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策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447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策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怎样策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怎样策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怎样策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怎样策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策划.docx

《怎样策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策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策划.docx

怎样策划

第一章

电视节目策划概述

电视作为一个主流媒体,对当今社会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文化结构和政治变革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通过电视媒体中的子系统一一一个个具体的电视节目而得以实现的,电视节目以其各自不同的栏目定位、节目宗旨、表现形式和实现手段作用于观众,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风格和受众群体。

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从市场调查到内容选题,从制订方案到计划实施,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层层紧扣。

这一过程离不开电视节目制作者全面而具体的策划,惟有如此,方能优化电视节目传播效果,实现理想的社会效应和市场效益。

一、策划的定义

策,作为名词,可以解释为"计谋"、"马鞭"、"拐杖"、"文体名"等。

策,作为动词,可以解释为"鞭打、驱使"、"督促、勉励"、"扶、拄"等。

划,一般只作为动词,可解释为"分开、分界",同"画",如"划分、划定界线"。

其另一含义是"设计、筹谋",如"筹划、计划"。

策与划二字在更多的时候会结合使用,即"策划",与其同义或含义近似的词有:

策画、盘算、谋略、谋划、规划、打算、计划、计算、筹办、筹划、策动等。

(点子、创意)

策划的定义可以表述为:

为实现某一目标,在尽可能全面、客观、准确、科学地认识与该目标相关事物的基础上,而制定出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优行动步骤、计划或指南。

策划"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既是技术又是文化。

可以说它是一门涉及许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与艺术,而其赖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则是人类的生产斗争、政治斗争、经济竞争、军事战斗等斗争实践。

没有竞争、没有斗争、没有实践,就无所谓策划了"。

二、策划的意义

策划是人类追求发展之活动中的必然现象,它贯穿人类活动的始终。

中国古代的先哲们一直视策划为一门重要而高深的学问,是克敌制胜、强兵富国的法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者,即策划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以及孔子的《论语},是典型的儒家为人处事之准则或助人成功之策划思想;法家的谋略在策划上的特点是"抱法、处势、守术";老子《道德经》之处事哲学和策略则提倡以柔克刚,如"世上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则是以孙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军事大家所创造的战争谋略及策划之经典篇章。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如管仲、乐毅、商鞍、孔明等大量的策划实践高手,他们的事迹和思想不仅对后人和历史产生过极大的影响,而且还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策划之于更为顺利建功立业的重要性和意义。

中国的电视事业虽在1958年起步,但电视产业在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仅只是近二十年的事。

这一时期中国电视人的思维方式和传播理念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电视节目的不断丰富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电视节目策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学术方面,电视节目策划仍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目前这一领域出版的书刊为数还不多,然而,电视节目策划却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因为,策划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直接影响着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等社会资源的运用效果。

1998年8月号的《青春潮》杂志上转载了一篇题为《未来10年最有前途的14种职业》的文章,其中"媒体策划"被列在了第4位。

文章还以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为例阐述了策划对电视制作的重要影响。

其实,中国电视人是最早运用"策划"这一概念的群体之一。

三、策划的目的

策划的目的就是树立电视节目品牌,追求最大的社会效应和市场效益。

高水平的电视节目制作策划,不仅能为社会大众带来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而且还能为策划人以及相关电视媒体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并使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电视产业内立于不败之地

四、电视节目策划发展状况

(1)电视节目策划的起步(1958年5月1日---1966年5月)

电视作为一种工具发明已有76年的历史,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已有65年的历史。

在中国,电视也度过了漫长的50个春秋。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一一北京电视台诞生(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同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正式试播。

随后,从1958年到1960年间,中国共有十几个省市相继建立了电视台或实验电视台。

到1960年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试播台29座。

电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电视节目的繁荣与丰富。

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的前辈们在开播之初就策划播出了一系列的电视节目,其中有先进生产者的谈话、纪录片《到农村去》、诗朗诵、歌舞节目以及大型科教片《电视》等。

虽然,当时的电视节目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无法和当今的电视节目相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受众市场也相当狭窄,就当时整个北京而言,市内只有三十多台黑白电视接收机,接收范围也仅限于北京市区几十平方公里,但是共和国早期的电视人还是满怀着热情,依然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始了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正是因为当时电视人孜孜不倦的尝试和努力才为今天的电视节目繁荣打下了基础。

早期电视台由于设备落后,很多节目都采取了实况转播、连续播出等形式,剪辑技巧的操作使用范围也相当有限,节目内容主要以歌舞类、新闻纪录片、科教片和故事片为主,大部分电视台的节目制播尚未形成系统的版块模式。

