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0109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docx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docx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专题

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

课型

精读课文

任课

教师

课时

二课时

从1课时到第3课时

课题

25《玲玲的画》

教学

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重点

8、9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2---7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学

重点

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

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教学

难点

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教学

准备

教师:

生字、词语卡片

学生:

自制生字、词语卡片

预习

提纲

(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

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

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成果展示

1、学生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检查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认记生字。

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

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并记住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并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2)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3、质疑:

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

三、精读点拨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次备课

 

 

 

起因:

画弄脏,来不及画。

(坏事)

经过:

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

得了一等奖。

(好事)

2、提出问题: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

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

“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

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

“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好事呢?

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

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

谁读的好?

好在哪里?

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系统总结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六、指导书写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1)写正确。

“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

“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

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

“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

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六、板书设计

起因:

画弄脏,来不及画。

(坏事)

经过:

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动脑筋)

结果:

得了一等奖。

(好事)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

情况

教学

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专题

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

课型

精读课文

任课

教师

课时

三课时

从1课时到第3课时

课题

26《蜜蜂引路》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重点

3、4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3、4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讲一讲你知道的列宁的其他故事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

难点

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生字、词语卡片

学生:

自制生字、词语卡片

预习

提纲

(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

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蜜蜂)

2.揭示课题:

“引路”是什么意思?

(带路)

二、成果展示

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识字交流。

引:

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1”。

莫:

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艹”,中间是“日”,卜边是“大”。

斯:

左右结构,左边是“其”,右边是“斤”。

派:

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共6笔。

谈:

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炎”。

敲:

左右结构,左边是“高”,右边不要写成“支”。

讶:

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牙”。

导:

上下结构,上边是“巳”,下边是“寸”。

3.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三、精读点拨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

(请学生口答)

   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

(二) 

(1)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反馈。

   

(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谁来说?

    ①读这句话。

“那个人”指谁?

    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

(在黑板上划下来:

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

   

(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①读第2句话。

“经常”是什么意思?

(过去的时间里)

    ②“他”指谁?

    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

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

    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

(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

(附近)代进去读读。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

   (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

(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

    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三、研读第三段。

(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

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几句话?

   

(2)每一句话写什么?

(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

   2.反馈。

有几句话?

(口答)

   

(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

这句话该怎么读?

   

(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

”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

(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

(“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四、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

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

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

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五、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六.指导书写

  1、生:

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

重点指导

引:

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

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

上中下结构。

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

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3、组词,扩句。

4、生自由练写。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

情况

教学

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专题

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

课型

精读课文

任课

教师

课时

三课时

从1课时到第3课时

课题

27寓言两则

教学

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课文重点

两则寓言

感情朗读训练点

揠苗助长

读说结合训练点

说说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这样的事。

教学

重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

难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

准备

教师:

生字、词语卡片

学生:

阅读搜集寓言故事

预习

提纲

(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每个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

二、成果展示

1、出示字词卡片,采用各种方式读。

要提醒学生注意,本课要认的生字中,“喘、守、撞、桩、锄”都是翘舌音,“窜、此”是平舌音。

2、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3.识字指导。

  

(1)动作模拟识字。

如,“喘”,作“喘气”状。

  

(2)结合生活经验识字。

如,“撞”,下课了猛跑就容易“撞伤”人。

(3)熟字加偏旁识字。

如,“桩、窜、锄”。

三、理解感悟

  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

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来,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2、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段读给小组的人听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

  3、指名读文

  

(1)第一自然段:

  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人为什么这样着急?

(巴望禾苗快点长高)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这一段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

再读读看。

(板书:

巴望,着急)

  B、指名答

  (天天,你能读读这一句吗?

  (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到底长高了没有?

这个人为什么觉得一点也没有长高呢?

太着急了,读)

  (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谁再来读?

谁上来把这个人的着急演一演?

  C、齐读这一段

  

(2)第二自然段:

  A、你怎么这样读“筋疲力尽”呢?

(这个人太累了)你为什么这样筋疲力尽呀?

(因为着急禾苗快点长,这个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个人真太着急了,想出了这么个办法。

  B、虽然这么累,你看看他脸上的表情:

高兴着呢!

怎么呢?

(想着禾苗马上要长高,心里高兴)

  C、咱们一起来读读

  (3)第三自然段

  A、你为什么这样读?

(喘气,很累)还有哪里可以看出这个人很累?

看来这个人累极了,你怎么还笑着读呢?

(想着禾苗马上要长高,心里高兴)所以,他虽然累坏了,但还说自己的力气“总算”没有白费!

认为自己这么做对极了!

  B、你能试着读读吗?

  (4)第四自然段

  A、这么着急的结果是什么?

(禾苗都死了)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太着急了)

  B、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邻居,看到这幅情景,你想对他说什么?

(禾苗要慢慢长,急着拔只会坏事)对,禾苗生长都有它一定的规律,要慢慢的长,如果咱们不依照他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做“揠苗助长”。

  C、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办了坏事呢?

(小组讨论)

4、总结寓意。

  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下面老师再请大家欣赏《守株待兔》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

大家边看边想:

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1.释题:

问:

“株”是什么意思?

守株呢?

待兔又是什么意思?

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2.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呢。

  2.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

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板书:

捡到兔子)

  出示生字“窜”“撞”,理解意思。

(窜—乱跑;撞—碰)

  3.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齐读。

  ◆他这样想可能吗?

