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一及其作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789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一及其作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一及其作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一及其作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一及其作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一及其作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一及其作答.docx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一及其作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一及其作答.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一及其作答.docx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一及其作答

2009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

(一)及其作答

农副产品污染问题

一、给定资料

材料一:

  一条游动时宛如蝴蝶的鱼,近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在日前的专项抽检中,30件多宝鱼样品被检出违禁药物,有的同时检出几种违禁药物。

     多宝鱼学名大菱鲆,原产于欧洲,1992年被引入我国。

其身体扁平,褐色中隐约可见黑色和棕色的花纹,游动时体态优美,宛如水中蝴蝶,故又被称为“蝴蝶鱼”。

肉质鲜美的多宝鱼,是上海市民餐桌上的美味菜肴。

但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最近的专项抽检发现,多宝鱼药物残留超标现象严重。

     被送检的30件多宝鱼样品,全部检出了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硝基呋喃类药物在国际国内均为禁用渔药;与此同时,部分样品还被检出环丙沙星、氯霉素、孔雀石绿、红霉素等多种禁用渔药残留;一些样品中的土霉素也超出国家标准限量要求。

     违禁药物引发安全事件:

一些养殖户在技术不过关的情况下,依靠使用违禁药物来控制鱼病,维持产量。

     记者检索农业部2002年4月颁布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发现,氯霉素、硝基呋喃类药物分列“禁用清单”的第4、第6类,禁用范围均为“所有食品动物”,其原料药及单方、复方制剂产品要求停止生产、经营和使用。

     上海水产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李家乐表示,多宝鱼本身的抗病能力较差,养殖技术要求较高,一旦管理不善,容易出现烂鳍、烂尾等。

近年来,人工养殖多宝鱼在我国飞速发展,全国养殖面积已超过500万平方米,年产量约为4万吨。

一些养殖户在技术不过关的情况下,依靠使用违禁药物来控制鱼病,维持产量。

     “其实,多宝鱼只是个案之一,违禁药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已频繁出现。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总工程师马志英说,“此前刚刚被媒体曝光的咸蛋中的‘苏丹红’,以及曾导致上海300多人中毒的‘瘦肉精’等,都是不允许出现在食品中的。

     不少消费者质疑,禁令与检测标准之间为何如此脱节?

一位监管人员向记者坦言,这其中的确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譬如,相对于防腐剂、甜蜜素等可用、但限制用量的添加剂来说,苏丹红属于禁用物,理论上就不应该出现在食品中,所以监管部门通常不检测此类“不应该存在的东西”。

“我们根本不知道里面加了什么东西,怎么测呀?

     专家认为,目前食品中滥用添加剂、养殖过程中滥用化学药剂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养殖、种植户为了追求产量或者产品外观鲜亮,违规使用禁用药物、添加剂。

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一方面,现有的检测标准中没有这些项目、没有检测依据,另一方面,缺乏足够的科研和技术手段,又不能确保及时发现问题。

     此次多宝鱼事件中,山东虽然拥有了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但受技术设备落后等因素影响,对于一些药物残留情况无法检测。

如上海检测的所有项目中,包括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在内的2种成分,山东目前均无法检测。

     与以往许多食品安全事件中政府跟着媒体曝光转不同,这次多宝鱼药物残留严重超标,是当地监管部门在日常监测中主动发现的。

     目前,上海用于食品抽检的经费已从原先的每年300多万元,增加到6000万元左右;抽检频次达到5件/万人,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件/万人的标准;全市已经设立了79个监测点,对粮食、蔬菜、水产品等14大类食品进行污染物监测。

     “流通领域的市场抽检的确能够发现问题,但消费环节已处于整个链条的最末端。

”马志英说,消费环节发现问题时,危害往往已经造成且波及面积较广。

另一方面,违禁药一经使用,再要从动物、食品中检测出来,成本比较高。

专家指出,在尽快提高农产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等安全检测能力、完善相关检测标准体系的同时,我国对于渔药、添加剂的源头监管也亟待加强。

要把“事后救火”变为“事前防范”,明确全过程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主体,并加强对种植、养殖者的技术指导和病害防治指导。

2006年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故,多与农副产品密切相关。

瘦肉精中毒。

9月13日开始,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疑似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截至9月16日已有300多人到医院就诊。