策划的手段主要体现在对节目内容的选择、组合和串联上。

就当时的社会现状而言,电视工作者们从事节目策划的主要理念就是力求通过策划在电视节目中反映和弘扬一种高涨的爱国热情和积极建设新中国的情怀。

(2)电视节目策划的停止(1966年5月----1977年)

中国的电视事业起步于大跃进时期,很多电视台都是"土法上马",技术条件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因而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国的电视事业遭受了很大挫折。

1960年冬,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国的电视台由原来的23座减为5座,而且都集中在中心城市。

随之而来的十年"文革",更使得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

政治上的扭曲也在节目中一并地体现了出来。

1966年5月,北京电视台做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同时还在《简明新闻》中播送"文化大革命"的消息和有关文章,并提出了关于文艺节目的几项措施,对"文革"前制作的节目一律不播。

1967年1月2日,北京电视台向观众播放了一个通知:

从1月3日起,除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节目仍将播出外,在一个时期内将暂时停播一般性的节目。

此后,北京电视台停播了近一个月,各地的电视台也纷纷停播。

一个月后,各家电视台陆续恢复了播出。

但是此时的电视节目已经背离了掌握信息、获得知识、娱乐大众、丰富生活的宗旨,变成了说假话、大话和空话的阶级斗争工具,各类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的节目已荡然无存,电影、文艺、传统戏曲等各类节目处于萧条状态。

这段时期的电视节目策划制作更多是从政治因素考虑,满足政治需要,在节目总体策划上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单一性和偏激性。

(3)电视节目策划的恢复(1977年-----1980年)

自1977年开始,中国的电视事业逐渐恢复并进入了发展时期,其主要的标志是:

首先,在"文革"中停办的一批节目恢复播出;接着,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策划播出了《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简称《新闻联播》;同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

这一切标志着以中央电视台为中心的全国电视网的初步形成。

随后,许多省及直辖市电视台纷纷开播。

电视事业的发展为电视节目的策划者创造了机遇,他们积极地抓住历史赋予的机会,用自己的创造丰富荧屏。

这个时期,电视节目策划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节目内容日渐丰富。

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为策划者们提供了更多拓宽节目选题的机会,有关改革的选题、有关农村新气象的选题、有关读书进步的选题、有关医疗健康的选题,以及有关各种文艺活动的选题都纷纷被搬上了荧屏;一些外国译制片和传统曲目也焕发了青春,为久违的荧屏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其次是制作形式变得更加规范。

电视节目制作开始化整为零,即由大版块向小单元切割、由单一化向层次化改进。

原有的整块、笼统的制作流程根据策划者们的需要开始有意识地被切割、分离,从计划、表演、摄制、编排到播出都分类制作,整个节目开始逐渐呈现出精心策划、精工细作的痕迹。

再次是制作思路不断标准化。

电视节目一旦形成固定、统一的版块或专栏,节目的策划也就形成了一套统一、规范的策划标准,这样不仅方便了策划者的构思,更使得他们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模式进行策划活动。

比如特殊时间和普通时间节目策划上的差异、特殊时段和普通时段节目策划上的差异等等(当然,这都是一些共性的策划原则),这些标准使得我们的策划思想在电视节目不断细分的同时也变得更加系统化、正规化。

由于当时的中国文化是枯木逢春,国人对于外部世界、传统文化有一种热切的渴望,所以这段时期电视节目内容开始变得多元化,电视从业者也越加关注策划在电视节目中的重要性。

这个时期的各类节目都出现了一种新的气象。

(4)电视节目策划的发展

(1980年----1997年)

(1997年---2008年)

第二章

电视节目策划原则

电视节目策划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但是这些特性的发挥不可能是一种任意的行为,这种社会行为必然要遵循某种客观规律。

掌握电视节目策划的客观原则是策划者达到策划目的、实现策划效益的保证。

一、确立目标是策划的第一步

没有目标的策划是盲目的策划,确立目标,是节目策划的第一步。

策划就是有计划的设计,就是根据策划者心中既定的愿望而规划的蓝图,目标一旦确立,就成为策划运行中支配性的内容,所有的思路和行为都将围绕这一内容展开。

对于企业而言,策划的根本目标是利润,但在具体的计划中,策划的内容又各有侧重,如营销战略的目标是扩大市场占有率;公关战略是为了创造良好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广告战略是为了提高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这一切策划方案都是事先既定和研究好的,策划者将根据产品和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区别对待。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产品、一种精神消费品,其生产目的主要是实现社会功能和自身价值,其社会功能为:

教育大众、传播信息、获得知识、娱乐生活等。

而其自身价值则是通过社会效益和经济中益的双向获取实现。

策划的最终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强化和提高节目的社会功能和自身价值,因而策划是对既定目标的策划是对既定目标实现途径的策划,是对实现手段具体操作的策划。

也就是说,目标在先,策划在后。

当然,事先设定的目标可以在策划的进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加以修正,甚至在策划过程中,一些新的线索可能会使策划者放弃原有的思路,向另外的目标进发,但这一切都是以原先、既定的目标为起始站的,第二目标只是第一目标的派生品。

二、实际操作中的目标修正

目标为节目策划确立了方向,但是随着节目策划在具体操作中的实施,必然受到客观环境的干扰,这些干扰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无论怎样,策划者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做出策划手段上的相应调整,这种调整是为了保证实现终极目标

实际操作中策划目标的调整主要有如下几种:

(-)战略修正

战略(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文Strategos,原意为"将军",现在特指战役中对全局的筹划和指导。

《辞海》中解释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对未来时期的活动所作的部署和安排。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战略主要是指一种长期、全面的计划,是组织管理者对决定实现的一整套目标所设定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划。

战略方案是节目策划者在确立策划目标之后首先需要制定的总体计划它对于全局具有宏观的指导性。

战略修正主要是一种宏观计划的全面调整。

1993年3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式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新闻改革。

他们在每天《早间新闻》、《午间新闻》、《新闻联播》、《晚间新闻》四档新闻的基础上,又创办了6次滚动新闻播出节目,即10点新闻、14点新闻、16点新闻、18点新闻、21点新闻、24点新闻,从而使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播出次数增加到12次(包括体育新闻),实现了全天新闻滚动播出也就是重大新闻不断重复播出并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1997年5月5日,中央电视台开办了早6点新闻,使第一套节目实现全天播出。

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新闻改革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种传播战略上的改进不仅树立了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大台的形象,更顺应了国内的社会形式,起到了积极的传播效果。

(二)战术修正

德国著名战略学家克劳塞维茨曾说"按我们的区分,战略是为了战争的目的运用战斗的学问,战术是战斗中使用军队的学问。

"如果说,战略是总体的计划,那么战术则是更为具体的操作措施;战略是在宏观上把握全局,战术是微观上实施具体步骤;战略规划在前,战术计划在后,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五环夜话》是中央电视台开播七年的一个体育节目,其前身是《体育沙龙》,它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的电视谈话节目,也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名牌栏目之一。

2000年奥运会期间,为了配合奥运会全程转播,该节目作了战术上的临时重大调整:

从9月15日起停播三期,直至10月6日恢复正常播出;在此期间开始进行受众调查,力求运用大众的力量为节目出谋划策;奥运会开幕前夕,《五环夜话》邀请了中央电视台网站负责人李志平先生、《北京青年报》主编王林先生以及资深电视策划人张锦力先生一起在演播室与现场观众和互联网网友就本界奥运会在网络上的报道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是该节目作的一次新的策划尝试,力求增加节目视野的多元性。

这种在既定方针下的战术调整,既顺应了当时的社会传播环境,增加了节目内容的传播时效性,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战术修正

(三)细节完善

细节完善是指不加任何大的策划方位上的调整,只是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传播效果而作具体细节上的修正。

一个节目从开始酝酿到完成中,重大的策划修正毕竟是有限的,大多数的修正往往都是这种策划细节上的完善。

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栏目从开播至今经历了两个完善阶段:

一是从开播至1998年,这是一个开创和成长的阶段,开播之初,自拍节目少,进口资料多,主持特点是每一期请一位专家作为嘉宾;三年后,策划者缩短了演播室部分讲解,并改为由赵忠祥一人主持。

二是从1999年1月起至今,这是一个完善期,这个时期修正的特点是:

缩减"野生动物"内容的比重(只占到j栏目的二分之一或一半);增加自拍内容;安排播出系列节目;改进包装和整体编排,经过这样不同时期的修正和完善,该栏目在1999年电视节目观众满意度调查中,名列中央电视台专题栏目第一名。

目前,各大电视台为了吸引受众,诸多节目纷纷开设了周末版",如中央电视台老年节目《夕阳红》为了迎接1999年国家老人年,特别推出了周末版《相约夕阳红》。

该节目采取谈话形式,"说家长里短,道人间冷暖"成了交流的主题。

另一个女性节目《半边天》的周末版则打破了平时的多种形式,以张越的脱口秀为主,旨在增加周末的轻松气氛。

这些都是策划者通过对节目制作过程中具体细节的修正来提高节目传播效益的一个举措。

第三章

策划创新性原则

一、策划创新性原则的本质内涵

创新性原则是指电视节目策划者必须时刻以创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作品,以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去修改现有的节目,时刻保持节目的新颖性。

那么,何谓创新呢?

