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环境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184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环境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学考试《环境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学考试《环境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学考试《环境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学考试《环境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环境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自学考试《环境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环境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学考试《环境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自学考试《环境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环境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论述题

  1.什么是噪音?

哪些变量决定了噪音对人行为的影响。

  就人对声音的感受效果而言,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

一般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称为乐音。

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在一起,则变成噪音,等强度的所有频率声音组合而成的声音叫做白噪音。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给噪音下定义,可以说,人们评价为不想要听的声音都是噪音。

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有三个重要的变量:

音量、可预测性、知觉的可控制性。

⑴音量90dB以上的声音造成的干扰,相当于一辆50英尺外的重型卡车行驶所产生的噪音带来的干扰。

噪音音量越大,越有可能干扰人们的言语交流,会引起个体生理的唤醒和应激,注意力分散等。

⑵不可预测、无规律的噪音比可预测的、持续的噪音更让人厌烦。

⑶如果噪音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那么,它产生的干扰要强于能够控制的噪音。

  以上三个变量能以任何形式组合,但当噪音的音量很大、不可预测又不能控制时,造成的干扰是最大的。

还有一些因素会增加人们对噪音的厌烦,这些因素是:

当我们认为噪音是不必要的时候;当处在噪音环境中的人发现没有能力控制噪音时;听到噪音,并且知道它对健康有害时;发出的噪音引起恐惧感时;由于噪音而对周围环境的其它方面不满意时。

  2.什么是拥挤?

拥挤对个体行为会产生那些不利影响?

  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

当人口密度达到某种标准,个人空间的需要遭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阻碍时,就出现了拥挤感。

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密度。

  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拥挤带来的是:

混浊的空气,烦恼的嘈杂,紧张的情绪,这将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和危害。

  高密度对人造成的影响可分为直接效应和累积效应,即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直接效应指由于高密度带来的即时负性情感体验,如焦虑;

  累积效应指高密度对健康的损害。

  拥挤对个体的影响:

  ⑴对生理的影响。

在高密度条件下的人血压偏高,个体患病的机率更高。

儿茶酚胺含量升高,肾上腺分泌也提高;皮肤的导电系数也明显增加。

  ⑵对情感的影响。

高密度会导致个体消极的情感状态,在高密度空间,男性体验到的消极情感比女性更强。

由于女性在社会交往中有更高的合群动机,所以在近距离内有更大的亲和力,男性的竞争动机更强,因而和他人距离过近会产生威胁感。

总之,高密度对个人的情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但对男性的影响大于对女性的影响。

  ⑶拥挤与疾病。

长期在高密度环境中生活,可能引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生活在高密度下的学生健康和情绪状态都很差。

  总结各种研究结果,我们可以作以下的假设结论:

  第一,高密度会导致个体更多的消极情感,更高的生理唤醒;

  第二,高密度还会引发某些疾病。

  3.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说明设计师应该关注环境设计中的哪些方面?

  答:

环境设计指,运用行为科学去解决设计建筑中的问题。

环境设计的要素有以下几点:

⑴私我。

建筑内部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私密性的保护。

私我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私我的保障可以是个体与其他人分隔开,或有可能退回到自我保护状态;二是私我可以使个体把自己的空间装饰得个人化,传达给其他人一些必要的信息。

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建筑对个体或团体私密性的保护。

利用环境设计直接影响人们私密性感受的一个方法是,减少或增加被别人看到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就是控制信息的视觉闯入。

缺乏听觉上的私密性给个体带来的不适远远大于视觉带来的影响。

所以,在建筑设计中不能忽略听觉上的私密性保护,可以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来减少声音的传播。

⑵材料和颜色。

因为颜色会影响人的行为和感受。

在设计过程中若不考虑,会给人的健康、情绪、行为带来不利影响。

而且,一些建筑缺陷或特殊效果可以通过颜色来改变,并且颜色的改变比重新改造的建筑本身所需成本要低得多。

颜色和温度的关系是建筑设计中研究最多的一个方面。

红色和橙色会给人温暖的感觉;蓝色和绿色则给人凉爽的感觉。

不同用途的房间可以使用不同颜色。

不同的建筑材料给人的感觉和印象也不同。

⑶照明。

不同的光线条件下,个体的行为和情绪都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低照明条件下,亲密水平增加,说话声减小。

