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播电视大财务案例分析作业最新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211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广播电视大财务案例分析作业最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财务案例分析作业最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财务案例分析作业最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财务案例分析作业最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财务案例分析作业最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广播电视大财务案例分析作业最新版.docx

《浙江广播电视大财务案例分析作业最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广播电视大财务案例分析作业最新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广播电视大财务案例分析作业最新版.docx

浙江广播电视大财务案例分析作业最新版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会计学专业(开放本科)

《财务案例分析》作业一

一、单项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

1.在教材案例1中,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是什么?

有何依据?

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是通过哪些理财行为实现的?

答:

(书本第10页1。

)1、实际理财目标是实现相关人利益最大化。

 2、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实际控制人为五粮液集团,五粮液自上市后一直维持了较高的利润水平,无论在白酒行业还是在所有公开上市的公司中,五粮液都属于“绩优股”,五粮液集团为上市公司所作的牺牲不可谓不大,那么五粮液集团通过发起设立五粮液上市公司所得到的回报究竟有哪些呢?

一般,上市公司股东最常见的回报就是两种:

(1)经由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所获得回报;

(2)股东所持股票市场价格上涨的升值。

 

(1)五粮液集团从以上的股利分配方案中所能得到的实际利益为零。

因为五粮液的国家股东是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所有股利都应该支付给国资局。

 

(2)那继续看第二种回报方式:

股东所持股票市场价格上涨引起股票的升值。

作为第一大股东,五粮液集团是国家股东,股票是不参与市场流通的,因此不存在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

升值。

 对于五粮液集团来说,设立五粮液股份公司,将集团最具市场号召力的“五粮液”品牌注入上市公司,

并塑造了一个利润不断成长的绩优股形象,而没有相应的回报是显然不符合逻辑的。

 一些笔者通过查阅五粮液的各种公开文告,整理出了若干五粮液和集团公司之间的现金往来类型:

 

(1)股利分派。

这是一种利益均沾型,大小股东都能获益。

对五粮液集团而言,上市5年,只进行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金股利分配。

 

(2)商标和标识使用费等。

五粮液股份公司自上市起,每年向集团公司缴纳不菲的商标和标识使用费。

将上市公司的利益向集团单边输出。

 

(3)服务费及设备使用费等。

五粮液上市公司上市时,只是将主要经营性资产及供销公司划入上市公司,其余所有服务都要由集团公司提供。

 

(4)资产往来。

即公司改制上市后,集团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将手中的各项实物资产陆陆续续地卖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通常支付的都是现金。

这一所谓的贡献或牺牲在很多事后的证据都表明,受伤的通常都是上市公司。

 (5)产品往来。

这类往来在利益偏向上很难界定,因为集团公司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的往来,将利润注入上市公司,也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将现金转移到集团公司。

 

(6)往来款 

(7)委托集团公司技改部进行技术改造。

6年间共向集团公司技改部支付或预付现金335371万元。

 (8)通过与集团公司合作设立子公司,尽管该子公司仍然由五粮液控制,但让然存在向集团公司专一资金控制权和使用权的可能。

 

五粮液与五粮液集团

1998年上市至2003年会计年度结束,五粮液共向集团支付了97.17亿元,平均每年超过16亿元,远远超过五粮液上市以来累计实现的净利润41亿元及累计从资本市场募集的现金18.1亿元,尽管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正常活动所必需发生的,且不存在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对中小股东是不公平的。

 

综上,可以看出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将上市公司的现金或其他有效资源转移到大股东手中,通过各种努力,提高上市公司业绩,上市公司业绩高,可以提高再融资的效率,同时,也不会成为监管部门及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从而形成所谓“上市公司有业绩,大股东有现金”的“双赢”局面。

 

2.从教材案例1出发,阐述中国上市公司的理财目标应当是什么?

答:

(书本第10页2。

)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

企业剩余索取权是指对企业总收入扣除所有的固定合约支付后的剩余额的要求权。

将剩余索取权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因为:

 

第一,作为企业剩余索取方,其风险必然是最高的,它必然要求在所有的投资主体中享有最高的收益,剩余索取权最大化符合财务管理的风险报酬理念。

 

第二,企业剩余索取权作为所有权的体现,一般应当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也就是说掌握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一方必然掌握有对重大经营和财务事项的最终决策权。

根据“经济人”的假设,设关于索取权的一方有可能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上做出适当安排,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这一价值最大化,并不会损害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利益,相反,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必须在满足必要的约束条件之后实现,只有当企业长期现金流量的闲职最大化才能促进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最大化。

 

3.根据教材案例2,评价建龙入股通钢后其实际理财目标是什么?

