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四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560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四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四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四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四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四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四章.docx

《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四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四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四章.docx

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四章

简述儒家的行政组织思想?

一、孔子的行政组织思想: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提出了以“礼”为核心的行政组织思想。

1、维护严格的等级秩序。

孔子主张礼义治国,强调治国要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父、子要各守本分,各按自己的等级名分办事。

提出“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国无礼则不宁,事无礼则不成。

2、强调组织内的和谐。

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孔子说:

“礼之用,和为贵。

”等级秩序应以“爱人”、“仁政”、和谐相统一。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双方各尽其责,君臣关系就能和谐融洽。

3、选拔正直的人来参与管理。

孔子认为组织的管理者必须是正直的人,只有正直的人来管理,被管理者才能服从管理。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百姓就服从统治了;选拔邪恶的人,罢黜正直的人,百姓就不服从统治了。

二、孟子的行政组织思想:

孟子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行政组织思想,其行政组织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行政组织思想。

孟子行政组织思想的核心是“仁政”。

他将“仁”作为国家行政组织的目标,而行政组织要实施仁政,其关键在于得民心,故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的论断。

“仁”同时又是行政组织内部的管理原则,这就是以人为本的行政组织和谐思想。

2、举贤任能的用人原则。

孟子的行政组织思想还体现在举贤任能的用人原则上。

孟子认为,对贤能之士,一要尊重,二要给予优厚的生活待遇,三要重用,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专业化分工思想。

强调国家组织活动的专业化分工,是孟子对行政组织思想的童要贡献之一。

他指出: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道义也。

三、荀子的行政组织思想:

荀子是儒家行政组织思想的集大成者。

荀子的行政组织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礼法结合的行政组织思想。

荀子认为,治国之道,礼治与法治相结合比较好。

“治之径,礼与刑,”“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

”人需要礼义教化和法律强制的约束。

礼法结合,就能治理好

国家。

2、论述了社会分工与组织的重要。

荀子说:

“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

”意即只有社会分工、结成组织,人类才能生存。

他还说过,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也是强调组织的重要。

同时,荀子还认为“分”是组织管理的手段,是社会有序化的标志。

人有等级贵贱之分,才能各得其所、秩序不乱。

3、“义”是人类社会组织的行为规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

人类社会组织之所以能够存在、运行,是因为义是人类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准则。

荀子说有了义,才能使组织团结一致,战胜自然,并使组织存在与发展。

当然,荀子说的义是封建主义的仁义道德。

但他说出了任何组织都必须有一套行为准则才能维持,这是非常有见地的。

4、选贤任能的用人思想。

荀子认为治国更重要的是选贤任能。

他说:

“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势(权势)。

急得其人,则年俟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不急得其人,而急得其势,则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社稷必危。

”可见,荀子是把选贤任能放在提高行政组织效率和国家安危的高度来认识的。

简述法家的行政组织思想?

一、商鞅的行政组织思想:

1、“以法为本”,且特别重“法”。

他认为:

法是行政组织活动的准绳。

明主要重法制,“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事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圣明的君主注重法律,不符合法律的话不听,不符合法律的事情不做。

2、强调组织领导的统一性,认为领导权应为君主所独揽。

二、韩非的行政组织思想:

韩非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把早期法家的“法、术、势”的思想兼收并蓄,完善了以法为中心的法家行政组织思想。

1、分析了法、术、势各自的含义。

(1)法,就是官府——行政组织规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

(2)术,就是君主根据行政任务授予臣下相应的权责一致的职位,并考核他们的政绩,即统治权术;

(3)势,即君主的权势,君主有高于众人的生杀予夺之大权,享有绝对的权威。

2、主张用法、术、势兼用的手段治理国家和行政组织自身。

(1)法是统治全国人民,也是驾驭官府自身的基本原则。

(2)术,是驾驭群臣的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行严格的赏罚制度,因为这是最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

(3)势,是法和术的前提,其基本思想是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威,强调中央集权。

韩非认为,治国若只讲法和术,而不强化君主的权力是不行的。

3、强调组织的分级管理与监督原则。

(1)韩非反复阐述过“明主治吏不治民”的想法。

(2)他认为国君的责任只在于经常考察官吏的政绩,而不能越俎代庖替官吏去治民。

明主的大事就是对直属下司实行监督,即实行所谓形名参同的管理方式,把下司的实际政绩(形)与法令、制度的规定(名)进行对比检查。

(3)很显然,韩非就是主张要在全国实行分级管理、逐级监督、形名参同的行政组织管理体制。

简述道家和墨家的行政组织思想?

