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大题探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123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4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大题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大题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大题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大题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大题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大题探究.docx

《高考生物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大题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大题探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大题探究.docx

高考生物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大题探究

生物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大题探究

1.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加入适量NaHCO3稀溶液,将杨树叶片迅速封入其中,装置如图所示,摇动容器,使容器内空气中的CO2和溶液的CO2达到动态平衡,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进行如下实验,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几分钟后,容器内溶液的pH(增大、减小),其原因是。

(2)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溶液的pH的变化速度趋于变(快、慢),其原因是。

(3)如果将装置置于暗室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增大、减小),其原因(4)该装置可以用来研究植物的和。

2、下列曲线表明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产生氧的影响的实验结果。

两种不同的培养液中分别培养了同样数量的绿藻。

溶液X是完全培养液,而溶液Y则缺镁。

(1)在X溶液中培养的绿藻,在光照强度为B时,溶液中的氧气浓度基本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X溶液中培养的绿藻,在光照强度为C时,氧气的释放速度近于达到最大,在光照强度继续增大时,释放氧气的速度很少增加或不再增加,请解释引起这种现象的两个主要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适当提高温度,图中C点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缺镁的培养液Y培养绿藻,在相同的条件下,推测绿藻释放氧气的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曲线的形式补画在图中,并叙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活动小组用大豆作实验材料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分析回答:

(1)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如何变化?

(2)用培养液培养大豆苗,很快出现了萎蔫现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可采用________措施,使植物正常生长。

(3)大豆苗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基部叶片变黄,活动小组的学生在培养液中添加了一定量的尿素,结果上述缺素症状仍存在,由此推测植物缺少的元素最可能是________。

(4)为探究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下图,实验步骤为:

直接将该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在烧杯中水煮脱色,再将叶片漂洗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请改正该实验设计中的三处错误。

(5)若在此密闭的钟罩内放一株玉米和一株大豆,每天光照12小时以上,一星期后,两种植物最可能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1分)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几个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达率的影响,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适中范围。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P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____     ;乙图O点,高CO2浓度条件下,若要进一步提高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可尝试采取的措施是       ;预计丙图Q点之后3条曲线的走势为                        

(2)干旱初期,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__图来说明,

其具体解释是                                

(3)除上述因素外,      也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5.小麦籽粒成熟过程中积累的糖类,主要是依靠穗下第一张叶片(旗叶)的光合作用供给的。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图1—12甲),将旗叶包在一透明的袋中,袋中始终保持25℃及充足的CO2,在旗叶基部安装一个可调节温度的套环。

实验开始时,套环温度调节到20℃,测定30分钟内透明袋中的CO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量。

然后将基部套环温度调节到5℃时,发现葡萄糖从旗叶向穗运输的过程被抑制,继续测定30分钟内透明袋中的CO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量,测得的结果如图1—12中乙所示。

请据图回答:

(1)叶片基部温度变化对袋内叶片蒸腾作用有无影响?

(2)叶片基部处于低温(5℃)状态时,后30分钟,CO2的吸收速率下降与叶片气孔开闭状态是否有关?

理由是。

CO2的吸收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6.呼吸作用的本质是对底物的脱氢氧化过程。

亚甲基蓝是一种人造氢受体,氧化态时呈蓝色,还原态时呈无色。

比色计可测定光源透过溶液后的蓝光强弱变化,从而确定溶液蓝色的深浅。

为了研究不同呼吸底物对酵母菌呼吸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试管内加入lOmL酵母菌悬浮液、O.5%的适量葡萄糖液和lmL0.1%亚甲基蓝溶液,封口后置于30℃水浴中维持20min,这段时间内,每隔2min用比色计测量一次蓝光透过试管的百分率(开始时蓝光透过率为100%)。

②分别用等量的0.5%蔗糖溶液和O.5%的乳糖溶液代替葡萄糖,重复上述实验。

结果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⑴酵母菌细胞区别于乳酸菌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________。

⑵写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

⑶在上述实验中,亚甲基蓝失去蓝色的原因是?

