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6套试题819.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46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6套试题8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6套试题8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6套试题8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6套试题8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6套试题8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6套试题819.docx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6套试题8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6套试题819.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6套试题819.docx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6套试题81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6套试题(2014.8.1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6套试题(2014.8.19)2014-08-1915:

00阅读:

16,796《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6套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1)

一、填空。

(40分,每空2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0、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1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12、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1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14、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15、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16、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17、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判断。

(20分,每小题4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times;)

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

4、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

5、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6、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

三、选择。

(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A)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B、学习方式C、学习目的

四、简答。

(20分)

1、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答: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答: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四、1、为什么要辩证的理解语文课程总目标?

答:

总目标一共十个,尽管是分别表述的,但它们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这十个目标并不是随意排列的。

前五个目标从语文素养和宏观方面着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上有所侧重。

后五个目标从具体的语文能力方面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这个维度。

但这种侧重不是绝对的,三个维度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是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

所以要辩证地理解十个总目标,努力把握其中的基本精神。

2、答:

借助词典理解词语意思;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3、答: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强调加强语文实践,注意语文积累,引人注目地在阅读方面作出前所未有的量化要求,其意义非同一般,为改革语文教学选择了一个极好的切入口。

积累是一个科学的、渐进的系统工程。

积累是量化的过程,也是质的提升的必然途径。

语言的积累非同简单的积木或沙石的堆砌。

这种积累,不只着眼于“知”,更在“智”和“识”,实现知识之间的融合渗透,能力之间的互为助长,进而善于搜集和处理外部信息。

而在更高的层次上,则自然涉及到道德修养的完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的提高、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以及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等。

我们平时要落实好“积累”这一重点,就必须从从阅读的数量着手。

包括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三是提出积累各种素材,加强背诵的要求。

五、1、能结合课例说说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和说话要得体,注意要有礼貌即可给满分。

2、答:

第一,要因势利导,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贯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势”主要指的是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的学生的心理能力、心理状态引导他们去领悟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道理。

第二,要避免过去那种穿靴戴帽拖尾巴的两张皮现象,采取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多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心灵受到震撼,并深深印在他们的头脑之中。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2)

一、概念题

1、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包括:

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

2、分解式目标---是一种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个小目标的目标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3、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取探究乐趣

4、三维目标----三维目标就是所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三个维度。

它们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二、简答题

2、什么是探究学习?

请举例说明。

答: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如:

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

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

具体是怎么想的?

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

(“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3、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复现”是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汉字与孩子多次见面

(一)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

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

(二)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

(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更多复现机会;(3)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

4、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答:

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5、“三维目标”整合有哪些策略?

首先要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其次三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

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切忌泛泛而谈、好高骛远。

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

最后要改革评价方式注重多元评价。

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明确,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注重课堂评价的指导,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注重课堂评价的整合。

最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6、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有哪些种类?

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可以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资源。

校内资源主要指本校教师、学生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

校外资源是指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网络资源是指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三、观点辨析题

1、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答: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

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

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

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

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2、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答:

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

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

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

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

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