一、道家的行政组织思想:

老子(约前359-前286)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道家行政组织思想的代表人物。

老子的行政组织思想主要内容有:

1、崇尚“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

从表面上看,老子的这种思想与行政组织无关,其实,是从独特的角度,用独特的论证方式表达了道家的组织思想。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人效法道,应当以“无为”为主。

“无为”就是顺其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看似无为,实是有为。

主张管理者不要过多干预、瞎折腾,一切顺其自然,才能达到国泰民安。

2、善下的用人思想。

老子认为,“知人者智”,认识人才,发现人才,会使用人才,才称得上是有智慧。

意即江海之所以能成为许多河流汇集处的缘故,是因为它处于低下的位置。

善用人者也应为之下,“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善于用人的人应对人才谦恭、温和,时时处下,事事居后,不与他人相争,这样才能把众多人才吸引到自己周围。

二、墨家的行政组织思想: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行政组织思想主要内容有:

1、提出了尚同的组织原则。

墨子认为,政令必须统一,否则,只能导致社会纷乱,因此,必须“尚同”。

他的尚同思想是高度集权主义,实施自上而下的控制与管理。

它要求一切统一于上级,从组织系统的领导乃至思想意识,都要绝对地统一于上级、服从于上级,直至“天”。

全国的老百姓,都要听从天子的命令指挥,不能自行其是,要以天子之是为是、天子之非为非。

用这样的组织关系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绝对领导与有效的逐级管理。

2、主张尚贤的用人原则。

墨子主张用人必须唯贤,“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贤人一旦录用,就要使他们有职有权。

爵禄以从优为原则,优厚的程度由功劳的大小决定。

贤人还要敢于损己而益人;言必行,行必果;若为官不称职,则抑而废之,不搞终身制。

3、强调组织中上下沟通的必要性。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4、认识到组织中参谋、智囊人员的重要性。

主张领导者在视、听、行、虑各方面都要博采众长。

5、提出了“节用”、“非乐”的组织经济原则。

墨子认为,必须限制上层统治者的奢侈浪费。

如果统治者不节用,就会造成“国家必贫,人民必寡”,统治者必定会“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于衣食”。

 

试对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进行评述?

一、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

1、由于中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在夏朝就出现了国家管理机构,因此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产生较早,起点也较高,先秦时期的行政组织思想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2、如孔子的“礼义”治国思想、孟子的“仁政”治国思想、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韩非的“以法治国”思想等,与外国同时期行政组织思想相比,其内容更加丰富、论述更加深刻。

二、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缺乏系统性。

1、由于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限制,中国古代的行政组织思想大多是片断的、不系统的。

2、没有对行政组织的专门论述,只是混杂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家庭等不同类型组织的思想里,更多的是隐含在古代思想家们的治国方略中。

三、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尽管有某些不足,但有很多值得今天借鉴的思想。

例如政令统一的思想,等级节制的思想,专业分工的思想,以法治国思想,责权统一思想,组织和谐与内聚力思想,组织经济与效率思想等,对于当今的行政组织与管理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简述邓小平的行政组织思想?

一、行政组织应以经济职能为中心。

二、行政组织必须进行改革。

1、行政改革的必要性

2、要改革行政组织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合理地分配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职权的关系。

邓小平指出,我国政府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都根源于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

3、改革党政不分的问题,理顺党政关系。

邓小平说:

“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分开”,“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

4、要改革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让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5、要进行机构改革。

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三、行政组织必须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四、行政组织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1、必须加强组织制度建设。

2、重视组织机构的编制立法。

3、主张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

4、强调必须建立科学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简述孙中山行政组织思想的理论要点?

1、创五权分立原则,谋求“万能政府”

1、孙中山主张按五院制形式构建一个高效率的“万能政府”。

(1)他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理论之所以在实践中会暴露出种种弊端,关键是没有把监察权和考试权独立出来而造成的。

(2)他提出立法、行政、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分立原则,并主张按照五权分立原则采取五院制形式来构建中华民国政府,即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

2、孙中山认为研究中国的问题要结合中国的历史经验。

(1)主张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

把考试附属在行政部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考试权必须独立,任何人都不能干预和侵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考试选拔人才的积极作用。

(2)关于监察权,他认为从道理上来说:

“裁判人民的司法权独立,裁判官吏的纠察权反而隶属于其他机关之下,这是不恰当的。

”所以监察机关也应该独立。

3、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理论依据是权能分立学说,他主张人民掌握“政权”,政府实施“治权”。

孙中山认为,政府是由那些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优秀人士、专门家组成的,应该把管理国家的大事付托于他们。

4、孙中山的五权分立原则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理论的重大发展。

他说:

“分立五权,创立各国至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创建破天荒的政体,以使各机关能充分发挥它们的效能。

”目的是要把中华民国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完善、最健全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二、倡导地方自治,提出均权制主张。

1、孙中山一方面提倡地方自治,另一方面也强调国家的集中与统一。

2、关于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孙中山提出“均权主义”的主张。

三、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合理使用,强调人尽其才。

1、孙中山认为西方各国“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关键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2、孙中山力主张学习“泰西治国之规”,任人唯贤,发挥学有专长的专门家的作用。

 

简述毛泽东行政组织思想的观点?

一、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性质:

1、我国行政组织的性质是人民自己的政府,它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我国的统治阶级是工农大众,不是剥削阶级。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

“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就表明,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是人民自己的政府,这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的政府的根本标志。

2、我国行政组织必须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由于我国的行政组织是人民的政府,由此决定了我国的行政组织必须遵循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