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22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报告.docx

《社会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报告.docx

社会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报告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单位:

姓名:

时间:

社会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报告

  尊敬的刘副书记及各位领导:

  正当全乡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力推进全乡农业农村工作之际,刘副书记携各位领导莅临我乡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乡各族干部群众的关心和厚爱。

在此,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及全乡1万2千多各族干部群众,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我全乡社会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

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乡情

  ××乡位于××县南部,距县城17公里。

由于受地理环境、自然历史和群众思想文化素质总体较低等诸多因素制约,我乡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是典型的集边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特困乡。

  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州、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目标,进一步为“三农”服务,狠抓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通过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确保了我乡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一是粮食生产得到恢复性增长。

2008年年末粮食播种面积达28605亩,其中完成大春农作物播种面积20730亩,小春总播种面积7875亩。

粮食总产量418.91万公斤,比上年增46633公斤,增幅为1。

人均有粮350.8公斤。

二是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

高效作物面积进一步扩大,蔬菜、油菜、草果、马铃薯、碗豆、蚕豆等经济作物呈现面积、单产、价格、效益四增的好形势。

养殖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年内大中牲畜存栏18778头(只),出栏12971头(只)。

优势特色产业建设进一步扩大,继续推进“四个百万”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以黄莲、重楼为主的中草药基地建设,扩大草果、核桃、漆树、橘子等林果的种植面积,加快实施冬季玉米开发和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着力建设以黑山羊、独龙牛为主的特色养殖基地,积极推进以罗单9号、罗单3号、杂交水稻为主的良种推广。

三是农业对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2008年,全乡实现经济总收入1141万元,比上年增加117万元,同比增长11.43;农民人均纯收入1048元,比上年增加117元,同比增长12.57。

四是劳动力转移步伐得到进一步加快。

2008年,我乡现有劳动力6249人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有1268人(其中劳务输出有75人,自发组织外出打工有685人,季节性打工有508人),外出劳务收入达218万元。

五是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近年,通过全乡人民的研解努力和在国家政策扶持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全乡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村容村貌;加大农村水利化工程建设,使60.3的农民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改善农田灌溉沟渠,全力推进中低产农田建设进程;进一步推进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2008年,我乡争取到了农网改造工程的立项建设,现已完成对架科村的农网改造,其它各村的农网改造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有望在2010年实现户户通电。

截止目前,我乡50的自然村已通了电。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重要保障;通达工程项目的建成,有效解决了约4500人出行难的问题,有效减少因道路基础设施薄弱而存在的安全隐患,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乡农贸市场的建成对促进市场发展、满足当地群众的消费需求、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是扶贫攻坚与社会保障成效明显。

扶贫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和整村推进项目及易地搬迁项目的实施,解决了群众住房困难,居住不安全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民政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因缺少劳力、低收入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因灾、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抚养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人群的最低生活;实行惠农补贴资金“财政一折通”,有效解决了群众购买生产资料的实际困难。

七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计生等社会事业得到全面进步。

近年来,我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备,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使全乡的教育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办学条件与学校环境得到了改善,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

2008年,我乡“两基”工作通过了省、州、县检查组的检查评估,“两基”工作顺利达标。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49,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5.27,小考升学率和中考升学率达成协议100。

年内共新建和扩建校舍850平方米;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助、社区卫生服务和防艾体系建设。

乡村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乡共有村级医疗室6个,村医务人员14人。

乡级卫生院1个,共有12医务人员11人。

进一步扩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2009年群众参合率达97以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建设,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不起病等问题;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果;强化领导,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

育活动。

有效控制早婚早育、计划外怀孕、计划外生育等问题,对流动人口得到有效的管理。

八是工矿商贸、道路交通、消防等安全工作措施到位,有效遏制特重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了一般事故,为全乡其它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九是残联、土地管理、共青团、妇女儿童、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一)、基层党组织情况

  1、党支部情况:

全乡共有12个党支部,其中机关6个党支部,农村6个党支部;共有27个党小组,党员空白社有29个;

  2、党员情况:

全乡共236名党员(男203人,女33人),预备党员39人;其中机关党员90人(男72人,女18人),预备党员22人;农村党员146人(男131人,女15人),预备党员17人;

  3、党员文化情况:

全乡236名党员中,文盲党员13人;小学文化程度党员40人;初中文化程度党员75人;高中文化程度党员6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党员43人;

  4、党员民族情况:

全乡236名党员中,傈僳族161人,占全乡党员数的68;怒族20人,占全乡党员数的8.5;汉族6人,占全乡党员数的2.5;白族12人,占全乡党员数的5.08;纳西族2人,占全乡党员数的0.85;普米族1人,占全乡党员数的0.4;

  5、党员年龄结构情况:

全乡236名党员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75人,36—45岁的有71人,46—54岁的有35人,55—59岁的有15人,60岁以上的有40人。

  

(二)、党建工作情况

  近年来,乡党委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建设边疆党建长廊工作为契机,围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五好五带头”的总体目标,认真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工作措施,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总结新经验。

一是以“五强”为入手,深化“五好”乡党委建设。

1、落实党建工作目标责任。

为深入贯彻落实年初全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的精神,切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乡党委召开了专题会议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制定了全乡2008—2009年度党建工作思路方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

根据《2008—2009年××县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结合本乡党建工作实际,与各村签订了《2008—2009××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

2、健全党建工作机制。

为及时查找、分析、解决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总结经验,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建联络员党建工作汇报会制度和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全面掌握基层党建的“第一信号”,确保人员、责任落实到位,并强化督促检查工作机制,使党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扎实开展“科学发展创新业、为民办事树风范”主题实践活动。

按照县委组织部有关要求,在乡领导班子成员中认真开展“科学发展创新业、为民办事树风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和“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

乡党委于2008年11月20日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组织、宣传、纪委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对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一是乡党委对各村党支部和乡直各支部签订的《2008—2009年××县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二是乡党政班子成员带队进村入户开展活动,听民声、解民意、破难题,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列入2008—2009年党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通过开展活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乡党委、政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了在群众当中的影响力。

4、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坚持完善党政班子和干部学制制度,充分利用各种载体,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班子发言与讨论、辅导与交流、观看党员电教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每月集中学习1次以上,做到学习有计划、学前有准备、学中有讨论、学后有记录,把学习情况列入干部年度考核的内容,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在兴起干部学习理论的同时,学以致用,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5、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狠抓干部队伍建设。

根据我乡党建工作实际,认真制订了《××乡2008—2009年“五好”乡党委实施方案》。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理论学习和工作考核等各项制度,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建立和健全乡村两级干部素质的激励机制,使各项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着眼点,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

1、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乡各党支部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共召开支委会、党员会、党小组会23场(次),上党课10场次,党员参训率达到90。

在活动开展中,各支部注重做到了四个结合:

即把学习政策理论同进一步提高素质,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相结合;把学习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同解决农村各类难点、热点问题相结合;把学习县委会议精神同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相结合;把学习省党代会精神同推动当前工作相结合,强化了学习教育的效果。

2、积极开展党员远程教育。

各支部按县委组织部的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党员收看了中央、省、州、县党代会现场直播、新农村建设等远程教育片,进而鼓足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

3、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在党员发展上,严格按照“十六字”方针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把学员队伍的“入口”关,继续巩固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和票决制成果,注意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2008年内共发展党员39名,培养积极分子25名,为党员队伍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党员队伍不断改善,分布更趋合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4、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

对全乡党员外出情况进一步摸底调查,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名外出流动党员。

5、加强党费收缴和使用管理。

一是加强上级下拨党费的管理,做到及时下拨,不载留,不扣留。

二是加强党费的收缴工作,按季度做好党费的收缴。

  (三)、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党员队伍建设还不适应新形势要求,先锋模范作用还不明显;二是个别村,党支部核心作用不明显,工作缺乏活力;三是党建工作载体还不够活,特色不够明显;四是党建经费投入不足,党支部活动较难开展;五是村级体育活动场所年久失修,无法正常开展体育活动,而村内无力解决修缮经费。

  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是找准差距,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二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立足创新抓特色;三是坚持党员发展工作。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发展党员工作方针,把在群众中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生产经营能力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进分子吸纳到党组织中来。

同时,进一步加强年轻党员、妇女党员的培养力度,使党员队伍结构不断趋向合理;四是按照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要求,认真抓好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五是加强对党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