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353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1894年,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提出了“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主张,这表明孙中山(  )

A.希望通过和平改革拯救祖国B.希望通过暴力革命拯救祖国

C.已经对清政府彻底失望D.坚信三民主义能够救中国

解析:

D项显然不正确,从孙中山的上书主张可以看出当时对清政府抱有幻想,希望通过自身的改革来实现振兴,但这些主张被拒绝后孙中山已经对清政府彻底失望,希望通过暴力革命拯救祖国。

因此,B、C两项也不正确。

答案:

A

2.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推翻清朝统治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相结合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  )

A.上书李鸿章     B.兴中会纲领的提出

C.《民报》的创刊D.三民主义的提出

解析:

1894年孙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首次结合在一起。

答案:

B

3.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

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以致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解析:

材料中指出,由于农民阶级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是民主革命的坚定同盟军,从而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答案:

C

4.“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毛泽东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在(  )

A.中共建党初期B.国民大革命时期C.土地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

题干所述的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党的领导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

它提出于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正确。

答案:

C

5.邓小平指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这段话深刻阐明了(  )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解析:

材料强调了“一切从本本出发”的危害,从而从反面证明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答案:

A

6.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说:

“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

”对这句话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东西

B.指出了姓“资”姓“社”的标准是看它为谁服务

C.使用机器生产就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认为这台机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属最佳选择题。

A、C两项表述较片面,与史实不符;比较B、D两项,B项更准确地表达了邓小平的意思。

答案:

B

7.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  )

A.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

B.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C.着重表现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D.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解析: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中年后,金军南下,流落南方,受环境的影响,其作品渗透了忧伤的感情,其中也有怀念中原故土的篇章。

答案:

A

8.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王骥德感叹:

“(文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

”此话反映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  )

A.元代城市经济繁荣B.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品味

C.文人贫穷,地位低下D.继承发展了前代戏曲精华

解析:

由题干中“文人的贫穷”“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可以得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是文人贫穷,地位低下。

答案:

C

9.“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

A.汉赋B.宋词C.京剧D.书法

解析:

从题干表述来看,这是一种表演艺术,再加上题干中“丑角”行当,可以断定选C。

答案:

C

10.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

这主要说明了(  )

A.京剧是在融合了各剧种的基础上形成的B.京剧属于我国的“国剧”

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主要讲的是京剧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体现了京剧是多剧种互相吸收融合的产物。

京剧后来发展为“国剧”,但材料无法体现,京剧成熟于同治、光绪年间。

答案:

A

1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示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正确的是(  )

A.①生②净③旦④丑B.①净②生③旦④丑

C.①旦②生③丑④净D.①生②净③丑④旦

解析:

生主要是男性人物的扮演者,有老生、小生、武生之别;旦主要是女性人物的扮演者,有正旦、花旦、武旦等分支;净俗称花脸,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以表现其粗犷豪迈或阴险毒辣等不同性格,丑一般在鼻梁、两眼之间画一块白粉,为喜剧角色。

答案:

C

11.《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

该画(  )

A.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B.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传神

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

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属于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

故答案为C。

答案:

C

在一些城市的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看到,乘客只要将卡在车门口的一台小机器前一晃,机器就能发出通过的信号。

这就是“非接触式IC卡”,它运用了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

这一原理的提出者是(  )

A.富尔顿B.西门子C.法拉第D.爱迪生

解析:

IC卡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最早发现这一现象。

答案:

C

13.严复翻译了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其目的是(  )

A.倡导社会变革B.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C.与外国人进行商业竞争D.适应外国侵略中国的社会现实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含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可理解为列强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必须起来自救自强,变革社会,才能摆脱外来压迫,否则落后就要挨打,A项符合要求。

答案:

A

14.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这种做法(  )

A.暴露了思想深处的封建思想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

C.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D.躲避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康有为认为,由平民百姓来改制,阻力很大,如果借助“先王”,则“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是一种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选B项,即使这样,康有为的思想也没有躲避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D项错误;A、C两项明显错误。

答案:

B

15.曾任北大校长并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人物是(  )

A.梁启超B.陈独秀C.蔡元培D.李大钊

解析:

蔡元培先生曾任北大校长并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

答案:

C

16.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andScience”辩护。

这里的“DemocracyandScience”指(  )

A.科学与技术B.民主与共和

C.自由与平等D.民主与科学

解析:

本题为双语试题,解答该题可有两种途径,一是可直接据所掌握英语知识进行翻译,另一途径是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新文化运动及其口号“民主与科学”进行判断。

答案:

D

17.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首倡民主与科学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D.宣传马克思主义

解析: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是为了配合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而写的。

答案:

C

18.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

“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个人是(  )

A.马丁·路德B.罗马教皇C.红衣主教D.加尔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主张。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这体现的是马丁·路德的“信仰得救”思想。

答案:

A

9.马丁·路德曾经说过:

“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

”马丁·路德在此所说的“第三者”指的是(  )

A.教皇、教士B.资产阶级C.广大民众D.封建领主

解析:

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因此“第三者”指的是教皇、教士。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20.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

A.“赎罪券”和《圣经》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解析: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打破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建立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故前一个“枷锁”指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后一个“枷锁”指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

答案:

B

2、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

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

——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张子语录》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性格?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绘画的特点。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北宋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

(1)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第

(2)问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角度回答;第(3)问注意文人画与风俗画的不同特点。

答案:

(1)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经济文化功能增强。

(2)注重气节和德操,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3)特点:

山水画注重意境;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盛行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二 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

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

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材料三 1997年2月l9日距香港回归日只剩131天。

特区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