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2节《氧化和燃烧》习题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335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2节《氧化和燃烧》习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2节《氧化和燃烧》习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2节《氧化和燃烧》习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2节《氧化和燃烧》习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2节《氧化和燃烧》习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2节《氧化和燃烧》习题2.docx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2节《氧化和燃烧》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2节《氧化和燃烧》习题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2节《氧化和燃烧》习题2.docx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2节《氧化和燃烧》习题2

《第2节氧化和燃烧》习题

A卷

一、选择题

1.在组成空气的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

A.氧气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达不到着火点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

3.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没有与氧气接触B.无水酒精是液体

C.没有达到着火点D.酒精没有可燃性

4.让镁在绝对密闭的条件下燃烧,充分反应后镁有剩余。

将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如右图,可看到的现象是()。

A.瓶内进水,约占容积的21%B.瓶内不可能进水

C.瓶内全部进水D.瓶内进水,大于容积的21%

5.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得出空气是由()

A.二氧化碳和氧气组成

B.氮气和氧气组成

C.氮气和氨气组成

D.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

6.“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已学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

7.下列对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可燃性B.能支持燃烧

C.较易溶于水D.密度比空气小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的二氧化碳

C.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白雾是五氧化磷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二、简答、填空题

9.为了提高本地的空气质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1);

(2);

(3)。

10.(2010年浙江湖州)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3N2,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l:

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

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

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

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1/5左右。

步骤3:

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

点燃镁条,更换橡皮

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

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1)步骤2的目的是。

(2)在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11.新兴的氧气消费已形成一股新潮流。

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保尔·伯特首先发现,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会有同样现象。

所以,潜水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可携带装有的装备即可。

为什么?

 

12.下表列出了五种行星上的“大气”(相当于地球上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行星名称

行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

木星

氨气、氦气、氢气、甲烷

水星

没有气体

冥王星

甲烷

金星

二氧化碳、硫酸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表内五种行星的“大气”中,所含的稀有气体是__________.

(2)试推测金星上“大气”层的温度比地球表面大气的温度_________(填“高”或“低”),金星表面__________液态水(填“有”或“没有”)。

(3)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但火箭喷出的火焰不能点燃冥王星上的甲烷,原因是___________.

(4)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地球气候变暖,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仔细观察右图,写出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1)

(2)

(3)

三、实验、分析题

14.请你用化学方法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目的:

利用氧气的性质,通过对照实验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器材:

①已集满氧气度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2个;②木条1根;③火柴;④酒精灯。

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解释

经上述对照实验得出:

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15.某校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一)首先,他们分组进行讨论:

(1)小光小组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

他们应该选择()

A.蜡烛B.硫粉C.红磷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____。

(2)小明小组设计了如上图的两套实验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首先应保证该装置______性良好。

(二)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他们设计了实验。

(三)实验结束后,大家整理的实验数据如下:

1

2

3

4

5

6

7

8

集气瓶容积

进入水的体积

20/4

20/3.5

20/4

20/4

20/4

20/4.5

20/4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组的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

只有第8组同学没能得到数据,原因是由于他们和硫粉进行实验导致的。

经研究,同学们一致认为如果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_______溶液来吸收_____气体,实验也能取得成功。

16.面粉加工厂的车间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

如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件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B卷

一、选择题

1.1777年舍勒在《火与空气》一书中指出:

空气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火空气”和“浊空气”组成,其中“火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维持生命。

下列物质不能与“火空气”发生反应的是()

A.木炭B.石蜡C.烧碱D.乙醇

2.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很多种有害物质,除尼古丁、焦油、

一氧化碳外,还含有一种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

检验的气体,该气体是()

A.N2B.O2C.CO2D.CO

3.实验桌上放置了一个带胶塞的,体积为1L的烧瓶。

①第一位同学说烧瓶内没有东西;②第二位同学说瓶内有东西,只能凭想象,不能用实验证明;③第三位同学说把它放在天平上称量出来的质量正好是1L空气的质量;④第四位同学说将瓶倒置盛水的水槽中,水不能进去,略斜口露出一点,则水进入瓶内,并形成一串气泡,说明瓶内有东西。

你认为正确的叙述是()

A.②和③B.只有①C.③和④D.只有④

4.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右图所示,钻木头之所以能够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

甲:

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乙:

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丙:

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

这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丙甲乙C.乙丙甲D.甲丙乙

5.若把江河湖海的水里溶解的氧气和氮气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

氧气所占的体积大于21%,氮气占的体积小于78%。

对此应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只有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能溶解在天然水中

B.溶解在天然水中的氧气和氮气与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质量分数相同

C.天然水中溶解的氧气极少,所以在湖泊中养鱼要采取增氧措施

D.氧气和氮气相比较,氧气比氮气更易溶于水

6.下列说法:

①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所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⑥D.②③⑤

7.如右图所示,用玻璃制成的两个容器(A、B)上,连结着带有活塞的管,A容器内有新鲜的水藻,先将适量的CO2气体通入A中,旋塞2关闭,用抽气机将B中的空气抽掉后,关闭旋塞3,此时小空心铁球恰好在水中漂浮,将此装置于阳光下2小时后,打开旋塞2,过一会儿,B容器内的液面将会()

A.下降B.上升

C.不变D.无法判断(不考虑水蒸气)

二、简答、填空题

8.(2010浙江台州)18世纪中期,为了解释燃烧现象,有人提出了“燃素说”,其主要观点有:

①燃素是一种构成火的元素,火焰是自由的燃素,燃素能透过一切物体。

②一般条件下燃素被禁锢在可燃物中,是物体的一个成分。

③燃烧是可燃物中物体同燃素分解的过程。

(1)将汞装入密封容器中,置于火炉上加热,容器内形成丁质量增加的红色物质。

请以上述燃素说的主要观点来解释质量增加的原因。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也做了加热汞的实验(装置如图),他在实验前后称量了容器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

结果发现:

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且汞变成红色物质(后知是氧化汞)增加的质量等于容器中空气减少的质量。

之后,拉瓦锡还将反应形成的氧化汞加强热,使之重新释放出气体,并将该气体与原来容器中剩余的气体混合,发现混合气体的性质与最初的空气相同。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①拉瓦锡实验是否支持燃素说,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拉瓦锡实验中氧化汞受强热释放出的气体是。

③拉瓦锡在实验中,均对反应前后的容器及其中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体现了他对规律的重要认识。

9.保温瓶中装有液态空气,如右图所示,当打开瓶盖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上方时,请问木条是燃烧得更旺还是熄灭,理由是。

10.人类为探索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请阅

读下列信息:

数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物质不断地变化。

大气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表是原始大气和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

空气的成分

N2、O2、CO2、水蒸气及惰性气体等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CH4、NH3、CO、CO2等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

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植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你认为他们能否生存下去?

原因是。

(2)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CO2逐渐减少。

同时O2逐渐增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原始大气中O2缓慢地增加,CH4、NH3、CO等气体逐渐被氧气氧化而缓慢地减少,使大气的成分逐渐演化成现代大气。

原始大气中NH3可转化为现代大气中的。

11.在食品超市中常常能见到充气包装的食品,它使用的是什么气体呢?

某中学的科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

(1)经访问有关人员,了解到这样包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或食品腐烂变质,且从经济性、

环保等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