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046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

《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

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学习目标:

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概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掌握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概述、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熟悉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护理评估;熟悉小儿贫血概述,了解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第一节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一、造血特点

小儿造血分为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

(一)胚胎期造血

造血首先出现在中胚叶的卵黄囊,然后在肝、脾,最后在骨髓、胸腺及淋巴

结等处,胚胎期造血分为三个不同的造血期。

1.中胚叶造血期自胚胎第3周在卵黄囊出现造血,之后中胚叶出现原始有核红细胞,第6周中胚叶造血功能减退,第10周近停止,代之以肝脾造血。

2.肝脾造血期第8周肝脾开始造血,第5个月达高峰成为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

至胎儿6个月肝造血逐渐减退,出生4-5日完全停止。

胚胎第3月脾参与造血,第5个月停止造红细胞,粒细胞,仅保留造淋巴细胞功能。

胸腺、淋巴结从第4个月开始造淋巴细胞。

3.骨髓造血期胚胎第6周骨髓腔发育,第6个月后才渐稳定,成为胎儿后期的主要造血场所,生后2-5周后骨髓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

(二)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小儿出生后以骨髓造血为主。

婴儿期所有的骨髓均为红髓,为了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全部参与造血。

从幼儿期开始,长骨干中出现脂肪细胞既黄髓,5~7岁红髓逐渐被黄髓替代,18岁红髓仅分布于扁骨与不规则骨如颅骨、锁骨、胸骨、肋骨、肩胛骨、脊椎、骨盆和长骨近端。

黄髓具有潜在的造血功能,当造血需要增加时,它可转变成红髓参与造血。

2.髓外造血婴幼儿期因缺少黄骨髓,造血的代偿潜力低下,当发生感染或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和淋巴结可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和(或)幼稚粒细胞,称为髓外造血。

当感染以及贫血纠正后即恢复正常,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

二、血液特点

1.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较高,出生时约为5.0~7.0×1012/L,血红蛋白量约为150~220g/L。

出生后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生理性溶血、血容量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1012/L。

左右,血红蛋白量降至11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临床上称为“生理性贫血”,生理性贫血在早产儿发生早、程度重,属于自限性。

3个月以后随着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又逐渐上升,至12岁达成人水平。

2.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出生时白细胞总数为(15~20)×109/L生后6~12小时达(21~28)×109/L,然后逐渐下降,婴儿期维持在10×109/L左右,8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

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65%,淋巴细胞约占30%。

随着白细胞总数的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也相应下降,淋巴细胞比例上升,至生后4~6天时两者比例约相等。

以后淋巴细胞比例逐渐上升达60%,中性粒细胞下降达35%,至4~6岁时两者又相等。

以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分类与成人相似。

课堂互动小明,男4岁,一天,妈妈带他去查体,化验血常规发现:

Hb120g/LRBC3×1012/LWBC6.2×109/LN65%L35%.你能帮助分析血常规正常吗?

 

3.血小板数与成人无明显区别,约为(150~250)×109/L。

4.血容量小儿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10%;儿童血容量约占体重的8%~10%;成人血容量约占体重的6%~8%。

第二节小儿贫血概述

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小儿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随年龄不同而有差异,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血红蛋白值变化较大,目前国际尚无统一标准。

我国小儿血液病学会对6个月以下婴儿暂定的贫血标准是:

新生儿期血红蛋白<145g/L、1~4个月时血红蛋白<90g/L、4~6月时血红蛋白<100g/L者为贫血;6个月以上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6个月至6岁血红蛋白<110g/L、6~14岁血红蛋白<120g/L(海拔每升高1000m,血红蛋白上升4%)是诊断小儿贫血的标准。

一.贫血的分度

根据末梢血中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可将贫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四度(表12-1)。

表12-1贫血的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血红蛋白量(g/L)

90~120

60~90

30~60

<30

红细胞数(×1012/L)

3~4

2~3

1~2

<1

新生儿血红蛋白为120~144g/L者为轻度,90~120g/L为中度,60~90g/L为重度,<60g/L为极重度。

二.贫血的分类

1.病因分类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①造血物质缺乏:

是最常见的病因。

如铁、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铜、维生素C、蛋白质等缺乏引起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②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各种原因如放射线、化学物质、药物等所致的骨髓抑制;③其他:

感染性贫血、癌症性贫血、慢性肾疾病所致的贫血。

(2)红细胞破坏导致的溶血性贫血:

①红细胞内在异常:

红细胞膜结构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血红蛋白合成与结构异常如血红蛋白病等:

②红细胞外在因素:

免疫因素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或药物所致的溶血性贫血等;感染因素如细菌或疟原虫对红细胞破坏;理化因素如烧伤、苯、蛇毒等可直接破坏红细胞;其他如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3)失血性贫血:

①急性失血:

如创伤性大出血、出血性疾病等;②慢性失血:

如溃疡病、钩虫病、高蛋白过敏、肠息肉等引起的贫血。

2.形态分类根据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值,将贫血分为四类(表12-2)。

表12-2贫血的细胞分类

MVC(fl)

MCH(pg)

MCHC(%)

正常值

80~94

28~32

32~38

大细胞性

>94

>32

32~38

正细胞性

80~94

28~32

32~38

单纯小细胞性

<80

<28

32~38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28

<32

第三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贫血。

任何年龄均可以发病,以6个月至2岁婴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四病”重点防治的之一。

知识连接你知道人体铁的来源吗?

人体内的铁来源主要是内源性衰老的红细胞释放的铁被重新利用;其次为摄入含铁的食物,主要有动物性食物如肝、肾、瘦肉、血、蛋黄、鱼等,植物性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等。

母乳中含铁量虽较少,但其吸收率较高

考点链接

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交叉出现的时间?

 

【病因】

1.铁储存不足,如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孕母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2.铁摄入不足,食物铁供给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最主要原因。

单纯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较低,如不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年长儿偏食、挑食或摄动物性食品过少等可导致铁摄入量不足。

3.生长发育快。

婴儿期、青春期生长发育迅速,血容量增加较快,需铁量增加,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更快,更易发生缺铁。

4.铁吸收、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

食物搭配不合理可使铁吸收减少,如维生素C、果糖、氨基酸等可促进铁的吸收,植物纤维、茶、牛乳、蛋、咖啡、钙剂等可妨碍铁的吸收。

某些疾病如消化道畸形、慢性腹泻、反复感染等可减少铁吸收,增加铁的代谢;钩虫病、肠息肉、鼻出血、月经量过多等可导致铁丢失过多;用不经加热的鲜牛乳喂养婴儿,可因对蛋白过敏出现肠出血可导致铁丢失过多。

 

【护理评估】

1.健康史小婴儿重点评估母亲孕期饮食情况,有无贫血,是否早产、多胎。

询问患儿年龄、生长发育情况、喂养方法或饮食习惯、辅食添加的时间及种类。

年长儿询问有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有无消化道畸形、慢性腹泻、钩虫病、肠息肉或反复感染等疾病以及用药史。

青春期少女注意经血量。

2.身体状况

(1)一般表现:

多缓慢起病,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

易感疲乏无力,不爱活动,体重不增或增加缓慢。

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表现:

肝、脾、淋巴结可轻度肿大。

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肝脾肿大愈明显,淋巴结肿大较轻。

(3)非造血系统表现:

①消化系统:

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喜食泥土、煤渣、墙皮等;可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②循环系统:

贫血严重时可出现心率增快、心脏扩大,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③神经系统:

婴幼儿往往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或萎靡不振;年长儿常注意力不能集中、多动、记忆力减退,因此影响到小儿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④其他:

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常常合并感染;因为上皮组织发育异常而出现指甲不光滑、薄脆甚至反甲也称匙状指。

3.心理-社会状况家长及学校老师对本病的病因及预防知识的了解不够,容易对患儿指责和歧视,患儿可产生自卑、焦虑、抑郁或对抗、厌学等心理问题。

患儿家长对贫血早期的常常不够重视,病情加重时又会产生焦虑、歉疚的心理。

对有异食癖的患儿,家长和社会往往过多的责备,会对患儿心理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4.辅助检查

(1)血象:

末梢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均低于正常,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更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MCH、MCHC均降低。

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

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

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无特殊改变。

知识链接贫血的患儿经常会发现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或不明显,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胞浆是由血红蛋白组成,因此,切面可见淡染区,当发生贫血时血红蛋白改变,中央淡染区就会扩大或不明显。

 

(2)骨髓象:

骨髓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各期红细胞均较小,显示细胞质成熟程度落后于细胞核。

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无明显改变。

细胞内外可染铁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3)铁代谢的检查:

血清铁蛋白(SF)<12μg/L,血清铁(SD)<10.7μmol/L,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总铁结合力(TIBC)升高(62.7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TS)降低(<15%)。

5.治疗要点及反应

治疗原则为祛除病因、铁剂治疗、必要时输血。

口服补铁经济、安全、副作用小,常用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

口服元素铁剂量为每日4~6mg/kg,分2~3次口服。

对于有消化系统疾病或口服铁剂不能耐受的可采用注射铁剂。

重症贫血并发心力衰竭或明显感染者可在控制心衰,抗感染的基础上输入新鲜浓缩红细胞,每次2~3ml/kg。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的摄入不足、食欲下降、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2.活动耐力下降与贫血致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

5.知识缺乏与贫血的预防和护理的相关知识缺乏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轻、中度的贫血患儿不必严格限制日常活动,以活动后不出现心悸、气短为度。

重度贫血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必要时吸氧,以减轻心脏负担,协助患儿日常生活,定时测量心率。

对易烦躁、激动的患儿,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看护、抚慰,尽可能减少刺激,各项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

2.饮食护理,补充含铁食物

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

人工喂养儿鲜牛乳必须经加热处理后再喂养婴儿。

6个月以后的婴儿应减少奶的摄入量,逐渐增加含铁丰富的辅食。

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动物血、瘦肉、豆类、紫菜、海带、黑木耳等,注意食物搭配。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等。

经常更换饮食种类,注意色、香、味的调配,增添新鲜感。

必要时根据医嘱给患儿服用助消化药如胃蛋白酶、多酶片等。

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保持患儿心情愉快,进食前不做引起疲劳的活动,不做引起疼痛、不愉快或不舒适的检查、治疗及护理。

3.铁剂治疗护理

(1)口服铁剂:

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可致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厌食、胃部不适及疼痛等,而且铁剂吸收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服用铁剂时应注意:

①宜从小剂量开始,1~2日内加至足量,并在两餐间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②铁剂可与维生素C、果汁、稀盐酸等同服,以利吸收;③忌与妨碍铁吸收的食物如牛奶、茶、咖啡、钙片等同服;④液体铁剂可使牙齿染黑,宜用吸管或滴管服用,直接将药液送到舌根部;⑤应向家长说明服用铁剂后大便可变黑或呈柏油样,停药后可以恢复,以便消除紧张情绪。

课堂互动:

2岁女孩,诊断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口服铁剂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2)注射铁剂:

因为不良反应常见,仅在不能口服铁剂的情况下使用,可用右旋糖酐铁、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等。

用药时应该注意:

①深部肌内注射,最好分层注药,以利吸收、减轻疼痛、避免硬结形成。

②注射前更换新针头(即抽药与注药不用同一针头)或注射器内留微量(约0.1ml)气体,以防药液漏人皮下组织致局部坏死。

③每次注射须更换部位。

④首次注射应严密观察1小时,警惕过敏现象的发生。

注射铁剂可引起面红、荨麻疹、发热、关节痛、头痛或局部淋巴结肿大,个别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3)疗效观察:

在用药3~4天后网织红细胞升高,7~10天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约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患儿临床症状减轻,食欲增加;如服药3~4周仍无效,应查找原因。

铁剂用至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再用2个月左右,以补充贮存铁。

4.预防感染缺铁会导致患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同时感染也可影响铁的吸收而加重贫血。

应注意避免与感染患儿接触,避免到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以免交互感染;注意口腔护理:

每日2次,鼓励患儿多饮水,可起到冲刷清洁口腔的作用;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应勤洗澡、勤换内衣,对重症贫血卧床的患儿,要注意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发生。

5.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

(1)观察病情变化在自然光线下注意口唇、口腔黏膜、眼结膜及甲床等皮肤黏膜苍白的状况;询问有无头晕、眼花、昏厥等脑缺氧的表现;对重症患儿应细心观察呼吸、面色变化,及时测脉搏、血压等,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

(2)预防心衰发生重度贫血患儿应强调卧床休息以减少耗氧,取半卧位,使横膈降低,减少回心血量,必要时吸氧。

对重症贫血患儿进行输血时应注意贫血愈重,一次输血量应愈小,速度应愈慢。

同时,密切观察心率、呼吸、尿量变化,若出现心悸、气促、发绀、肝大等表现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按心力衰竭护理。

