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学论文3DOC.docx
《医学信息学论文3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信息学论文3DOC.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信息学论文3DOC
医学信息学论文3(DOC)
1引言
近年来,影像诊断学的一个重要进展,就是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PET/CT的产生,是医学软、硬件的结合,这是一项全自动图像配准及多种疾病病灶图像的解读技术,它不仅具有全自动的功能与解剖疾病现状的融合,还可以让具有不同特征的影像在同一平台显示、解读,对比与分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之间架起了一座高速、流畅的桥梁。
PET/CT是最引人瞩目的产品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范围越来越广,作为医学与影像学“桥梁”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在医学界起到的作用日益增大。
2PET与CT相结合的意义
在短短几年内,一项将形态与功能互补结合的、先进医学影像技术迅速发展,并获得广泛的认同,这就是PET/CT技术。
其中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的英文缩写。
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核医学影像手段,对于功能、代谢和受体分布等的显示具有优势,被称为“生化显像”或“分子成像”;而CT是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Tomography)的简称。
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而又仍在迅速发展的X线成像技术,在显示解剖结构、形态和密度等方面具有优势。
将两种检查设备整合到一起,即形成现在的PET-CT技术。
二者的结合起到优势互补、相互配合、互为对照的作用。
PET通过与CT结合,提高病灶定位的准确性,同时缩短检查时间。
CT与PET结合,则提高对病灶的定性诊断能力。
在以往的临床实践中,主要通过将病灶部位解剖图像和功能图像进行比较和融合,后来逐渐发展到通过软件将不同设备的图像进行融合,软件融合更具有说服力,,但也往往比较复杂,费时、费力,且不同检查时病人的姿势和状态不同,可能会影响对位的准确性。
PET-CT的出现则克服以上不足。
两种检查在同一设备上先后完成,同时获得功能、解剖和二者的融合图像。
显然,这种同机图像融合简单而精确,在此基础上的病灶定位和定性也将更准确。
3PET/CT对于疾病的意义
PET/CT融合技术的产生,对于肿瘤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改变了原有的肿瘤治疗方式,改变了肿瘤的分期,大大节省了财力,物力,节省了医疗资源与医务人员的时间,在医学影像检查的同时,可以进行治疗,比之以前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改进,改变了肿瘤疾病的影像检查-医务会诊-医学治疗的格局,进而的是在影像出现的同时,PET/CT技术能够准确的确定病灶的方位,在诊断的同时予以治疗,为肿瘤疾病的后期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肿瘤的治愈率。
总之,PET-CT将两种检查一次完成,确实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也大大方便病人。
4PET/CT在我国的使用现状
2009年6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受国家卫生部规划财务司的委托,对全国(不包括港澳台)的PET-CT(含PET和医用回旋加速器)的配置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全国PET-CT配置情况
(1)管理运行模式:
PET-CT由医院管理占76.6%,医院和投资方合作管理占22.5%,合作方管理占0.9%;隶属核医学科占55.0%,隶属放射科占10.8%,独立PET-CT中心占34.2%。
(2)2008年全国PET-CT检查总数:
11.59万例;平均单台设备检查:
1348.4例。
年检查例数1000以上46家(53.9%),年检查量低于400例的单位10家(12%)。
(3)2009年PET/CT平均开机:
4.31天/周;其中每周开机5天以上的占51.0%,开机4天的占20.4%,开机3天以下的占28.6%。
较高的单一月份PET-CT检查量平均为163.3例(4~5月份);较低的单一月检查量平均为82例(1月份,春节长假)。
(4)PET-CT工作内容:
肿瘤学检查73.9%,心血管检查1.3%,神经系统检查3.7%,查体18.5%,其他2.6%。
其中查体比例最高者:
100%。
受检者来源分布:
门诊患者占41.2%,住院患者37.8%,外单位介绍21.0%。
(5)在2007年前装机单位中,近年PET-CT检查工作量上升的单位76个(88.37%),工作量下降单位4个(4.65%),持平单位6个(6.98%)。
(6)PET-CT检查收费:
全身检查平均收费:
8826元,局部检查平均收费:
6020元;最高收费:
全身13000元,局部11640元;最低收费:
全身6370元,局部3500元。
除4家医院外,PET-CT的同机CT检查,均未另加收费用。
(7)医疗保险复盖:
目前国内有6家PET-CT全部费用进入医保,主要分布于深圳、黑龙江和湖南省;6家单位检查显像剂(药费)部分进入医保,主要分布于北京、辽宁和山东。
(8)临床医生与患者对PET-CT的认可情况:
认可或非常认可者占绝大多数,没有负面反应。
。
5PET/CT的目前不足之处
1、国内PET-CT使用情况的发展极不平衡。
2008年全国PET-CT单机最高检查量与最低检查量间相差75倍。
即使是同类医疗单位、同种机型、相似工作条件,工作量的差别也达3倍以上
2、目前社会和临床上对PET-CT使用反映最多的问题包括:
检查价格贵,不能报销;存在部分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部分临床医生对PET-CT的期望值不客观等
3、地发展不平衡,配制欠合理;缺少关于PET/CT的检查指南和诊疗规范;科学研究缺乏创新,缺乏多中心的研究成果,缺乏大宗病例的总结报告,关于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研究刚刚起步;综合影像学和放射性药物的人才明显不足,通过继续教育解决急需。
6PET/CT的未来发展趋势
PET/CT的发展会使疾病基于形态与功能相互融合的诊断技术更加完美,并逐步拓展应用的范围。
目前PET-CT的主要应用领域还是肿瘤的诊断和分期,也已开始指导肿瘤的放疗计划,以及时进行治疗评估。
在美、欧等西方国家,随着越来越多的PET检查项目被列入可报销范围,PET/CT的应用范围和普及程度都会相应增加。
PET/CT将代表PET未来发展的主流越来越多的单位在更新或购进PET设备时都会直接选择PET/CT。
PET-CT的发展也将促进相关技术的进步,随着PET/CT的巨大成功和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大,很可能会促进PET与MRI融合设备的尽快推出和迅速发展,这一技术预计对脑部疾病的诊断和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
结语
据统计,我国大陆PET-CT装机总数在不断地增加,《2008-2010年全国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配置规划》中发出了支持与PET-CT应用相关的高水平核医学专业、医学工程和影像专业教学以及科研能力发展的信号。
这对我国PET-CT的长远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相信在国家的指导下,我国PET-CT的配置将日趋合理,有序发展,随着我国核医学尤其是PET-CT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将能够大大降低其检查收费,满足广大患者对有限医疗资源和服务的基本需求,解决全球同样都面临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盛祖.PET/CT技术原理及肿瘤学应用.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1
[2]程锡忠.PET/CT:
形态与功能的融合.美中医学.Jan.2006,Volume3,No.1(Se-rial
[3]崔新建.实用PET/CT肿瘤诊断学.上海: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
[4]李天然.临床PET/CT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8
[5]潘中允.PET/CT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
[6]田嘉禾.PET、PET/CT诊断学.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7]王荣福.PET/CT—分子影像学新技术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
[8]王家富.亚太传统医药.中国知网.2010.9
[10]朱承谟.中国PET、PET/CT的分布调研和分析.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8(7):
1.
[9]KirkA.Frey.Methodsin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BasicNeurochemistry,1998.
致谢
感谢老师在课程与PET/CT技术理论学习方面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