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教案102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478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教案10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五年级科学教案10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五年级科学教案10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五年级科学教案10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五年级科学教案10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教案1023.docx

《五年级科学教案1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教案1023.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教案1023.docx

五年级科学教案1023

第十课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一、探究目标:

1大胆质疑,通过观察和实验,乐于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的现象。

二、情感目标:

乐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能体验自主探究的快乐。

三、认知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具准备:

各种声音的录音带、瓶子、钢尺、鼓、鼓棍、锣、小黄豆、系着线的泡沫小球。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

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乐章。

(教师播放录音)

2、引导学生谈谈听后感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听到了什么)

3、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听到的各种声音。

4、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声音的疑问。

5、揭示课题:

声音的产生(板书)

一、自主探究

(一)学生展示带来的发声材料,设计实验。

1、师:

大家说说看,鼓、锣、瓶子等物体,你不动它,它能自己发出声音吗?

怎样做就能使它们发出声音呢?

2、分组实验。

(学生对物体分别进行敲、打、吹……)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

任何物体在静止的状态下,都不能自行发出声音。

当给它们一定作用的力时就能发出声音。

(二)学生根据课前制定的实验计划开展探究,根据探究的问题,选择实验材料,研究实验方法,将讨论的结果记在“小组实验方案表中”。

实验1:

在鼓面上撒些小黄豆,敲击鼓面时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2:

把用系着线的小泡沫球靠近敲打后的锣面,观察小泡沫球发生的变化。

实验3:

在桌子边上压住钢尺的一端,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实验方案表

小组共同探究的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小组内共同选择的实验材料(在选

择的材料序号前打“√”)

(1)队鼓(上面撒有小黄豆)、鼓棍。

(2)锣、系着线的小泡沫球。

(3)钢尺

小组内口头研究的实验方法或

实验步骤

小组内对研究的问题进行

归纳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

(教师倾听、观看,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在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发生什么现象?

重点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把不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

1、汇报探究成果,交流信息。

(1)指名小组汇报。

(两人演示,一人讲解)

(2)小组互相讨论实验得出的结论。

(3)展示仪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方案表,教师以一个实验例子反馈学生的实验方案。

(4)师生总结。

(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三)研究物体停止振动的现象,是否能听到声音。

1、谈话:

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停止振动又会怎样?

下面大家设法使振动着的鼓、锣立即停止,看能不能再听到声音,说说为什么?

2、指导小组实验。

(自行设计实验),教师巡视观看。

3、汇报实验结果。

4、师生总结:

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

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

又一次的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拓展活动

1、引导学生拨动钢尺时观察钢尺的运动轨迹(教师加以解释什么是运动轨迹),并把它画出来。

2、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轨迹图。

3、教师分析尺子的运动轨迹图,加深学生对物体振动的理解。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明白了声音产生的一些规律和原理。

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

 

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

自主探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第十一课 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向四面八方的,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1、大鼓、4个背后吊着一个小泡沫球的纸屏。

2、水槽、水、闹钟、塑料袋、扎线、长木条、木板、两根金属棒。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1、谈话:

大自然奇妙无穷,各种声音交错在一起,遥相呼应,如同一曲曲交响乐,使世界充满生机。

这里所指的"交响乐"是由哪些声音组成的?

它们来自何方?

2、学生讨论、汇报。

3、师生小结:

这些来自天上、地下、水中、工厂等四面八方的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耳朵里的呢?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传播的途径。

(1)提问:

每天上课铃一响,校园各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

挂在高处的喇叭一响,全山村都能听到。

树上的鸟鸣,人在树下的四周较远处也能听到......这是为什么呢?

想想看声音是在哪里传播的,传播的方向又是怎样的。

(2)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可适时提示:

如树上的鸟鸣,树周围和人之间充满着什么物体,说明声音可以在什么物体中传播,四周都能听见,说明声音是向哪个方向传播的)

(3)小结: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推想:

声音是通过空气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引导学生研究声音传播的形式。

(1)提问:

将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一圈圈向外传的水波和听到石子落水声)

(2)实验:

一名学生在教室中间敲大鼓,其他同学围绕四周观察鼓周围立的纸屏及纸屏背后的小泡沫球有什么现象?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

击鼓使鼓面振动发出声音,会引起周围空气也跟着振动,就形成了声波,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5)讨论:

纸屏上的小球为什么会振动?

为什么各个方向的小球都会振动?

鼓声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6)小结:

随着鼓声我们看到纸屏上的小球振动,这是由于击鼓产生的声波从鼓面通过空气传向四周的纸屏,引起纸屏和小球振动。

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又引起耳朵里的鼓膜振动,我们才听到了声音。

3、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1)提问:

声音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

(2)分组实验。

(让学生自己根据所给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程序,并提醒不可把闹钟不加防水措施放入水中)

(3)汇报实验结果。

(4)师生总结:

通过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课后感受:

学生都能了解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第十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

过程与与方法

1.能够使用助听器进行耳廓功能的模拟研究。

2.能从纸屏上小球跳动的实验推测人是怎样感觉到声音的。

科学知识

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知道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2.认识到噪音的危害,学会积极地应对噪音的办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激趣导入

1.听声音,交流:

听到了哪些声音?