9月17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确认中毒事故为瘦肉精中毒。

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添加到饲料里,可提高猪的瘦肉率,现已禁用。

如果瘦肉精含量过高,可能出现肌肉震颤、头晕、呕吐、心悸等中毒症状。

     大闸蟹致癌。

10月18日,台湾卫生部门发布消息,称从昆山阳澄湖水产公司进口的约3吨阳澄湖大闸蟹验出致癌物质硝基呋喃代谢物。

后来证实为夸大其词,国家质检总局10月20日对外表示,今年以来,内地大闸蟹出口743吨,没有发生质量卫生问题。

据了解,人体长期大量摄入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的可能性。

而且,蟹体内有大量的抗生素药物残留,会使食用者产生耐药性,降低此类药物的临床效果。

     “苏丹红”鸭蛋。

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苏丹红Ⅳ号。

11月14日,北京食品办又检出六种咸鸭蛋含苏丹红,大连等地也陆续发现含苏丹红的红心咸鸭蛋。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Ⅳ号列为三类致癌物,其初级代谢产物邻氨基偶氮甲苯和邻甲基苯胺均列为二类致癌物,对人可能致癌。

有毒的桂花鱼。

内地的多宝鱼事件还没消停,11月底,香港地区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对15个桂花鱼样本进行化验,结果发现11个样本含有孔雀石绿。

有问题的样本含孔雀石绿分量并不多,多数属“低”或“相当低”水平。

尽管如此,香港食环署仍呼吁市民暂时停食桂花鱼。

孔雀石绿是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既是染料,也是杀菌剂,可致癌。

它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可用作治理鱼类或鱼卵的寄生虫、真菌或细菌感染。

现已禁用。

 陈化粮事件。

12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因为部分媒体报道北京、天津等地相继发现万吨“陈化粮”,并称这些“陈化粮”均是“东北米”。

长期储存的陈化粮中的油脂会发生氧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醛、酮等物质。

储存时间过长的陈化粮,会残留一定量的农药,而且陈化粮会感染黄曲霉菌,继而产生黄曲霉毒素,长期食用会致癌。

材料二:

三农问题专家、人称“温三农”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说出了他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

“家家都种卫生地,化肥农药除草剂”,这句农村的顺口溜值得大家高度重视,因为它形象地反映出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农业生产的源头已经实现了“化学化”。

     我国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城乡居民既享受到了工业化与生俱来的好处,也感受到工业化造成的诸多困境。

消费者在为过去的毒大米,现在的苏丹红、多宝鱼等恶性事件惶恐不安的时候,往往容易就事论事地提出加强检查、加强监督等措施。

这固然没错,但我认为,一个更加本质的内因——令人不快的“现代化的社会成本”,似乎更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在工业化导向的不断追加农业物化投入的条件下,我国农业已经静悄悄地演变成了面源污染最广泛的产业。

     在多年来农民分户经营条件下难以开展归集天然来水的工程建设的困境中,一方面是30年前留下的能够利用天然来水的中小型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基本农田和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在目前这种分户经营体制条件下越是增加水利投入,反而越是促使农民单家独户地开采地下水并且不支付水资源使用费用,由此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和地表的盐碱化板结或沙化,天然来水也就越是难以补偿地下水。

最近20多年来,我们都知道华北平原地下水已经超采到80%以上,北京的地下水超采104%以上,都已经根本不可补充。

这样,农业已经演变为大范围过量开采水资源的产业,未来20年水资源危机将形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而且,农民都知道越使化肥地越薄,地越薄就越要多使用化肥。

中科院的土壤专家已经提出我国农业的“化学定时炸弹”之说,但并没有引起世人的足够警觉。

根据我常年在各地农村的考察经验,我认为:

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而耕地资源稀缺的国家,越是追求产量型农业的现代化,越是强求农民靠农业增收,造成的面源污染和水资源破坏就会越严重;化学化农业和设施农业(地膜和大棚)生产越是普遍,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施用的化肥、农药、除草剂和养殖业使用的催长激素、抗生素和重金属等化学物质和有害成分对农产品生产和居民食品安全造成的危害就越严重;越是在大城市集中搞“菜篮子”工程、“万头猪场”、“万头牛场”等大规模农业,就越会造成大规模牲畜排泄物的深度污染和防不胜防的人畜交叉感染疫病。