⑷酵母菌对蔗糖和葡萄糖利用情况有何区别?

⑸为什么要按无菌操作的要求完成实验?

⑹实验表明,实验室培养酵母菌不能用哪一种糖?

7.用于生物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差异会导致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比发生差异,这可用呼吸熵表示:

为了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熵,现准备了3只玻璃瓶、瓶塞、带刻度的玻璃管、发芽的蚕豆种子、滤纸、10%的NaOH溶液、清水等。

1号玻璃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由于发芽蚕豆的呼吸作用,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

使得墨滴向左移动,移动的刻度表示

(2)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变化还不足以求出发芽蚕豆的呼吸熵,由此还要利用2号玻璃瓶来测定发芽蚕豆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某一种气体的变化。

将这一实验装置在2号装置上用图解表示。

(3)利用1号、2号装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计算呼吸嫡:

(4)为了排除呼吸作用以外的原因引起的误差,应对3号装置作如何处理?

在3号装置上用图解表示。

8.下图Ⅰ表示某类C3植物固定和还原CO2的过程:

图Ⅱ表示的是A、B、C三类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气孔的开放情况。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所示植物在固定CO2上与C4植物的共同点是,但此类植物在叶片结构上与C3植物是相同的,区别于C4植物的是。

(2)图Ⅰ植物夜晚能吸收CO2yc,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

白昼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产生,与此相关的细胞器是。

(3)图Ⅰ相关植物属于图Ⅱ中的类。

这类植物气孔开闭的特点,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是。

(4)图Ⅰ植物光合作用特点是与生活相适应的,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5)图Ⅱ中B类植物中午时分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9.下图是夏季睛朗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观察后回答:

(1)曲线AB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______________。

(2)对于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

由于中午______过高,_______作用过大,叶片的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______供应大量减少,以致_________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__________的形成大为减少。

(3)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以致光合作用的_______反应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减少,因而影响_________反应的进行。

(4)如用14CO2示踪,在光合作用过程中,14C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途径是()

A.14CO2→叶绿素→ADPB.14CO2→ATP→糖类

C.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D.14CO2→叶绿素→ATP

10.下图为某双子叶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①~⑥为生理过程,a~g为物质名称。

请据图回答:

 

(1)物质a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物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物质e是________;反应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反应⑤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CO2的供应,图中[]的含量会增加。

(3)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该双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下表(负值表示CO2释放量,正值CO2吸收量):

光照强度(klx)

2.0

4.0

6.0

8.0

9.0

10.0

光合作用速度

(CO2mg/100cm2·h)

-2.0

2.0

6.0

10.0

12.0

12.0

那么在0~9klx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主要受_____________因素影响;超过9klx时,光合作用速度受_____________外界因素影响。

当光照强度为8.0klx时,叶绿体中物质d的移动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麦的麦穗与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完成实验设计和分析。

(1)实验原理:

光合作用速率的大小可通过单位时间内测定氧气的释放量来确定。

(2)实验步骤:

第一步:

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观察并记录经过两个小时后;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

小麦的麦穗引起了光合作用速率的加快,则实验结果是

假设二:

小麦的麦穗引起了光合作用速率的减慢,则实验结果是

假设三:

小麦的麦穗不引起了光合作用速率的改变,则实验结果是

 

1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两部分内容:

Ⅰ.一种红藻含有两种主要的光合色素:

藻胆素(含蛋白质)吸收绿光;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对其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下表所示的测量数据。

所有的光均采用相同的光强。

光质

光合放氧速率

蓝光

28

绿光

65

红光

47

蓝光和绿光

150

蓝光和红光

73

绿光和红光

146

析比较实验数据回答:

(1)上表中对于光合作用的电子转移最低效的光是;

(2)和绿色植物不同,这种红藻能强烈吸收绿光的根本原因是;

