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101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

榆中县来紫堡学区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

科目:

数学教研组长签名:

周次

授课日期

主备人

冯乐杰

教学

内容

课题

毫米的认识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硬币一枚(1分、2分或5分的),磁卡一张(电话卡、商店积分卡或储蓄卡),学生尺,曲别针,铅笔盒,数学书,铅笔或签字笔等。

 

 

激趣

导入

(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提出问题:

“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呢?

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

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和厚进行实际测量。

集体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自主

学习

(学)

1.认识毫米。

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提出问题:

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位于厘米间的1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尺子,从尺子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

(10个)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长度相等)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用毫米作单位计量的。

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

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

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

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度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

(硬币、磁卡、钥匙等)

:

①自动铅笔、签字笔标志0.5mm、0.7mm等;②天气预报,今日降雨量达到了多少毫米)

合作

探究

(议)

1.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2.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

然后

 

同桌合作验证猜的结果对不对。

评价

释疑

(示)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橡皮长4(   )。

  

(2)教室长10(   )。

(3)玻璃厚5(   )。

(4)铁皮厚2(   )。

2.怎样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总结

提升

(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尺子上每1厘米长度都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五第1、2题

教学后记

 

榆中县来紫堡学区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

科目:

数学教研组长签名:

周次

授课日期

主备人

冯乐杰

教学

内容

课题

分米的认识。

(教材第23~25页)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例2情景图(课件),照片,尺子等。

 

 

激趣

导入

(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

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同学们用语言表述或用手比画出1米、1厘米和1毫米的长度。

自主

学习

(学)

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估算课桌的长和宽。

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拿一把米尺,指出10厘米的长度。

10厘米是1分米。

板书:

1分米=10厘米

类似课桌的长和宽这样的长度,一般选用分米作单位。

2.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板书: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

我们来测一测硬币的宽度和书桌的高度吧!

(课件出示:

教材第23页例3)

4.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1)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画一下,1分米的长度。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1.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和宽。

汇报测量方法: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2.请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的长度,用手比画一下,感受10厘米有多长。

3.观察学生尺,你们能不能从中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4.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5.练习:

2米=(  )分米 30厘米=(  )分米

1米-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单位换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指名学生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准确长度。

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多少分米。

合作

探究

(议)

.练习:

2米=(  )分米 30厘米=(  )分米

1米-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评价

释疑

(示)

在一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上,沿长标刻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出多少段?

1分米=100毫米,2分米=200毫米,所以可以标出200段。

总结

提升

(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教材第24页“练习五”

教学后记

 

榆中县来紫堡学区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

科目:

数学教研组长签名:

周次

授课日期

主备人

冯乐杰

教学

内容

课题

千米的认识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

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激趣

导入

(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这些都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毫米、厘米、分米、米。

自主

学习

(学)

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看起来大家对千米的了解还真不少呢。

不过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需要走多长时间?

你们哪位同学估测得最准确,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

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从学校门口出发,走2000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

(课件出示:

教材第26页右下方图)

 

(课件出示:

教材第26页例4情景图)

 

根据自己的验证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1:

“千米”也是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2: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是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选用的计量单位。

3:

“千米”也叫“公里”。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1:

走一步大约长5分米,走2000步大约是1

千米。

2: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计算一下时间

3:

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沿着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各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汇报:

走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合作

探究

(议)

通过完成刚才的课堂作业我们知道:

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千米,那么,你能告诉大家沿着这条铁路线从北京到广州要用多长时间吗?

要知道沿着这条铁路线从北京到广州需要多长时间,首先要确定出行方式,然后确定这种出行方式的运动速度。

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用2313÷4,大约用580小时。

火车每小时行80千米,用2313÷80,大约用30小时。

评价

释疑

(示)

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真正地落实能力教学

总结

提升

(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

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千米=1000米

作业设计

材第26页“做一做”

教学后记

 

榆中县来紫堡学区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

科目:

数学教研组长签名:

周次

授课日期

主备人

冯乐杰

教学

内容

课题

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

(教材第27~30页)

课时

第4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知道1千米=1000米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根据米与千米之间的这种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常见物体的运行速度,提高学生运用和千米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学会根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

正确解答与千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激趣

导入

(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口答下列各题。

2.提出问题。

观察这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同学们做得非常好,大家都能够根据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进行正确的换算。

3.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1000米。

那么根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你能正确换算吗?