6.健康指导

指导家长合理安排患儿的日常生活,观察和调整患儿活动的强度和时间。

强调个人卫生,预防感染;指导正确和全疗程用药,详细告诉家长铁剂使用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

积极防治慢性腹泻及感染性疾病;重视患儿心理疏导,告诫家长贫血可以导致智力减退、成绩下降,应该加强患儿的教育与训练,减轻自卑心理。

对有异食癖患儿不应过多责备,应细心看护和引导,鼓励患儿纠正不良嗜好。

做好贫血预防工作①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加强母亲孕期及哺乳期营养。

②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如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宜自2个月左右开始给予铁剂预防;足月儿4个月后应加维生索C及含铁丰富的绿色蔬菜汤、水果汁,也可在粥、米糊内加蛋黄、鱼泥、肝泥、动物血等含铁多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③人工喂养儿应喂强化铁的配方乳,并及时添加辅食;④贫血纠正后仍要坚持合理安排小儿膳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第四节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引起的,以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数减少比血红蛋白量减少更明显、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细胞、用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有效为临床特点。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2岁以下常见。

【病因】

1.摄入量不足。

早产,双胎先天储备不足;单纯母乳喂养而乳母又长期素食或单纯乳类喂养(特别是羊乳喂养)而未添加动物性辅食的婴儿容易出现摄入不足。

年长儿挑食或偏食也易致缺乏。

2.吸收障碍。

慢性腹泻、小肠病变等可致叶酸吸收减少。

3.需要量增加。

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尤其是早产儿,对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需要量增加。

4.疾病或药物的影响。

维生素C缺乏可使叶酸消耗增加:

严重感染可致维生素B12消耗量增加;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抗叶酸药物、抗癫痫药等均可导致叶酸缺乏。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母亲孕期营养情况、胎龄及乳母营养情况。

患儿年龄、生长发育情况、喂养方法或饮食习惯、辅食添加的时间及种类。

患儿有无疾病及用药史。

2.身体状况

(1)一般表现:

起病缓慢,大多呈轻度或中度贫血,患儿毛发稀疏发黄,颜面轻度水肿,多呈虚胖。

皮肤蜡黄,睑结膜、口腔黏膜、口唇、指甲等处苍白。

常伴有肝、脾大。

严重病例可有心脏扩大,闻及收缩期杂音,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2)神经精神症状:

是本病患儿的特征性表现。

患儿可出现烦躁不安、易怒等症状。

维生素B12缺乏者可出现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少哭不笑,智力及动作发育落后甚至倒退现象。

重症病例可出现肢体、躯干、头部和全身震颤、手足无意识运动,甚至抽搐、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踝阵挛和巴宾斯基征阳性等。

课堂互动:

小莹,女,生后母乳喂养,现在10个月未添加任何辅食,近两月发现她面色渐渐发黄,食欲不振,表情呆滞,嗜睡,少哭不笑,智力及动作发育倒退现象,手足不自主震颤。

你分析一下小莹患何种贫血?

其特征性表现是什么?

 

(3)其他:

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腹泻、呕吐和舌炎等;因震颤可致舌下溃疡;易发生感染和出血如皮肤出血点或瘀斑。

3.心理-社会状况本病多见于婴幼儿时期,病程长会影响神经、精神的发育和小儿心理行为的发展。

有震颤的患儿:

不能正常游戏和生活,会出现烦躁、易怒、哭闹甚至拒绝他人照顾等现象。

家长由于缺乏本病的知识,担心患儿的病情会对今后造成影响,因而出现焦虑、担忧、歉疚等心理。

4.辅助检查

(1)血象:

末梢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均低于正常,红细胞数减少比血红蛋白量减少更明显,呈大细胞性贫血。

MCV、MCH升高,MCHC正常。

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大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不明显,中性粒细胞呈分叶过多现象。

网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常减少。

(2)骨髓象:

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粒、红细胞系统均出现巨幼变,表现为胞体变大、胞核的发育落后于细胞质。