这种理财目标是否合理?

答:

(书本第21页1。

建龙入主通钢后的实际理财目标是:

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种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因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

但是这种理财目标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企业其他关系人的利益,不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利益。

建龙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导致重组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注重员工的利益,员工利益成为改制过程中民企追求经济利益的牺牲品。

建龙入主通钢后侵害员工利益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行为表现有:

1、减员增效、降低成本。

建龙在重组谈判时就提出要求裁员,要求工龄满三十年的全部辞退,“有条件”的选择措施变为事实上的“一刀切”建龙入主通钢的几年间,通钢工人由36000多人锐减至13000人,其中技师以上的职工由1000多人减至300多人,下岗减员、减薪风潮席卷整个通钢。

减员增效固然无可厚非,但不顾员工意愿擅自更改标准,侵害员工利益,也为建龙和通钢职工之间的矛盾埋下种子。

2、不公平的薪资体系。

在此次的通钢事件中,员工和管理层收入差距过大时反应较为集中的一个问题。

建龙推行的薪酬改革的核心是多劳多得,以及提高管理层的薪酬标准,这一改革使得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从两倍上升到上百倍,对于刚从国企改制来的吃“大锅饭”的普通职工而言,这种骤然的改变必然对其心理造成巨大冲击。

但是建龙只是单纯地推行新的薪酬体系,对员工观念的转变却不在意,不被员工认可的薪酬体系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3、员工权利边缘化即员工重大经营决策的不透明性和改制后职工维权通道的丧失。

建龙入主通钢后没有注重员工的利益,作为利益的受害者,员工没有任何发言权,甚至连知情权也没有实现,在没有正常的权益诉求渠道的情况下,通钢职工以一种暴力的手段行使了对这一决定的参与权。

民营企业在整合国营企业的过程中,应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维护相关者的利益,自身才能达到效用最大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应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理财目标,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时候可以借鉴传化集团的方法。

1、建立职工利益保障体系。

首先是设计合理的员工薪酬结构,其次是强有力的工会组织保障。

2、建立企业日常的沟通机制。

3、建立完善的员工成长通道。

4.从教材案例5出发,辨析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的优缺点?

答:

(书本55页5。

附加:

“多元化是指将企业集团的业务经营分散与不同的生产领域或不同的产品和业务项目,多元化必然伴随经营结构与市场结构的改变,多元化作为一种战略取向,意味着集团将优势分散与不同的产业或部门,也将面临不同的进入壁垒。

多元化在理论上被认为是分散投资风险的最佳办法,因为集团可以通过不同成员企业的盈亏互补,来降低集团整体的经营风险。

专业化是指将企业集团的投资与业务经营重点放在某一特定的生产领域或业务项目上,投资通常伴随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不会引起经营结构和市场结构的改变。

其优势是一种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的策略,但这种策略存在较大风险,其原因是特定产业与市场的容量有限,产业发展有其周期性,企业发展也存在周期性,从而使集团所属产业或产品处于衰退期时,面临的风险将无法分散。

(一)专业化经营的优势与弊端

 1.专业化经营的优势。

 

(1)规模经济的实现。

专业化经营的核心要求就是将企业的资源优势集中投放到某一产业或产品领域,这样有助于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满足顾客需求。

 

(2)核心竞争力优势。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任何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形成、强化和持续发展其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都孜孜以求的。

专业化经营的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专攻一点,不断创新,永远走在其所在领域的前列,并且提高该领域的进入门槛,有效阻挡竞争对手的进入。

 (3)目标市场优势。

专业化经营是一种在目标市场上风险较小的经营战略。

虽然单一市场上既定产品的需求数量有限,但由于企业对该行业熟悉,又拥有较成熟的资源和已经形成核心竞争力,这些都会保证企业稳定的规模经济收益,降低风险。

另外,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对本行业产品的技术创新,促进巾场消费,扩大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2.专业化经营的弊端。

 

(1)抵抗风险能力较弱。

专业化企业生产产品的类型单一,资源过于集中在某一产业,因此,容易形成对某—产业市场的高度依赖,一旦该行业出现动荡或企业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减弱,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2)市场容量及技术的“瓶颈”问题。

企业如果只发展单一产业难免会使其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也会造成企业的富余资源闲置。

另外,由于企业只针对特定产品进行研发,而技术创新又是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因此,企业很容易因为某个开发项目的失败而陷入资金和经营的双重困境中。

 

(二)多元化经营的优势与弊端

 1.多元化经营的优势。

  

