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设计报告.docx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设计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设计报告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设计报告
概述
此次参观微波基站,包括两个部分,其中包括基站部分、机房部分。
基站部分:
信号传到基站,通过7/8馈线转1/2馈线进BTS,出来通过2M线,进一个小光端机转光信号,通过光缆传到附近机房。
机房部分:
光信号通过光缆进ODF,通过跳纤进光端机,电信号通过2M线进DDF,DDF出来通过2M线进协议转换器,所有协议转换器通过网线进路器,再通过路器传到上级计费。
基站的设计
一、基站的配置
根据站址勘察结果,合理选择基站的类型、扇区配置和设备类型。
1、基站的类型
基站类型分为宏蜂窝、射频远端站和微蜂窝基站,应按照以下原则选择基站的类型。
在市区、郊区和农村等广覆盖区域,以宏蜂窝为基础实现广覆盖。
在站址选择或工程安装存在困难的站点,可以采用射频远端站。
在热点地区和宏蜂窝覆盖的盲区,以微蜂窝或射频远端站为补充。
2、扇区配置根据覆盖区的特点和容量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扇区配置,可以达到节约建设成本的目的,如下表所示:
扇区配置全向站单扇区/两扇区三扇区适用原则较为平坦、话务量较低区域针对有明显覆盖需求或话务量集中区域承载话务、话务量集中区域典型使用区域农村地区交通干线等一般市区、密集区、郊区等3、基站设备类型基站设备可分为室内站和室外站,应按下列原则选择设备类型。
市区内应以室内站为主,便于维护。
在市区内难以获取机房的站址,可选择射频远端站和室外站型。
郊区和农村有条件的站址使用室内站,对没有建设机房的站址使用室外站。
根据资金的使用情况。
4、其他设备类型
微蜂基站广泛用于楼宇覆盖,随着城市发展,写字楼和居民楼逐渐向高大密集方向
发展,宏基站已不能满足要求,微蜂窝的室内分布已经成为楼宇覆盖的主流。
直放站因为不可避免地对施主基站会产生很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使用,主要使用
在话务量较低的地下室、隧道等覆盖盲区,而且建议尽量使用光纤直放站。
5、天线的选择
天线是基站的前端又是末端,合理的使用关系到覆盖区域的信号强度的关键设备。
全面天线主要使用在全面基站,成本低、安装方便,增益一般在8—11dB。
定向天线大量使用在定向基站,成本较高,增益在12—22dB之间,半功率角在
45°—120°之间,有机械下倾角类型和电调下倾角类型。
在市区一般选择增益较低、半功率角为65°的定向天线建设使用电调下倾角的双极化天线。
在郊区农村因站距
较大,一般使用增益较高,半功率角为65°的双极化天线,现在使用单极天线的基站较少,直放站的用户天线和射频远端站也使用定向天线。
微蜂窝基站在室内覆盖时大量使用吸顶天线和小板式天线,在电梯中使用对数周期
天线的增益一般在7dBi左右,吸顶天线在室内一般的覆盖半径为10—15米,对数周期天线在电梯内覆盖的层数一般在3—5层。
天线选型的原则:
a.电压驻波比VSWR≤;
b.定向天线的前后比大于25db;c.市区优选电调下倾角的天线;d.天线的防水性能良好。
天线安装
a.合理选择挂高,合理使用自立铁塔的平台;b.定向天线主瓣方向100米以内无阻挡;
c.根据站距合理控制定向天线下倾角的范围,下倾角计算方法如下:
θ=arctan(2h/D),式
中h为天线挂高,D为相邻基站间的站距;d.尽量减少馈线长度,减少传输损耗;
e.室内的吸顶天线尽量安装在无屏蔽无花板的上方。
室内站的机房设备的配置。
在机房设备的布局中,需要考虑强电压,弱电压,信
号区的协调和隔离,机房走线合理,避免各种线路混合、交叉造成的干扰。
一般的基站机房设备配置如下表:
设备名称收发信机开关电源电池组传输设备交流配电箱监控设备空调数量根据载频数而定1架2组1套1架1套1架功能主设备、无线信号的收发接强电转换为弱电,完成对蓄电池充电交流断电时给设备供电完成中心机房与基站设备的传输交流分配实现控制中心对基站运行的监测、控制保持机房一定的温度机房的平面布置遵循以下原则:
a.机柜距墙最小距离为;b.机柜的正面避免对墙;c.每排设备之间不留间距;
d.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信号设备应分区布放;
e.走线架的宽度建设用400mm;走线架上的导线应把电源线、信号线分两侧用扎带固定;f.走线架在设备上方距地面—;
g.走线架对墙加固,吊挂、立柱、垂直连接必须按标准设计;h.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接地必须分别连接到地线母排;i.机房内所有落地设备必须对地防震加固;
j.所有的导线馈线的弧度必须大于它的曲率半径。
一个典型的机房平面布置和走线架布置如下:
一个GSM基站的载波数量是随话务量的增加而增加的,部分站型的载波数量与话务量的对照表如下:
站型O1O2S11S111S121S221S222S223S224S333S332S21载波数量22345678983 信道数71414212835425057665821话务量
图1机房设备总体情况
图2主设备机柜图3传输综合柜
配套设计:
A.塔桅
基站铁塔桅杆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网络覆盖、地理环境和建设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可选的有桅杆、角钢落地塔、单管塔、楼顶塔、拉线塔、增高架等,不同的覆盖需求确定不同的高度,常见的塔桅和它的使用场合如下表:
桅杆选择参考类型桅杆落地塔单管塔楼顶塔拉线塔增高支架说明一般高度在3—7m之间,一根桅杆上安装一副天线一般在40m以上,2—3个平台高度在30—50m之间,1—2个平台15m以上,高度根据技术需求和楼的条件确定一般高度在20m以上一般高度在7—15m之间,用于在楼顶增高天线应用场合用于市区楼顶普遍应用于农村和郊区一般用于市区和郊区有条件的楼顶用于楼顶或用于农村地区,占地面积大用于市区、郊区楼顶,需要增高天线,但是用桅杆叉不能满足高度的情形新建塔桅应按移动通信基站塔桅工艺要求进行设计,塔桅结构应满足移动通信系统的收发信天线安装要求和干扰隔离的要求,其高度应根据覆盖要求决定,铁塔的各种平台数量及间距应按通信要求确定。
B.走线架和馈线调
机房走线架宽度一般不低于400mm
走线架的支撑杆使用凹型钢,对天花板的吊挂的圆钢不低于φ8,对墙加固的角钢长度应大于走线架的宽度
走线架垂直连接应用标准紧固件
馈线窗采用成品的密封馈线窗,馈线窗的下沿要高于走线架50mm,馈线窗外侧的馈线留有防水迥弯
图4馈线
C.电源移动通信基站一般采用交流引入,交直流配电和整流设备。
自建市电变压器的基站,要求引入一路交流市电,在机房附近用H杆架空安装 从其它公用市电引入的380V市电一般用埋设电力电缆引入基站三相380V市电,电压范围:
323—418V 市电容量15—20KVA左右 三相四线制采用3×25+1×16mm2的电力电缆,交流零线严禁与机房保护地、工作地相连
电表一般装在室外,在市电引入处加装避雷装置,位置应在交流配线电箱内。
D.直流供电
直流供电系统的组成移动通信基站的直流供电系统的组成组合式开关整流电源架阀控式密封蓄电池组组成。
直流—48V供电系统采用全浮充供电方式,市电停电而油机未供电之前,蓄电池供电。
市电恢复之后,恢复原供电方式,组合开关电源应有远程监控的功能。
组合开关电源的容量应考虑基站远期发展的容量进行配置,具体的整流模块可以根据扩容阶段分别增加。
蓄电池组的容量按二类市电供电类别考虑,平均每月停电次数不应大于次,平均每次停电时间不大于6小时,对远郊,农村基站按8—10小时的放电时间考虑。
图5蓄电池 图6电源机柜基站的直流供电系统的供电方式
