解释图

该井是2002年5月份投产的老井,经过地质资料筛选,该井长222层未动,通过和邻近的泉115-29井、泉115-36井、泉115-64井单井资料对比确定该层具有试油潜力。

该井措施前液/油/含水为0.3/0.1/60,措施后液/油/含水18/2.2/82.2,目前该井液/油/水8/0.4/93.8。

2.2优化设计参数,确保成功率。

经过多年的摸索,对“三低”井的压裂施工工艺不断进行完善,从最初的加砂量6-8方到现在每口井加砂量不少于15方,最大限度增大单井控油面积。

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大封口砂量,保障近井带渗透率,使措施井达到高产和稳产。

2.3细化单井动态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型解堵工艺施工。

随着油井年限的增长,有部分油井液量没变含水上升或采出程度不高,我们判断近井带存在堵塞,对这部分井我们的解决思路是优化解堵药剂配伍,采用泵车进行小型的解堵施工,力求小的投入产生大的效益。

如泉128-5井,产量一直较稳定,突然不上液,后判断为近井带堵塞,经酸化解堵后目前该井日产0.3吨。

2.4措施井综合分析。

2012年共实施各类措施22井次,累计增油1995吨(其中改层压裂12井次、上返延8层2井次、小型解堵8井次),措施成功率81.8%,自然递减17.19%,综合递减-10.51%。

井号

措施内容

措施日期

措施前产量

措施后产量

年累增油(吨)

措施后产量

目前产量

日液(方)

日油(吨)

含水(%)

日液(方)

日油(吨)

含水(%)

日液(方)

日油(吨)

含水(%)

泉128-5

酸化

2012.3.7

0.3

0.1

60

9

0.5

93.6

2.2

0.3

84

93

泉115-X57

压裂

2012.5.11

5

0.06

98.5

18.1

1.64

89

6

0.29

94

65

泉115-71

压裂

2012.5.19

0

0

0

17.5

4.6

68.1

7.5

0.9

85.4

291

泉115-X54

压裂

2012.5.19

0

0

0

12.5

1.2

88.3

6

0.8

83.8

208

泉115-X60

压裂

2012.5.25

0

0

0

16

10.56

20

6.5

1.5

72

698

泉115-X72

压裂

2012.5.25

3

0.1

95.8

12

1.1

88.8

10

0.8

90.2

157

泉115-X53

压裂

2012.7.9

5

0.3

92.5

12

1.2

87.8

10

1

87.8

122

泉115-11

压裂

2012.9.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