(1)分散风险。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产业升级和产品的新老更替越来越快,任何一个行业和一种产品都会从繁荣走向衰退。

实现多元化经营,可以丰富企业的产品线,将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组合在一起销售,避免由于单一产品过时或替代品的出现而引起的经营风险。

 

(2)资源利用优势。

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通过多元化投资可以产生内部化效应和协同效应,企业能够更广泛地整合自身的研究能力、生产能力、经营能力以及信誉等要素,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最大限度地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

 

(3)追逐利润优势。

企业发展的目的在于追逐最大化的利润,如果它的经营范围只局限于某个行业,那么它的利润自、然也就局限于该行业;与之相对应,如果企业能够进入多个行业,自然所取得的利润就来自多个行业,且不说新进入的行业一般都是利润较为丰厚的行业,就算某个行业出现了不景气的情况,企业仍然可以从其它的行业中取得利润。

 

2.多元化经营的弊端。

 

(1)规模经济的丧失。

多元化经营在某种程度上是以规模经济的代价换取企业经营风险的减小。

对于那些规模经济效果不明显的行业(技术含量和资金含量比较低),如简单的加工业,这种经营方略是值得的。

但是,对另一些行业规模经济效果明显的行业则不同,风险减小的获得收益不足以弥补规模经济丧失的损失,主要是一些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随着产业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集中到技术和资金上,多元化经营使得企业在技术和资金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有的学者认为,这一点是多元化经营的最大弊端。

例如,中国的几家著名企业当初上市的时候其主营业务是十分突出的,

(2)经营管理费用的增加。

多元化经营要求企业管理者选择良好的多元化经营策略,以确保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各项产业的协调发展。

但实际上由于“x非效率”规律的作用,企业越是多元化,其机构设置就会越庞大,业务部门同决策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问题就会越突出。

 

(3)资金问题。

多元化经营使企业进入了新的业务领域,因此需要有巨额资金的支持。

任何企业要进入具有吸引力的行业,无不面临着“进入障碍”,这主要指该行业对资本、技术、原材料等的要求。

显然,大量的资金是克服这些障碍的必要条件。

而无论企业通过向银行借贷或利用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都会面临极大的压力。

另外,随着多元化的进行,相对来讲,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比重会上升,企业所持有的流动资金会减少。

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企业的资金风险会增加。

 

总体来说,在专业化运作中,

企业如果只拥有规模效益、分工效率及技术优势,就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另外,如果企业集中于某一业务领域,也会失去广泛的投资盈利机会。

在多元化运作中,企业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投资机会,发展广泛的业务组合,做到东边不亮西边亮”。

但多元化运作会导致资源在多项业务中被分摊,实践中更容易出现财务危机。

另外,相对于专业化经营,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组织稳定性较差,经营失控的可能性也较大。

据有关研究表明:

从投资心理和资产的运作方面分析,人们倾向于多元化经营战略;而从市场竞争与管理控制方面分析,人们则更倾向于专业化经营战略。

由此可见,这两种经营模式各有利弊,如何选择,还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5.根据教材案例6的内容,分析公司投资项目可能有哪些风险?

答:

(书本63页)

从外部发展环境、市场疑点、投资方情况、项目建设情况、投资状况及回收的可能性、土地及资源的消耗、对本企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分析项目的风险。

例如:

1、酒店:

行业不熟悉;只有自身往来客户为固定客源;2、房地产:

行业不熟悉,目标市场定位的局限性等;3、项目投资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旦实施很难改变用途,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持续、长久的影响,而在这较长的时期内,市场和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经常变化,不确定因素较多,投资风险较大。

二、综合案例分析题(每题50分)

阅读以下材料,思考大股东侵占问题的危害及其治理办法。

证监会、国资委有关负责人2004年7月27日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已经成为影响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顽疾,引起了监管部门和市场各方的高度重视。

  负责人是在介绍“以股抵债”试点工作的出台背景时作上述表示的。

这名负责人还说,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直接侵害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

侵占行为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导致一些上市公司陷入经营困境。

据统计,在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中,70%存在控股股东侵占资金行为;在已退市的15家中,其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

一些控股股东从损害上市公司和社会公众投资者利益的侵占行为中获取不当利益,如不及时纠正,将会破坏证券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资料来源:

2004年07月28日06:

16中国新闻网)

分析:

一、大股东侵占的危害:

当股东之间出现利益冲突时,大股东往往会利用资本多数决原则,将其自身的意愿上升为公司的意愿,甚至会出现大股东为实现自身利益,通过其表决权和影响力来滥用这一原则,侵占公司利益和中小股东利益。