为了保证基站的传输系统、监控系统在基站停市电情况下,不中断通信,开关电源中设置了一、二次下电的装置。
以—48V为基础电源的移动基站为例,在基站停电情况下,蓄电池供电给基站及传输设备等,当电池电压低于一次下电的电压时,切断基站的重负载设备的供电,电池继续给传输设备、监控设备供电,当电池电压低于二次下电的电压,切断传输设备、监控设备的供电,以保护蓄电池不致过放电。
上述过程重要的基站应有2—4小时的时间保证移动发电机到现场供电,另外一、二次下电的电压可调,但二次下电的电压不低于—42V。
电源系统配置原则 交流配电设备:
交流设备的配置应满足远期容量的要求。
组合式开关电源架的容量也按远期考虑,其整流模块应按近期负荷N+1冗余配置。
开关电源有二次下电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蓄电池的容量市区基站不小于4小时的放电时间,郊区农村基站放电时间不小于10小时,具体计算公式参考《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下表为一个基站电源容量计算的案例供参考:
基站用电量计算
直流负载设备名称基站设备数量1单位功耗20XX1000 合计功合计电备注耗源20XX 厂家提供1000 3427 传输设备等充电电流为300Ah×2/ 6247 6986 8010020XX10003180 1016612708 考虑效率为 照明按2个计算 按1个计算 按1个计算 功率因数其他直流设备1蓄电池300Ah2两组直流负荷小计直流总计交流负载照明应急照明空调插座、机房监控等交流总计合计总耗电量 用电容量 21 11 4010020XX 1000 E.传输无线基站的传输是指从BSC到BTS的传输连接,这些接口采用ATM协议,物理接口类型为E1或STM—1,其中E1主要用于BSC到BTS之间的连接。
BSC到BTS之间可用点对点、星形、树形链路、环形等连接方式,接入方式有光纤、微波等。
光纤传输。
光缆传输是最常见的方式,光缆传输稳定、换耗小、受外界影响小,保密性能好。
点对点的微波。
微波系统主要是PDH和SDH设备,于目前的基站传输所需E1数并不多,工程常用小微波实现。
在选择接入方式中,应根据当地条件,以光缆传输为主,无线接入为辅。
传输设备一般在基站机房内,选择柜式和壁挂式完全根据实际的传输要求而定。
F.防雷接地
接地系统的组成
移动基站的接地系统采用联合接地系统,即通信设备的工作地、保护地、建筑物防雷接地共用一个接地系统的联合接地方式,通信基站的接地应按《通信局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按单点接地原理设计。
馈线三点接地用专用接地片、套件,接地汇集排至防雷接地导线必须单独布放,且接地点与避雷针引流扁钢的接地点相距大于5米。
接地极长度—米,接地极间距3—5米。
移动基站联合接地电阻小于4Ω
基站的防雷过压要求基站的防雷电铁塔防雷、天馈系统防雷、交直流供电系统的防雷、传输线路防雷、机房走线架防雷等组成。
室外地排与联合地网之间的导线截面积不小于
95mm2或40mm×4mm2的镀锌扁钢,长度不超过30m。
馈线进入馈线窗以后在长度不超过1m处接避雷器。
凡传输光缆采用直埋方式进入机房的,直埋长度不小于50m电缆芯线在设备之前应加装避雷器。
所有保护地线的截面积不小于35mm2。
G.机房监控
监控的设置可以随时掌握网络运行,对网络故障尽快分析、处理,因此移动基站机房必须装置监控系统。
基站机房的监控系统包括温感探头,烟感探头、红外探头,对机房的环境、电、直流电源的低压报警、空调等实行集中监控,监控中心能显示基站的运行参数并可以远程控制。
二.天馈系统的设计
A.天馈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主要任务是将信号能量按要求发射和接收。
为了确保天线口的有效的发射和接收,必然会对天线、馈线、跳线及接头提出各种指标,确保覆盖范围内各种天线指标满足要求。
图7线缆接头
天馈系统设计依照以下原则:
天线的增益是根据覆盖区的要求选择的