其实,西方发达国家在规模农业上是长期存在着激烈争论的,既认为这种现代化农业的规模经济能够带来效益,也承认其造成的严重污染。

我们在以后的政策讨论中也应该正反地看问题,而不是一味强调效益优先。

     还有些人认为,只要在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农村污染问题上引入“排污权拍卖”制度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恐怕也是需要澄清的“环境经济学”误区。

西方经济学派生的“环境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是把一个企业所造成的资源环境的污染这种外部性,当不由微观经济单位承担而由社会承担的时候,以排污权或污染指标的价值化拍卖来把外部性再内部化,以此来推高污染企业的生产成本,迫使企业降低污染或者淘汰出局。

这个理论逻辑上是成立的。

但问题是在农业上适用吗?

     我国农业是由分散小农从事的弱势产业,仅从化肥一项的污染看,一般被作物吸收的化肥最多不到30%,那也就是说,农业使用化肥所排出的污染至少是70%,粗饲的畜牧业排污比重也超过50%。

无论以什么形式把排污成本交给农业承担,按照这种理论逻辑测算都会使得农业破产,何况,在小农经济条件下怎么做得到?

而如果在弱势的农业和分散的农民群体不可能承担农业造成的污染成本的情况下,农业面源污染所造成的江河湖海的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土壤的普遍毒化和大气污染等等,这些外部性就只能由全社会承担!

这才是消费者普遍认为食品安全的前景堪忧的内在原因。

     近年来,由于缺乏实事求是的反思精神,我们在采取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办法的同时,一些人还试图进一步照搬在西方仅仅适用于大农场经济的“食品安全条码追踪系统”,不顾连美国农业专家都不得不承认的这种系统对小农经济于事无补的局限性。

多年来的教训告诉我们,照搬、照抄只能导致事倍功半或事与愿违。

     事实上,与其想当然地以为靠建立标准、审批和准入制度就万事大吉,不如放弃以往单纯追求GDP的发展观,踏踏实实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国家战略进程中,下决心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农村基层,去帮助中国高度分散的2.12亿小农户组织有机农产品生产合作社。

同时,政府应该把以往资助化肥农药农机的各种优惠政策,尽快调整为资助农民使用农家肥,资助开展有机农业生产的合作社。

     而广大市民消费者应该了解的起码常识是:

只有全社会都来帮助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合作社社员内部化的监督机制,才能从源头把住安全食品的生产关;我们也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总结我们五年来在各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和促进城乡和谐互动的工作之中有关“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的实际做法,归纳出的经验教训方方面面,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根据农产品“买方市场”的规律,强调市民应该“善待农民”;因为农民是在从事维持我们家人和子孙后代生命健康的劳苦工作;就是推动市民在农产品消费上实行“公平贸易”,否则我们追求的难道不恰恰是“低价吃饭、高价吃药”的恶性循环!

材料三:

春节将至,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引人关注。

近日,我国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标准。

有了标准,食品安全关是不是就可以把严?

记者为此专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所的叶志华研究员。

      记者:

首先请教一个问题:

在超市购买散装的鸡蛋,我们如何知道产品是符合标准的?

     叶志华:

在我国,产品标准分为推荐性和强制性两类。

就农产品而言,一些普通的经济性状指标多为推荐性标准,而涉及消费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性状指标都是强制性标准。

如果产品不符合强制性标准,就不得上市销售。

     你在超市购买鸡蛋,只要是诚实守信负责任的营销企业,所销售的产品都应符合强制性标准,而且会有所标识。

     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期出台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很多。

比如,去年12月1日油辣椒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首个鸡蛋国标草案也于日前制定完成,浙江省杭州市还颁布了有关肉鸡的质量标准规范。

     叶志华:

就农产品而言,及时研究制定和颁布实施一些新的标准,是完全必要的。

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现有生产技术水平,兼顾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一般来说,标准的制定是将生产经验和科研结果结合,将其规范化、条理化,再通过一定程序进行审核,最终由权威部门发布实施。

     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彼此之间既有分工,又有联系。

由于不同层次、不同地方以及一些重点企业都在制定标准,不了解内情的人就会感到标准太多,目不暇接。

     记者:

那么,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的现状如何?

