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2860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春》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春》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春》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春》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教学设计.docx

《《春》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教学设计.docx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德保初中李英霞

一.教学设想:

《春》是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这篇散文内容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中我打算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

又因该篇节奏感强,具有音乐的美感,故想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诵读上,以读带赏,读赏结合,便于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初步奠定初一学生的鉴赏基础,通过对《春》示范性的阅读教学带动其他篇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

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要学会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方法。

四.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搜集整理一些关于“春”的古诗句;了解朱自清其人其事。

3.媒体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欣赏配乐朗诵录音。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结构,欣赏描写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找春天:

导入语:

同学们,春天在哪里呢?

在这里,在我们身边,在古诗词句中......下面请同学们从所学过的古诗词中去找春天。

(生回答出诗句——:

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问:

“能不能告诉老师诗句写的是春天的什么景物呢?

”   例:

上面的例句写的是小草。

问:

“写草(或花、雨、风)怎么样?

”   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写出了草旺盛的生命力。

二、听春天:

 

我们找到了春天,春天是那么美丽,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一起来感受那美丽的春景。

播放朗读录音:

请同学们用心静听(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听出作者写了春的哪些景物?

听出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初步感受意境美。

感知内容:

让学生用“我听出了春美,美在”的方式概括文意。

三、读春天

 分小组朗读课文,读后完成:

(一)预习检测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水涨应和薄烟黄晕捉迷藏宛转散在草丛里

2、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散文代表作有:

《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二)讨论问题,教师点拨:

(1)本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是什么?

明确:

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

(1)、绘春(2-7)、颂春(8-10)。

(盼春    绘春    颂春)

点明:

课文第1段盼春,是总领全篇,引起下文,即点题;第2段至第7段绘春,是文章的主体;第8段至第10段颂春,是结尾,也是点睛之笔。

板书:

板书:

 

四、诵春天:

  

全体同学诵读课文“颂春”部分,并思考:

1.文章中最能概括春的特点的句子是什么?

(引出文末的三个句子)

结尾三个句子,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是“新生”的;(教师板书“新”)

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她非常“娇美”;(教师板书“美”)

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

(教师板书“力”)

2.结尾三个句子,能否调换,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结尾三个句子,不能调换,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

3.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新”“美”“力”?

是怎样体现的?

(此处是本课的重点)

新:

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水涨起来,花儿开了,杨柳吐出了新绿,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人们的新的精神面貌,等等。

美:

太阳的颜色,小草的颜色,春花是最典型的美,风中牧童吹笛的画面,宁静优美的水墨春雨图,等等。

力:

小草生长,孩子们的活力,各种花儿斗艳,迎春的人们充满活力,等等。

附板书:

像娃娃——“新”

(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

像小姑娘——“美”

(百花争艳,景色动人)

像青年——“力”

(春天就充满活力)

三个比喻依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独立成段,是

为了强调春的不同成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赞美春的真挚

感情。

五、课堂小结

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赞春,构思精巧,结构严谨。

作者抓住春天的“新”“美”“力”描绘了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歌颂了春天的美好,还可以看到,作者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

六、布置作业 

以夏天、秋天或冬天开头仿写最后三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训练了朗读课文,梳理了文章结构,谁能说说全文分几部分?

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板书:

盼春——绘春——赞春)

本文于开头写盼春,就让读者内心掀起思春的波澜,为下文描绘春景奠定了欢乐基调,从第二段开始,作者抓住春天的特征,粗略勾勒了春天的轮廓画,创造了一个动人的意境,然后作者从容不迫地推出五幅特写镜头,浓墨重彩细致入微地描写春天的动人景象。

本节课老师带领同学们继续品读春之美吧!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作用;

2、借景抒情的写法;

3、写景方法小结。

三、导读促学,授之以渔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

1、简析“盼春”。

出示问题组:

春天来了没有?

(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天还没有来)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

(“盼望着”)为什么叠用“盼望着”?

(作者心情急切)这一小节有两个词“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什么作用?

(给人柔和的感觉)

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总写呢?

(“一切”)

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

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

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他们。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

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

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

“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

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小结:

作者在这一小节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总体景色,然后又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四、让学生根据老师赏析的方法,赏析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采取分组合作的方法,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仔细品味语言,使“教”与“学”均置身于作品所设置的意境之中。

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以“读”促“学”。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性学习。

合作探究:

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说说喜欢的理由。

或文中哪个句子、哪个词语运用最妙?

说说理由。

用“我读(句段),欣赏到了的美,美在。

或这幅春景图中,有人有物,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高有低,你能说说这样描绘景物的妙处吗?

(结合学生实情,可选择其一赏析)

教师附品读参考题:

品读春草图:

思考

1、春草有什么样的特点?

2、本段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写小草的?

3、划出间接写人在草地上的感受的句子,圈出用得很有表现力的词,并体会其作用。

品读“春花图”,思考:

1、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2、作者写蝴蝶、蜜蜂有什么作用?

3、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你能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品读春风图,思考

1、春风有什么样的特点?

2、春风图作者怎样描绘?

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本段是怎样写景抒情的?

(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4、用圈点评注的方法,圈出你觉得用得很有表现力的词,并体会其作用。

品读迎春图,思考

1、画面的主体是谁?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讨论归纳写景方法

写景方法: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3、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等

4、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这篇文章,在学习过程中,大家首先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接着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

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

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七、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八.布置作业

小练笔:

我心中的秋天

根据你所听到、看到、想到的秋天景象,写一段话来赞美秋天

要求:

300字左右。

提示:

景物描写的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描写景物。

2.选用各种修辞手法。

3.选用能准确体现景物特点的动词、形容词。

 

教学反思

1、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所以,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2、课堂主问设计较好。

教学过程中,我在梳理了结构内容后从文章最后三段进入课堂主问:

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新”“美”“力”?

该主问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明白本文的中心,高屋建瓴的审视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特征来描写景物,还可以通过主问的引领进入五幅图中寻找词语句子,从而把对五幅图的赏析串联起来。

这个问题都能结构起课堂的一个教学板块,具有“一问抵多问”的效果,课堂整体感强,学生的思路清晰。

课堂也由于这一个问题而形成了长时间的学生活动的板块,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