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284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东宝区白云路小学周传芳

第一单元运动与力教学计划

一、单元目标

1、获得关于运动和力的一些基本知识,对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等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体验。

2、能够自己按照教材的要求,开展制作和实验,自己完成任务或者与同伴合作完成研究任务。

3、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4、在活动中,发展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5、通过活动,开展技术教育,发展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6、在研究中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严谨细致的良好习惯。

二、课时安排

课题

课时

我们的小车

1

给小车装上动力

1

给小车安个螺旋桨

1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

1

小车载重

1

运动与摩擦力

(一)

1

运动与摩擦力

(二)

1

控制小车的快慢

1

设计我们的赛车

1

制作我们的赛车

2

1-1我们的小车

【教学目标】

1、通过提重物,掂物体,引导学生感受并认识“重力”。

2、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经历拉力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研究过程,体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方法。

3、通过实验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4、培养尊重实验数据,进行重复实验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经历拉力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研究过程。

2、通过实验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教学难点】

1、体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方法。

2、养成尊重实验数据、进行重复实验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每组学生:

小车、细绳、夹子、挡板、垫圈、回形针、粉笔,也可以准备一块长条形的三合板,使小车运动路程增长。

2、教师准备:

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车,谈话引入。

1、出示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师补充介绍。

2、谈话讨论:

你玩过玩具车吗?

在玩车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二、充分感受重力,认识重力。

1、请学生上讲台拎水,谈谈手的感觉。

2、每位学生用手掂大一点的两本书,谈谈手的感觉。

3、谈谈背书包时肩的感受。

4、小结:

这种向下拉或向下压的力就叫重力。

三、利用重力,安装小车。

1、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引出制作小缆车。

2、出示材料,分别说说每种材料有什么用。

3、指名说说可以怎样安装,如没人说明白,师就演示安装一遍。

4、分组安装,用垫圈拉动小车。

5、讨论:

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

最少用了几个垫圈使小车运动起来?

做了几次实验?

你们认为做一次所得的数据可靠吗?

(从而引导学生应该反复试几次)

四、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既然是拉力使小缆车运动起来,那么为什么有的小车快,有的小车慢呢?

(引出可能与拉力有关)

2、推测:

你估计最少用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拉力的大小又是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呢?

把推测记录在表格中。

3、讨论实验方法:

那我们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实验方法。

4、根据学生的设计,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科学性:

5、实验怎样做才公平呢?

(路程一样怎么做到?

●要知道最少用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垫圈应该怎么加?

●如何记录?

●一次实验可靠吗?

6、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7、汇报,把每个小组的结果统计起来,分析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

8、小结: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1-2给小车装上动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一些弹力利用的知识。

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3、经历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研究过程。

体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经历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研究过程,体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

【教学难点】

1、经历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研究过程,体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1、每组学生:

橡筋、小车、长条形的三夹板、弹簧、皮球、锯条等能产生弹力的物体。

2、教师准备:

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充分感受物体产生的弹力,认识弹力。

1、请学生压一压弹簧,拍一拍皮球,弯一弯锯条,拉一拉橡筋……谈谈手的感受,了解物体被压缩、拉长、弯曲时能产生一种力,叫弹力。

2、讨论:

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

3、出示有关弹力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二、利用橡筋的力让小车运动。

(如学生在上面已说出了把橡筋安装在小船或小车上,那就直接引导学生装配。

我们认识了弹力,就让我们把弹力作为小车的动力让小车运动,你觉得上面能产生弹力的哪一种材料最容易实验呢?

1、学生分小组装配橡筋。

2、请几个小组演示他们的橡筋动力车。

三、研究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提出问题:

同是橡筋,为什么小车的运动快慢、远近、方向会不一样呢?

跟橡筋的哪些因素有关?

2、猜测可能的因素:

绕的圈数、长度、绕的方向等。

3、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

提出注意点:

·在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时,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每个实验应该多做几次。

·如何记录。

4、几个因素的研究同时分组进行,并记录实验结果。

5、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不同发现或产生的问题:

如绕的圈数可任意增加吗?

橡筋越长越好吗?

橡筋太多太长会有什么问题?

橡筋带动了小车的什么才使小车运动的?