自己是否可以调节和控制光线的明暗,是影响对环境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不同场合,照明强度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⑷窗户。

不同用途的房间需要不同类型的窗户,大窗户适合用在住宅、宿舍和图书馆,需要窗户带来的自然光线。

如浴室的房间,就不能用大窗户,玻璃要用不透明的,私密性的保护十分重要。

⑸家具。

家具陈设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原有建筑设计已经不能改变的情况下。

⑹建筑美感。

一些研究者认为建筑美学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常规美学,它包括建筑的形状、比例、复杂性、新颖性和照明等维度;另一种称为象征性美学,不同用途的建筑在设计上需要体现的意图不同。

纳萨认为,常规美学包含的维度可以细分为建筑的封闭性、建筑的复杂性以及建筑的统一性。

象征性美学应该强调建筑的自然、可维修、实用性和风格独特等特点

  4.举例分析设计一个健康的居室环境,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答:

⑴注意居室光线。

住宅设计要注意采光。

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科学地利用非自然光。

⑵利用居室色彩。

居室色彩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心理学家利用暖色(如红、橙、黄色)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增加新陈代谢;利用冷色(如蓝色、绿色)来抑制与缓和精神紧张,安定情绪,控制暴躁,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

七色中对人体最有益的是绿色。

绿色对人体神经系统、视网膜组织的刺激恰到好处,能使人消除疲劳,改善机体机能,减慢血流,松弛神经,在居室内应多采用。

⑶预防噪音污染。

一种办法是设置窗帘,二是在居室周围多种些树木,临街的窗户上加双层窗或密封窗,再就是宜选用木制家具,可以吸收噪音。

  5.试以学校环境设计为例,说明环境心理学家应该关注环境设计中的哪些方面。

  ⑴物理环境。

  对教学活动的效果发生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学习环境中的空气、温度、灯光、色彩、声音和建筑材料。

教室里空气新鲜能使人大脑清醒,心情愉快,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果空气污浊,则容易使人大脑昏沉,大大降低教学效率。

  用脑时需要有适当的光线强度。

并保持用脑环境温度适宜,颜色在促进人的智力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颜色还决定了儿童对学习环境做出何种反应。

音量适中、悦耳动听的声音则可以使人轻松愉快;使人进入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⑵各种教学设施。

校舍建筑的不同造型、颜色、室内外的各种装饰布置,包括校园绿化、教室内课桌和椅子的摆设、布置等等,都会对师生的精神面貌、教学情绪乃至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教室窗户的设计是学校设计中讨论较多的一个因素,学生更喜欢有窗户的教室,但窗户也给老师带来一些担忧,因为窗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小学生自制力不强,容易被窗外的新奇事物所吸引。

  名词解释

  1.个人空间:

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别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

  2.需要:

是有机体因缺乏某种重要刺激,因而引起有机体的紧张状态,即有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的不平衡状态。

  3.知觉:

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不仅能反映该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中根据事物的各个属性,按其相互间的联系或关系整合成事物的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像,这种信息整合的过程就是知觉。

  4.领域性:

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5.认知地图:

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6.图形与背景:

在一定的场内,我们总是有选择地感知一定的对象,而不是明显感知其中所有的对象——有些凸显出来成为图形,有些则退居衬托地位成为背景,俗称图地之分。

  7.环境负荷:

该理论主要关心环境刺激出现时注意的分配和信息加工过程

  8.噪音:

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在一起,则变成噪音,等强度的所有频率声音组合而成的声音叫做白噪音。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给噪音下定义,可以说,人们评价为不想要听的声音都是噪音。

  9.认知距离:

就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

  10、自动现象:

本身静止孤立的刺激,被观察者感知为“刺激正在移动”的心理现象,称为自动现象。

  11、诱动现象:

身静止的物体,因受周围较大刺激物移动的影响,所构成的移动物静止,静止物反而移动的现象,称为诱动现象。

  五、简答题

  1.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

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2.适应环境应激有什么意义。

  答:

首先,应激具有唤醒作用,恰当的唤醒水平可以维持较高的任务绩效;其次,应激是一种全心身的唤醒与激活—它不仅唤醒和吸引人的注意去应付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激发了机体组织的活力和免疫系统的战斗力。

  3.环境体验与环境认知有什么区别。

  答:

区别在于:

环境体验是刺激在场或紧接刺激之后发生的,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可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

认识对环境体验有影响,但体验程度主要取决于实际刺激的性质、反应者的特点和实际情境。

  4.什么是个人空间

  答:

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别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

  5.在建筑易识别性的研究中,对易识别性影响较大的建筑环境因素有哪几点。

  答:

建筑平面的形状;建筑内外熟悉的标志或提示的可见性;建筑不同区域间、有助于定向和回想的区别程度;提供识别或方向信息的符号和编号。

  6.简述拥挤和密度的区别。

  答:

(1)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

当人口密度达到某种标准,个人空间的需要遭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阻碍时,就出现了拥挤感。

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因素:

  1)个体的人格因素;2)人际关系;3)各种情境因素;4)个人过去的经验和容忍性;5)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密度。

  

(2)密度:

是指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客观测量,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与面积的比值。

密度可以在任何单位面积里进行度量。

  7.什么是知觉。

  答:

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不仅能反映该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中根据事物的各个属性,按其相互间的联系或关系整合成事物的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像,这种信息整合的过程就是知觉。

  8.概率知觉理论对环境开发者、设计者和管理者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

其一,按不同环境的功能性质恰当地运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其二,承认自己的认识与环境使用者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使自己能比较主动和客观的去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要。

  9.简述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

(1)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

  

(2)研究是问题的指向。

不仅要寻求问题的解决,也要力求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

  (3)是一门交叉学科,背景多种多样,它的研究成员主体还是社会心理学家。

  (4)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和折衷的方法,而且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自变量,往往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需要控制和消除的“环境”,研究方法除常规的程序之外,还有些特别之处。

  10.简述环境体验与环境认知的区别

  答:

两者的区别在于,环境体验是刺激在场或紧接刺激之后发生的,而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可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

认知对环境体验当然有所影响,但体验程度主要取决于实际刺激的性质、反应者的特点和实际情境。

  11.林奇认为的城市意象由五种要素组成,其中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是哪三方面?

  答:

(1)同一性——组成要素从背景中突显出来的清晰程度;

(2)结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3)意义——这些组成要素对于观察者的含义。

 多选题

  1、认知指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等。

ABCD

  A.感知B.表象C.记忆D.思维

  2、下面几个研究者中,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

ACD

  A.惠太海默B.皮亚杰C.考夫卡D.苛勒

  3、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包括()。

BCD

  A.个人经验B.知觉的整体性C.同型论D.场作用力

  4、生态知觉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BD

  A.知觉的整体性B.环境的提供C.场作用力D.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

  5、美国城市规划学家林奇的认知地图要素包括()。

ABCD

  A.路径B.节点C.区域D.标志

  6、柏莱恩称与探索和偏爱有关的环境特性为对照刺激特性,其中内容包含()。

ABCD

  A.复杂性B.新奇性C.意外性D.不一致性

  7、塞利的研究证明,在应激状态下,主体会经历一系列全方位的生理反应,他将这些反应概括为连续发生的三个阶段:

(),总称为一般适应症候群,简称GAS。

ABC

  A.警戒反应B.抗拒阶段C.衰竭阶段D.疲劳阶段

  8、梅拉比安认为,环境信息从三方面影响环境负荷,以下哪三个选项是他的观点()。

ABD

  A.强度B.新奇性C.意外性D.复杂性

  9、对噪声的评价取决于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包括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具体体现为()。

ABC

  A.响度B.可预见性C.控制感D.复杂性

  10、人类学家霍尔将人际距离概括为()。

ABCD

  A.密切距离B.个人距离C.社会距离D.公共距离

  11、阿尔托曼将领域分为以下()几类。

ACD

  A.主要领域B.私人领域C.次要领域D.公共领域

  12、林奇认为城市意象由五种元素组成,其中又包含下面哪几项内容?