(3)在条件满足时,要保证光合作用CO2饱和点达到最高水平,应选用的光质是。

Ⅱ.下图表示高等植物有关生理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其中四条曲线的环境条件见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Ⅰ:

0.10%CO230℃

Ⅱ:

0.10%CO220℃

Ⅲ:

0.03%CO230℃

Ⅳ:

0.03%CO220℃

①下列关于图中各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ⅠCD段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B.曲线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以后开始合成有机物

C.F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受暗反应速度的限制

D.各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②曲线Ⅲ、Ⅳ表明:

在0.03%CO2和较强光照条件下,当温度从20℃升至30℃时,CO2吸收量并不随之增加,原因是。

若温室栽培农作用时遇到这种情况,可采取等措施,以提高作物产量。

③当作物处于曲线Ⅱ代表环境条件时,在E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可采取

措施来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④若该图为松树(阳生植物)的相应曲线变化,将该曲线改绘为人参(阴生植物)的相应曲线变化时,B点的位置应如何移动?

⑤若该图表示的植物是玉米,在CO2的固定阶段,CO2的转移途径是CO2中的C首先转移到中,然后再转移到中。

⑥若该图表示的植物是水稻(C3),其叶片的结构特点是()

A.不含有维管束鞘细胞,未形成“花环型”结构

B.含不具有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且未形成“花环型”结构

C.含不具有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但形成了“花环型”结构

D.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无基粒的叶绿体,但形成了“花环型”结构

13.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下表。

表中负值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

(1).在右侧坐标系上绘出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图。

(2).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度是(CO2mg/100cm2叶·小时)。

(3).在光照强度为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叶片光合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4).在一天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10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cm2

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有mg将转化为淀粉。

(取小数点后一位)

(5).据图分析,在0~8千勒克司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受因素影响;超过8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速度受因素影响。

1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的含量,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

请根据图A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

(1)如果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其影响光合速率主要是影响    阶段,此时内部限制性因素最可能是  。

若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为c,则阳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最可能是      。

(2)如果横坐标代表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       来影响光合速率。

(3)如果横坐标代表CO2的含量,CO2的含量影响光合作用主要是影响 的

产生,此时内部限制性因素最可能

是  。

显微镜下观察某植物叶的横切片,发现维管束鞘细胞内含有叶绿体,由此可判断出某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最可能是。

(4)在右图坐标中画出温度与氧气释放速率(个/min)的关系图

 

(5)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

测定时的条件和结果如表(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单位:

ml)。

在充分光照下

暗处

15℃

25℃

15℃

25℃

CO2减少量

22.4

56.0

CO2增加量

11.2

22.4

在15℃条件下,这株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积累葡萄糖。

如果光照时的温度为25℃,光照时间10小时,黑暗下温度为15℃,则一昼夜积累葡萄糖。

15.将一个小绿色植物放入一个三角瓶中,如下图所示。

在瓶中安放一个测定瓶中CO2浓度的传感器,将瓶口用橡胶塞塞上。

传感器的另一端与计算机连接,以监测一段时间内瓶中CO2浓度的变化。

连接微机

 

传感器

绿色植物

 

(1)如果用此装置进行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请写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在适宜条件下,首先将该装置置于条件下,此时测得的数值是;

再将该装置置于下,此时测得的数值是;

如果上图2为该植物在步骤

中测得的实验数据,根据图中数据,该植物在单位时间(分)内,光合作用速率为。

为使此研究结果更为科学,可采取的措施为。

16、甲图表示某地区20年间空气中CO2浓度的变化,乙图表示温度对该地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1)在这20年间,引起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__。

上述情况若在世界各地发生,将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形成_____导致气温升高。

(2)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每年冬季的CO2浓度与夏季的CO2浓度不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乙图A点表示_____。

若该植物长期处于40℃条件下,能否显示生长现象?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通过__________等措施,可以增加CO2含量,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即率。

