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137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

一、阅读理解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和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带着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

我说:

“妈,我陪你去吧!

”母亲乐呵呵地说:

“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场要横穿一条马路。

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母亲年龄大了,双腿很不灵便。

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

   ③横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________________。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

这是一个我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

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

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

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

“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年轻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

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

“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

”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农民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第①段中的“年近花甲”中“花甲”指________岁。

(2)第②段中下划线词“家长里短”中“里”的意思是________。

(A.家长 B.街坊 C.里边)整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请联系上下文,将第③段补充完整。

……母亲突然停了下来,

(4)第④段中画线句“我的心灵震颤起来”,“我”的心灵震颤的原因是:

________。

这一段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

(5)文章中写了不同时间的两次牵手,你能概括一下吗?

第一次:

________

第二次:

________

(6)从两次牵手中你体会到什么?

【答案】

(1)大约60。

(2)B;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3)她把菜篮挎在臂弯处,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4)“我”看到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

(或“我”看到年近花甲的母亲腾出右手,向“我”伸来);承上启下

(5)上小学时母亲牵“我”过马路去上学。

;成年后的“我”牵母亲过马路去买菜。

(6)写出母亲对儿子的挚爱。

虽然时光流逝,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又写出了“我”对母亲的回报。

【解析】【分析】

(1)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结合课文内容补写内容要符合原文特点。

除了注意所写的内容,还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使上下文之间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简洁没有错别字。

(4)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6)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大约60。

(2)B、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3)她把菜篮挎在臂弯处,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4)1、“我”看到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

(或“我”看到年近花甲的母亲腾出右手,向“我”伸来)2、承上启下

(5)1、上小学时母亲牵“我”过马路去上学。

2、成年后的“我”牵母亲过马路去买菜。

(6)写出母亲对儿子的挚爱。

虽然时光流逝,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又写出了“我”对母亲的回报。

【点评】

(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3)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馒头

   ①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②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

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趁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③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

我兴冲冲地对娘说:

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

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④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

开完会,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⑤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咕咕地叫着。

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一个。

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

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

咋办?

   ⑥干脆,把娘那一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

娘平时不是把麦耙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

娘说过,她不喜欢麦耙呀!

   ⑦当我回到家里,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

   ⑧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进了门,怎样躲过妹妹的眼神。

妈妈笑笑,没吭声。

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来了吗?

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家来,你看!

”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

“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⑨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⑩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

“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

”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文中哪些地方表明当时“我”家境贫穷?

(3)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4)文中第三段写“娘也笑了”,是因为________。

(5)第五段中的“故伎重演”具体指________。

(6)娘似乎预料到“我”会将馒头吃掉,就蒸了五个馒头,并且还对二丫娘说了谎,她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

【答案】

(1)小时候,我在放学路上独吞了学校在儿童节时发的三个馒头,回家以后心里感到无比愧疚。

(2)六岁的妹妹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母亲起早摸黑挣工分;“我”回家路上,三两口将馒头下肚,还没品出味;妹妹大口大口地咬馒头。

(3)任劳任怨,宽容体谅,宁可委屈自己也要善待孩子,维护孩子自尊心。

(4)她为我的想法感到欣慰

(5)指尽管我极力控制,口水却越咽越多,肚子叫的也越发的厉害。

(6)为了让妹妹和“我”吃多一点馒头,“撒了谎”是因为“二丫娘在场,她想维护我的自尊心。

【解析】【分析】

(1)此题为概括故事内容。

要通篇阅读,把握主要情节,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进行概括:

小时候,我在放学路上独吞了学校在儿童节时发的三个馒头,回家以后心里感到无比愧疚。

(2)家境贫穷,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这是根据题干要求,筛选信息题:

六岁的妹妹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母亲起早摸黑挣工分;“我”回家路上,三两口将馒头下肚,还没味出味;妹妹大口大口地咬馒头。

  

(3)分析人物形象方法,首先了解人物的生活环境,把握文章主旨,这是基础。

抓住人物形态特点,感知其貌其情。

抓住人物言语内容,领悟其心。

抓住人物行为特点,品析其神。

(4)、(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赏析语句“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从内容上去考虑不难理解,越是抑制自己的食欲,食欲越是增强:

指尽管我极力控制,口水却越咽越多,肚子叫的也越发厉害。

故答案为:

(1)小时候,我在放学路上独吞了学校在儿童节时发的三个馒头,回家以后心里感到无比愧疚。

(2)六岁的妹妹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母亲起早摸黑挣工分;“我”回家路上,三两口将馒头下肚,还没味出味;妹妹大口大口地咬馒头。

(3)任劳任怨,宽容体谅,宁可委屈自己也要善待孩子,维护孩子自尊心。

(4)她为我的想法感到欣慰;

