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2966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开封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理综-生物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題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红糖相比,白糖溶于水更适合模拟尿糖的检测

B.Na+和Cl-是维持人体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离子

C.蛋白质的化学性质与R基无关,与氨基、羧基有关

D.核酸、蛋白质、脂肪都是由单体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砖红色,还原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蔗糖不是还原糖。

【详解】白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不能进行模拟尿糖的测定,A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为Na+和Cl-,B正确;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故蛋白质的化学性质与R基有关,C错误;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由许多相同的单体构成,脂肪的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不属于由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大分子,D错误。

故选B。

2.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通过胞间连丝的运输

B.蔗糖水解速率影响葡萄糖、果糖向薄壁细胞的转运

C.ATP生成抑制剂不会影响胞间连丝对蔗糖的运输

D.图中各种物质的跨膜运输分属于三种不同的方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

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细胞需要将蔗糖水解成单糖才能通过单糖转运体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详解】A.位于筛管分子的蔗糖水解后,使得此处的蔗糖浓度降低,有利于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输,A正确;

B.蔗糖水解形成葡萄糖、果糖,而葡萄糖和果糖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则蔗糖水解速率影响向薄壁细胞的转运,B正确;

C.图中的蔗糖和单糖的运输都是不消耗能量的,则ATP生成抑制剂不会影响胞间连丝对蔗糖的运输,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蔗糖水解后形成的两种单糖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错误。

3.下图为常染色体上某基因结构及变化示意图(该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病)。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③过程都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内

B.②过程导致新基因中(A+T)/(G+C)值减小,而(A+G)/(T+C)值不变

C.①过程中1链和2链均为模板,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基因中遗传信息相同

D.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选择调查对象的要求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过程为基因复制过程,②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③过程为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RNA。

【详解】根据题意,图示为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①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内,②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时,故②过程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内,③过程为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RNA,该过程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内,故图中①②③过程都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内,A正确;由图可知,②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A-T碱基对被G-C碱基对替换,使基因结构中G-C碱基对增多,故②过程导致新基因中(A+T)/(G+C)值减小,而DNA双链结构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所以新基因中(A+G)/(T+C)的值不变,仍为1,B正确;①过程为DNA复制,其中1链和2链均为模板,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故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基因中遗传信息相同,C正确;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而调查该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D错误。

故选D。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均保持不变

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C.发挥自然选择作用的因素是天敌的种类和数量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详解】如果一个种群符合下列条件:

种群是极大的、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也就是说种群中每一个个体与种群中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是相等的;没有突变产生;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包括基因型频率)就可以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所以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不能保证在各代均保持不变,A错误;通过自然选择,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被保留,从而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发挥自然选择作用的因素有:

生存的空间和食物、天敌的种类和数量、气候等条件等,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D错误。

​故选B。

5.利用蛙坐骨神经进行相关实验,相关结果如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a、b点均无离子跨膜运输

B.图2指针偏转是由a端K+外流速率增大引起的

C.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b端Na+内流使a、b两点间存在电应差

D.图4中a端K+内流与b端Na+内流速率相等,使指针不偏转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概念:

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呈外正内负状态。

 

(2)形成机制是:

K+外流。

 

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概念:

是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变化过程。

 

(2)形成机制:

Na+快速内流形成。

【详解】图1中a、b两点均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由于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所以a、b点均存在离子跨膜运输,A错误;图2指针偏转是由a端Na+快速内流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而b端膜外为正电荷,所以a、b两端产生电位差,从而产生电流,B错误;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兴奋传导到了b端,b端发生了Na+内流形成了外负内正的膜电位,而a端已经恢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使a、b两点间存在电应差,C正确;图4中a端和b端均是K+外流形成的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由于a、b两端膜外不存在电位差,所以指针不偏转,D错误。

故选C。

6.下列有关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B、D分别是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中的效应细胞