选用单极化天线时,同扇区的两付天线的距离保持10λ以上馈线的路尽量短,以减少损耗
每条馈线三点防雷接地,第一点在铁塔平台上,第二点在馈线中间,第三点在馈线进机房以前
馈线每隔1—用馈线卡固定
为主馈线与设备和天线很好的相接,上下均用1/2″的跳线,上跳线为普通跳线,下跳线为超柔跳线
室外凡有接头的地方,为了防止漏水,普遍使用接头盒天线必须处于避雷针45°角保护范围以内抱杆必须高于天线顶端100mm
根据国家标准在GB/T9410-1988中规定风速为/s作用下,保证天线不发生变形、损坏
在机房内,每根馈线有明显标记
天线的方位角以正北为0°,顺时针为正,不取负数,允许有5°的误差,用指南针测量
馈线弯曲点尽可能少,各种馈线的曲率半径见下表:
馈线型号1/41/27/8最小曲率半径最小曲率半径100mm70mm200mm360mm800mm130mm250mm 500mm
(14)馈线损耗如下表:
7/85/41/2
450M 800M 20XXM 图5定向天线与室外小微波
收获与心得
概述
此次参观微波基站,包括两个部分,其中包括基站部分、机房部分。
基站部分:
信号传到基站,通过7/8馈线转1/2馈线进BTS,出来通过2M线,进一个小光端机转光信号,通过光缆传到附近机房。
机房部分:
光信号通过光缆进ODF,通过跳纤进光端机,电信号通过2M线进DDF,DDF出来通过2M线进协议转换器,所有协议转换器通过网线进路器,再通过路器传到上级计费。
基站的设计
一、基站的配置
根据站址勘察结果,合理选择基站的类型、扇区配置和设备类型。
1、基站的类型
基站类型分为宏蜂窝、射频远端站和微蜂窝基站,应按照以下原则选择基站的类型。
在市区、郊区和农村等广覆盖区域,以宏蜂窝为基础实现广覆盖。
在站址选择或工程安装存在困难的站点,可以采用射频远端站。
在热点地区和宏蜂窝覆盖的盲区,以微蜂窝或射频远端站为补充。
2、扇区配置根据覆盖区的特点和容量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扇区配置,可以达到节约建设成本的目的,如下表所示:
扇区配置全向站单扇区/两扇区三扇区适用原则较为平坦、话务量较低区域针对有明显覆盖需求或话务量集中区域承载话务、话务量集中区域典型使用区域农村地区交通干线等一般市区、密集区、郊区等3、基站设备类型基站设备可分为室内站和室外站,应按下列原则选择设备类型。
市区内应以室内站为主,便于维护。
在市区内难以获取机房的站址,可选择射频远端站和室外站型。
郊区和农村有条件的站址使用室内站,对没有建设机房的站址使用室外站。
根据资金的使用情况。
4、其他设备类型
微蜂基站广泛用于楼宇覆盖,随着城市发展,写字楼和居民楼逐渐向高大密集方向
发展,宏基站已不能满足要求,微蜂窝的室内分布已经成为楼宇覆盖的主流。
直放站因为不可避免地对施主基站会产生很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使用,主要使用
在话务量较低的地下室、隧道等覆盖盲区,而且建议尽量使用光纤直放站。
5、天线的选择
天线是基站的前端又是末端,合理的使用关系到覆盖区域的信号强度的关键设备。
全面天线主要使用在全面基站,成本低、安装方便,增益一般在8—11dB。
定向天线大量使用在定向基站,成本较高,增益在12—22dB之间,半功率角在
45°—120°之间,有机械下倾角类型和电调下倾角类型。
在市区一般选择增益较低、半功率角为65°的定向天线建设使用电调下倾角的双极化天线。
在郊区农村因站距
较大,一般使用增益较高,半功率角为65°的双极化天线,现在使用单极天线的基站较少,直放站的用户天线和射频远端站也使用定向天线。
微蜂窝基站在室内覆盖时大量使用吸顶天线和小板式天线,在电梯中使用对数周期
天线的增益一般在7dBi左右,吸顶天线在室内一般的覆盖半径为10—15米,对数周期天线在电梯内覆盖的层数一般在3—5层。
天线选型的原则:
a.电压驻波比VSWR≤;
b.定向天线的前后比大于25db;c.市区优选电调下倾角的天线;d.天线的防水性能良好。
天线安装