(5)指尽管我极力控制,口水却越咽越多,肚子叫的也越发的厉害。

(6)为了让妹妹和“我”吃多一点馒头,“撒了谎”是因为“二丫娘在场,她想维护我的自尊心。

【点评】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4)、(5)、(6)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理解。

背书(节选)

李 晴

   我是个爱静的人,即使是早起背书,也喜欢找一个僻静的地方。

那时,我就选中了校园墙角的一溜猪舍(shě shè)。

其实,除了猪粪的气味,那是个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方。

石子铺的小道,青石砌(qiē qì)的圈栏,薄薄的雾气,冰冰凉的青石板。

坐在上面背书,真是清新爽快。

除了背诵文史地英语外,还有一本我日日必背的书。

那是本很旧的《唐诗三百首》,发黄的麻纸,竖排版,繁体字,石印。

【A】一首一首( )一页一页( )在晨风轻拂的油灯下( )我慢慢地都背过去了( )日子( )一个又一个的日子( )都从油灯下( )从我朗朗的背书声中翻过去了( )

   对于我的惊扰,猪们一开始很是慌乱。

它们又哼又撞,甚至跳起来用嘴拱我放在圈(juàn quān)栏上的煤油灯。

但日子久了,便习以为常。

我背我的,它们睡它们的。

望着它们相依相偎(wēi wèi),呼呼噜噜,我的心里便踏实了许多。

   到了冬天,起早背书就不那么惬意了。

猪圈位于校园一隅,冷风从低矮的围墙呼呼而入。

为了煤油灯不被风吹灭,我只好挡在风口。

手麻了,脚麻了,耳朵也麻了。

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一边跺着脚一边背书,直到天亮。

【B】有时遇到下雪天,片片雪花飞旋而下,无声地落在灯罩上,发出咝咝的声响,像无数飞着的小蛾子。

放寒假后,我回到家,母亲看着我冻得红肿的手背,心疼得直掉眼泪。

   现在,人们早已不用煤油灯了。

但每当耳旁听到有人说:

上了几年学,混了几年,啥也没学下。

我便想起求学的那些日子,那些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

(选自《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2015年第5期)

(1)画去括号里错误的读音。

(2)给文中画横线句子【A】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3)“习以为常”的意思是________。

作者在猪舍旁边读书,猪们一开始很是慌乱,后来习以为常的原因是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句子【B】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在文中属于________描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5)为什么每当听到有人说“上了几年学,混了几年,啥也没学下”时,作者会“想起求学的那些日子,那些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

【答案】

(1)shě;qiē;quān;wèi

(2),  ,  ,  :

  ,  ,  ,  。

(3)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作者长期在猪舍边读书,猪们常常看到她,就不再惊慌了。

(4)比喻;环境;表现冬天的冷,表现出作者背书的辛苦,表现作者在中学时代学习的刻苦勤奋

(5)因为作者珍惜时间,那些早起背书的经历,让她在感受无数终身难忘的苦甚至痛滋味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这种虽苦尤甜的记忆,让她学到了知识,也获得了更好的人生。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第一空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第二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把“雪花落在灯罩上发出咝咝的声响”比作“无数飞着的小蛾子”是比喻,划线句子是环境描写,表现冬天的冷,表现出作者背书的辛苦,表现作者在中学时代学习的刻苦勤奋。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shě;qiē;quān;wèi

(2),  ,  ,  :

  ,  ,  ,  。

(3)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作者长期在猪舍边读书,猪们常常看到她,就不再惊慌了。

(4)比喻;环境;表现冬天的冷,表现出作者背书的辛苦,表现作者在中学时代学习的刻苦勤奋。

(5)因为作者珍惜时间,那些早起背书的经历,让她在感受无数终身难忘的苦甚至痛滋味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这种虽苦尤甜的记忆,让她学到了知识,也获得了更好的人生。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3)第一空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第二空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画面(节选)

刘墉

   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

   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

每天下班才进门,父亲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

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

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摘出的片段。

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话,还买了成沓的描红簿(bó bù)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

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父亲的身影,站在我的身后……

   父亲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

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

八十二岁的老母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

“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

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

“然后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

“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了什么样子!

   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

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母亲说:

“看到了还不打?

哪儿有这样的人?

   “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

”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

   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清晰地看见他手臂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yīn yān)红的血迹……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了什么样子!

