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1826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docx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魏孝文帝的改革.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docx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3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东汉末起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各称;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能力与方法

  通过探究性学习,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多媒体对相关资料的展示,培养学生通过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

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组成的统一体。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在这个历经千年沧桑的多民族在家庭中,民族团结、平等就是我们共同追求的和谐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2.难点:

如何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大融合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3.学生讨论孝文帝为何迁都洛阳及其改革的作用并评价孝文帝。

【板书设计】

一、少数民族的内迁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2.东汉末年的内迁各族

3.鲜卑的兴起

4.北魏的建立与发展

黄河流域的统一 439年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迁都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孝文帝的改革内容

①语言:

说汉话。

②姓氏:

改汉姓。

③学习汉族文化风俗

2.作用: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黄河流域各民族的大融合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背景音乐《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问:

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什么歌?

听出来了吗?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各族儿女都为她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同学们对一个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流血牺牲的事例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你们可曾知道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上,还有那些以牺牲本民族的利益来换取整个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的兄弟民族吗?

虽然他们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已经消亡,但他们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使我们这个民族日益强大起来,并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古老的民族——鲜卑族。

●讲授新课

投影:

幻灯片“历史连接”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宋、齐、梁、陈

南朝

北朝

 

一、少数民族的内迁(板书)

师:

在古代中国的长期民族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点。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特点吗?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板书)学生阅读教材后可以回答。

2、东汉末年的内迁各族

师:

从东汉末年起,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开始了。

在这些南迁的流动大军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异族的身影,他们就是历史上被称为“五胡”的古老民族。

同学们看一看都有有哪些民族?

“匈奴、鲜卑、氐、羯、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鲜卑族的拓跋部。

投影:

幻灯片“历史告诉我们”:

自东晋灭亡经来,南北朝为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南北分裂时期之一,虽然它的形成使经济发展的所停滞,但由于外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而形成的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却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

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世居中国北方。

就是居住在嘎仙洞的拓跋鲜卑部创建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鲜卑拓跋的改革相当成功,北魏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口剧增,国际交往频繁,一派东方大国强国的风貌。

3.鲜卑的兴起(板书)(投影:

寻源)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9公里处,是鲜卑族人的发祥地。

“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

投影:

你知道吗?

嘎仙洞为拓跋鲜卑祖先长期居住的石室。

洞内的文化堆积最深达1.9米,出土有骨镞、石镞、陶器和打制石器,说明洞内生活的鲜卑人过着以打猎为生的原始部落生活。

投影:

鲜卑的兴起“拓跋鲜卑以前居住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嘎仙洞附近的大鲜卑山,后向西南迁徙,到达今河套及大青山一带。

拓跋力微首领经过几十年的征战,势力开始强盛,公元258年,东移到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附近,鲜卑部落都来归服。

这样以拓跋部为首,组成了一个成分复杂的部落联盟。

公元315年,拓跋猗卢自称代王,建立“代”政权,代政权存在了六十多年,后被氐族首领建立的“前秦”所灭。

以拓跋部为首的部落联盟也瓦解了。

公元386年,前秦政权灭亡,逃亡在外的拓跋圭乘机收集拓跋旧部,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大会诸部,即代王位,不久定都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县附近),改称魏王,建魏国,史称“北魏。

4.北魏的建立与发展(板书)

师:

4世纪后期,占据鄂尔多斯大草原的鲜卑族的强大的一支建立了北魏政权.北魏(386-534)建国之初,征服了不少部落,成为塞北地区的一个强大的政权。

他们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腹地,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

公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拓跋圭即皇帝位,这就是北魏道武帝。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板书)。

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

北魏政权后来发展成南北朝时期代表我国北方的一个封建王朝。

请问:

①这是东汉以后黄河流域的第几次统一?

②第一次统一黄河流域的是谁?

③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他们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的?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哪年?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板书)

(一).背景(板书)

(投影《北魏的疆域》)看一看:

平城、洛阳的位置(注意与黄河的关系)

投影:

“拓跋宏”简介。

同学们想一想:

北魏统一北方后面临着怎样一种统治局面?

(面临着怎样的统治危机?

)该怎么办呢?

(转移统治中心: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迁都)(板书:

迁都)

展示材料:

投影①想一想: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②《悲平城》——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③当时流行的歌谣:

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归纳:

平城自然条件比较寒冷干旱,其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偏北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且北方少数民族很容易对平城形成威胁。

而洛阳是表现中国文化传统优越性的地方。

可见孝文帝迁都与其倾慕汉族文化及想通过迁都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有关。

2.迁都洛阳后的积极意义

概括归纳:

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丽的城市;洛阳的人中达到五十万左右;城中有很大市场,汇集了四方的商人。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板书)

提问:

孝文帝为什么进行改革?

北方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学习,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民族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孝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为了控制全国人民,摆脱统治危机,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孝文帝的改革内容(板书)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

在孝文帝改革内容中,你认为哪一项对民族融合最有影响力?

而哪些政策可能会使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消失?

为什么?

①语言:

说汉话。

(板书)

投影材料: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改;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仍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诫!

”——这恐怕是对怎样说话提出要求的第一位皇帝。

②姓氏:

改汉姓。

(板书)

投影“元”姓来源,问:

孝文帝为什么把皇族姓氏改为“元”?

从孝文帝改革的各项内容来看,他是要彻底改变鲜卑人原有的生活方式,过汉人的生活。

他禁止鲜卑人回到自己的故乡,甚至连死后都不得归葬自己的原乡,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决定啊!

提问:

你们愿不愿意把家迁到西部去,永不再回?

愿意的请举手。

老师可不愿去,因为我祖祖辈辈都在这儿,我可不想背景离乡。

你们愿不愿意把名字永远改为“拓拔××”。

为什么北魏的鲜卑人愿意?

是百姓愿意?

还是只是孝文帝的心愿?

所以站在鲜卑人的立场来看这件事是很悲情的。

投影: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举例:

(让学生以“猜一猜”的形式填空完成鲜卑姓与汉姓的改变实例)

拓跋元贺赖贺后穆陵穆

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

③学习汉族文化风俗(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孝文帝还从哪些方面推行汉化政策?

投影“找一找”: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

师:

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座。

所谓席地而座即以席为坐。

在床、席上跪坐,其实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

所以,一旦属于高坐具的胡床传入,很快受到部份汉人的欢迎。

胡床最初是一种以绳跳马连缀木上,可开可合,携带方便,无靠背的折叠凳,类似今天的马扎。

汉人使用胡床,开始只见于军旅,到了北朝,从宫廷到民间都有人以胡床为坐具。

讨论:

孝文帝当时是一个战胜者、征服者,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实施这样的汉化政策,他大可以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国北方?

归纳:

其一,孝文帝从小受汉族文化的熏陶,热衷于中原文化;其二,孝文帝吸取前秦皇帝苻坚一味使用武力而最终失败的教训深知鲜卑族若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立足生根,子子孙孙永远安居乐业,就必须适应占中原主流的汉族人的文化;其三,汉族文化经过长期发展,各方面都有较游牧文化更高的使用价值,故游牧民族向汉文化学习与融合是必然的,因而面对繁华绚烂的汉文化的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客观上讲是顺应时势。

这也证明了一个历史上的通则,就是一个文化水准低的民族,即使最初能以武力征服一个文化水准高的民族,但终究还是会被这个文化水准高的民族所溶化进而消失无踪。

动脑筋: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改革的作用(板书)

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南北方的统一。

3.北朝的分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