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版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481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版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版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版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版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版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版解读.docx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版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版解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版解读.docx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版解读

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共40题

1.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不一定相同

C.若在分裂间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前期毎条染色体仍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

D.无丝分裂只犮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

【答案】B

【解析】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细胞周期长短也各不相同,A错误;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不一定相同,B正确;若在分裂间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即染色体复制受阻,则有丝分裂前期毎条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D错误。

 2.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间期复制后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都加倍

B.后期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了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

【答案】C

【解析】间期复制后细胞中染色单体和DNA数都加倍,但染色体未加倍,A错误;后期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消失,B错误;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有丝分裂的间期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并未完全保持一致,D错误。

 

3.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二者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C.二者细胞的基因型不同D.二者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其所含的DNA相同,但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实现了细胞的分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细胞,B正确。

4.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已分化的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B.胚胎干细胞形成心肌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

D.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全能性大于叶肉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

【解析】已分化的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A正确;胚胎干细胞形成心肌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未体现全能性,B错误;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C正确;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全能性大于叶肉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5.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过程中改变了生物的遗传信息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

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癌症

D.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答案】C

【解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该过程中生物的遗传信息未发生改变,A错误;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B错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癌症,C正确;在多细胞生物体内,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并不会导致个体衰老死亡,D错误。

6.下列关于孟德尔得出遗传规律的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A.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C.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前去雄、套袋,花粉成热时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D.假说中具有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答案】D

【解析】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B正确;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因此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前去雄、套袋,花粉成热时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C正确;假说中具有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并不能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错误。

7.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答案】B

【解析】抗病株与感病株杂交,若子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据此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B正确;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只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时才能判断显隐性,C错误;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肯定为抗病(或感病),据此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

8.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

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B.甲、乙袋中棋子总数必须相等

C.甲袋中两种棋子数为1:

1

D.若记录字母组合DD,则放回棋子后再次抓取组合为DD的概率是1/4

【答案】B

【解析】从甲袋中取出棋子相当于产生的卵细胞,从乙袋中取出棋子相当于产生的精子,故该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A正确;甲、乙袋中棋子总数可以不等,但每袋中的不同类型的棋子数量必须相等,B错误,C正确;根据分离定律,若记录字母组合DD,则放回棋子后再次抓取组合为DD的概率是1/4,D正确。

9.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B.“测交实验”是为了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C.“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

d=1:

1)”属于推理内容

【答案】A

【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结果”属于观察阶段,A错误。

 

10.两株高果南瓜杂交,后代高果和矮果的比例为3:

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GG×ggB.GG×GgC.Gg×GgD.gg×gg

【答案】C

【解析】只有当亲本均为杂合子时,后代才会出现显性、隐性为3:

1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

11.两杂种黄色籽粒豌豆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数目约为

A.0粒B.30粒C.60粒D.90粒

【答案】B

【解析】用A、a分别表示豌豆的两种不同的颜色的基因,则Aa×Aa→1/4AA、1/2Aa、1/4aa,其中纯种黄色种子(AA)的数量为120×1/4=30粒,B正确。

12.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这对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A.2/3B.1/2C.1/4D.1/6

【答案】D

【解析】用a基因表示白化病基因,则男方的基因型为Aa,女方的基因型为1/3AA、2/3Aa,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2/3×1/4=1/6,D正确。

13.如图是某遗传病系谱图,如果III6与有病女性结婚,则生育有病男孩的概率是

A.1/4B.1/3C.1/8D.1/6

【答案】D

【解析】分析系谱图可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III6的基因型为1/3AA、2/3Aa,与有病女性(aa)结婚,则生育有病男孩的概率是2/3×1/2×1/2=1/6,D正确。

14.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

A.1/8B.1/16    C.1/32D.1/64

【答案】C

【解析】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Cc和AABbCc的个体杂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BBCC的概率为1/2×1/4×1/4=1/32,C正确。

15.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B.精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卵细胞

【答案】A

【解析】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X和Y两种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通过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此时细胞中含有一条Y染色体,A正确;精细胞是体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中可能只含X染色体或只含Y染色体,B错误;雌性个体的任何细胞中均不含Y染色体,C、D错误。

16.—个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了一个基因型Ab的精子,与之同时产生的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A.AB、ab、abB.Ab、aB、AbC.Ab、aB、aBD.AB、AB、AB

【答案】C

【解析】一般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4个2种精子,故—个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若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则其它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Ab、aB、aB,C正确。

17.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及对象是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  ③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④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⑤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A.①③B.②④C.①⑤D.②⑤

【答案】C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交叉互换,C正确。

18.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

B.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C.受精作用可使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会相互识别,最终完成细胞核相互融合

【答案】D

【解析】由于受精时,只有精子的头部进入,而尾部没有进入卵细胞内,故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大多数来自卵细胞,A错误;实现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受精作用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B错误;受精作用可使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C错误;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会相互识别,最终完成细胞核相互融合,D正确。

19.孟徳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以上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B.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答案】C

【解析】孟徳尔利用假说演绎法,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利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是利用了假说演绎法,C正确。

20.已知芦花鸡基因B在性染色体上,对非芦花鸡基因b是显性,为了尽早而准确地通过羽毛花色判断小鸡的性别,应选用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A.非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交配B.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交配