对不对?

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指名读、齐读第1、2自然段。

  4.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个人后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板书:

整天坐守庄稼全完了

  a.他这样做对不对?

错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

  b.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c.老师总结寓意。

(注意语言要浅显易懂)

  d.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

举例说说。

  e.老师总结:

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四、实践活动

  1.课后,阅读一些中国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南郭吹竽》。

  2.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书写指导。

  

(1)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

“焦”上的“隹(  )”字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

“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可以这样提醒学生,计算要用眼睛。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

“望”字上面的“ ”是“亡”字的变形写法,竖折改为竖提,右边没有点。

  

(2)写美观

“守”字的宝盖应大一点,下面“寸”字的横不宜超出宝盖的两边。

而“丢、算”二字下面的横却要写长,以突出主笔。

“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给下边的“贝”字留下空当。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

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

情况

教学

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专题

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

课型

精读课文

任课

教师

课时

三课时

从1课时到第3课时

课题

28《丑小鸭》

教学

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了解丑小鸭自出世后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开家,历经苦难,最后竟意外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这一故事内容,初步懂得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道理。

课文重点

3---7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7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把《丑小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

重点

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

难点

初步懂得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道理。

教学

准备

教师:

生字、生词卡片

学生:

“丑小鸭”“公鸡”“鸭妈妈”“鸭姐姐”“小姑娘”“猎狗”“小鸟”“天鹅”的头饰。

预习

提纲

(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一、看图猜故事,引出课题 

1.出示卡通人物形象图,猜童话故事书名。

2.《丑小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童话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读一百多年前丹麦著名的童话家安徒生写的这个美丽的故事吧!

二、成果展示

1、大家看,我这有四个神奇的筐子,它们叫“春夏秋冬四季词语筐”。

每个筐子里装的就是这篇课文里的一些词语,你会读吗?

(绿筐)

暖烘烘卧剩下裂开

(红筐)欺负讨厌孤单篱笆

(橙筐)

讥笑芦苇

(蓝筐)

冻僵幸亏

2、.筐子里现在有一些字“果子”,读出一个,表示你从筐子里拿出一个。

小朋友们,再试试吧!

(绿筐)

烘卧剩裂

(红筐)欺负讨厌孤笆

(橙筐)讥苇

(蓝筐)僵亏

3、请大家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呢?

4、分段朗读课文,及时正音。

三、感悟理解

 1.谁知道这篇童话故事是哪个国家的哪位作家写的?

2.你还读过他的哪些故事呢?

把你知道的跟同学们交流交流吧!

3.大家知道的真多。

下面就来继续读读安徒生爷爷的这篇著名的童话故事《丑小鸭》。

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想,春夏秋冬,天气由暖转凉,由凉变冷,丑小鸭的命运也怎么样?

4.小朋友,请你和你的小伙伴合作一下,每人读一个部分,把丑小鸭越来越悲惨的命运读出来,把我们对丑小鸭的爱与同情读出来吧!

5.哪些同学可以用朗读展示丑小鸭可怜的命运?

小朋友,请你也在心里默默地读吧!

(师相机指导:

出生时大家对它的失望;被人欺负的胆怯与孤单;呆在芦苇地里的孤寂无奈;冻僵在冰上的令人心怜。

6.当丑小鸭看到空中飞过的美丽的白天鹅的时候,它又惊奇又羡慕,同学们,假如这时你就是丑小鸭,心里会怎么想呢?

7.同学们,请大家齐度最后一段.

8.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会想些什么呢?

你看到了美丽的影子,你一定万分高兴,请把你的心声喊出来吧,小朋友,你们也喊出来吧,我们能听到的!

9.小朋友,丑小鸭经历了春夏秋冬的苦难,终于变成白天鹅了!

让我们大家一起怀着高兴和自豪的心情再把课文最后一段美美的读一遍吧!

10.同学们,大家读完了这一课,会想些什么呢?

是呀,不管别人相貌怎样,不管是漂亮还是难看,我们都要尊重他们,善待他们。

四、总结、扩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

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

五、书写指导

1.指导观察。

a.看看本课生字都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注意什么?

b.注意区别“鹅”和“鸭”。

c.“蛋壳”“欺负”“翅膀”三个词语较难写,应重点观察。

2.示范指导。

a.范写“鹅”和“翅膀”两个词。

(提示部件的摆放,让学生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b.“鹅”为左右结构,应注意左窄右宽;“翅”字,注意捺应该伸长;“膀”应左窄右宽。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展示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

情况

教学

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

专题

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

课型

任课教师

课时

四课时

从第1课时到第4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3、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4、完成填字游戏,进行谜语展示

课文重点

感情朗读训练点

读说结合训练点

教学重点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2、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教学准备

教师:

谜语

学生:

搜集谜语

预习提纲

(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一、我的发现

1、出示三个句子

  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

  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查字典,了解“回”的几种解释。

  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②掉转。

    ③旋转、环绕。

    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

    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

    句①:

“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②:

“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

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

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

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

5、扩展练习:

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说出名称,并积累新词,学习新字,制成词卡。

三、课堂练习

1、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

     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

     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

  ②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

     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guōsháochǎnhútāng

     汤 壶 灶 锅 勺 铲

四、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成语意思。

   2、小组合作:

读成语,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