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6《昆虫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96069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名著6《昆虫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名著6《昆虫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名著6《昆虫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名著6《昆虫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名著6《昆虫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名著6《昆虫记》.docx

《中考名著6《昆虫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名著6《昆虫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名著6《昆虫记》.docx

中考名著6《昆虫记》

《昆虫记》名著导读

一、作者简介

法布尔,法国博物学家、动物行为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文学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

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罗曼•罗兰把法布尔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他还被被世人誉为"科学界的诗人"“昆虫界的维吉尔”,因贫病交加于92岁逝世。

二、主要内容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昆虫记》的内容最直观的就是对昆虫的研究记录。

作者在数十年间,不局限于传统的解剖和分类方法,直接在野外实地对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种类繁多的昆虫进行观察,或者将昆虫带回自己家中培养,详尽地记录下这些昆虫的体貌特征、习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行和死亡,然后将观察记录结合思考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

《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

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鲁迅称之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三、昆虫形象分析

(一)蟋蟀(歌唱家)

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几乎和蝉一样有名气。

它的出名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和建筑才华,它的住所堪称别墅。

在建造巢穴方面,蟋蟀聪明,超群出众。

它总是非常慎重地选择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拥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有安全保障,并且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洞穴。

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它拥有安全可靠的躲避隐藏的场所,拥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

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蟋蟀们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琴歌唱。

性格特征:

①善于歌唱。

②聪明。

如:

把住宅建在隐秘的地方。

②勤劳。

如:

钻在下面一呆就是两个小时。

③能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如:

它的洞随天气的变冷和身体的长大而加大加深。

④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

如:

改良和装饰的工作,总是经常地不停歇地在做着

(二)螳嫏(神刀手、杀手)

螳螂外表纤细而优雅,淡绿色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柔软,头可以向任何方向自由转动。

螳螂凶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

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螳螂捕食:

螳螂以这种奇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他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

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蝉(音乐家、歌唱家)

蝉是为快乐而放声高歌,永远不知疲倦的歌唱家。

蝉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

然而喧哔却不足以惊扰它。

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

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ー样。

蝉初次被发现是在夏至。

在行人很多,有太阳光照着的道路上,有好些圆孔,与地面相平,大小约如人的手指。

在这些圆孔中,蝉的幼虫于黄昏及夜间从地底钻出来,爬到树上变成完全的婵。

蝉喜欢特别千燥而阳光充沛的地方。

因为幼虫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

生活习性:

每三到四年繁殖一次;附在树干上,吸取树的汁液;天气炎热时,发出鸣叫声。

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左右。

(四)蜣螂(清道夫、清洁工)

做球的方法:

在蜣螂扁平的头的前边,长着六只牙齿,它们排列成半圆形,像一种弯形的钉耙,用来掘割东西。

甲虫用它们抛开它所不要的东西,收集起它所选拣好的食物。

如果需要很大的力量去搬动一些障碍物,它就利用它的臂。

它左右转动它有齿的臂,用一种有力的扫除法,扫出一块小小的面积。

于是,在那堆集起了它所耙集来的材料。

然后,再放到四支后爪之间去推。

这些腿是长而细的,特别是最后的一对,形状略弯曲,前端还有尖的爪子。

它再用这后腿将材料压在身体下,搓动、旋转,使它成为一个圆球形。

一会儿,一粒小丸就增到胡桃那么大,不久又大到像苹果一样。

性格特征:

①固执。

如:

它总是走险峻的斜坡,攀登那些简直不可能上去的地方。

②狡猾佯装伙伴帮忙,进行抢劫。

(五)蝈蝈

蝈蝈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蝈蝈就在树上,非常勇敢地织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

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几乎总能把它的停虏开膛破肚,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六)孔雀蛾

孔雀蛾是一种长得很漂亮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毛,脖子上有一个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洒着灰色和褐色的小点儿。

横贯中间的是一条淡淡的锯齿形的线,翅膀周围有一圈灰白色的边,中央有一个大眼睛,有黑得发亮的瞳孔和许多色彩镶成的眼帘,包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的孤形线条。

它们靠吃杏叶为生。

孔雀蛾具有克服障碍寻找对象的“无畏和执着”的特点。

它一生中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配偶,为这一目标,它们继承了一种很特别的天赋:

不管路途多么远,路上怎样黑暗,途中有多少障碍,它总能找到它的对象。

在它们的一生中大概有两三个晚上它们可以每晚花费几个小时去找它们的对象。

如果在这期间它们找不到对象,那么它的一生也将结束了。

(七)萤火虫

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

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

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它甲虫一样。

而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

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

它的身体呈棕粟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边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小斑点。

