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613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质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质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质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为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2篇课文。

这2篇课文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海上日出》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的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海上日出

2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24个字,读准1个多音字,正确读写2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美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

2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1

1.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能抓住一处景物的特点,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

习作例文

1

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2.通过阅读例文,结合批注,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习作

2

1.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2.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16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镶”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正确读写“扩大、范围”等11个词语。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培养美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培养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重点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3个生字和会写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

教学时强调“刹、紫、范”的读音,指导“镶、紫”的书写顺序,“镶”不要多笔少画。

2.阅读理解。

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品读感悟、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

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品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

3.表达运用。

仿照作者描写海上日出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去描写日落的景象。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扩、刹、镶”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正确读写“扩大、范围”等11个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引入课题,简介背景

1.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灿烂目不转睛

(2)师引导:

同学们,看到这2个词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哪些画面?

(3)生交流,师适时评价。

示例1:

看到“灿烂”,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夜空中绽放的美丽的烟花。

示例2:

看到“目不转睛”,我就想起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看魔术表演,生怕错过了哪个细节的样子。

2.导入课题。

(1)(板书:

日出)师:

看到日出,你又会想到哪些画面?

(2)示例:

我想到了绚丽的朝霞,还有从地平线上慢慢升起的太阳。

3.出示课题,简介写作背景。

(1)师完整出示课题。

(板书:

海上日出)

(2)生齐读。

(3)师述:

这节课就让我们和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欣赏海上日出。

虽不能亲眼看到画面,但我们可以透过语言文字,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领略海上日出的美丽与神奇。

(4)背景简介。

(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借助词语想象画面,引入课题,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简要介绍创作背景,激起学生想要看到海上日出的兴趣。

板块二识记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师出示自读要求。

(1)读一读。

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

(2)画一画。

画出生字词,拼拼读读,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师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语)

①师指名读生字、词语,相机正音,重点强调“努、刹、镶、紫、荷”五个字的读音。

其中,“荷”在课文中读“hè”,可组词“负荷”,它还有一个读音是“hé”,可组词“荷花”。

②全班齐读。

③师指导识记字形,重点指导书写“范、镶”。

a.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范”字,提醒生:

“范”字上下结构,草字头。

“范”组词:

范围、模范、范例、示范、典范等。

b.“镶”字笔画比较多,师重点指导右边“襄”的书写。

(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理解字义。

(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太阳的光芒)替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用其他字替换句中的带点字,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嵌、贴)

●用带点字说一句话。

(示例:

小红的裙边上镶了一条粉红的花边,显得更漂亮了。

④理解“一刹那”。

师:

它的近义词有哪些?

(预设:

转眼间、一转眼、一眨眼、一瞬间)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把这些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你还能读准确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

(2)师: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海上日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

美丽、漂亮、神奇、壮观、壮丽)

(3)师:

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预设:

第2~5自然段)

(4)课件出示几种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出。

课件出示:

● 一般天气情况下的日出。

●特殊天气情况下的日出。

●多云时的日出。

4.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师小结:

同学们读得真好,不但读出了这么多的感受,还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轻读,也可以与同学合作朗读。

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

对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要传授识记方法,教学多音字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区分。

第2课时

1.引导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品读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明确中心

1.导入新课。

(1)师引导: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非常会朗读,读出了许多的感受,那么巴金先生在欣赏完海上日出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在那苍茫的大海上,太阳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看着这样的景象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海上日出》。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找中心句。

(1)生听课文朗读音频,边听边在文中找出写作者感受的语句并画下来。

(2)生交流。

(3)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①指导朗读。

a.师:

作者欣赏完海上日出后,情不自禁地说——

b.生齐读: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c.板书:

伟大的奇观。

②理解句意。

a.师:

“奇”是什么意思?

(预设:

罕见的、特殊的)

b.师:

“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是什么意思?

(师指名回答)(预设:

罕见的景象)

c.明确写法。

师: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

反问)师:

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预设:

这就是很伟大的奇观)

d.“这”指的又是什么?