比如掠夺上市公司资产,霸占生产、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渠道等手段,严重危害上市公司利益,以至最后掏空资源,使其被证监会查办。

即侵占了中小股东的权益又危害了广大的消费者,丑化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形象,扰乱资本市场制度。

二、治理大股东侵占的办法

1、加强外部监管:

进一步完善监管的法律法规,对资金被大股东占款严重的上市公司主要责任人(包括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必要时实施市场禁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媒体、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

2、明确大股东诚信义务:

为了能使大股东诚信义务真正起支抑制大股东侵占行为的效果,不仅要在法律上对大股东的诚信义务作出明确规定,更应强调落实违背诚信义务的具体责任,并健全和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

3、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逐步扩大独立董事候选人选择范围,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确保独立董事人格独立性与行政独立性;改进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优化独立董事制度的外部环境,实现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功能互补;

4、深化股权分置改革:

充分利用股改机会解决历史遗留的侵占问题,同时防止股改后新侵占方式的出现。

另要减少提高采购价格及降低产品销售价格,实现利润转移、通过租赁、商标使用费等方式支付巨额费用、通过提高换入资产评估价值实现利益侵占等关联交易的发生和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如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自律组织保护、自我保护和社会监督)。

综上所述:

首先应注重公司的治理结构的完善,用制度来治理公司而不是用某个灵魂人物;其次,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审计制度是公司健康运行的强大保证,杜绝通过财务告假所支持的泡沫业绩;第三,企业需要真正的企业家,需要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

只有在一系列制度的约束下,才能使得他们在自己利益的驱动下行动,又在客观上对社会负责任。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会计学专业(开放本科)

《财务案例分析》作业二

一、单项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

1.从教材案例8出发,分析蒙牛为什么选择了外资PE的方式?

(书本83页)

蒙牛选择外资PE方式的原因可从蒙牛自身和外部条件归为以下几点 :

 ⑴. 蒙牛自身:

1、成立初期体制2、自身扩张业务对资金需求的迫切性

 ⑵. 外部条件:

1、不具备上市条件2、民间融资失败3、银行筹款难4、外国PE机构的主动劝说 

 从蒙牛自身分析如下:

 1、成立初期体制。

蒙牛初期假设要变成股份公司,发起人的股份3年内就既不可以出售也不可以转让,除非有把握一定能在这3年内上市(当时蒙牛实力较弱,不具备此把握)。

保持股权结构相对自由开放的有限公司形式,但并且又不可以使主要股东结构发生改变(不然业绩不可以连续计算会使得上市无望)是

蒙牛唯一的选择。

但这样做,后续融资的话只能不停的增加注册资本

2、自身扩张业务对资金需求的迫切性。

2001和2002年蒙牛投资的资金基本靠相对较小规模的扩股增资所得,但这样风险和本钱较大且可持续性不好确定,并且融到的资金有限。

从外部条件分析:

 

1、不具备上市条件。

在国内,首先是创业板没出,其次是假如A股上市,在当时情况下相比蒙牛那样一家没有特殊背景的民营企业来说,从寻找承销的券商到长久的上市前辅导期,怕必要等上好几年。

中国乳成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重要环节是稍纵即逝的,蒙牛根本等不起。

在国际上,蒙牛自身不具备上市香港主板条件,而香港二板流通性差,机构投资者不感兴趣,会导致企业再融资困难,不利于长远发展。

 

2、民间融资失败。

民间投资困难重重。

在蒙牛的几次尝试中,国内一家知名公司来考察后,对蒙牛团队说他们一定要求51%的控股权,对此蒙牛不答应;另一家大企业本来也准备要投资,但被蒙牛的竞争对手劝住;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对蒙牛本来有投资意向,结果又由于它的主管突然被调走而把此事搁下。

 

3、银行筹款难。

蒙牛作为一家新进入市场不久的企业,在企业的规模、声誉不足和资本信贷市场的不完全以及在转型经济中民营企业受到的体制歧视的环境下,难以获得政府、国有商业银行等机构的金融支持。

 

4、外国PE机构的主动劝说。

外国PE机构以敏锐的眼光,看好蒙牛表现出的十分好的发展潜力和专业化从业水准,抓住机会劝说蒙牛办理者;并且外国PE机构有着优秀的私募股权投资经验及雄厚的实力。

 综上各方面考虑,蒙牛认为引入PE投资方式可带来以下三方面好处

(1)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可以提供持续扩张的资金及外部约束机制;

(2)重组公司股权结构,可以让公司具有较强的拓展边界;

(3)应用多种金融工具创建公司内部激发和鼓励机制,可以强化内部凝聚力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对于前面的客观和主管原因,蒙牛最后选择了外资PE投资方式.  

