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954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2.指导学生从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人手,弄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教学重点】

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知识链接】

1.文体介绍

游记,古代散文文体的一种,它是摹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以描绘山川自然、风景名胜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

2.走进作者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宋史&8226;王安石传》),“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答曾子巩书》)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积弱贫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加强支持王韶取得熙和等州,改善对西夏的作战形势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现在江苏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3、今日褒禅山概况

从慧空禅院遗址东行二三里,就到达前洞洞口大而平,洞深约三间房子大小洞口左侧有一泉,泉水从石缝中涌出,常年不绝……洞口石壁上雕琢诗文甚多,因风雨剥蚀,字迹模糊,多数辨别不清……由于褒禅山地处偏僻山区,现代人身临其境者极少,故对王文中个别词句感到费解,不足为怪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一句中的“其”字,是指山,还是指洞?

泉水是从洞的一旁流出,还是从洞口的两边流出的呢?

记游的人在何处题字呢?

注家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这句中的“其”是指前洞,洞下有一块平坦的土地,山泉从洞的一侧涌出,记游者把姓名或诗文题在洞口石壁上由前洞出来,上山,翻过一座小山,“有穴窈然”,这是后洞前后洞并不相通进去,黑洞洞的确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洞穴蜿蜒曲折,到现在还没有人探得它究竟延伸到何处

【学习过程】

一、基础测评

1.解释加点的词

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有碑仆道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不出,火且尽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火尚足以明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

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其孰能讥之乎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二、品读感悟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三、文本探究

1.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全文五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写,这是文章的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二部分(第三、四段),写,这是文章的议论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部分

2、研读第一段

学生齐读第一段,同时思考:

介绍“褒禅山”的语句有哪些?

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和仆碑上的文字?

 

3、研读第二段

先点名诵读第2段,然后齐读,思考:

此段中介绍了前后两洞,你认为着重介绍的哪一部分?

游洞后,作者有什么感受呢?

 

【巩固练习】

按原文填空

於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尽吾志也,(),(),(

)?

此余之所得也!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拓展阅读】

王安石轶事之一:

明月与黄犬

王安石做了宰相后,在政务闲暇时,常常翻阅各地送来的诗文有一天,他看到广东有个秀才写的诗:

“彩蝶双起舞,蝉虫树上鸣。

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

”他看了第一、二句,点头称赞;看到第三、四句,便禁不住暗笑起来一打听,是一位多年不第的秀才所书,王安石心想,这样糊涂的秀才,怎么能考得上呢?

于是,他把后两句改成:

“明有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辞去宰相职务真是无官一身轻,王安石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来到潮州晚上,明月当空,花香扑鼻,王安石便到寓所的花园赏月,不多久,来了一位老人,王安石便邀他一起赏月,老人告诉他没有空闲奉陪,原来老人是这里的花匠,是来捉黄犬虫的。

这一种虫一到晚上,就在花心里睡觉,糟蹋花朵,说着,老人捉来一条交给王安石看,这是一条黄色的小毛虫

正当王安石借着月光,看那条黄犬虫时,忽然听到空中一阵鸟鸣,极其宛转悦耳他感到奇怪,因为鸟在晚上是不叫啊!

老花匠说:

“这是本地一种稀罕的鸟儿,常在晚上鸣叫,明月当空,叫得更欢,所以当地人叫它明月鸟”

听了老花匠的话,王安石感到内疚,想起几年前乱改那位秀才写的“明月诗”,完全是因为自已无知而铸成的大错。

后来,王安石还专程拜访了那位秀才,并当面表示了歉意

王安石轶事之二:

苏轼与王安石

王安石,今江西省临川县人,官至宰相,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安石年长苏轼16岁,是当时的苏轼难以望其项背的师长某一日,苏轼到王安石府中拜望王大人,来到书房,不见王大人,只见书桌上有王安石一首没写完的《咏菊》诗: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大学士看后心想:

菊花敢与秋霜鏖战,至死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诗中岂不乱道!