等等。

6、学生分别说说实验心得,教师小结。

 

1-3给小车安个螺旋桨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螺旋桨的作用,激发研究螺旋桨推进器的兴趣。

3、进一步认识橡筋的弹力,经历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的关系的研究过程,知道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4、比较两课中橡筋产生动力的异同,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螺旋桨的作用,激发研究螺旋桨推进器的兴趣。

2、进一步认识橡筋的弹力,经历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的关系的研究过程,知道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教学难点】

1、学会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

2、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教学准备】

1、每组学生:

小车、螺旋桨、橡筋、支架、木条等。

2、教师准备:

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螺旋桨。

1、让航模小组或船模小组的学生介绍用螺旋桨带动的航模或船模。

2、观看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3、谈话引入:

能让螺旋桨装在我们的小车上,让小车运动起来吗?

二、安装螺旋桨。

1、观察材料。

2、讨论:

还需要哪些材料来帮忙?

怎样组装螺旋桨?

怎样使小车运动起来?

教师可以适当演示安装。

3、动手组装。

4、你能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吗?

请个别同学上台演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引出把橡筋绞紧的方法。

三、研究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引导提出问题:

橡筋绞紧的圈数会影响小车的运动吗?

2、预测:

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

3、小组讨论:

如何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呢?

•汇报交流,在交流中一起研讨这个对比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哪些条件需要控制?

•如何辨别远近?

(起点一样,量出行驶的距离)

•怎样绞紧橡筋?

•每个实验,橡筋绞紧的圈数如何确定?

(区别要大,如第一次20圈,第二次40圈;不能绞得太紧,避免绞断。

•每个实验要多做几次,并及时记录。

•实验场地的选择(平坦的地面,如水泥球场等)。

4、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分析实验数据。

6、归纳:

橡筋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四、讨论。

1、两课实验中,橡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相同:

橡筋都被拉长了。

不同:

上一课的橡筋是直接拉长的;这一课的橡筋是在绞紧时拉长的。

2、两课实验中,橡筋产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相同:

都是利用橡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

不同:

上一课橡筋带动轮子转动推动小车前进,这一课橡筋带动螺旋桨转动拉动小车前进。

五、拓展,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提问引导:

对于这辆安了螺旋桨的小车,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2、自由选择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注意对比实验的公平性)

3、课堂上有时间就开展研究。

鼓励学生课外继续研究。

 

1-4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

【教学目标】

1、通过玩气球,感受反冲力的作用和方向。

2、经历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感受反冲力。

3、试着解释气球推动小车的原因,启发学生学会分析比较。

【教学重点】

通过玩气球、给小车安装反冲力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

1、试着解释气球推动小车的原因。

2、启发学生学会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

1、每组学生:

小车、气球、一根长钓鱼线、两个回形针弯成的小钩、几根棉线。

搜集生活中有关应用反冲力的图片。

2、教师准备:

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玩气球,感受反冲力。

1、教师把气球吹足气后在空中放开,然后让学生说说气球怎么样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玩气球。

3、讨论:

气球怎样运动?

我们想什么办法让气球沿一个方向运动呢?

4、给出材料让学生设计方法,使气球沿着一个方向运动。

5、继续讨论:

是什么力使气球运动?

初步感受反冲力。

二、安装反冲力小车,用气球推动小车。

1、师:

吹足了气的气球松手后能运动,那它能否推动小车运动呢?

我们来试一试。

2、将气球固定在小车上。

(先讨论如何固定,应该注意的问题,可以看课本插图,再动手固定)

3、让小车运动起来。

(松开气嘴)

4、讨论:

小车怎样运动?

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试着解释小车运动的原因。

5、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汇报交流。

6、再次实验。

1)提出要求:

把手靠近气嘴处,感受气体是怎样冲出来的。

想想气体冲出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调换气球固定的方向,观察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

实验多做几次。

2)交流实验的发现和体会。

归纳出反冲力的作用和方向。

三、了解反冲力的应用。

1、反冲力能推动小车运动,那大家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2、请学生上讲台介绍,如果学生有搜集到的资料就展示给大家。

节日燃放的烟花等。

喷气式飞机:

机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或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飞机受到反冲作用快速向前飞行。

火箭:

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

现代火箭用高能物质做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使火箭高速飞行。

3、教师播放火箭发射的影像资料。

4、分析比较:

反冲力小车的启动与火箭的启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它们都利用了反冲的原理,但是小车利用的是压缩空气的反冲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温高压燃烧气体的反冲力)

四、总结谈话,提升认识。

1、出示小车,放在桌上,让学生说说小车所处的状态。

(静止不动)

2、我们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

回忆学过的课中,我们使用了哪些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3、归纳,提升认识:

小车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起来。

【教学反思】

以活动为载体是新一轮课改《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显著特点。

这里的活动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有的就类似手工制作的活动,如在教科版《科学》教材中就有“制作我的小房间”“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制作气球小车”“制作水钟”“制作生态瓶”等内容。