(1)1米=(  )分米 

(2)5米=(  )分米

(3)10厘米=(  )分米

 (4)60厘米=(  )分米

(5)100毫米=(  )厘米

(6)7米=(  )厘米=(  )毫米

(都是关于长度单位换算的题)

自主

学习

(学)

1.教学例5。

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出示例5。

(2)出示教材第27页上面的“做一做”。

(3)集体完成教材第28页第4题。

2.教学例6。

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1.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只要学生叙述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表扬鼓励。

3.估计一下,从你家到附近的商店大约有多远。

4.跟小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5.学生在小组里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全班同学一齐动笔写在书上。

指名学生说出解答思路。

指名学生说出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组织学生反馈交流,全班交流填写思路。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1:

100米我大约要走200步,从家到学校我走了600步,大约300米。

2:

我坐3站公共汽车,每站约500米,大约1500米远。

3:

走100米我大约要用2分钟,从家到学校我大约要走10分钟,约500米。

合作

探究

(议)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

当然,对此概念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对千米已有所认识。

所以,

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在哪里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过“千米”,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了1千米的概念

评价

释疑

(示)

填空。

8千米2米=(  )米

20千米-2000米=(  )千米

720米+300米=(  )千米(  )米

总结

提升

(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

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及换算

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远路程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1千米(公里)=1000米

作业设计

教材第27页“做一做”

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2、13、14题

教学后记

 

榆中县来紫堡学区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

科目:

数学教研组长签名:

周次

授课日期

主备人

冯乐杰

教学

内容

课题

吨的认识。

(教材第31~33页)

课时

第5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单位吨,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建立吨的概念。

2.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猜测推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建立吨的概念。

难点:

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激趣

导入

(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在家或学校附近的超市找一找每袋重5千克、25千克、50千克的面粉或大米,分别用手搬一搬或两人抬一抬,感受一下每一袋的质量。

2.了解一下常用的质量单位并举例说明。

 

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

 

自主

学习

(学)

1.教学例7。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用吨作单位的情况?

(课件出示:

教材第31页例7图)

你知道每袋大米的质量是多少吗?

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1000千克=1吨,也可以说1吨=1000千克。

你能从图中知道这名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31页下图)

那么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呢?

2.教学例8。

1 你知道4吨是多少千克吗?

说说你的想法。

2 3000千克是几吨呢?

你是怎样想的?

3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1:

集装箱的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2:

火车的一节车厢的载质量用吨作单位。

100千克。

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计算100的10倍是多少,算式是100×10=1000(千克)。

学生读几遍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进率。

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

求1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就是计算25的10倍是多少,算式25×10=250(千克)。

那就是计算25的40倍,算式是25×40=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因为1吨是1000千克,4吨就是4个1000千克,所以4吨就是4000千克。

因为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面有3个1000千克,所以3000千克是3吨。

合作

探究

(议)

有一堆煤重8吨,现有两种不同载质量的车,一种载质量是2吨,一种载质量是3吨,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问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

学生尝试列表解决问题并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评价

释疑

(示)

组织学生交流列表情况:

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

①4次0次  8吨 √

②3次1次9吨

③2次2次10吨

④1次2次  8吨 √

⑤0次3次9吨

从表格中你知道哪种方案能正好运完吗?

第①、④两种方案是正好运完。

总结

提升

(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

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吨=1000千克

作业设计

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教学后记

 

榆中县来紫堡学区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

科目:

数学教研组长签名:

周次

授课日期

主备人

冯乐杰

教学

内容

课题

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

(教材第34、第35页)

课时

第6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通过对所学的长度、质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对此部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达到系统掌握。

过程与方法:

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

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激趣

导入

(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计量单位是由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的,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计量?

 

.师生一起回忆常用计量单位。

自主

学习

(学)

1.同学们谈了许多地方要用到计量,计量就要用到计量单位,那么,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

提问:

1毫米、1分米、1千米分别有多长?

1吨有多重?

2.归纳概括,形成知识网络。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1支铅笔长约2(  )。

(2)一袋面包重约200(  )。

(3)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的总长约6000(  )。

(4)一卡车西瓜大约重1(  )。

填空。

100毫米=(  )厘米  50千米=(  )米  3分米=(  )毫米

25米=(  )分米16吨=(  )千克

 

常用的计量单位:

米、厘米、分米、千米、克、千克、吨……

指名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你的想法,把这些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

(2)组织学生反馈交流,集体交流分类情况。

 

学生熟悉计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能力要求:

熟练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合作

探究

(议)

1只熊猫约重100千克,多少只熊猫约重1吨?

 

2.用载质量8吨的货车6辆,2次能将这些货物全部运走吗?

为什么?

对学生的要求:

1.考查知识点:

计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能力要求: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评价

释疑

(示)

1.通过整理,学生知道了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五种,按从高级到低级的顺序排列是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通过整理,学生知道了常用的质量单位有三种,按从高级到低级的顺序排列是吨、千克、克。

总结

提升

(升)

通过本节课的概括和总结,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和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13、14题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