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下册科学复习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0235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5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下册科学复习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六年级上下册科学复习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六年级上下册科学复习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六年级上下册科学复习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六年级上下册科学复习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下册科学复习汇总.docx

《六年级上下册科学复习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下册科学复习汇总.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下册科学复习汇总.docx

六年级上下册科学复习汇总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用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阻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_支点_。

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

2、像螺丝刀那样,由较大的“轮”和较小的“轴”组合起来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如螺丝刀、扳手、水龙头、方向盘。

3、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做定滑轮_,它的作用是_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_动滑轮,它的作用是不改变用力方向,省力;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_滑轮组__,滑轮组既能_省力又能_改变用力方向。

4、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5、斜面越长,或斜面高越短即斜角越小斜面越省力。

6、引桥、螺丝钉、刀锋等都是运用的斜面的原理。

7、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简单机械原理,如龙头、踏脚板与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运用了轮轴的原理,刹车运用了杠杆的原理。

8、螺丝的螺纹越密,拧动螺丝时越(省力)。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

(√)

3、自行车上组合应用了许多简单机械,是一种比较方便的交通工具(√)

4、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

5、机械有省力、加快运动速度、改变运动方式等作用。

(√)

6、盘山公路、楼梯、剪刀、斧头,都应用了斜面的原理。

(√)

7、剪子、起钉锤等工具,外形与撬棍不同,因此不属于杠杆。

(×)

8、使用杠杆时,不一定省力。

(√)

9、从斜面上拉物体比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省力。

(√)

10、斜面都能省力。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杠杆工作时,是围绕(③)转动的。

①重点②力点③支点

2、升国旗时,用到了(①)。

①定滑轮②动滑轮③滑轮组

3、自行车把是一个简单机械,它是(②)

①斜面②轮轴③、杠杆

4、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的是下面中的哪一类滑轮工具。

(③)

①、定滑轮②、动滑轮③、滑轮组

5、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_①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

①大于②小于③、等于

6、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可以使转动速度(①)

①变快②变慢③、不变

7、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机械是(②)

①动滑轮②定滑轮③、滑轮组

8、“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句话,反映的是(①)的原理。

①杠杆②轮轴③、滑轮

9、螺丝钉的是属于(③)的运用。

①杠杆②轮轴③、斜面

10、取钉子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①)

①羊角锤②螺丝刀③、小刀

五、我的思考与研讨

1.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⑴、刹车手柄和刹车杆上使用了省力杠杆。

⑵、车把和脚蹬子上使用轮轴。

⑶、螺丝是斜面。

 2、生活中利用斜面省力的例子你知道哪些?

答:

引桥、螺丝钉、_刀锋

六、填表(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简单机械

举例

杠杆

省力杠杆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

不省力也不费力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

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

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斜面

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滑轮类型

作用

滑轮

动滑轮

省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定滑轮

改用用力的方向,不省力

滑轮组

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车把手

轮轴

车上的螺丝钉

斜面

刹车

杠杆

车轮和车轴

轮轴

大齿轮和小齿轮

轮轴

后架上的弹簧夹

杠杆

车铃的按钮

杠杆

脚蹬

轮轴

七、科学探究

1、杠杆的研究

要研究的问题:

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材料:

杠杆尺、钩码。

过程和方法:

⑴、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⑵、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

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结果:

①、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②、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③、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2.实验名称:

斜面的作用

设计目的:

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材料:

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过程和方法:

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

实验结果:

1、发现物体不管是有轮子的还是没有轮子的,是大的还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注意事项:

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

3.下表是同学们在做斜面的实验时,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重物所得出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2012-2-2013:

11上传下载附件(71.77KB)

(1)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斜面的坡度。

(2)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

斜面的高度。

(3)从以上数据来看,坡度最大的是斜面C,坡度最小的是斜面B。

(4)这一实验告诉我们:

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

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

(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

(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二、判断题。

1、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

2、微生物没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

3、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

4、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5毫米大小的微生物体。

(×)

5、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6、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

7、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象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

8、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100万倍。

(×)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

10、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20万个。

(×)

1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

12、我们可以直接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13、细胞是没有生命的。

(×)

14、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

15、我们利用放大镜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

(×)

16、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微生物的缘故。

(√)

17、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

18、我们可以在鱼塘中找到微生物。

(√)

19、我们不可以自己培养微生物。

(×)