 

2.根据教材案例9,阐述分拆上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书本102页、97页)

另:

第一,不可视分拆上市为“圈钱”工具;第二,分拆业务的市盈率不可低于母公司;第三,不可动摇母公司的独立上市地位;第四,不可忽视母公司与子公司现金流量的平衡;第五,不可忽视股权稀释带来的外来威胁;第六,不可沿用旧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

3.根据教材案例10的内容,分析美的集团在实行供应商存货管理上利用了自身什么优势?

(书本110页、107页)

优势:

第一,地域优势,广州交通物流较为发达;第二,规模优势,集团所占市场份额的扩大,在经营中更有话语权;第三,良好的职业经理管理团队,制定了良好的战略。

(1)战略优势:

以“总成本领先”为导向的内部资源整合模式不断平衡行业发展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

无缝竞争时代的“总成本领先”首先是以超级产能规模为基础的行业成本领先,其中包括采购、生产、信息管理、渠道优化及服务效率的成本优势。

在各个产业环节上一起发力,才能将单位产品的成本减到最低,形成全面优势。

(2)VMI实施:

零库存的实践优势 

美的中流传着一句话:

宁可少卖,不多做库存。

这句话体现了美的控制库存的决心。

由于没有资金和仓库占用,零库存是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美的一直在追求最大限度的零库存。

2002年开始,美的开始导入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其自身良好的条件也为零库存的实践提供了可能。

⑶、控制供应链前端:

供应商管理库存

美的在ERP(企业资源管理)基础上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了直接的交货平台,在有需要时,才由供应商转移到美的手上,所有的库存成本都由供应商承担

⑷、理顺供应链后端:

管理经销商库存

美的作为经销商的供应商,为经销商管理库存。

这种存货管理上的,美的可以有效地削减销售渠道上昂贵的存货,而不是任其堵塞在渠道中,让其占用经销商的大量资金。

4.从教材案例11出发,分析为何苏宁电器的现金周转期往往是负的,负现金周转期对苏宁的经营绩效有何意义?

(书本122页)

答:

苏宁电器在加快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的同时,利用其规模优势,强化了其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不断延长货款支付时间,获得了供应商长时间的免费信用。

这是其负现金周期的根本原因。

是公司成功运用OPM战略的必然结果。

负现金周期显著改善了苏宁电器的经营业绩。

现金周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所需营运资金的数额。

一般来说,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越长,应付账款周转期越短,营运资金数额就越大;相反,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越短,应付账款周转期越长,营运资金数额就越小。

现金周期为负数说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都很短,而应付账款递延天数很长,公司可以将营运资金数额控制到最小。

这表企业在运营资本管理中所采用的OPM战略很成功,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财务弹性,还可以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5.根据教材案例11,在盈利能力较好的情况下,为何有大量货币资金的同时,又不及时付款给供应商呢?

(122页、120页)

答:

由于零售市场具有较强的产品同质性、零售商转化成本较低等特点,使供应商在与零售商谈判时处于劣势,而有竞争优势的零售商往往会采取“早收款迟付款”的结算策略,,即所谓的OPM战略,从而把握了主动权:

一方面进一步限制了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另一方面为实现规模优势和成本领先战略奠定了基础。

这涉及到一个财务弹性的问题,财务弹性是指企业对市场机遇和市场逆境的应变能力。

对于拥有充裕经营性现金流量和现金储备的企业而言,一旦市场出现投资机会,其就可迅速加以利用,而一旦市场出现其意想不到的市场逆境,其就可以游刃有余,坦然面对,还本付息和股利支付能力也有保障。

反之,对于经营性现金流量捉襟见肘、现金储备严重匮乏的企业,面对再好的投资机会和其他机遇,也只能望洋兴叹,对于始料不及的市场逆境,其很可能丧失还本付息和股得支付能力,从此一蹶不振。

这种现象涉及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原则问题,货币时间价值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早收晚付”,即对于不附带利息的货币收支,与其晚收不如早收,与其早付不如晚付。

货币在自己手上,可以立即用于消费而不必等待将来消费,可以投资获利而无损于原来的价值,可以用于预料不到的支付。

二、综合案例分析题(每题50分)

仪征化纤的理财之道

仪征华纤坚持以资金集中为前提,以现金流量为中心,对资金流入流出实行全过程的监控。

仪征华纤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华纤和华纤原料生产基地,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聚酯切片和涤纶纤维业务。

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根据公司的财务管理基础与实际情况,仪征华纤提出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