听过一些老师上过这样的课,有的就上成了纯手工课。

如何把握这种课型的教学,积极挖掘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丰富学生科学学习的经历和体验,这是摆在我们每个科学课改实践者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从科学素养的结构,从课的、单元的、册的以及年级的结构去设计、处理一节课的内容和活动,这是科学课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这节课是一节科学课而不是一节手工制作课或是自然课,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凸显。

一、教学呈现了典型的科学探究学习过程。

本课的教学方式不是单纯地学习有关气球小车的制作技能,也不是单纯地学习有关反冲的知识,而是在科学探究的背景下展开相关活动的。

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到研究计划的讨论制定,到探究实验的进行,到研讨活动的展开,及后续探究活动的选择,就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的基本方式不是演示和证明科学事实和概念,而是开展充分的科学探究活动,注重活动前的计划制定和预测,活动中的运用证据和做出解释,活动后的交流汇报与论争,强调探究的延续性,注意将课内的研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这都是一节科学课的重要特征。

二、活动整合了科学教育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的设计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科学教育的整体目标得以落实。

综观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收获是多元的。

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更多的是理解科学概念和发展探究能力,而不是了解、知道、记忆、解释和运用。

“很多事情都是互相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

”虽然是一句不怎么惊人的话,但它却体现了孩子世界观上的一种认识,这应该是小学科学教育告别学科本位的重要成果。

1-5小车载重

【教学目标】

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进一步体验通过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2、知道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小车载重减少,运动速度变快。

3、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4、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这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

【教学重点】

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知道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小车载重减少,运动速度变快。

【教学难点】

1、进一步体验通过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每组学生:

玻璃弹子、小沙袋或小石块、长条形的三夹板、小车、垫圈、夹子、挂垫圈的小钩。

2、教师准备:

汽车超载发生交通事故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小车载重。

1、出示一辆小车,并在小车上放上重物。

2、质疑:

小车放上重物后,你有什么问题?

3、引出研究问题:

小车载重后,它的速度会加快还是会减慢?

二、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

1、学生推测:

小车载重后,它的速度会加快还是会减慢?

请学生对以下内容进行判断。

·小车载重后,它的速度会加快。

()

·小车载重后,它的速度会减慢。

()

·小车载重与它的运动速度没有关系。

()

2、实验设计引导:

·在这个实验研究中,在我们让小车运动的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

(用垫圈拉)

·小车载重你认为应该怎么安排,为什么?

(先拉重的,再拉轻的,因为每次的拉力要相同,如果先拉轻的,后面重的就可能拉不动了,前面的几次实验数据也就没用了)

3、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4、汇报实验方案,师生共同提出实验改进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了前面几课的基础,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提出来,特别是对对比实验的一些要求。

如:

·实验时除了载重量不同,其余条件都要相同,如要使用同一辆小车,每次把小车放在同一起跑线上,每次实验使用的拉力要相等等。

·实验顺序应该从重到轻。

·载重量用重物的个数表示,每次实验,载重量要有较大的差别。

如第一次10颗,第二次30颗,第三次50颗。

·每一个载重量实验要多做几次。

·小车运动快慢如何描述(可用数字表示)。

·看懂记录表,及时记录。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实验数据,统计归纳:

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小车载重减少,运动速度变快。

7、提出问题,为下一堂课作准备。

·提问:

为什么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小车载重减少,运动速度变快?

·我们知道小车运动需要有力的作用,既然运动状况变了,就一定是有一种力变了,那这里又是哪一种力在变化呢?

·学生猜测后存疑:

通过下一节课的研究,你也许就明白了。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另一个问题。

三、汽车为什么要限制载重。

1、讨论如果给小车不断增加重物,会发生什么现象?

2、讨论汽车超载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3、播放录像:

汽车由于超载而引发的事故。

货车上印的载重多少吨的字样和公共汽车上印的准载多少人的字样。

4、你们想对超载的司机说些什么?

四、课外调查。

采访几个身边的司机,调查同一辆汽车空车行驶和满载行驶有什么不同。

1-6运动与摩擦力

(一)

【教学目标】

1、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况(滚动、滑动)有关系;摩擦力的大小还与被拉动的物体的轻重(对地面的正压力)有关系。

2、培养学生预测假设、设计实验、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交流、乐于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教具准备】

教师:

小车,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的木板,相同重量的垫圈,小车的载重物,棉线等,一只新的车模轮胎和一只磨损的车模轮胎,透明胶。

学生:

小车,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的木板,相同重量的垫圈,小车的载重物,棉线等,活动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摩擦力。

1、出示一只新的车模轮胎和一只磨损的车模轮胎,问学生:

为什么新的轮胎会破损?