创新是指不满足现状,不断地进取,求变求新的一种理念。

每一个精品节目之后都有一个创新的团体,一个创新策划理念是支撑节目在竞争中常胜的原因。

这种创新策划理念来源于策划者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理论特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创作的求异性。

这种求异性表现为一种超越常规、打破常理的思考形式,无论是对问题设想的方式、方法还是结果,都表现出一种不同于传统思维的新颖之处。

这种新颖性自始至终活跃于创意思维之中保持创意思维的全新活力。

二是思考的系统性。

创新思维不会受制于某一个狭隘的子系统,而是善于运用透视的眼光去洞察整体内部的各个层次,通过对整体的全面分析达到对全局的综合思考。

三是操作的灵活性。

这种灵活性也可反映为一种衡久的动态性。

创意思维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孤立封闭的,它时刻在与外界的交流中调整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它可以在调整中不断抛弃旧的思想,接受新的观念,保持思维系统的高速运作。

创新思维在具体运用中常常表现出风险性、时间性、个体性和主动性。

所谓风险性是指挑战平庸所需要承受的代价,它包括政治上、经济上的双重风险;所谓时间性是指一种在创新过程中时间因素的制约,即创新的时效性;所谓个体性是指创新的思维常常来源于某个个体,而非群体,也就是要正视个体在创新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所谓主动性说明了创新的主动创造因素是创新思维开启的主要原因。

二、创新性原则的实现途径

创新是保守的对立面。

正如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所说的那样"创造性即破坏的过程。

"这种"破坏意识"运用在电视节目策划上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是适变求新。

创新就是不断地否定过去,否定一成不变,随着事物的发展方向,随着事态的变化形式而调整自己的量标。

所以创新也是积极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我国的电视事业经历了50年的发展,起起落落,直至近20年才逐渐步入正辍,20年来,旧的体制带来的影响今天依然存在于部分电视人的脑海中,并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按部就班"。

人们习惯于用"集体的力量"创造效益,运用由大家的智慧"改变现状,在电视节目策划上讲究"群策群力"。

这种创造心理并非不正确,但是如果每一个个体都以等待的心理状态来对待节目的创新,那么,结果是既没有挖掘集体的智能又扼杀了个体的潜能。

适变求新应该力求调动群体中每一个人的积极性,焕发每一个个体的创造性,这样,新的事物才会不断出现。

现在媒体节目策划制作采取的承包制、制片人制就是充分利用个体的智慧,发挥个体思维中积极的创造因素,为节目策划提供更多更好的"点子"。

(2)是勇于冒险。

这种冒险不是盲目的,它是以市场调查为先决条件、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基础的冒险。

这种精神在企业策划中一直得到崇尚。

美国企业家协会中有这样的信条"做有意义的冒险,拒绝用刺激来换取实施;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有保证的生活;宁愿要达到目的时的激动,而不愿要乌托邦式的毫无生气的平静。

"而"企业"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指冒险创立的新事业。

只有勇于开创,才能获得新生。

当初湖南经视的《幸运98~在人手不够、资金不足、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情况下能够创造出收视率53%的成绩和年创收500万元的效益(1997年),正是凭借了这种冒险创新的精神。

(3)是创新组合。

创新并非是一种"唯新论",只有新的东西才被认可,创新更需要一种组合意识,运用选择的眼光和技巧将过往的、现今的资料重新审核、排列,从而在组合中找到最有价值的思考方法。

这就好像同样质地的布料经过不同款式的设计就会呈现出不同品位的衣着一样。

这一点往往被我们的策划人员所忽视。

一度,当娱乐节目风行全国,各地的电视台纷纷上马,制作者们急急策划出一个又一个综艺节目,却忽视了对原有节目的审视和思考,使得一些原本很有特点的节目被荒废了。

这种急功近利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一部分受众,但是我们也会因此失去以往节目所拥有的一批长期而稳定的受众群。

我们要将自身的条件和市场需要结合起来,通过时段上的安排、结构上的调整来合理地组合和编排节目,既用新颖的节目吸引受众,也用传统的节目保留受众,从而避免顾此失彼。

创新组合意识就是在现有条件和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新旧资源的互补、协调而达到收视效果的最优。

在具体操作上如何实现节目创新?