(5)为玉米、甘蔗等植物提供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的CO2,最先发现14C大量存在于____化合物中,随后可以发现,14C出现在_____化合物中。

17.下图表示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吸收C02和释放CO2手的变化图解。

请据图回答:

(1)当光照强度为零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结构是。

(2)在光照强度为Z时,A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为mg/m2·h。

(3)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小时,平均光照强度在klux以上才能使C02的吸收量超过C02的释放量。

(4)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小时),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是,B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是

18.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左图绘出了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右图表示CO2的转移方向,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1)在左图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

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度是(CO2mg/cm2叶•小时)。

(2)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mg。

(3)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上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分析曲线图中c、d点的位置如何变化。

(4)左图曲线中b、c两点所代表的光合作用强度分别与右图甲、乙、丙、丁的对应关系是:

b对应图,c对应图。

19.植物生理学家对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三图是其中的一些实验数据曲线,请分析后回答:

 

ABC

(1)上图资料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等,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信息来自图(填图序的字母)。

(2)若B图中Ⅲ曲线为呼吸速率,则Ⅰ曲线的速率名是。

(3)图C中,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高粱、玉米都比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其结构原因是:

维管束鞘的细胞中,高粱和玉米含有结构,而小麦则不含有;其功能原因是的途径不同。

(4)作物的生长中心(如花、种子、果实等)对有机物的需要量比其他器官大,研究发现,生长中心与光合作用效率之间是相互协调的。

请设计实验证实作物的生长中心与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

实验材料:

正在抽穗的小麦等

方法步骤:

第1步:

控制适宜的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不变,

进行如图的操作:

第2步:

光照1小时后

第3步:

第4步:

推测最可能的结果:

20、.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研究CO2含量和光照强度对大豆光合作用的综合影响。

实验时用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大豆植株在室温25℃下进行,通过缓冲液调节密闭空间内CO2浓度的相对恒定。

对各组实验装置精确测量的液滴移动数值记录于下表。

根据图表分析回答:

组别

实验条件

液滴移动(mm/h)

光照(lx)

CO2(%)

……

……

……

……

6

800

0.03

右移60

7

1000

0.03

右移90

8

1000

0.05

右移112

9

1500

0.05

右移112

10

1500

0.03

右移90

……

……

……

(1)在较强光照下,每组装置中液滴右移的生理原因是。

第8、9组的结果相同、限制第9组装置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装置中CO2浓度为0.03%时,光照强度增大到lx时,光合作用速度不再增加。

(3)若给该密闭装置通C18O2,一段时间后,装置内能否出现18O2?

请用文字或图解简要说明。

(4)若将大豆幼苗在该培养液中培养较长一段时间后,发现有部分新叶片开始发黄,可能缺乏的大量矿质元素是()A.MgB.CaC.ND.P

(5)若将该装置放置于黑暗条件下,则装置中毛细刻度管内的液滴应向方向移动,为什么?

(6)若在第6、7组之间增加一组实验,光强为800lx,CO2为0.05%,预期这一条件下装置中液滴向右移动的范围是mm/h之间。

21、下图分别表示某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图甲),该植物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乙)以及相关生理过程(图丙)示意图,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图乙a点表示的生理意义;如果将要将Ⅰ、Ⅱ、Ⅲ三种植物中的两种进行间作套种,选用哪两种植物比较合适?

,理由是。

(2)根据图丙回答:

①“Ⅰ”代表阶段,是在上进行的;

②物质F是,它富含化学能,还是很强的剂;

③请写出Ⅰ过程所发生的主要物质变化是:

;;。

(3)假如图甲代表抗虫棉的一个叶肉细胞,抗虫基因在B结构(一种细胞器)中,这种抗虫基因遗传的主要特点(两点)是。

(4)假如紫茉莉枝条上的叶肉细胞都呈图甲所示的正常细胞,当该枝条接受了花斑枝条提供的花粉后,产生的F1枝条的颜色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