2、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哪些物体也会有摩擦现象发生?

学生举例。

3、体验:

将手按在桌面上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

说说两种运动有什么不同?

4、归纳:

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物体相互摩擦的现象,例如,用黑板擦擦黑板时的摩擦;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汽车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于摩擦,物体运动时会受到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1、提问:

摩擦力有大有小,那么摩擦力会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让学生充分讨论,提出假设。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假设: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滑动或滚动有关系;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被拉动的物体的轻重有关系。

2、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①问: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时,实验中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要不同?

学生交流,教师填写在活动记录纸上。

②现在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块长木板,观察木板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辨别一下哪一面比较光滑,哪一面比较粗糙)

问:

这个实验中,我们怎样利用小车和木板进行实验,谁来说说实验的过程?

实验时,把小车先放在木板光滑的一面上,测量出小车运动需要的力是多少;再把小车放在木板粗糙的一面上,测量出小车运动需要的力是多少。

记录下来,比较两次用力的大小。

提示:

用重力牵引小车,逐渐增大拉力,直到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那时的拉力大小也就是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③学生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④汇报实验结果。

⑤讨论:

以上实验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

把小车放在表面粗糙的木板上拉动时用力比较大,这说明摩擦力比较大;把小车放在表面光滑的木板上拉动时用力比较小,这说明摩擦力比较小。

可见,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系。

3、学生认识运动方式改变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①通过刚才的实验和分析,我们知道了物体的光滑程度不同,摩擦力的大小会发生改变。

如果小车从滚动改变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会变化吗?

设计一个实验,并填写实验计划。

滚动和滑动与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小组成员:

实验时间:

不同条件:

相同条件:

实验方法和过程(可以用图表示):

实验记录

滚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实验结论:

②学生设计实验,交流各小组设计的实验。

想办法使车轮由滚动转为滑动。

③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

④小结:

在接触面和小车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与板之间的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4、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被拉动物体的轻重的关系

①讲解:

为了弄清摩擦力大小是否与被拉动物体的轻重有关系,我们再通过实验来研究:

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来加以验证。

②学生分组设计并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③整理实验记录,汇报结果。

④讨论:

这一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小结:

被拉动的物体重,用力大,这说明摩擦力大;被拉动的物体轻,用力小,这说明摩擦力小。

可见摩擦力的大小跟被拉动的物体轻重也有关系。

三、归纳总结:

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有什么关系?

思考:

(1)根据上面的研究,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摩擦力比较大,在什么情况下摩擦力比较小?

(2)为什么拉动轻重不同的物体,用力大小不同?

(3)拉着同样重的物体运动,在什么情况下比较省力,在什么情况下比较费力?

板书设计:

(视频展示,汇报时填写表格)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状况

运动状况

小车的重量

光滑

粗糙

滚动

滑动

重量大

重量小

摩擦力大/小

 

1-7运动与摩擦力

(二)

【教学目标】

1、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寻求合理解释的能力。

2、能对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感兴趣,感受到摩擦力与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知道人们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方法的依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寻求合理解释的能力。

难点:

感受到摩擦力与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寻求合理解释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一辆自行车,滚动轴承。

视频资料:

汽车启动、运动、刹车停止,冰雪地上汽车打滑,装上防滑链的车辆在冰雪路上行驶。

学生:

赛车一辆。

【教学过程】

一、小车运动与摩擦力。

1、问:

小车在运动时,哪些地方会产生摩擦力?

学生观察后交流。

2、看有关汽车启动、运动、刹车停止的视频资料,了解汽车运动和停止都要靠轮子。

问:

在冰天雪地里,车轮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变得很小,汽车运动和停止时会怎样?

学生交流。

3、汽车在刹车时为什么马上能停下来?

二、是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

1、讲述:

摩擦力有时很有用,需要设法增大;有时又有危害,必须设法减小。

2、出示挂图或观看录像片,这些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

·鞋底和轮胎为什么都有凹凸的条纹?

(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滑)

·体操运动员或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手上为什么要抹上碳酸镁粉?

(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滑)

·为什么要在自行车转动轴处加上润滑油?

(减小摩擦力)

·在冰雪路上行驶的车辆上装上防滑链有什么作用?

(增大摩擦力)

3、你还知道哪些地方需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

三、研究自行车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出示自行车,观察自行车,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力?

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力?

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

学生交流讨论。

四、延伸。

1、思考:

假如世上没有摩擦力,会出现什么现象?

2、课后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