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365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新唐书·礼三本》说: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

“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二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2.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3.《史记·货殖列传》中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说明,利之所在,商之所求,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下列材料不能直接反映这一社会现象的是

A.商人之四方,市贾信徙,虽有关粱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

B.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

C.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D.客行田野间,比屋皆用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4.《盐铁论》载:

“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

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

”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

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B.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

C.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D.原料匿乏,市场供应不足

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描绘的某仕宦家庭春游的场景。

对该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节日休假已成法定

②等级身份差别依然存在

③新旧交通工具并行

④城市亮化悄然兴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退步转型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7.“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

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

……在朝鲜战胜中国、确立了自己的优势,接着又完全吞并了这个国家。

”这场战争是指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C.九一八事变D.卢沟桥事变

8.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工商业政策作出新的规定:

“要用比较过去宽大的政策对待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在双方有利的条件下,欢迎他们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领土内投资,开设工厂与商店,保护他们生命财产之安全,尽可能的降低租税条件,以发展中国的经济。

”中共中央改变工商业政策主要是基于

A.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开始调整B.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D.发展苏堆埃共和国经济的需求

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建立B.和平改造所有制的指导方钟正式确立

C.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新民主主又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10.右图是美誉为“中国餐饮个体第一家”的悦宾饭店开张图片。

1980年,北京市工商局为创办人李桂仙颁发了中国第一份个体餐饮营业执照。

美国合众社记者尤步乐在报道中写道:

“在共产党中国的心脏,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开始从农村全面转向城市

B.扩大企业自主权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格局形成

D.非公有制经济在繁荣社会经济方面的作用得到认同

11.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新中国落实

A.捍卫和平与主权的“一边倒”外交方针

B.“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计

12.据日本共同杜报道,2014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修改教科书审定标准,要求在涉及近现代史时能够尊重政府观点。

4月4日,文部科学省公布了明年春天启用的小学教科书审定结果,出版社会科教材的国家公司首次将“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与“竹岛”(韩国称独岛)表述为“日本固有领土”,并规定今春申请的初中教科书开始适用新标准。

对此,中韩两国均提出抗议。

以上事实表明日本

①公然挑衅邻国的国家主权②破坏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政治互信

③向民众灌输军国主义思想④挑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3.在雅典的一次决定是否放逐阿里斯提德的投票中,一个粗鲁汉子写下阿里斯提德的名字,他说:

“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正义,我实在听烦了。

”最终,阿里斯提德因为有“正义”的名声而遭到放逐。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度

A.公正性是相对的B.民主性是值得怀疑的

C.公民民主意识薄弱D.情感因素导致投票随意

14.“人民拥立国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自由,而不是去做他的奴隶,……因此君主只有维持最强者地位,他才能实行统治。

一旦人民可以把他们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

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按照自然法则发生的……”据此你认为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哲学通讯》B.《纯粹理性批判》C.《社会契约论》D.《论法的精神》

15.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曾说:

“如果不是伴随着在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独立战争使北美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独立战争为民主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

C.民族独立解放应与民主政治建设同步

D.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更具有深远意义

16.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簟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B.都面临政治经济发展问题

C.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D.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17.下图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

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A.第1阶段是“黄金时代”,原因在于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第2阶段是“衰退期”,根本原因是美苏冷战制约经济发展

C.第3阶段是“调整复苏期”,表现是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

D.第4阶段是“改革繁荣期”,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

18.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成员国首脑会议通过《巴黎宪章》,宣称:

“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欧洲已经从过去的遗产中解放出来了,人民的勇气、意志的力量和赫尔辛基最后文件中的思想威力,已经在欧洲打开了一个民主、和平和统一的新时期。

”该《宪章》颁布的背景是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C.欧洲联盟的正式建立D.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

19.到1971年,英国的黄金储备(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

15.05%。

此时美国巳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

1973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储备已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

这表明

A.美国和西欧盟友关乐严重恶化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解体

C.欧元的启动导致美元地位下降D.美国已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20.丹尼斯·布莱恩在《爱因斯坦全传》中说,爱因斯坦否认自己是“原子能释放之父”,他认为他只是在理论上推出这种过程的可能性。

当闻知德国研制原子弹的消息,他建议美国提早研制,但他极力反对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他说:

“原子弹的爆炸可能迫使人类的竞争转变为国际事务来处理。

”1946年5月,爱因斯坦担任新成立的致力于核军控的世界原子能科学家应急委员会主席。

以上材料表明爱因斯坦

A.否认白己在原子能领域有所建树B.认为原子弹有利于制止侵略

C.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持双重标准D.反对将原子能用于战争屠杀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

第21题13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共计60分。

21.(13分)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元、天宝中……是以进士为士林隼逸,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

——(唐)杜佑《通典》卷15(选举三)

【材料二】说到科举,人们总要提起唐太宗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话。

……与李世民这句名言很相似,清代乾隆年间大学士鄂尔泰在有人批评八股取士时也说过:

“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牢笼志士,驱策美才,其术美善于此。

”一“入彀”,一“牢笼”、“疆策”,两者似乎并无二致,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

——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

【材料三】今日之患,在吾民智不开,故虽多而不可用。

而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

学八股者,不读秦汉以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然可以通籍累至大官。

今群臣济济,然无以任事变者,皆由八股致大位之故。

故台辽之割,不割于朝廷,而割于八股;二万万之款,不赔于朝廷,而赔于八股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者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

(2分)

(2)材料三中康有为把清廷割地赔款都归咎予八股取士,你是怎样理解的?

试说明理由。

(3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千秋功过话科举”为主题进行论证。

(8分)(要求:

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50字左右。

22.(14分)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紧迫感,积扳投人改造中国社会的探索与实践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之所谓共和,所谓立宪者,乃少数政党之主张,多数国民不见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

盖多数人之觉悟,少数人可为先导,而不可为代庖。

共和立宪之大业,少数人可主张,而未可实现。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吾人果欲於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於伦理上保守纲常阶段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吾敢断言曰:

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

【材料二】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

……但是现在人的思想,都不是这样,他们总觉得做工的人最无用,最下贱;反是那不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

……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二步:

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改良,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

……我们中国的劳动运动,还没有萌芽,第一步觉悟还没有,怎说得到第二步呢?

不过我望我们国里底做工的人.一方面要晓得做工的人觉悟确有第二步境界,就是眼前办不到.也不妨作此想;一方面要晓得劳动运动才萌芽的时候,不要以为第一步不满意,便不去运动。

——陈独秀《劳动者底觉悟》(1920年5月1日)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共和立宪思想在中国的实践。

据材料一,说明在近代中国共和立宪未能救国的原因,基于这一结果,陈独秀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为此掀起了哪一思想运动?

(6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思想产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

(6分)

(3)从陈独秀的心路历程,说明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