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新一中二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9978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高新一中二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3高新一中二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3高新一中二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3高新一中二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3高新一中二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高新一中二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

《3高新一中二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高新一中二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高新一中二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

3高新一中二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

201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

(二)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笑靥(yè)自诩(xǔ)荫蔽(yīn)销声匿迹(nì)

B.懈怠(dài)殷红(yīn)晕眩(yǔn)揠苗助长(yà)

C.蘸水(zhàn)血渍(xuě)砚台(yān)孜孜不倦(zī)

D.作揖(yī)绽开(zhàn)黝黑(yǒu)自怨自艾(ā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峥嵘斟酌颤栗熠熠生辉

B.蒸腾萧索咫尺责无旁待

C.躁动响晴糟塌越俎代庖

D.吟咏镶嵌驯良因地治宜

3.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

(1)她像一枝傲雪的寒梅,(A耸立B屹立C伫立)在幽静的山谷中,恬静优雅的径自绽放,无论身周左右有多少人的注视,她都像独自置身在空无一人的原野中一样,眼角眉梢,无不洋溢着自由浪漫的气息。

(2)尽管我们不能像最美司机吴斌一样,面对生死的挑战时仍然(A不动声色B镇定自若C从容不迫),维护着市民的安全。

但是当你融入生活,适应了生活,你依然能在逆境中勇往直前,创造美、传递美。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

(1)--(7)题中任选五题;第(8)-(10)题,任选一题)

(1),殊未屑。

(《满江红·小住京华》)

(2)春谷持作饭,。

(《十五从军征》)

(3),狐裘不暖锦衾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

(5),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

(6)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

(7)不知其二者多矣,?

(《河中石兽》)

(8)唱出婉转的曲子,。

(《春》)

(9),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

(10)从这点出发,。

(《纪念白求恩》)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赋予了圈子一词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朋友圈”,就成为了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③人不能遗世独立、与世隔绝,不能没有正常的“朋友圈”。

④最近的热搜网文《进了名校才知道:

优秀的朋友圈,有多重要?

》,该文中提到清华学生所拥有的努力、好学的朋友圈,不正是让他们成长的助推器吗?

⑤所以,我们一定要本着尊重友谊,互帮互助为目的,让自己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越来越好。

(1)第①句有一处标点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2)第④句中加点字“长”的第三笔的比划名称是。

(1分)

(3)第⑤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6.名著阅读

说来了,只见八戒与两三个小和尚,自塔下提着两个灯笼,走上来道:

“师父,扫了塔不去睡觉,在这里讲什么哩?

”行者道:

“师弟,你来正好。

塔上的宝贝,乃是被偷了去。

今着这两个小妖巡塔,探听我等来的消息,却才被我拿住也。

”八戒道:

“叫做什么名字,什么妖精?

”行者道:

“才然(刚才)供了口词,一个叫奔波儿灞,一个叫灞波儿奔。

”八戒掣钯就打,到:

“既是妖精,取了口词,不打死何待?

”行者道:

“你不知,且留着活的,好去见皇帝讲话,又好做凿眼去寻贼追宝。

(1)“奔波儿灞”是谁派来巡塔的小妖精?

(1分)

(2)文中提到被偷的“塔上的宝贝”是什么?

(1分)

二、综合性学习(共3小题,计7分)

7.请你参加我校以“拼搏奋进,勇攀高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

妙笔明志】请将这次活动的主题连同标点一起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在田字格里。

(1分)

“拼搏奋进,勇攀高峰”

【活动二:

榜样之星】

材料:

九年级的赵同学是我校游泳“梦之队”的成员。

她在多次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目前是队内唯一一个四项泳姿均达国家二级水平的队员。

为了不耽误训练、不影响学业,赵同学学会了高效利用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

在夺冠后,她曾向记者说,在平时的训练中只要努力就可以让成绩提高的更快,如果偷懒提高得就会很慢,平常测试成绩好,比赛也不会太差。

她还表示自己想在暑假中让各项泳姿水平都达到一级运动员水平,所以一直在坚持拼搏着。

请你为赵同学写一则颁奖词,不超过100字。

(2分)

【活动三:

思考探究】九年级一班同学要借此次活动的主题召开一次班会,拟定的第一板块是“撰写颁奖词”,请你在设计两个板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活动四:

续写梦想】我校文学社将举办“拼搏奋进伴我行”大型征文活动,并拟出通知,请你校对通知稿。

(指出错误即可)(2分)

通知

校文学社全体成员:

3月12日上午在学校一号楼举办“拼搏奋进伴我行”征文活动说明会,请准时参加。

校文学社

2019年3月10日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

人类到底能活多久

袁越

①每个人都想长寿,这个愿望古已有之,而严肃的长寿研究却一直受到各方冷落,真正的原因或许是——研究难度实在太大了。

②科学意义上的长寿研究只有不到100年的历史,因为此前的生物学家们认为永生是不可能的。

人的身体就像一辆小汽车、只要天天上路,早晚会抛锚,这是个物理问题。

③有趣的是,最早意识到这个想法有问题的却是物理学家薛定谔,他把熵的概念引入生命科学,指出生命和非生命的最大区别就是如何应对熵增原理。

像小汽车这样的非生命物体,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抗熵的增加,最终一定会化为一堆铁锈。

但生命会主动从环境中获取能量来抵抗熵的增加,只要能量供应不断,理论上是有可能做到长生不老的。

④薛定谔开创了物理学家跨行研究生物学的先河,尤其是长寿领域更是吸引了很多物理学家投身其中。

直到上世纪50年代DNA的秘密被发现后,生物学家们才从物理学家手中接过了火炬,开始从基因的角度探索生命的奥秘。

⑤在此之后,长寿研究领域诞生了300多个理论,彼此争论不休。

大致可以分成两派:

一派认为人生中要面对各种生存压力,比如饥饿、病菌和放射性元素等,会给身体造成伤害,如果无法按时修复,伤害大到一定程度人就死了,所以一个人的寿命最终是由他的身体修复能力决定的;另一派则相信,死亡是生命用来调节种群数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是生命为后代留出生存空间的一种手段,换句话说,他们认为死亡本质上是一种自杀行为。

⑥长期以来,前一种理论占了上风,主流的长寿研究一直按照这一理论进行,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提高抗压能力的方法,或者想办法减轻外部压力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⑦上世纪90年代,第一个长寿基因在线虫身上被发现,理论上证明可以通过调节基因的活性而延长寿命。

长寿研究骤然升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加入这个行列。

不过后来的长寿研究换了个名称——衰老研究,研究目的也从提高绝对寿命改成了延长健康寿命。

⑧虽然目前这两派仍在争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人脑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

因为神经细胞不会分裂,而不会分裂的细胞寿命肯定是有限的,只能通过替换的方式让其永生。

但是,人脑神经元的连接方式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个性所在,如果替换了它们,“我”就不存在了。

换句话说,即使未来发明出了长寿药,最多也只能让我们的身体活得更长,我们的精神是没办法延续的。

于是另有一派人开始研究脑机接口的问题,试图通过这个办法把我们的精神传入电脑,间接地获得永生。

⑨以目前研究来看,如果大脑无法永生的话,身体的长寿是没有意义的。

就像热门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所说的那样: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人记得你了。

8.请简要概括文中谈到的可能使人长寿的方法有哪几种。

(3分)

9.本文第④—⑨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

10.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他把熵的概念引入生命料学,指出生命和非生命的最大区别就是如何应对熵增原理。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世纪90年代,第一个长寿基因在线虫身上被发现,证明调节基因的活性能够延长寿命。

B.想要让我们的身体活得更长,想要让我们的精神得到延续,发明长寿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C.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DNA的秘密,长寿研究的目的也就从提高绝对寿命改成了延长健康寿命。

D.物理学家薛定谔把熵的概念引入生命科学,他认为如何应对熵增原理是生命和非生命的最大区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18分)

家书

舒怀玉

①十九岁入伍,父亲便阔别故土,倥偬天涯,多地辗转,却不改征程恋恋。

一家人也跟着他,忽而南至深圳,忽而北迁京城,不断大腾挪。

每次搬家,都要苦着母亲对家用进行取舍。

哪双鞋子可丢,哪把凳子应留,哪套盘碟送人,决定权都在母亲手里。

只有一样东西是例外。

那是父亲保存的一麻袋家书,无论走到哪里,父亲都带着它。

它带给父亲的慰藉与日俱增。

②“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父亲的数百封家书,安静地,温暖地,躺在家中某一个角落。

它们褶皱,斑驳,浸渍,堆放,娓娓诉说血肉深情与家族基因密码。

③这些文物般的家书,是父亲写给祖父母和祖父、祖母分别写给父亲的信。

祖父是村里文化人,写得一手好字,好到县里让他去写身份证——中国第一代身份证是手写的。

当然,祖父还给村里人写春联,写婚联,这在深藏于丘陵之中的那个村庄里是了不得的。

当父亲打起背包去军营时,祖父特地买了十本信纸,在站台上塞进父亲的挎包——那是一个在邮局打程控电话都要排队的年代。

自此,多少年军旅岁月,祖父母从未去部队探望过他们的儿子,家庭经济基础决定了两代人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方式。

