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280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

《学年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

学年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延边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检测

高二政治试卷(最新)

试卷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⒈答题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⒉做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l.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

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时,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促进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

这种观点体现了()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出现了“贫困的哲学”。

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而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

这是因为()

A.哲学的任务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辨识事物,永不犯错

C.哲学是与客观实际完全吻合的理性思维

D.哲学能为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

A.民间的“实惠”思想B.《老子》的思想

C.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思想D.《本草纲目》的思想

4.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说明()

①各门具体科学要以哲学为基础,并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③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④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

5.“苦中作乐”是中国人的一种幸福哲学。

正是这种哲学,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灾难中前行。

这表明()

①哲学为人们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②只有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家

③哲学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6.“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天津市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解放人们思想,又紧紧抓住查找和解决问题这条主线,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难题。

由此可知,学习哲学的目的是()

A.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追问世界的本原

C.形成符合自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D.追问实践,思考世界

8.在17世纪,数学统治了哲学,因而产生了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心理学统治了哲学以后,产生了贝克莱、休谟和康德;到了l9世纪,在叔本华、斯宾塞、尼采等人的著作中,生物学成了哲学思想的背景。

这表明()

A.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B.哲学是“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

C.哲学为人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D.哲学的发展要以具体科学的进步为基础

恩格斯指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据此回答9-10题。

9.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0.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A.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回答的问题

1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①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

②各种哲学的发展方向

③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④哲学的产生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④

12.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没有实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13.“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而得到的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

此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4.下列选项能够恰当反映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依次排序是()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③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一②一④B.①一③一④C.②一③一④D.③一①一④

15.朱熹说:

“理生万物”“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孟子说: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者,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朱孟二人的观点()

①都把人的主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②都否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④体现着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16.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观点类似的是()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

B.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朱熹

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

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

17.某地铁站为残疾人开辟了绿色通道,但工作人员却要求双臂残疾的人必须亲自出示残疾证才能通过,还振振有词地说:

“看证不看人。

”“看证不看人”讽刺了()

①否定意识能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②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③以“我”为中心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④形而上学的观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对于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

“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

”下列观点中与张衡观点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③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者,则知天矣

④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9.在某校高二(9)班的一堂哲学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这一课题争论不休,各抒己见,互不相让。

在你看来,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应是()

①哲学和经济学同时产生,密不可分

②哲学以经济学为基础

③哲学可以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④经济学以哲学为基础,随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20.哲学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做“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也就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也就是“事前诸葛亮”。

哲学要成为“事前诸葛亮”和“事后诸葛亮”需要()

①成为精神力量,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

②正确总结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与政治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1.19世纪30年代以后,细胞学说的产生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使得“上帝第一推动”的说法成为谬误,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科学的三大发现坚定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法立场。

可见()

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理论来源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家认识世界的武器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前提

D.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被称为“科学之科学”

22.“中国梦”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境界,为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开拓了新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①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化、革命化的过程

②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民族化的过程

③是中华民族不断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

④是“中国梦”理论的形成和实践过程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23.要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这是因为()

①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了我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③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途径

④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4.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

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5.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大历史时期,中央政治局举行集体学习,主题是辩证唯物主义。

这样做的依据是()

①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社会新变革的先导

③哲学要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6.下列概念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B.③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⑥

2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物体

D.是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28.19世纪中叶当人们还未发现珠峰是最高峰的时候,珠峰已经作为世界之巅屹立于蓝色星球上。

这说明物质()

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B.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

C.是自然现象的共同本质

D.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29.我们说人类社会在本质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下列能够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客观物质要素有()

①客观实在②生产方式③地理环境④人口因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0.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下列对哲学上的物质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B.它概括的是自然中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它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D.它是指客观存在着的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