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质空泡形成,核分叶过多。

巨核细胞的核有过度分叶现象。

(3)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

血清维生素B12<100ng/L(正常值200~

800ng/L),血清叶酸<3μg/L(正常值5~6μg/L)。

5.治疗要点及反应祛除病因、加强营养、防治感染、坚持足疗程用药。

维生素B12肌内注射,每次100μg,每周2~3次,连用数周,直到临床症状好转、血象恢复正常为止。

叶酸口服每次5mg,每日3次,连续数周至临床症状好转、血象恢复正常为止。

重症贫血并发心功能不全或明显感染者可输入红细胞。

有明显肌肉震颤者可应用镇静剂。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摄入不足、吸收不良等有关。

2.活动耐力下降与贫血致组织、器官缺氧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肢体或全身震颤及抽搐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根据患儿的耐受情况安排其休息与活动,一般不需严格卧床,严重贫血者适当限制活动。

有烦躁、震颤、抽搐者限制活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2.改善母亲营养,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如肝、肾、肉类、蛋类、海产品等。

给予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绿色新鲜蔬菜、水果、酵母、谷类和动物肝、肾等。

合理搭配患儿食物,对年幼儿要耐心喂养,少量多餐,改变烹调方法,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的调配,以唤起患儿食欲。

年长儿预防偏食、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震颤严重不能吞咽者可鼻饲流食。

3.按医嘱用药,观察用药疗效。

一般用药2~4天后患儿症状逐渐好转、食欲增加,网织红细胞上升,约2~6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然而神经精神症状恢复较慢。

单纯维生素B12缺乏时,不宜加用叶酸治疗,以免加重神经精神症状。

维生素C有助叶酸的吸收,建议同时服用。

恢复期需加用铁剂,防止红细胞增加过快时出现缺铁症状。

4.预防受伤由于维生素B12缺乏的患儿可出现全身震颤、抽搐、感觉异常、共济失调等,容易发生外伤,需要密切观察,适当限制活动。

震颤严重者应按医嘱给予镇静剂、维生素B6;上下门齿之间可垫缠有纱布的压舌板,以防咬破口唇、舌尖。

5.健康指导向家长介绍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不仅造成贫血,还会引起小儿神经精神症状,解释及时的药物治疗和正确的教养可以改善症状。

指导家长护理患儿,预防感染。

按期进行预防接种,适当户外活动。

指导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估.告诫家长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加强教养和训练,针对患儿动作、智能发育落后和倒退现象,多给患儿触摸、拥抱、亲吻等爱抚,指导做被动体操,逐渐训练坐、立、行等运动功能,以促进动作和智能发育。

向家长宣传本病的预防,说明从孕期就应该开始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以增加胎儿体内的贮存量。

告知家长母乳与动物乳中叶酸、维生素B12含量均很少,应该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辅食。

强调饮食多样化,养成不挑食、偏食的生活习惯。

合理使用药物,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综合测试

A1型题

1.小儿淋巴细胞与粒细胞比例的第一次交叉出现在()

A.2~4天B.4~6天C.2~4月D.4~6月E.4~6岁

2.生理性贫血时,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分别降至()

A.30g/L;7×1012B.60g;6×l012/LC.90g/L;5×1012/L

D.110g/L;3×1012/LE.110g/L;4×1012/L

3.小儿中度贫血时,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值分别是()

A.60~90g/L(2~3)×109/LB.30~60g/L(1~2)×1012/L

C.50~70g/L(4~5)×1012/LD.30~40g/L(2.5~3.2)×1012/L

E.<30g/L<1×l012/L

4.有利于口服铁剂吸收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1B.维生素B12C.维生素C

D.维生素EE.维生素K

5.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使用铁剂治疗时,何时可以停用铁剂()

A.血清铁正常B.血红蛋白正常C.红细胞数正常后2周

D.血红蛋白正常后2个月E.网织红细胞上升后7~10天

6.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导致的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儿特殊的临床表现是()

A.心脏有收缩期杂音B.肝、脾轻度增大C.口唇苍白

D.手、足、头不自主震颤E.疲乏无力、食欲减退

7.符合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表现为()

A.反甲B.异食癖C.神经精神症状

D.血红蛋白减少比红细胞减少明显E.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增大

A2型题

8.7个月男婴,以面色苍白、食欲减退两个月人院。

生后一直人工喂养,未加辅食。

体检:

营养差,皮肤、黏膜苍白,心前区可闻及II级收缩期杂音,肝肋下3cn,脾肋下1cm,化验: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均低于正常,白细胞、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正常。

患儿最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