     叶志华: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农业标准缺乏的问题非常突出:

一是标准缺乏,如稻谷、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只有一些简单的收购标准,仅靠杂质、水分的含量来确认等级,其他的指标,如营养品质、安全性状等都没有标准可言;二是标准陈旧,一些50年代制定的标准,到90年代仍在沿用;三是标准的技术含量低。

     从1999年开始,农业部、财政部启动了农业行业标准专项计划,历时7年。

目前我国的农业标准已近3000项,其中国家标准690多项,行业标准1600余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340项,涉及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和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但是,现有标准还不够。

我们看到,有许多新的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同时也有更多的新产品投入市场。

这都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制定和颁布实施新的标准予以规范。

      记者:

这些标准能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吗?

     叶志华:

从近几年农业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来看,“十五”以来,我国农产品,特别是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状况在整体好转,这其中,农产品质量标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标准在制定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对产地环境,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具体的生产过程、操作规范都有相应的标准,尤其是对农药、兽药、激素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及残留限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可以说,只要按标准生产,就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比如说,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发生的“瘦肉精”事件,实际上是一些小企业和养殖散户违规违标使用“瘦肉精”造成的。

如果饲料企业和养殖场能按标准组织生产,产品的质量安全就有保证,可以放心消费。

     记者:

有些人认为,只有食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的农产品,才是绝对安全的。

     叶志华:

这些消费者陷入了追求绝对安全的消费误区。

事实上,无论农产品还是食品,“零风险”是不存在的。

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不可能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但完全可以将这些投入品控制在对人体安全无害的剂量之内。

     以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为例,我们通过实验确认,多大剂量范围内的农药残留对人体是安全的,并在生产、加工环节中围绕这个标准来实现。

比如,发生病虫害后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需要稀释多少倍,用药后需要经过多长的安全间隔期才能采摘等,都按一定的标准来实施。

 

     记者:

有了标准,还需要哪些配套措施呢?

     叶志华:

近几年,我国有关主管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农业的标准化,如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扶持农业标准化龙头企业等。

     与此同时,还形成一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全国已有300多个农产品质检中心,既有常规例行监测、定点监测、拉网式检查,也有专项整治、抽检等等,从而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目前来看,一些大中型企业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基地,标准化工作做得比较好。

     记者:

农产品质量标准实施的难点在哪里呢?

     叶志华:

最突出的还是农业生产的规模问题。

要在小型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生产领域全面实施标准化,确非易事。

一个只种几亩地、养几头猪的农户,很难让他完全按标准操作。

只有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才能有效地推行标准化,才能有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

我们大力提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地也建了许多规模经营的标准化示范基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一定规模,按标准化的要求组织生产。

当然,还需要积极做好标准的宣传、普及和示范工作,引导广大农民学习标准、掌握标准,按标准的规范和要求从事农产品的生产,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落实在最基层。

材料四:

记者1月24日在珠海召开的“农业部2007年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会议”上获悉,2007年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工作重点确定。

今年,农业部在开展饲料质量例行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在饲料生产、经营环节和养殖场(户)开展使用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物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在牛羊养殖和反刍动物饲料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重点开展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例行监测。

     由于2006年的“红心鸭蛋”、“多宝鱼”和“上海瘦肉精中毒”等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农业部为此正在全国农业系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行动。

2007年饲料质监部门将如何作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如何更为有效地开展,既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饲料行业的发展。

因此,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在年初率先召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饲料质量检测机构负责人和部分重点省饲料行政主管部门,在明确工作重点的基础上,共同研讨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可谓意义非常。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在会上谈到,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行业大有可为。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按照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要求,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加强饲料安全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这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

今年,农业部将启动“健康养殖业推进行动”,现在正值关键时期,全国饲料行业部门应把握时机,按照饲料业发展“大安全”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提高饲料安全水平,从源头上杜绝不安全因素进入人类的食物链,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

     据了解,2006年,我国饲料产量预计保持在1亿吨以上。

为了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农业部严把饲料企业和产品的审核,以饲料卫生指标为重点开展了饲料市场整治,通报处理不合格企业213个。