写信成为祖父母那一段人生旅途的重大寄托。

父亲每一个星期给家里写一封信,这个频率一直保持到手机出现。

十本信纸,写尽父亲青少年时代的悲欢,一页页沾满路遥《平凡的世界》式的湿漉气息。

④如今,父亲的人生开始踏入念旧怀旧的里程,他是那么喜欢读那些略显稚嫩的文字,翻来覆去,不厌其烦。

而且似乎他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心得与我交流,或勾起新的曾经以为忘记或放下的往事与我分享。

⑤我曾经把父亲的信文提升到这样的高度:

它蕴含着“从哪里来,到了哪里,要往哪里去”这样玄深的人生思考与实践,也写尽这一代共和国军人的艰辛奋平与光荣梦想。

父亲听着,微笑着,不说话。

很显然,父亲十分赞同和享受这个“高度”。

⑥祖父母用的“信纸”,是如此特别——这些纸,有不规则的糊窗户纸,有香烟盒包装纸,有会计用的账本纸,有小孩田字格作业纸,还有那个年代南杂店包食品用的黄草纸……它们被祖父母写上文字,寄予他们长年漂泊在外的儿子后,享受着传家宝式的珍藏。

手捻这些忧若隔世的信纸,读着祖父的文字,不禁使我正襟危坐。

也许是,祖父的字,横折竖钩,点提撇捺,一丝不苟。

也许是,信中有太多的教和训的词调。

虽然时隔二十多年,但透过纸背,至今能觉到严厉的语气,眼前会浮现戴着高度近视镜的祖父训话的样子,言笑不苟,不容置疑。

袁凯在《京师得家书》中写道: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祖父却在信中反复告诫父亲,不要念家,不要回家,不要太早成家,在部队扎下根来,改变命运,建功军营。

⑦不久前,一档读信的综艺节目《见字如面》在一片叫好声中大量圈粉。

这些家书,讲述的就是中国故事,抒发的就是中国情感。

我读祖母写给父亲的信,就时常会静静地泪流满面。

这种跨代解读,因为血脉相通而没有任何困难。

③有一封信,祖母用的是香烟包装盒纸,香烟品牌是“大前门”。

纸中有一大片污渍,她的笔就躲着这片污溃绕着写。

如今,时间让这片污渍不断浸染扩大,已经吞噬大部分文字。

隐约中,只见到四个字:

我儿勿念。

我推断,这文绉绉的四个字,是祖母从祖父那里现学现用的。

因为祖母的一生,识字不过百十来个。

但祖母敢于提笔,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在支撑她。

我合计过,祖母给父亲写每一封信,大约都只有七八十个朴素的字。

朴素到封封都要告诚“要听党的话”,要“相信组织,“干工作不要怕脏怕累”。

所以,我有时候必须哭着读!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七八十个朴素的字,字字牵肠挂肚,句句有泪不弹,时时催人奋斗。

②有时候,遇到不会写的字,祖母就会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

“虚心”就写“书心”,“字记”写作“劳记”,或者干脆画一个符号来代替。

这些符号,只属于祖母和父亲他们母子俩,他们约定俗成地赋予符号意义,他们毫无障碍地使用和变流。

每每读到一个或者一连符号,我时而酸楚,时而感叹,心头涌上很多复杂的情愫。

我最终也不得而知上面的文字。

有几封信,祖母写在黄草纸上。

当年,这类黄纸是南杂店用来包红糖的。

现在,这些纸已经极度脆弱,它们安静地在信封里,我都不敢打开它,害怕有一个地方再决堤。

当时,乡下人家里不会常有浆糊,更没有现在用的固体胶棒。

有时候,祖母写完信,干脆用饭粒粘住封口。

这些饭粒,因为祖母,因为岁月,因为与字和纸的缠绵,在我的视线里变得如此圣洁,甚至有些神秘。

⑩“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最懂信的人,莫如游子,莫如杜牧。

而之于我,感谢岁月,让我最终得以理解父亲的行为方式,并通过他的思维频率与情感路径读懂世间很多东西。

12.文章第①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3分)

13.揣摩下面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4分)

(1)当父亲打起背包去军营时,祖父特地买了十本信纸,在站台上塞进父亲的挎包——那是个在邮局打程控电话都要排队的年代。

(加点词语表现了祖父怎样的心理?

(2)当年,这类黄草纸是南杂店用来包红糖的。

现在,这些纸已经极度脆弱,它们安静地蛰在信封里,我都不敢打开它,害怕有一个地方再次决堤。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加点词语)

14.文中多处引用诗词名句,像“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等,有什么作用?

(3分)

15.文章多次提到了信纸,特别是祖父母的信纸,有什么含义?