C.芦花母鸡与芦花公鸡交配D.非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交配

【答案】B

【解析】选择芦花母鸡(ZBW)和非芦花公鸡(ZbZb)交配,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公鸡全为芦花,母鸡全为非芦花,B正确。

2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只有加入DNA的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

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答案】B

【解析】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A正确;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中的转化因子才能促使R型细菌够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能证明转化因子的本质,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D正确。

22.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让DNA和蛋白质混合作用于细菌

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中的一种

D.水稻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答案】A

【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A正确;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让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两者的作用,B错误;细胞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错误;水稻是真核生物,其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23.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DNA分子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氢键相连

C.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

D.双链DNA中含有400个碱基,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答案】B

【解析】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DNA分子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B错误;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C正确;双链DNA中含有400个碱基,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D正确。

24.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酶是

A.DNA连接酶B.DNA酶C.DNA解旋酶D.DNA聚合酶

【答案】D

【解析】DNA复制时,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酶是DNA聚合酶,D正确。

25.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B.核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

D.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答案】A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位于染色体上,也可分布于细胞质中,A错误;核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C正确;染色体复制前后,一条染色体上分别含有1个和2个DNA分子,D正确。

26.下列有关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密码子可以决定不同的氨基酸

B.转录的模板是基因的一条链,翻译的模板是mRNA

C.转录和翻译的原料都是氨基酸,都需要消耗能量

D.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答案】B

【解析】一种密码子可以决定一种氨基酸,且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A错误;转录的模板是基因的一条链,翻译的模板是mRNA,B正确;转录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两者都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反密码子是位于t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D错误。

27.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B.④过程需要逆转录酶

C.一般能进行⑤过程的生物也可以进行④过程

D.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复制一次含15N的DNA占100%

【答案】C

【解析】①②③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A正确;④为RNA→DNA的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B正确;不同的病毒RNA,其遗传信息的流向不同,有的病毒是RNA复制,有的病毒是RNA逆转录,C错误;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复制一次含15N的DNA占100%,D正确。

28.下列关于变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一定能够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B.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C.由于水肥充足,小麦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是可遗传变异

D.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可以朝特定方向突变,以便于获得所需性状

【答案】B

【解析】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故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够改变生物的表现型,A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即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B正确;由于水肥充足,小麦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是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C错误;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且具有不定向性,很难获得所需性状,D错误。

29.关于染色体变异的描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B.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

C.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C

【解析】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A正确;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结构变异,B正确;由受精卵发育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二倍体,C错误;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D正确。

30.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答案】B

【解析】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男性与女性相等,A错误;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XbXb)的父亲(XbY)也是该病的患者,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错误;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D错误。

31.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某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种了萌发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

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注:

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

A.剪取植物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后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有丝分裂各时期

B.需用盐酸与酒精的混合液解离,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C.实验结果显示,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ol·L-1时,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减少,原因可能是可可碱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

【答案】A

【解析】剪取植物根尖分生区,经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有丝分裂各时期,A错误;需用盐酸与酒精的混合液解离,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B正确;实验结果显示,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ol•L-1时,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减少,原因可能是可可碱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C正确;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D正确。

32.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现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且在幼苗阶段死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

2

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成熟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和浅绿色,比例为1:

1

C.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

D.深绿色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C

【解析】浅绿色植株(Aa)自花传粉,由于aa个体幼苗期死亡,故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

2,A正确;浅绿色植株(Aa)与深绿色植株(AA)杂交,成熟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和浅绿色,比例为1:

1,B正确;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2/2n+1,C错误;深绿色植株自交,后代仍表现为深绿色,不会发生性状分离,D正确。

33.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指(t)是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A)是隐形,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

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有两种病的概率分别是

A.3/4,1/4B.3/4,1/8   C.1/4,1/4D.1/2,1/8

【答案】D

【解析】由“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手指正常的孩子”可知,父亲的基因型为TtAa,母亲的基因型为ttAa。

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的概率为1/2×3/4+1/2×1/4=1/2,有两种病的概率是1/2×1/4=1/8,D正确。

34.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灰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答案】B

【解析】由交配结果可知,灰色为双显性性状,黄色和黑色为单显性性状,而米色为隐性性状,A错误;F1(AaBb)与黄色亲本(AAbb或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B正确;F1的灰色大鼠为杂合体,而F2的灰色大鼠中纯合体占1/9,C错误;F2灰色大鼠(A_B_)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4/9,D错误。

35.下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甲图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A正确;乙图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B正确;丙图的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和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丁图的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配子),D错误。

36.如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

C.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1/4

【答案】A

【解析】已知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甲、丙、丁都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A正确;已知家系乙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有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染色体上,故患病男孩的父亲不一定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B错误;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中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可能表示白化病,C错误;已知图丁有病的双亲生出了正常的女儿,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这对夫妇都是杂合子,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1/4*1/2=1/8,D错误。

37.如图为细胞核内某基因(15N标记)局部结构示意图,该基因中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该基因中的A代表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基因中碱基(G+C)/(A+T)为3:

2

C.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

D.解旋酶作用于②处,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答案】C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已知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0%,则C=G=30%,所以该基因的每一条核苷酸链中及整个双链中(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