(预设:

海上日出)

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即作者的感受,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共同讨论的机会,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自我检查、合作探究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更有益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板块二品读课文,感悟“奇观”

1.品读课文。

(1)师: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

现在就让我们去细细地品读课文。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你从哪儿感受到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请在课文中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请在书中的空白处简单记下你的感受,然后有感情地朗读你画出的句子。

●可以和同伴交流你的感受。

(3)生自学课文。

2.交流第2自然段,感受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1)师:

你从哪儿感受到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

预设: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天空中颜色和光线的变化让我感到这是伟大的奇观。

(2)课件出示句子。

①师指名读句子。

②师:

与原文对照,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少了“转眼间”和“慢慢地”)

(3)课件出示句子。

①师:

少了这两个词行不行?

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

示例:

“转眼间”写出了日出前天空颜色变化的速度快,“慢慢地”是指红霞扩散的速度慢。

②师指导朗读:

既然颜色的变化有快有慢,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速度也应该是有变化的。

(师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师相机评价)

③想象画面。

师:

透过文字,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生合作交流)

示例:

那浅蓝的天空和慢慢扩大的红霞,让我感到这时的天空就好像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④师小结写法:

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作者抓住了天空颜色和光线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板书:

颜色光亮变化)

⑤师生合作朗读,体会心情。

师:

看到天空色彩的变化以及那越来越亮的光,我知道——

生:

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师:

通过“不转眼”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

作者期待、盼望的心情,生怕错过日出的任何一个时刻。

师:

是啊,此时,我们和作者的心情是一样的。

3.交流第3自然段,感受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

(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1)师引导:

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你能从哪里读出太阳上升时艰难吃力的样子?

(生自由读)

①生回答。

预设1:

从“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可以看出太阳上升得很艰难、很吃力。

预设2:

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上升得很不容易。

让我感到太阳就像一个背着重重的背包在爬山的人,虽然很吃力,但仍坚持不懈地往上爬。

②师小结写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使语言更优美,而且更生动地描绘出太阳冲破重重阻力,坚持不懈,艰难上升的情景。

(2)师:

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生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①预设:

从“冲破了、跳出了”我感受到太阳刚出来时缓慢上升的情景,也读出了作者见到日出时那种喜悦的心情。

②指导朗读。

师:

你们能透过文字去体会作者的心情,值得大家学习。

让我们一起读出自己的体会吧!

(3)师:

再想一想,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日出时的景象是伟大的奇观?

(生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①生交流:

露出小半边脸的太阳虽然很红,却没有亮光。

跳出海面的太阳变成了深红色,而且发出夺目的亮光。

太阳的颜色和光的变化让我感受到日出时的景象是伟大的奇观。

②师小结写法:

作者在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时,同样抓住了颜色和光的变化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③生观看日出视频,边欣赏边听师配音朗读第3自然段。

④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全班齐读。

4.交流第5自然段,感受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1)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师:

谁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生交流。

(课件出示课文描写的画面)

示例1:

“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这句话让我感受到黑云虽然遮住了太阳,却遮不住太阳的光芒。

示例2:

“染成”让我觉得阳光就像画家,把天空描绘得绚丽多彩,这种比喻很生动。

5.交流第4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

师: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预设:

我从“直射到”一词感受到太阳光的无穷威力,它能穿透云层,形成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

这种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只有在欣赏海上日出时才会领略到呢!

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6.刚刚我们和巴金先生一起欣赏了海上日出,此刻你想说什么?

(1)示例:

海上日出不愧是伟大的奇观!

(2)师小结:

是啊,无论是晴天时的日出,还是有云时的日出,都是那样的美丽神奇,那样的伟大壮观,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课件出示: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3)师: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预设:

因为反问的语气更强烈,更能表达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

(4)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从课文出发,紧紧扣住重点词句,挖掘学生的潜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从而把内在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板块三配乐朗读,总结写法

师过渡:

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请一名同学伴随着美妙的乐曲声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海上日出那一幅幅美丽而神奇的画面。

1.师配乐,指名朗读课文。

2.总结写法。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2)师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引导:

文章写得这样生动,其实是有秘诀的。

你找到秘诀了吗?