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是指思想观念的创新和思维方法的创新。

电视媒体作为一种传播工具,"指导生活,修正观念"是其一个重要的内容,电视节目应该透过社会上、生活中一些事物的表象,挖掘有价值的内涵,让观众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焦点访谈》节目正是凭借着这种全新的传播意识改变了人们的思维观念。

(2)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是指不断地寻找生活中具有新颖性、变更性、时效性、特点性和突发性的素材,让受众耳目一新。

这种素材不仅适用新闻节目,任何节目都适用。

香港凤凰卫视关于《亚洲飞人柯少良飞渡黄河缺口》的跟踪报道、有关"法轮功"的系列报道《好了歌》、有关《1997香港回归》24小时不间断跟踪直播报道的策划成功,主要都是凭借了新颖的节目内容。

综合游艺节目《欢乐总动员》中有一个十分新颖的娱乐单元"洋眼看世界",该单元每期节目请来数位"老外",围绕他们策划制作了许多十分有趣的内容,比如,让来自不同国家的"老外"针对同样的一条成语猜测其主要含义,然后予以解释理由并造句;或者让他们针对同一个象形文字猜出现今的字面意思;或者让他们分别戴上耳机,就同一首民歌复述式地重新唱出来。

虽然,这些"老外"都具有一定的中文知识,但是在这些游戏面前常常还是"洋相百出",让人捧腹不止。

这就是策划者通过内容上的创新来提高节目的收视效果。

(3〉形式创新

1.手段创新

手段主要是指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段。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之所以吸引受众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

它可以在除夕之夜将问候连接到全球世界各地、祖国大江南北,让中国人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个荧屏上,不仅增加了节日气氛,更满足了中国人"普天同庆"的美好心愿。

这种策划上的新颖是以技术手段为保证的。

江苏有线电视台的大型综艺节目《非常周末》是江苏地区收视率最高的综艺节目,其吸引受众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

该节目每次播出时都用转播车直播选取幸运观众的全过程,并由直播车立即将幸运观众请到现场,这种技术上的策划技巧造成了观众的等待意识,所以,每到节目开播之时,许多观众都等候在家中,等待跟随着转播车而来的敲门。

湖南经济电视台的优秀栏目《真情大复活》设计了一种让分裂家庭、分离情侣等对象再次相逢并进行交流的方法,即让当事人在彼此之间全然不知的情况下面对观众进行推心置腹的情感倾诉,一方面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复合,另外一方面也揭示了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

虽然这是一个普通的话题,但是独特的策划使得该节目表现出一种人与人之间深切的关怀和质朴的感情,成为湖南地区的名牌栏目。

2.包装创新

随着电视媒体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电视节目也进入了追求精品经营的时代,作为一种传播市场的产品,电视节目也需要利用自身的精品质量来产生品牌效应,在节目市场树立一定的知名度和可信度,从而为节目的市场传播打开销路,产生价值。

这种包装上的创新就是指在节目质量的基础上注重节目的预告、内容包装和广告宣传。

作为媒体应该加大对重点节目和核心节目的推介力度,首先,要在黄金时段重点插播和宣传;其次,要善于利用其他相关节目起到随便推介的预告效果,其次,通过其他的预告形式,如网上活动、期刊介绍等形式来推出新的节目品种,加深人们对重要节目的理解和收视热情,以达到剌激收视的前期效应。

在内容包装上我们要打破常规,大胆采用全新的包装理念,如中央电视台的服务节目《天天饮食》就打破了传播的服务类节目包装形式,除了采用模拟主持人的动画人物造型外,还配制了诙谐、易唱、朗朗上口的主题曲《我爱厨房》,塑造了轻松、欢快、富于生活情趣的节目形象。

节目的广告宣传可以设置在广告专栏中,也可以在节目播出时插播,这类宣传我们要注意语言、画面的精练、唯美、浓缩效应,比如《东方时空》中《东方之子》的广告宣传语"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和《百姓故事》的广告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充分起到了非常鲜明的画龙点睛的宣传效果。

(4)人员创新

人员创新是针对幕后制作人员和幕前工作人员而言。

幕后人员的"创新"主要是通过招揽人才来获得创意;幕前工作人员的"创新"主要是希望通过打造全新的幕前形象,获得理想的收视效果。

目前诸多电视台纷纷启用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明星来主持节目,就是希望利用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名气和威望来提升节目的收视率。

还有一些电视台在节目中干脆让被采访者自己主持,也是想借这种"原汁原昧"的主持风格来打动观众。

人员创新不失为一种寻找创新的方法,但是这种创新选择有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因为有些节目因素主要取决于现有的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