B.细胞B、C、D均能识别血清中的相应抗原

C.A细胞无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图示过程有溶酶体参与

D.若④代表HIV病毒,则细胞C就代表效应T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A为吞噬细胞,B为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可特异性识别抗原,D为效应T细胞,C为靶细胞,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使靶细胞裂解。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B细胞为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又可以参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中的效应细胞为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A错误;C为靶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A细胞为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图示过程是吞噬抗原并将抗原分解产物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需要溶酶体参与,C正确;HIV病毒侵染T淋巴细胞,若④代表HIV病毒,则细胞C就代表T淋巴细胞,D错误。

故选C。

三、非选择题

7.在生物学研究中经常会涉及一些定性或定量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室的材料和用具有蛋清、煮熟的蛋白块、蛋白酶溶液、蒸馏水、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试管、烧杯、酒精灯、镊子、量筒、天平、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等。

请写出“验证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的作用”实验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

(2)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pH,利用pH分别为3、4、5、6、7、8的缓冲液进行预实验是否恰当?

理由是__________。

(3)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镜检发现有部分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原因是__________。

(4)将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从上清液中取样,估测草履虫种群数量,估测值比实际值偏大。

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

【答案】

(1).在装有大小、形状相同的煮熟的蛋白块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酶和蒸馏水,一段时间后观察蛋白块的大小

(2).不恰当。

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酸性范围内,应利用pH分别为0、1、2、3、4、5、6、7的缓冲液进行预实验(3).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时,这些细胞的纺锤体已经形成(4).草履虫是需氧型生物,静置条件下,主要分布在含氧量较高的上清液中,相对于混匀的培养液,数量更多

【解析】

【分析】

因为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欲验证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的作用,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

可通过观察蛋白质块的大小变化来证明蛋白酶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若细胞中纺锤体已经形成,则秋水仙素不起作用。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欲验证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的作用,可在装有大小、形状相同的煮熟的蛋白块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酶和蒸馏水,一段时间后观察蛋白块的大小,如果加蛋白酶的组蛋白块比加蒸馏水的组变小,说明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的作用。

(2)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pH的实验组中应存在比最适PH值小的组,也应该存在比最适PH值大的组,由于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酸性范围内,所以利用pH分别为3、4、5、6、7、8的缓冲液进行预实验是不恰当的。

应利用pH分别为0、1、2、3、4、5、6、7的缓冲液进行预实验。

(3)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的姐妹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得到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若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镜检发现有部分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原因是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时,这些细胞的纺锤体已经形成。

(4)草履虫是需氧型生物,静置条件下,主要分布在含氧量较高的上清液中,相对于混匀的培养液,数量更多,所以将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从上清液中取样,估测得到的草履虫种群数量比实际值偏大。

【点睛】本题考查有关基础实验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判断能力。

8.为精准扶贫,科研小组在引进一经济植物A时,进行相关栽培实验。

图1是该植物A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生理过程;图2是夏季遮阳对该植物A净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

请分析回答:

(1)图1中①③过程所产生的[H]分别指__________(物质)

(2)图2中影响P、Q点净光合速率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

N点净光合速率比M点低的主要原因与图1中的__________过程有关(填序号)。

(3)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对经济植物A栽培的合理建议是__________。

【答案】

(1).NADPH、NADH

(2).光照强度(3).②(4).在7:

30~16:

30适度遮阳

【解析】

【分析】

图1过程中①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②为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③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中;④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图2表示植物净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和遮阳程度的变化趋势。

【详解】

(1)过程①为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H]是指NADPH。

③为有氧呼吸一、二阶段产生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的基质中,产生的[H]是指NADH。

(2)据图2分析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遮阳情况、光照强度(时间),因变量是植物A的净光合速率。

Q点的净光合速率比P点低,主要是由于70%的遮阳导致光照较弱(环境因素)造成的。

所以影响P、Q点净光合速率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N点的净光合速率比M点低,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二氧化碳进入减少,导致图1中过程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明显减慢所致。

(3)根据图2可知,在7:

30~16:

30时间段内35%的遮阳时植物A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对照组,所以若提高植物A的产量,可在7:

30~16:

30左右适度遮阳​。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9.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对植物M生长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开展了系列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用茎尖做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结果:

琼脂块①③④中均出现较强放射性,②中无放射性,说明__________,若图中AB换为成熟茎切段后重复上述实验,预期①②的实验结果是:

__________。

(2)研究植物M叶片中IAA和ABA与其生长的关系,并绘制相关数据的坐标图。

据图分析IAA、ABA与叶片后期生长的关系__________。

(3)参照以上坐标图中相关数据,配制了两份ABA溶液,研究增加紫外光条件下叶片细胞(组织培养获得未分化的细胞群)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

请在右侧方框中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实验结果及结果分析。

_____

【答案】

(1).在茎尖中,IAA是极性运输,脱落酸不是极性运输

(2).琼脂块①②中均出现较强放射性(3).在叶片生长后期,生长素含量减少,促进叶片生长的作用减弱,而ABA含量增加,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增强,抑制叶片的生长(4).

正常培养

增加紫外光

结果分析

缓冲液

2.25

0.5

紫外光有杀伤细胞的作用

11月ABA浓度

2.0

0.75

5月ABA浓度

1.5

1.25

结果分析

ABA有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

ABA有提高细胞抗紫外光的能力

【解析】

【分析】

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

【详解】

(1)琼脂块①③④中均出现较强放射性,②中无放射性,说明在茎尖中,IAA是极性运输,脱落酸不是极性运输。

若图中AB换为成熟茎切段后重复上述实验,由于生长素在成熟茎段中可进行非极性运输,故预期琼脂块①②中均出现较强放射性。

(2)由图中信息可知,在叶片生长后期,生长素含量减少,月增长率减弱,即说明生长素促进叶片生长的作用减弱,ABA可抑制细胞分裂,在叶片生长后期,ABA含量逐渐增加,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增强,可抑制叶片的生长。

(3)根据图中相关数据,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0.高等植物N叶片叶缘有波状齿与锯齿、叶形有条形与剑形,其中一种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另一种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b,C、c)控制,三对基因均独立遗传。

现有一波状齿条形叶植株与一锯齿剑形叶植株杂交,F1统计结果为:

波状齿条形叶︰锯齿条形叶=1︰1;取F1中波状齿条形叶植株自交,F2统计结果为︰波状齿条形叶:

波状齿剑形叶︰锯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30︰2︰15︰1。

请据此分析下列问题:

(1)控制叶形的基因有_____对,判断依据是_____。

(2)F2中波状齿植株自交,每棵植株的F3均出现了锯齿植株。

请解释出现该遗传现象最可能的原因(用遗传图解作答)_____

(3)若让F2植株自交,再把F3中锯齿剑形叶植株各自隔离种植并自交,自交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

(4)检测(3)实验中F3中条形叶植株的基因型,发现有的植株测交后代中条形叶︰剑形叶=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答案】

(1).两

(2).F1条形叶自交产生的F2条形叶:

剑形叶=15:

1,是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自由组合现象(9:

3:

3:

1)的变式(3).

(4).0(5).BbCc

【解析】

【分析】

分析“F1中波状齿条形叶植株自交,F2统计结果为︰波状齿条形叶:

波状齿剑形叶︰锯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30︰2︰15︰1”,F2中波状齿:

锯齿=(30+2):

(15+1)=2:

1,说明叶缘形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波状齿为显性性状,波状齿的纯合子致死。

条形叶:

剑形叶=(30+15):

(2+1)=15:

1,符合9:

3:

3:

1的变式,说明叶形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且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就是条形叶。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F1条形叶自交产生的F2条形叶:

剑形叶=15:

1,是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自由组合现象(9:

3:

3:

1)的变式,所以控制叶形的基因有2对。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叶缘形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波状齿为显性性状,波状齿的纯合子致死,所以群体中存在的波状齿均为杂合子,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用遗传图解解释如下:

(3)由于锯齿的基因型为aa,且根据分析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为条形叶,所以剑形叶基因型为bbcc,若让F2植株自交,再把F3中锯齿剑形叶植株(aabbcc)各自隔离种植并自交,由于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自交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是0。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只有bbcc表现为剑形叶,所以F3中条形叶植株测交后代中条形叶︰剑形叶=3︰1,说明F3中该条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BbC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所得数据的推理能力,能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1.图1~3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装置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橘皮精油的提取一般用图1装置,而不用图2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

对所获压榨液进行一系列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利用图2装置提取玫瑰精油,冷凝管内水流方向与蒸汽的流向__________,再将锥形瓶内乳浊液中的玫瑰精油和大部分水分离开,需要用__________(仪器)。

(3)因胡萝卜素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可用图3装置来萃取。

用石油醚作为萃取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

所获萃取液的浓缩__________(能、否)直接使用图2装置进行。

用纸层析法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进行鉴定时,用__________点样,若出现__________(层析结果),则说明胡萝卜素提取成功

【答案】

(1).橘皮精油用水蒸气蒸馏会发生部分水解、用水中蒸馏会产生原料焦糊

(2).把橘皮精油与水、糊状杂质等分离开(3).相反(4).分液漏斗(5).易溶于有机溶剂(6).石油醚是水不溶性有机溶剂且沸点高(7).能(8).标准样品和提取样品(9).提取样品的层析带中有和标准样品一样的层析带

【解析】

【分析】

图1为压榨装置,一般水中蒸馏溶液产生焦糊及有效成分水解的原料可采用压榨法提取有效成分。

图2为水中蒸馏装置,适用于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一同蒸馏出的成分的提取。

图3为萃取装置,胡萝卜素的提取一般采用萃取的方法。

【详解】

(1)由于橘皮精油用水蒸气蒸馏会发生部分水解、用水中蒸馏会产生原料焦糊,所以橘皮精油的提取一般用图1装置即压榨的方法提取。

对所获压榨液还需要过滤、静置、再次过滤等一系列处理,目的是把橘皮精油与水、糊状杂质等分离开。

(2)为了对蒸馏出的精油起到冷凝的作用,冷凝管内水流方向与蒸汽的流向应相反,使蒸馏出的精油形成液态,便于收集。

锥形瓶内乳浊液中的玫瑰精油和大部分水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3)因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用图3装置来萃取。

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而石油醚是水不溶性有机溶剂且沸点高,故用石油醚作为萃取剂提取胡萝卜素。

所获萃取液的浓缩能直接使用图2装置进行,通过该装置可将有机溶剂蒸发掉,剩余胡萝卜素。

用纸层析法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进行鉴定时,用标准样品和提取样品点样,若出现提取样品的层析带中有和标准样品一样的层析带,则说明胡萝卜素提取成功。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的知识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及能从图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

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

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请回答下列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

(1)上述成就的取得与走生态经济之路有关,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__________”的原则,而相关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如人们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2)“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其手段之一是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__________原理”有关。

(3)早期建设“三北防护林”过程中,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林由于生物种类过于单一,使得松毛虫肆虐,原本茂密葱绿的森林甚至成为鸟兽了无踪影的“不毛之地”。

这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__________原理”不符,与该基本原理相应的生态学理论基础是_________。

(4)珊瑚虫与某些藻类共生组成的珊瑚礁区,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了系统生产力。

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高的生产力,得益于实现了“1+1>2”的“__________原理”。

(5)人类处在一个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之中,在植被贫瘠地区号召农民植树造林的同时,还应关注他们的生活问题,才能避免发生“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从根本上达到造林护林的目的。

这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

(6)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把桑、蚕、鱼、稻等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成为高效生态系统。

此与生态工程建设所遵循的“__________原理”有关。

(7)生态工程对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但为什么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__________。

【答案】

(1).循环经济

(2).物质循环再生(3).物种多样性(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系统整体性(6).整体性(7).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8).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导致了生态工程的局限性,使生态工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污染、破坏问题

【解析】

【分析】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