(4分)

16.文章结尾写到“通过他的思维频率与情感路径读懂世间很多东西”,这“很多东西”具体是指什么?

请分点作答。

(4分)

【古诗文阅读】(共六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曾巩,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视常平价稍增以子民。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椎剽②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宜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来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

“安石何如人?

”对曰:

“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曰: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改)

【注】①常平:

官仓名。

②椎剽(zhuīpiáo),杀人劫财。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讽富人自实粟()

(2)奉继母益至()

(3)巩属民为保伍()(4)帝然之()

1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援笔而成溪深而鱼肥

B.遂与之异公将鼓之

C.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必以分人

D.一出其力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19.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2)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20.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仅“工文词”,而且很有“仁心”,请概括上文中能表现他“仁心”的事例。

(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4分)

【甲】凉州词(其二)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乙】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1.请描绘【乙】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所展现的画面。

(2分)

22.【甲】【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但主旨不同,试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分)

四、作文(50分)

23.题目:

让我走近你

要求:

①以文化生活为素材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01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

(二)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A2、A3、

(1)C

(2)B

4、

(1)苦将依强派作蛾眉(6)弓如霹雳弦惊

(2)采葵持作羹(7)可据理臆断欤

(3)散入珠帘湿罗幕(8)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9)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5)博学而笃志(10)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5、

(1)给“圈子”加上双引号

(2)竖提

(3)将“本着尊重友谊…为目的”改为“本着尊重友谊…的原则”或“以尊重友谊…

为目的”

6、

(1)万圣龙王

(2)舍利子

二、【综合性学习】

7、

(1)略

(2)事迹概括+人物精神+值得学习的地方(3点2分,2点1分,1点不得分)

(3)示例:

朗诵古诗词/讨论新起点/争做演说家

(4)没有具体的时间/没有具体地点

三、阅读

(-)8.(3分)①不断供应能量实现长寿;②提高身体的修复能力或提高抗压能力,减轻外部压力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③调节基因的活性来延长寿命。

(答出一点得1分)

9.(3分)时间顺序,先说明上世纪50年代生物学家们开始从基因的角度探索生命的奥秘,然后说明上世纪90年代对通过调节基因的活性而延长寿命的研究,最后说明目前研究的现状:

如果大脑无法永生,身体的长寿没有意义。

(答出“时间顺序”,得1分;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得2分)

10.(3分)不能删去,“最大”从程度上进行强调,(1分)说明如何应对熵增原理是生命和非生命最主要、最明显的区别。

(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如果去掉,就不能体现这一点。

(1分)

11.(3分)D

(二)12.(3分)内容上交代家书来历,表现父亲对家书的珍爱,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2分):

结构上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关于家书丰富内涵的往事。

(1分)

13.(4分)

(1)“特地”指专门的,用心的,“十本”写出数量之多,这两个词语写出了祖父对父亲写信这件事特别重视的心理。

(2分)

(2)“垫”字运用拟人,写出这些信是有生命的,他们只是暂时沉默在那里,一旦打开,就会说话,就会活起来,就会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2分)

14.(3分)①文中多处引用诗词名句,使文章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1分)②这些诗句字短情长,蕴含着寄信人真挚的感情——他们牵挂着远方的亲人、期待他们早日归家、时刻盼望着寄来一封家书……③增强感染力,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2分)

15.(4分)①这些简陋的信纸,说明当时中国的经济还很落后,人们连写信的纸张都没有,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苦;(2分)②这些简陋的信纸,承载着浓浓的亲情,更反衬出信中内容的感情真挚,让“我”为之感动,(2分)

16.(4分)①家书是纽带,是血肉深情与家族基因密码,不仅寄托了父母对子女的深情更蕴含着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与光荣梦想;②那个年代的人们,教导孩子安心工作,他们对党对祖国有着朴素真挚的热爱,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去报效祖国。

(三)17.

(1)劝说,委婉规劝

(2)周到(3)同“嘱”,嘱咐、嘱托

(4)以……为然,认为是对的、正确的或赞同18.C

19.

(1)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

(2)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

20.①劝说富人出售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②整治治安,打击豪强奸盗;③改官舍为收容所,扶贫济困;④奉养继母,抚育弟妹。

(任意两点)

(四)21.黄河汹涌澎湃,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奔腾而来,一座孤城(玉门关)巍然屹立在万仞高山之中。

22.【甲】表现了将士们为国战斗、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悲壮情怀。

【乙】写戍边士兵的思乡离愁。

附参考译文:

曾巩,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

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

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把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当作根本。

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

曾巩嘱咐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

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

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

神宗曾经问曾巩:

“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

“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

”皇上说:

“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

”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

”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