20、克隆羊是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

(√)

21、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会变成垃圾的世界。

(√)

22、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细菌、鸡蛋都是单细胞生物。

(√)

23、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

(×)

24、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

三、选择题: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B)。

A、反射B、折射C、不变

2、凸透镜是(A)、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B、中间薄边缘厚C、一样厚

3、(A)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B、动力学C、仿生学

4、蟋蟀的耳朵在(B)。

A、头部B、足内侧C、腹部

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C)倍。

A、200B、2000C、200万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B)。

A、相同B、相反C、无关

7、下面透明玻璃镜具有放大作用的是(C)。

8、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B)对足。

A、2B、3C、4

9、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A)越小。

A、放大倍数B、焦距C、视野

10、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C)的信息。

A、更少B、同样多C、更多

四.写出显微镜的各个部分

五、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

(6)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5)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1)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六、简答题

1、有哪些工作需要用到放大镜?

(1)公安人员观察案发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或者观察现场照片;

(2)精密仪器修理工用来修理仪器。

(3)农业人员用来观察植物的花、种子和土壤结构(4)在照相机、显微镜、投影仪、老花镜上都用到放大镜。

2、怎样使用放大镜?

答:

方法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象大而清楚;方法

(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象大而清楚。

六、看图填表

细胞的作用: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横梁一般都是立着放的,这样更能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方法有:

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形状三种。

其中最能增加材料抗弯曲能力的是改变形状。

3、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5、一般情况下横梁是立着放的,因为横梁立着放虽然减少材料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大大增强了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6、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7、抵住拱足,能使拱的形状保持不变,拱就能承载更大的重量。

8、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9、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10、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认得头骨、可以很好的保护大脑;拱形肋骨、足弓,等部位是拱形。

11、生活中的拱形:

肋骨、足弓、拱门,拱窗,拱桥;圆顶形:

龟壳,贝壳;球形:

蛋壳,果实,头骨。

12、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管状比做成实心的棒状要粗的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弯曲力都相同,即重量轻、强度高。

管状的手臂骨、腿骨,植物的杆、茎,钢管都是应用了这个原理。

13、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中的斜杠,起着(推或拉)的作用,从而不易变形。

14、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15、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

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16、框架铁塔结构特点:

①上小下大②上轻下重③风阻小等。

17、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钢索桥的结构:

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

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

桥塔修得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

18、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长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己建的跨海大桥中位居第一,于20XX年5月1日正式通车。

19、评价一座桥好坏的指标:

①是否坚固;②是否节省材料;③是否美观。

20、桥的分类:

桥根据建造桥的材料分石桥、木桥、钢铁桥、混泥土桥等;根据桥梁的结构分有拱桥、钢索桥等。

21、古代的城门、桥梁造成拱形,是为了更加牢固。

二、选择题

1、为了增强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我们通常把横梁(B)。

A、横着放B、立着放C、斜着放

2、底部(B)的物体,不容易倒。

A、越大越轻B、越大越重C、越小越轻

3、安全帽之所以承受压力好,是因为它利用(B)原理。

A、拱形B、圆顶形C、塔形

4、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C)

A、更加美观B、节省材料C、更加牢固

5、下列形状中最为坚固的形状是(C)

A、正方形B、长方形C、球形

6、框架结构的塔很牢固,主要是因为(A)

A、支撑力大B、实心的C、抗风能力弱D、上部大下部小

7、下面三种形状中的(C)抗弯曲能力最强。

A、

B、

C、W

8、下面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是(B)。

A、让纸变得更粗糙B、减小纸的厚度C、增加纸的光滑度D、增加纸的厚度

9、材料的抗弯曲能力(C)。

A、只与材料的厚度有关B、只与材料的宽度有关C、与材料的宽度和厚度都有关。

10、下列最稳固的形状是(A)。

A、三角形B、正方形C、圆形

11、很多材料可以通过改变(C)增强抗弯曲的能力。

A、形状B、厚度C、形状或厚度

12、(A)的物体稳定性最好。

A、上小下大、上轻下重B、上小下大C、上大下小、上重下轻

13、造一座既能承载较大压力,又能有较大跨度的桥,我认为比较好的选择是(B)。

A.拱桥B.拉索桥C.有许多桥墩的桥

14、铁塔不容易倒塌的主要原因是(A)。

A、上小、轻,下大、重C、抗风能力弱B、上大、重,下小、轻D

15、人的脚能承受较大重量,主要是因为(A)。

A、脚骨组成拱形结构B、脚骨的数量多C、脚部肌肉发达D、有关节和骨头共同支撑

16、瓦楞纸抗弯曲能力主要与纸的(C)有关。

A、质地B、轻重C、厚度

17、我国著名的赵州桥至今结实完好,主要原因是(A)