于是便大着胆子续诗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等了一会,不见王大人回来便走了,王安石办完事回来见后,大为不满,便寻机将苏轼贬谪到了黄州府为一小吏。

苏大学士到了黄州,看到落瓣的菊花方才知是自己错了,对王安石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潜心在黄州半耕半读,留下前后《赤壁赋》等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荆楚之地的黄州因人因文而名闻天下,被称之为“文赤壁”,这亦是黄州之幸也

王安石轶事之三:

曾吃鱼饵一盘

王安石(1021年~1086年)的邋遢是出了名的,除了懒得换衣裳、不洗澡,个人卫生一塌糊涂外,在吃的方面同样不拘小节,很有“王氏特色”

某天,宋仁宗皇帝心情不错,一高兴决定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派对——“赏花钓鱼宴”,把够级别的京官都请到御苑,领略一番原汁原味的皇家情调。

当时王安石的职务是“知制诰”,就是皇帝办公室秘书处负责草拟诏书的官员,管机要的重臣,自然也在被邀之列

“赏花钓鱼宴”,顾名思义就是宴会的娱乐项目有赏花和钓鱼两项,聚餐前来宾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以尽雅兴。

王安石对花兴趣不大,他选的项目是钓鱼早。

有内侍将备好的鱼饵盛在金盘中置于茶几上,皇家钓鱼自然与众不同,鱼饵的配制不消说是花了工夫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香精香料掺了不少,不要说鱼,就是人也会抵挡不住诱惑,这不,王大人鱼还没钓,不知是因为闻到香气还是别的什么,竟鬼使神差地抓起一粒鱼饵放进嘴里细嚼慢咽起来,这一尝不打紧,居然对上了胃口,遂一发不可收,几个回合下来,竟将一盘鱼饵吃了个精光!

这事很快传到仁宗皇帝耳中。

第二天,仁宗很是纳闷地对宰辅讲了这件事,并说:

“王安石这人怪啊,误食鱼饵一粒也就罢了,可他生生吃下一整盘,不近情理嘛!

王安石诗歌赏析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

冒着严寒

2.遥:

远远的

3.为:

因为

4.暗香:

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掌握“其”字用法

2.并重点教读第三段,理解作者“尽吾志”的观点,指导学生从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人手

【教学重点】

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基础测评

1.解释加点的词

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有碑仆道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不出,火且尽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火尚足以明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

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其孰能讥之乎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二、知识讲解

“其”用法及意义

1.通过查字典整理“其”用法及意义

2.练习,解释“其”用法及意义

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三、精讲点拨

1、研读第三、四段

用原文填空

第3段集中抒发了自己未能深入后洞的感想和体,这是全文的重心段首

一句承上启下,自然地转入议论以古喻今,可见今人若要有收益,也必须有这种坚毅的探索精神,因为要看到这种奇景异观,只有具备、和可以辅助的这三者,才能达到预期的境地而在这三个条件中,是最根本的,即使未达到目的,也可以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便是作者游览华山的心得体会,它具有十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第4段,与第1段仆碑和问题相照应,由山名读音的以讹传讹,联想到的以讹传讹,触目伤怀,产生无限感慨,“何可胜道也哉!

”作者从个别问题提升到对普遍现象的认识,因而提出,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深思而慎取”,如此立论,正是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实精神

第三、四两段都是由生活中具体的小事阐明了悟出人生哲理,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读第5段,游记的结尾,是古代游记的惯用格式,即交代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从而收束全文再如《醉翁亭记》的结尾也是这样

3、小结:

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本文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文章前面,后面,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并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文中的记游内容是的基础和事实依据;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前面的记游处处从后面的议论落笔,为议论作铺垫;后面的议论又处处紧扣前面的记游,赋予记游内容以特定的思想意义记叙和议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巩固练习】

1.古今异义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词类活用:

指出并解释

①始舍于其址②名之曰褒禅

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④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⑦火尚足以明

⑧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3.句式:

判断并翻译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默写

于是余有叹焉:

此余之所得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