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394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国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国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国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国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

《全国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

全国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全国校级联考】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 N 14 O16 S32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日要求的)

题号:

182********60832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SO2和N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B. 大气中的SO2和CO2溶于水形成酸雨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

【答案】B

【解析】A.空气中的SO2和N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故A正确;B.大气中的SO2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故B错误;C.液化石油气含有杂质少,燃烧更充分,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少,对空气污染小,减少大气污染,故C正确;D.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可以将有害气体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钙,减少环境污染,故D正确;答案为B。

题号:

182********85408

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32kCu在足量O2或硫蒸气中完全燃烧失去的电子数均为NA

B. 4g甲烷和8g甲醇含有的氢原子数均为NA

C. 标准状况下,5.6L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1.5NA

D. 一定条件下,32gSO2与足量O2反应。

转移电子数为NA

【答案】B

【解析】A.32gCu是0.5mol,在足量O2或硫蒸气中完全燃烧分别生成氧化铜和硫化亚铜,失去的电子数分别为NA和0.5NA,A错误;B.4g甲烷和8g甲醇的物质的量均是0.25mol,含有的氢原子数均为NA,B正确;C. 标准状况下,5.6L乙烷是0.25mol,其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1.75NA,C错误;D. 一定条件下,32gSO2与足量O2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NA,因为是可逆反应,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在高考中,对物质的量及其相关计算的考查每年必考,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各种题型中,与多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近年来高考题常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氧化还原反应等,综合运用了物质的状态、摩尔质量、比例关系、微粒数目、反应关系、电子转移等思维方法。

其中选项A是易错点,注意铜在氧气和硫的反应中铜的价态不同。

题号:

182********01792

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足量氢氧化钙溶液:

HCO3-+OH-=CO32-+H2O

B. 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少量CO2:

Ca2++2C1O-+CO2+H2O=CaCO3↓+2HC1O

C. 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

MnO2+4HCl(浓)===Mn2++2Cl-+Cl2↑+2H2O

D. 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

NH4++OH-=NH3↑+H2O

【答案】B

【解析】A、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足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HCO3-+OH-=CaCO3↓+ H2O,选项A错误;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少量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2C1O-+CO2+H2O=CaCO3↓+ 2HC1O,选项B正确;C、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2+4H++2Cl-=Mn2++ Cl2↑+ 2H2O,选项C错误;D、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HCO3-+2OH-=CO32-+NH3•H2O+H2O,选项错误。

答案选B。

题号:

182********26368

4.

H3PO4是精细磷化工产品。

工业制备原理如下:

(I)2P4+3Ba(OH)2+6H2O=3Ba(H2PO2)2+2PH3↑

(II)Ba(H2PO2)2+H2SO4=BaSO4↓+ 2H3PO2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I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II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 H3PO2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可能被氧化成磷酸

C. 在反应I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1:

 1

D. 在标准状况下生成2.24LPH3,上述反应转移0.3mol 电子

【答案】C

【解析】A、反应I中P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II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正确;B、H3PO2具有强还原性,高温时在空气中可能被氧化成磷酸,选项B正确;C、在反应I中,2P4+3Ba(OH)2+6H2O=3Ba(H2PO2)2+2PH3↑,P元素的化合价一部分由0价降低到-3价,一部分由0价升高到+1价,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1:

 3,选项C不正确;D、在标准状况下生成2.24LPH3的物质的量为0.1mol,P元素的化合价一部分由0价降低到-3价,则反应转移0.3mol 电子,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题号:

182********42752

5.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其中装置不合理的是

A. 探究钠与Cl2反应

B. 证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

C. 证明Cl2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D. 鉴别纯碱与小苏打

【答案】D

【解析】A、钠与氯气加热生成氯化钠,碱液可吸收过量的氯气,图中装置可验证钠与氯气的反应,选项A正确;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且放出大量的热,可验证过氧化钠的性质,选项B正确;C、氯气与NaOH反应,则气球变大,可验证氯气与NaOH的反应,选项C正确;D、加热固体,为防止生成的水倒流,试管口应向下倾斜,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物质的性质、实验装置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

题号:

182********59136

6.