a.合理选择挂高,合理使用自立铁塔的平台;b.定向天线主瓣方向100米以内无阻挡;
c.根据站距合理控制定向天线下倾角的范围,下倾角计算方法如下:
θ=arctan(2h/D),式
中h为天线挂高,D为相邻基站间的站距;d.尽量减少馈线长度,减少传输损耗;
e.室内的吸顶天线尽量安装在无屏蔽无花板的上方。
室内站的机房设备的配置。
在机房设备的布局中,需要考虑强电压,弱电压,信
号区的协调和隔离,机房走线合理,避免各种线路混合、交叉造成的干扰。
一般的基站机房设备配置如下表:
设备名称收发信机开关电源电池组传输设备交流配电箱监控设备空调数量根据载频数而定1架2组1套1架1套1架功能主设备、无线信号的收发接强电转换为弱电,完成对蓄电池充电交流断电时给设备供电完成中心机房与基站设备的传输交流分配实现控制中心对基站运行的监测、控制保持机房一定的温度机房的平面布置遵循以下原则:
a.机柜距墙最小距离为;b.机柜的正面避免对墙;c.每排设备之间不留间距;
d.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信号设备应分区布放;
e.走线架的宽度建设用400mm;走线架上的导线应把电源线、信号线分两侧用扎带固定;f.走线架在设备上方距地面—;
g.走线架对墙加固,吊挂、立柱、垂直连接必须按标准设计;h.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接地必须分别连接到地线母排;i.机房内所有落地设备必须对地防震加固;
j.所有的导线馈线的弧度必须大于它的曲率半径。
一个典型的机房平面布置和走线架布置如下:
一个GSM基站的载波数量是随话务量的增加而增加的,部分站型的载波数量与话务量的对照表如下:
站型O1O2S11S111S121S221S222S223S224S333S332S21载波数量22345678983 信道数71414212835425057665821话务量
图1机房设备总体情况
图2主设备机柜图3传输综合柜
配套设计:
A.塔桅
基站铁塔桅杆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网络覆盖、地理环境和建设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可选的有桅杆、角钢落地塔、单管塔、楼顶塔、拉线塔、增高架等,不同的覆盖需求确定不同的高度,常见的塔桅和它的使用场合如下表:
桅杆选择参考类型桅杆落地塔单管塔楼顶塔拉线塔增高支架说明一般高度在3—7m之间,一根桅杆上安装一副天线一般在40m以上,2—3个平台高度在30—50m之间,1—2个平台15m以上,高度根据技术需求和楼的条件确定一般高度在20m以上一般高度在7—15m之间,用于在楼顶增高天线应用场合用于市区楼顶普遍应用于农村和郊区一般用于市区和郊区有条件的楼顶用于楼顶或用于农村地区,占地面积大用于市区、郊区楼顶,需要增高天线,但是用桅杆叉不能满足高度的情形新建塔桅应按移动通信基站塔桅工艺要求进行设计,塔桅结构应满足移动通信系统的收发信天线安装要求和干扰隔离的要求,其高度应根据覆盖要求决定,铁塔的各种平台数量及间距应按通信要求确定。
B.走线架和馈线调
机房走线架宽度一般不低于400mm
走线架的支撑杆使用凹型钢,对天花板的吊挂的圆钢不低于φ8,对墙加固的角钢长度应大于走线架的宽度
走线架垂直连接应用标准紧固件
馈线窗采用成品的密封馈线窗,馈线窗的下沿要高于走线架50mm,馈线窗外侧的馈线留有防水迥弯
图4馈线
C.电源移动通信基站一般采用交流引入,交直流配电和整流设备。
自建市电变压器的基站,要求引入一路交流市电,在机房附近用H杆架空安装 从其它公用市电引入的380V市电一般用埋设电力电缆引入基站三相380V市电,电压范围:
323—418V 市电容量15—20KVA左右 三相四线制采用3×25+1×16mm2的电力电缆,交流零线严禁与机房保护地、工作地相连
电表一般装在室外,在市电引入处加装避雷装置,位置应在交流配线电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