()BCD

  A.复杂性B.同一性C.结构D.意义

  13、一个完整的城市意象由()组成。

ABD

  A.场所B.空间C.节点D.相互间的距离

  14、根据霍尔的“人际距离”,当人际距离与身高之比大于时,除了旁观和招呼等,人际间几乎没有其他什么相互影响;这一比值小于时,相互间有了更多的感觉、表情语言和动作方面的联系。

()A

  A.4;2B.3;1C.4;1D.5;2

 三、填空题

  1.需要是有机体对延续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事物的反映;

  需要是对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事物的反映。

生理性\社会性

  2.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如工作压力、每天上下班赶路、拥挤、噪声、空气污染等。

背景应激物

  3.环境负荷理论是由提出的。

梅拉比安

  13.当人感觉到有环境事件约束自己的行为时,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感,这时人所作出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试图重新建立对情绪的控制,这种现象称为。

心理对抗

  4.我国空气质量按API值划分为级。

  5、美国城市规划学家林奇的认知地图要素包括路径、节点、区域、标志和。

边界

  6、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称为。

应激

  7、环境负荷理论是由提出的。

梅拉比安

  8、我国空气质量按API值划分为级。

  9.1979年,主要在坎特的指导下,杂志创刊,它与北美1969年创刊的杂志成为迄今这一领域最有影响的两种定期刊物。

《环境心理学》、《环境与行为》

  10.是指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联觉

  11.林奇的研究认为认知地图的成分和维度包括路径、边界、区域、和。

节点和标志

  12、使多个刺激被感知为统一整体的控制规律,通常称为。

群化原则

  13、布伦斯维克提出的理论重视在真实环境中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概率知觉

  14.人类学家霍尔通过研究,将人际距离概括为四种:

密切距离、个人距离、

  和。

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

  15.一般认为,是影响行为的中介变量和干预因素。

唤醒

  16.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如工作压力、每天上下班赶路、拥挤、噪声、空气污染等。

背景应激物

  17.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和的学科。

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18.个人空间的功能包括非言语交流功能、功能、交往功能和

  功能。

边界调整保护

  19.建筑设计中往往可以利用和来减少环境造成的拥挤感。

利用分隔和注意焦点的设计

  20.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各阶层、各民族、各社会集团以及个人生活的全部特征的总和。

生活方式

  21.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概率知觉理论

  22.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称之为。

认知成图

  23.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是和的统一。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

  24.发生认识论是由提出的,强调图式的作用。

皮亚杰

  25.使多个刺激被感知为统一整体的控制规律,通常称为。

群化原则

  26.生态知觉理论是由提出的,强调的是人类的生存适应。

吉布森

  27.曾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

认知地图

  28.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正在从事某项任务的人需要维持一定的。

唤醒水平

  29.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称为。

应激

  30.适应水平理论是由提出的。

沃尔威尔20.外部模数理论是由题本建筑师提出的。

芦原义信

  31.诞生于1912年,主要代表人物是惠太海默、多卡夫和苛勒。

格式塔心理学

  32.是指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联觉

  33.林奇的研究认为,城市认知地图由路径、、节点、区域和边界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标志

  34.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作为中介变量的。

情绪

  35.人类学家霍尔概括的密切距离是米。

0—0.45

  36.人耳可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Hz。

20—20000

  37.社会学家把城市居民乐于助人方面的表现称为。

亲社会行为

  38.严重的空气污染至少影响三种社会行为:

、以及攻击。

娱乐行为、人际关系

  39.社会学家把城市居民乐于助人方面的表现成为。

亲社会行为

  40.就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

认知距离

  41.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感觉

  42.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反应是相互关联并同时发生的。

应激

  43.测量声音响度级的仪器为声级计,读数称为声级,单位是。

分贝

  44、我国环境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

世纪年代才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引入有关的理论和方法。

20世纪80年代

  45、库佰的研究发现,居住区中,维护、景观和建筑尺度对建筑意向及其意义的影响最大。

  46、研究建筑体验的方法有形容词量表、多项分类、问卷、实验室实验、文字描述等。

  47、与景观和建筑体验有关的形容词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与评估有关,另一类与唤醒程度有关。

  一、单选题

  1.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D

  A.格式塔知觉理论B.生态知觉理论C.环境知觉理论D.概率知觉理论

  2.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城市的旧仓库经装修改成艺术家工作室,这一现象可以用()理论加以解释。

C

  A.唤醒理论B.环境负荷理论C.行为场景理论D.行为约束理论

  3、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

A

  A.认知地图B.评价地图C.格式塔心理学D.公共意象

  4、()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

A

  A.情绪B.激动C.唤醒行为D.兴奋

  5.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

A

  A.认知地图B.评价地图C.格式塔心理学D.公共意象

  6.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称之为()。

B

  A.评价成图B.认知成图C.评价地图D.认知行为

  7.()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反应是相互关联并同时发生的。

C

  A.警戒B.激动C.应激D.衰竭

  8.直接支持使用活动和使用者工作绩效的建筑因素通常称为()。

B

  A.建筑的协调因素B.建筑的功能因素C.建筑的形制因素D.建筑的社会性

  9.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领域称为()。

A

  A.空间行为B.人人空间C.私密性D.领域性

  10.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方面,即()和信息控制。

B

  A.前进B.退缩C.懦弱D.勇敢

  11.()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B

  A.触觉B.感觉C.知觉D.认知

  12.下列四个人中,()不属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C

  A.惠太海默B.考夫卡C.林奇D.苛勒

  13.林奇认为,城市意象有五种要素组成,其中包含三方面内容,()不属于其中所包含内容。

D

  A.同一性B.结构C.意义D.方法

  14.()就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

A

  A.认知距离B.空间定向C.城市意象D.环境体验

  15.分析外部空间中的活动通常采用五W法,即观察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为了什么目的、在从事什么活动。

A

  A.什么人B.什么情况C.什么天气D.什么环境

  16.改善城市物质环境的主要对策之一,是实施()。

A

  A.城市更新B.旧城改造C.大拆迁D.基础建设

  17.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出现在20世纪()。

B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18.()是对身体运动及其位置状态的感觉,它与肌肉组织、肌腱和关节活动有关。

D

  A.听觉B.嗅觉C.触觉D.动觉

  19.环境心理学更多地强调()。

A

  A.物理环境B.心理环境C.人文环境D.社会环境

  20.环境一行为理论中,可用来解释休闲、旅游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定向注意

  疲劳症状的一种理论是()B

  A.唤醒理论B.刺激负荷理论C.行为局限理论D.适应水平理论

  21.1968年6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在北美宣告成立,并于1969年举行了第一次年会。

A

  A.环境设计研究协会B.环境与行为

  C.人-环境研究国际协会D.人-环境研究协会

  22.()是生态知觉理论的代表及创始人。

A

  A.吉布森B.考夫卡C.林奇D.苛勒

  23.根据国家环保局的统一规定,我国空气质量按API值划分为()级。

C

  A.三级B.四级C.五级D.六级

  24.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作为中介变量的。

B

  A.拥挤B.情绪C.噪音D.空气污染

  25.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最主要因素是()。

D

  A.情境B.人格特点C.情绪D.密度

  26.环境——行为理论中,可用来解释休闲、旅游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定向注意

  疲劳症状的一种理论是()B

  A.唤醒理论B.刺激负荷理论C.行为局限理论D.适应水平理论

  27.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