有关Na2CO3和NaHCO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B. 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別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

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C.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2CO3溶液的pH小于NaHCO3溶液

D. 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答案】D

【解析】A、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Na2CO3+HCl=NaCl+NaHCO3,等物质的量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只生成碳酸氢钠,不能生成二氧化碳,选项A错误;B、NaHCO3和Na2CO3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

产生的二氧化碳在相同条件下体积比为m106m106:

m84m84=84:

106=42:

53,选项B错误;C、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均能水解,导致溶液显碱性,但是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所以等浓度的碳酸钠的溶液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溶液,即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HCO3溶液,选项C错误;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会发生反应:

Na2CO3+H2O+CO2=2NaHCO3,常温下相同的溶剂时,较易溶,所以析出的是NaHCO3晶体,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Na2CO3和NaHCO3的异同,注意把握Na2CO3和NaHCO3性质,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题号:

182********67328

7.

镁、铝都是较活泼的金属,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高温下,镁、铝在空气中都有抗腐蚀性

B. 镁、铝都能跟稀盐酸、稀硫酸、强碱反应

C. 镁在点燃条件下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铝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铝热剂是镁条、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

【答案】C

【解析】A、在常温下,镁和铝在空气里都能跟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薄膜,这层氧化物薄膜能够阻止金属的继续氧化,所以镁和铝都有抗腐蚀的性能,但是在高温下能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选项A错误;B、镁能跟酸反应不能跟碱反应,选项B错误;C、镁在点燃条件下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铝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选项C正确;D、铝热剂是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在铝热剂反应时,为了引燃,在铝热剂上放供氧剂(氯酸钾),中间插一根镁条,是为引燃用的,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题号:

182********75520

8.

1L某混合溶液中,溶质X、Y浓度都为0.1mol/L,向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某溶液Z,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则X、Y、Z分別是

A. 氯化铝、氯化镁、氢氧化钠

B. 偏铝酸钠、氢氧化钡、硫酸

C. 氯化铝、氯化铁、氢氧化钠

D. 偏铝酸钠、氯化钡、硫酸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像判断,沉淀部分溶于Z溶液,说明该沉淀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铝,Z是氢氧化钠,或者沉淀中有碱性沉淀,Z是强酸溶液,且沉淀中含有不溶于酸的物质。

若沉淀中含有氢氧化铝,则X、Y中有一种物质中含有铝离子,1L0.1mol/L的溶液中含有0.1mol铝离子完全沉淀,需要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3L,而图像中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才消耗1.5LZ,所以与图像不符,排除A、C;B、D选项中均含有偏铝酸钠,则0.1mol偏铝酸钠完全沉淀需要0.1mol氢离子,需要0.1mol/L硫酸的体积是0.5L,若含有氯化钡溶液,则0.1mol氯化钡与0.1mol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需要硫酸的体积是1L,则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消耗的硫酸的体积是1L,而不是1.5L,图像的前半部分不符,所以不可能含有氯化钡。

若含有氢氧化钡,则0.1mol氢氧化钡恰好与1L0.1mol/L的硫酸反应生成0.1mol硫酸钡沉淀和水,偏铝酸钠与0.5L硫酸反应生成0.1mol氢氧化铝沉淀,再与1.5L的硫酸反应氢氧化铝沉淀全部溶解,与图像相符,则答案选B。

考点:

考查铝盐、偏铝酸盐与酸、碱的反应图像的分析

题号:

182********00096

9.

为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些方案:

方案

现象或产物

① 将铁片置于CuSO4溶液中

铁片上有亮红色物质析出

②将铁丝和铜丝分别在氯气中燃烧

产物分别为FeCl3和CuCl2

③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热浓硫酸中

产物分朋为Fe2 (SO4)3和CuSO4

④将铜片置于FeCl3溶液中

铜片逐渐溶解

⑤将铁片和铜片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连接

铁片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能根据现象或产物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方案一共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 种

【答案】A

【解析】①铁片置于CuSO4溶液中,铁片上有亮红色物质析出,说明发生了置换反应Fe+CuSO4=FeSO4+Cu,活泼性Fe>Cu;②、③、④均不能说明活泼性Fe>Cu;⑤铁、铜用导线连接置于稀硫酸中,铁、铜形成原电池,Fe作负极,铁片溶解,铜作正极有H2放出,说明活泼性Fe>Cu,故答案选A。

题号:

182********24672

10.

将0.03molCl2 缓缓通入含0.02molH2SO3和0.02molHBr的混合溶液中,此过程中溶液中的c(H+)与Cl2用量的关系示意图是(溶液的体积视为不变)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H2SO3的还原性强于HBr,因此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是H2SO3+Cl2+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