预设:

“常常早起”说明作者长时间观察海面上的景象。

(3)师:

作者在描写日出经过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的?

预设:

作者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

(4)师小结:

要想写好景物,就要像作者一样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表达真情实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回顾全文内容,用智慧的钥匙打开语言表达和想象思维的大门,将课文创设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给学生写好景物的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晰。

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教学环节。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重点是体会作者在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的日出景象。

文章语句优美,是学生朗读、体会、积累的好资料。

学习课文时,教师安排学生自学体会、朗读语句,以读为主,在读中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一学习活动的安排,类文链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品词、品句的能力。

语文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运用语言。

学生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出本课语言的妙处。

这样进行教学与新课标的精神是相符的。

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自学、交流,畅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五单元

16海上日出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会写“扩、范”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清静、浅蓝”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

他是20世纪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重点指导“范、荷、刹”的读音。

同桌互相指读词语,再齐读。

3.指导写字:

指导“镶”的字形,“镶”字右边比较复杂,两个“口”下面是“

”。

4.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画面。

2.说一说,刚才你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3.作者围绕“海上日出”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1),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第二部分(2~5),写“我”所看到的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2自然段:

写日出前天空色彩的变化。

第3自然段:

写由露出小半边脸到完全跳出海面时奇妙而壮观的景象。

第4自然段:

写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5自然段:

写天边有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6),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4.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

(突出“常常”和“早起”。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和“早起”说明了什么?

(“早起”的目的是看“日出”。

“常常”说明“我”观察海上日出是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因此本文所写的不仅仅是一次日出的过程与感受。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总领下文)

5.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个什么句子?

(反问句)

读出反问的语气。

换成肯定的说法,应该怎么说?

(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联系上文思考,“这”指什么?

(海上日出)

你觉得第6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

四、课堂小结。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

下节课我们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读课文。

3.作者为什么称“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

二、品读课文,感受奇观。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感受深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

(1)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①这句话中什么在变化?

(红霞)

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③作者此时什么心情?

(惊喜、盼望)

④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句子。

(2)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有什么作用?

(描写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①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太阳向上升)

②作者是怎样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地写出来的呢?

(作者将太阳在海上升起的情形比作“负着重荷”。

“一步一步”“努力上升”“冲破”“跳出”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太阳由慢到快向上升的过程。

③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

④想象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4)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①“一刹那间”是什么意思?

(时间很短)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或短语?

(转眼间、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

②“深红的圆东西”指的是什么?

(太阳)

③为什么把“太阳”称作“深红的圆东西”?

(既写出太阳的形状和颜色,又表达出作者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④为什么说太阳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表现出阳光的强烈。

⑤太阳升起时是那么艰难、那么努力,现在终于升起来了,多么令人振奋呀!

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5)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①结合句子,品味“镶”字的表达效果,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②这两句话中,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

为什么?

(“镶”“冲”“染”等动词,既形象地写出了黑云遮不住太阳的奇特景观,也赞美了太阳奋力冲出黑云的重围、势不可挡的上升力量。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拓展延伸。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

(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先写日出前的景象,再写日出时的景象。

2.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转眼间、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

3.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日出时的景象。

4.《海上日出》来源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也像巴金先生一样留心生活、勤于观察,那么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

请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海上日出

日出前 浅蓝 红霞

日出时

雄伟壮丽

1.这篇课文,作者主要描写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课堂中,以“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悟天气晴朗时的日出景象和天空有云时的日出景象,知道作者是抓住日出时的颜色变化和太阳出来时的动态变化来写的。

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日出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理解句子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色,建议从太阳、云的形状、色彩、亮度的变化等方面来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