“这句话中划线的词语“气候”的意思是(  )。

A. 时令,节气。

                 

B. 天气。

                 

C. 结果,成就,前途。

                 

D. 人的神态风貌。

(3)短文一共描述了五件与父亲有关的画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画面表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________这个画表达了母亲对父亲的思念。

(4)父亲对“我”的宠爱,母亲不无抱怨,甚至认为“我”可能因为父亲的宠爱而成不了气候。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待父亲对“我”的这种宠爱的。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提示:

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

(1)bó;yīn

(2)C

(3)玩滑梯;讲故事;教写字;打蚊子;看照片

(4)一方面,给了“我”童年的快乐,保护了“我”作为儿童的天性;一方面,培养了“我”读书、绘画、写字等有关学习的兴趣,对“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产生了巨大影响。

(5)内容上:

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表达“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结构上:

照应开头。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bó;yīn

(2)C

(3)玩滑梯、讲故事、教写字、打蚊子、看照片

(4)一方面,给了“我”童年的快乐,保护了“我”作为儿童的天性;一方面,培养了“我”读书、绘画、写字等有关学习的兴趣,对“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产生了巨大影响。

(5)内容上:

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表达“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结构上:

照应开头。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阅读理解

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放学了,一队红领中扛着扫帚,抱着柴火,唱着队歌,高高兴兴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们到哪儿去呢?

   原来,是去奉爷爷家。

奉坤祥老爷爷双目失明,家住文庙村,生活很不方便,全靠少先队员的精心照料。

   1983年春天,四川苍溪县远山小学成立了“学雷锋小组”。

奉爷爷家的大小活儿队员们都包下了,他们忙里忙外,给奉爷爷送来温暖,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

乡亲们说:

“我们村里来了小雷锋啦!

   五个春秋过去了,队员们的活动从没间断,“学雷锋小组”的队伍也壮大了。

他们分成两组,轮流到奉爷爷家帮着抬水、煮饭、洗衣服和打扫房屋。

   一次奉爷爷感冒了。

周跃才模了下奉爷爷发烫的手,就飞快地跑到乡医院去请医生。

医生开好药方,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奉爷爷抓了药。

老队长关伯伯闻讯赶来,看到这一切,他流下了眼泪,感动地说:

“多好的孩子呀!

   夏天,山里的蚊子多。

奉爷爷的蚊帐坏了,他们找来竹子,动手支起了新蚊帐。

奉爷爷的灶该翻修了,队员们凑在一起,量好了尺寸,设计了姓样,花了一个星期天的工夫,新灶打好了。

在奉爷爷屋后的空地里,他们挥动小锄,翻好土地,种上了菜籽。

过节了,队员们给奉爷爷送来糖果等礼品。

奉爷爷用颤抖的双手拉着孩子们,眼里含着泪花说:

“虽然我看不见世界上的一切,但我的心永远是那么温暖!

   文庙村的乡亲们称他们是“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学需锋小组”的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山沟沟里的报春花呀,却永远不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方便—________      热闹—________      飞快—________     温暖—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

(3)“学雷锋小组”的成员帮奉爷爷做了哪些事?

(4)乡亲们为何称队员们为“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5)文中的队员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答案】

(1)麻烦;安静;缓慢;寒冷

(2)少先队员去奉爷爷家的原因。

(3)抬水、煮饭、洗衣服、打扫房屋、给奉爷爷请医生看病、抓药、支新纹张、打新灶、种菜、送礼品。

(4)报春花是春天的使者,乡亲们称他们为“山沟沟里的报春花”是因为他们像报春花一样富有朝气,又给别人带去了像春天一样的温暖。

(5)他们给我的印象是乐于助人,勇于奉献。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麻烦、安静、缓慢、寒冷

(2)少先队员去奉爷爷家的原因。

(3)抬水、煮饭、洗衣服、打扫房屋、给奉爷爷请医生看病、抓药、支新纹张、打新灶、种菜、送礼品。

(4)报春花是春天的使者,乡亲们称他们为“山沟沟里的报春花”是因为他们像报春花一样富有朝气,又给别人带去了像春天一样的温暖。

(5)他们给我的印象是乐于助人,勇于奉献。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6.课外阅读我能行。

想做橡树的比尔·盖茨

董 贺

   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公司的创建人之一。

他___________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___________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苍穹的橡树。

   比尔·盖茨上小学时,一本《世界百科全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了。

他钻到爸爸的书房里,读不懂法律方面的书,就读名人传记。

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政治家罗斯福、军事家拿破仑以及大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传记,他都读。

   “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些人物的传记呢?

”老盖茨抚摸着儿子的头,非常和蔼地问。

   “为了思考。

   “为了思考?

   “对,为了思考。

这些伟大人物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我要好好揣摩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样就能找出这些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见儿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老盖茨既吃惊又高兴。

一有机会,老盖茨就给孩子买书,买回各种书籍。

比尔·盖茨高兴极了,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布置了一个小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还编上了序号。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有历史人物传记,有法律、商贸方面的书,还有文学作品等。

一天,比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