同时,通过开展针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专项整治,对4900多个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养殖场(户)进行了抽查,检测饲料、猪尿样品9600多批次,查处违规饲料企业和养殖户141个;通过动物源性饲料例行监测行动,有效阻止了疯牛病通过饲料途径在我国的传播。

据统计,2006年,全国饲料产品总体合格率达到89.4%,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合格率均保持在90%以上,饲料中瘦肉精的检出率已经连续三年为零。

“2007年,农业部在保持饲料监测工作连续性的基础上,监测计划还将更具针对性。

”农业部畜牧业司饲料处副处长马莹告诉记者,2006年,农业部组织成立了“畜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小组”,针对上海瘦肉精中毒事件、河北“红心鸭蛋”事件等开展了瘦肉精拉网式检测和禽蛋中苏丹红专项检查。

今年,农业部将针对上述事件,新增蛋禽饲料中苏丹红监测项目,加大对水产饲料中呋喃唑酮的抽检力度。

材料五:

要通过逐步建立管理、监督、处罚、服务、应急为一体的监管工作格局,从五个方面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

抓全程管理,强化重点环节。

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推行产地编码制度。

在重点地区、重点品种和加工企业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试点。

启动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制度,推动生产记录和企业自检制度建设。

抓好产品认证和标志管理,严格执行转基因食品、液态奶等农产品标识制度,启动无公害农产品强制性认证试点。

要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

各地要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其生产的产品开展自检。

要监督批发市场搞好对入市产品的检测并建立报告制度,确保上市产品质量安全。

要对问题多发的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企业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经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依法采取查封扣押、暂停销售等措施。

   抓综合服务,提高主体素质。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经营等技术培训,提供信息、市场、管理等综合服务,提升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守法意识和质量观念。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将分散的农户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范畴,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

抓监督监测,消除质量隐患。

实行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测相结合,进一步强化监督抽查和专项检测,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监测,监督抽查的结果要依法向社会公布。

有条件的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派驻质量抽检员,开展抽查检测,监督指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检测制度,向农业部门报告质量安全信息,及时发现并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抓案件查处,加大执法力度。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公开曝光一批违法单位和个人。

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检查农产品生产记录和自检制度落实情况,对违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

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要坚决查封、扣押,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抓应急处置,建立应急机制。

按照“应急与预防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应急预案,细化操作手册,健全应急管理制度。

各地农业部门要尽快根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机制。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一定要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坚决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

材料六:

人们脑海中的不法分子却是一个庞大而又面目模糊的生产者概念。

他们没有品牌、没有标识、没有认证,和微观的农业生产一道隐没在城市消费者的视线之外。

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和作坊生产藏匿了问题和危机发生的出处,农产品追溯到源头都会陷入罪难罚众的困境。

     近日国内接二连三发生的农产品、水产品质量事件强烈冲击着社会民心,职能部门奔波追查检测求证,饮食大众忧心忡忡无所适从。

虽然皆可称为偶然事件,有关部门最终也以公布检测结果告一段落,但是不论合格与否,事件造成的社会伤痕却无法轻易消失。

公众除了质疑监管技术滞后,还会对非法加工者耿耿于怀。

     然而人们脑海中的不法分子却是一个庞大而又面目模糊的生产者概念。

他们没有品牌、没有标识、没有认证,和微观的农业生产一道隐没在城市消费者的视线之外。

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和作坊生产藏匿了问题和危机发生的出处,农产品追溯到源头都会陷入罪难罚众的困境。

无论是生物污染、化学污染还是物理污染,食品安全焦点最后还是归结到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节点上。

     在社会大生产的背景里,中国农业正告别田园史诗向技术应用迈进,但对于什么才是现代农业,主导观点仍停留在技术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土地生产率高的范畴。

这引导了基层的行政和技术力量的工作重心仍然是消除病虫害、提高出产率,传递高产增收的信号。

所以可以理解,为了对付鱼病、提高鱼的存活率,养殖业普遍使用工业用化工原料,这一度是水产学校的教材内容。

与此同时,农产品收购组织也向生产者传递市场喜好的信息。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红心鸡蛋比不够红的收购价格要高,农民就会自发寻找低成本的增红办法。

农户本能接受收购商的引导,但这种引导却未必是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