A、拱形结构B、石料抗弯曲能力强C、石料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18、加固正方形框架的最好办法是增加(B)。

A、横杆B、斜杆C、竖杆

19、下面不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形状改变是(A)。

A、—B、WC、TD、U

20、下面(C)物品没有利用到拱形原理。

A、圆顶屋顶B、赵州桥C、金字塔D、乒乓球

21、下面(A)框架最牢固。

A、ΔB、□C、◇D、∏

22、空塑料瓶在(C)情况下最不容易倒。

A、瓶口向下B、瓶口向上C、瓶口向上瓶里装一些沙

23、钢索桥主要由钢缆、桥塔、和桥面组成。

(A)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

A、钢缆B、桥塔C、桥面

24、增加梁的厚度可以(B)能力。

A、增加抗弯曲B、大大增加抗弯曲C、减小抗弯曲

25、跨度很大的桥经常采用的结构式(C)

A、拱桥B、石板桥C、钢索桥

26、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属于(C)建筑结构。

A、框架B、实心C、薄壳

三、我的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形状不同的一种材料,抗弯曲能力也会不同。

(√)

2、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提高材料抗弯曲能力。

(√)

3、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大它的抗弯曲能力。

(√)

4、利用三角形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

5、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向外的推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压力。

(√)

6、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

7、宽度比厚度更能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

(×)

8、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

9、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

(√)

10、把薄形材料弯折成“工”字形,实际上是增加了材料的宽度。

(×)

11、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它抵抗弯曲的能力。

(√)

12、两张纸的抗弯曲能力一定比一张纸要强。

(×)

13、古代的城门大多建成拱形,仅仅是为了美观。

(×)

14、三角形框架比长方形框架不容易变形。

(√)

15、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

16、材料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无关。

(×)

17、圆顶形和球形是拱形的组合,所以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

18、拉索桥可以大大增加桥的跨度。

(√)

19、鸡蛋近似球形,因为这样可使它更坚固。

(√)

20、葱的管状叶,使它又轻巧又坚固。

(√)

四、简答题

1、铁塔牢固的原因是什么?

答:

铁塔①上小下大、②上轻下重、③底部是拱形能承载很大的重量、④塔身是三角形框架结构稳定又能有效的减小风的阻力所以很牢固。

2、一些大型体育馆的屋顶为何要建设成圆顶形呢?

答:

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大型体育馆的屋顶建成圆顶形可以让它更坚固。

3、现在大跨度拱桥的特点:

答:

拱一般在桥面的上方。

这样的桥,桥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4、我们用纸造桥要考虑哪些问题?

答:

①纸这种材料的特性;②纸的承受力有什么特点;③选择形状和结构。

④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5、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

答:

因为瓦楞纸中间的结构是W形,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五、操作实践

1、画出拱形承载重物时的受力示意图,并标出。

课本32页。

2、画出球形承载重物时的受力示意图,并标出。

课本34页。

3、实验:

比较普通报纸和普通白纸的抗弯曲能力。

我的猜想:

普通白纸的抗弯曲能力比报纸强。

改变的条件:

纸的材料

不变的条件:

纸的宽度、厚度、长度,放垫圈的位置,书本的距离

实验材料:

长20cm、宽20cm的报纸和普通白纸各一张、垫圈、书本、记录纸

实验步骤:

(1)把普通白纸放在两堆书上,在纸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2)把报纸放在两堆书上,在报纸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3)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承载的垫圈数。

实验结论:

普通白纸的抗弯曲能力比报纸强。

4、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

我的猜想:

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

实验材料:

两叠书、三张A4纸、若干个垫圈。

实验假设:

有关,纸越宽的抗弯曲能力越大

实验步骤:

①把两叠书当作桥墩,放上一倍宽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②放两倍宽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③放四倍宽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④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中应控制改变的量:

纸的宽度;

不变的量有:

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

实验结论:

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2、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