2.你们是用什么听到声音的?

板书:

耳朵

3.古人说:

“学贵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就是说带着问题学习,会有更多的收获,更大的进步。

那同学们看到“耳朵”,想提出些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板书:

怎样听到声音?

 构造?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    探究耳朵的构造 

1.要知道耳朵到怎样听到声音,首先必须搞清楚耳朵的构造,请大家互相观察一下我们的耳朵。

2.交流看到了什么?

3.其实在耳朵里面看不见的部分还有很多。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耳朵的解剖模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把它叫什么?

4.指(耳蜗)部分,这一部分像什么?

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到底这些部分叫什么?

科学上是怎么命名的?

一起看大屏幕。

(多媒体演示)

三、探究耳朵怎样听到声音的

  1.我们已经搞清楚了耳朵的构造,谁能大胆推测一下耳朵怎样听到声音的?

2.探讨耳朵的各个部分的作用?

  3.先说说耳廓的作用。

谁来猜测一下。

根据猜测设计实验。

  4.实验

学生第一次将喇叭形的“助听器”小的一端贴近耳朵听声音,大口对着声源,并把另一耳朵捂住。

第二次将“助听器”的大口对着耳朵,辨别戴上“助听器”与不戴“助听器”有什么不同?

5.  为什么会这样?

得出结论:

把喇叭靠近耳廓其实就是把耳廓——变大或缩小了,耳廓的作用就是“收集声波”。

6.同学们真会动脑,给大家来点奖励。

我做个魔术给大家看看。

 实验:

(1)手拍纸屏,贴着纸屏的球动了。

  看到什么?

这是魔术吗?

(2)这个你们也会做,不稀奇,现在来个真正的魔术。

   实验:

将鼓放在纸屏不远处,敲鼓,小球动了。

7.   能对刚才的现象进行解释吗?

8.得出结论:

敲鼓产生了声波,声波在空气中向前传播,撞到了纸屏,使纸屏振动,从而推动小球振动。

想想,这个纸屏相当于耳朵的哪个部分?

9.推断得出鼓膜的作用——声波撞击鼓膜,鼓膜振动

10.再次推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1.多媒体演示:

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2.看来,同学们和科学家研究的差不多,都是一个个小小科学家了。

把掌声送给自己。

四、    爱护我们的耳朵

   1.学生捂住耳朵,交流感受。

   2.  耳朵是我们唯一的听觉**,如果一个人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了会怎么样?

   3. 一个人听力受损,会带来很多的不方便,会很痛苦。

所以我们人都要保护我们的耳朵。

我国还把每年的3月3日定为爱耳日。

4.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耳朵?

5.  出示书中的三幅画面:

回忆一下,你们听到过这些场景中的声音吗?

在这儿,我不忍心,也不能将这些声音播放给大家听,为什么?

请听到过这些声音的同学说说感受。

6.明白什么是是噪声。

在我们生活中,你还遭遇过哪些噪声?

7.噪声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

那我们能为减少噪声污染做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

 

第十三、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五年级

2、学科:

青岛版科学 五年级上册

3、课时:

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①课前利用XX, 搜索有关噪声危害与防治的相关资料,并关注生产、生活中噪声大量存在的事实与造成的危害。

②提供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解释(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③丰富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播放与噪声相关资料,创设教学情景,丰富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不断体验、感悟、提升。

二、教学课题: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利于消除噪声的科技新产品、新材料;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也可以产生负面影响;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在参与消除噪声研究中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意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知识目标:

1、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危害;2、能区分乐音和噪声,知道减弱噪声的方法。

能力目标:

1、会利用XX搜索资料,会查阅书刊,采用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及其它信息源;2、懂得通过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三、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让学生XX搜索、会查阅书刊,采用调查访问搜集有关噪声的资料;2、能区分乐音和噪声,提出噪声防治的方法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噪声现象。

四、教学方法:

噪声在生活中学生经常听到,但其对噪声的有关知识了解不多,特别是采取哪些方法防治噪声的知道更少。

因此基于问题学习,运用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老师找了很多种声音,请大家仔细听一下,都有什么声音。

XX搜索各种各样的声音(出示各种噪声:

汽车发动、鸣笛声,摩托车发动的声音,火车发动、鸣笛声,直升飞机的声音、飞机轰炸声,警报声等)

师:

你听了有什么感受?

这些刺耳、令人讨厌的声音叫什么?

(噪声)

师:

的确,噪声非常令人讨厌,我听了刚才的噪声,心里也很烦躁,为了缓解大家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