萤火虫有两个特点:

获取食物的方法和尾巴上发光。

(八)其他

《昆虫记》中,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的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这本书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情景。

如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确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昆虫记》在第三卷中写到三种垒筑蜂是灌木蜂、石垒筑蜂、棚檐垒筑蜂。

蟋蟀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蟋蟀自己挖掘建造的“住宅”宽敞、光滑、干净、卫生,另外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

菜豆象是一种昆虫;舍腰蜂喜欢将巢筑在温暖的环境中;毛虫的天敌是金步甲;天生攀岩家是蜣螂。

试验证明:

蜜蜂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蚂蚁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

欧洲最大的蝴蝶是大孔雀蝶。

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是蝉;黑步甲擅长装死。

《昆虫记》中蟹蛛爱吃蜜蜂;意大利蟋蟀会在旁边稍有动静时用腹部发音。

蜘蛛知道蜘蛛网上的猎物的方法是通过猎物在网上震动感觉到的。

蜣螂认为绵羊的天赐美食是绵羊的粪便。

四、艺术特色

(1)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这是第一部用田野实验的方法研究活生生的昆虫的本能、习性的著作;同时,这又是用散文的形式著成的昆虫学著作。

书中,法布尔运用文学手段介绍科学知识,根据观赛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

(2)以人性观照虫性,又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

作者常用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以人性观照虫性,使笔下的昆虫具有了与人类相似的灵性,如作者以“可怜天下父母心”去歌颂被管虫的母爱。

同时,他又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如由团结和平的松毛虫想到了人类的私有财产和斗争。

(3)大量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

书中大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每个小昆虫人一般的灵性,如小甲虫“为儿女操碎了心”、被毒蜘蛛咬伤的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为了突出各种昆虫的异同之处,法布尔还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在不断的对比中,各种昆虫的独特性得到了彰显。

如《绿色蝈蝈》一文中,有蝈蝈与蝉叫声的对比、蝈蝈与鹰捕食方面的对比、蝈蝈与螳螂食性的对比。

(4)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充满情趣。

《昆虫记》语言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如杨柳天牛在作者笔下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石蚕的小鞘能帮助石蚕在水里自由地升降,就像是它的潜水艇。

五、精彩片断

1《石蚕》

石蚕的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

我曾在我的玻璃池塘里看到一幕有趣的战争,鲜明地证实了那个其貌不扬的小鞘的作用。

玻璃池塘的水中原本潜伏着一打水甲虫,它们游泳的姿态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有一天,我无意中撒下两把石蚕,正好被潜在石块旁的水甲虫看见了,它们立刻游到水面上,迅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里面的石蚕感觉到此次攻击来势凶猛,不易抵抗,就想出了金蝉脱壳的妙计,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一眨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可怜的水甲虫啊!

它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聪明的石蚕早已逃到石底下,重新建造它的新鞘,准备着你们的下一次袭击了。

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

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

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

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

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

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

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

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

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

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

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

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2《蝉》

(一)

有的时候,蝉与蚁也确实打一些交道,但是它们与前面寓言中所说的刚刚相反。

蝉并不靠别人生活。

它从不到蚂蚁门前去求食,相反的倒是蚂蚁为饥饿所驱乞求哀恳这位歌唱家。

我不是说哀恳吗?

这句话,还不确切,它是厚着脸皮去抢劫的。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

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

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

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

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

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

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

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

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

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

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二)

蝉的蛴螬,初次出现在地面上时,常常在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点脱掉身上的皮——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枝灌木枝——找到后,它就爬上去,用前足的爪紧紧地握住,丝毫不动。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

当时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翅膀。

此时,除掉身体的最后尖端,身体己完全蜕出了。

然后,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于是用一种差不多看不清的动作,又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并且前爪钩住它的空皮,用这种运动,把身体的尖端从鞘中脱出,全部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在短时期内,这个刚被释放的蝉,还不十分强壮。

它那柔软的身体,在还没具有足够的力气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必须在日光和空气中好好地沐浴。

它只用前爪挂在已脱下的壳上,摇摆于微风中,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绿色的。

直到棕色的色彩出现,才同平常的蝉一样。

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取得树枝,大概在十二点半,弃下它的皮飞去。

那壳有时挂在枝上有一两月之久

3《螳螂》

(一)

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

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不光是动作奇特,与此同时,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

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

螳螂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

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

因为,螳螂已经把身体的前半部完全都竖起来了,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黑白相间的斑点。

这样一种姿势,谁能说不是随时备战的姿势呢?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

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

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

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

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

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

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

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

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

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

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

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

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二)

螳螂,这样一种凶狠恶毒、有如魔鬼一般的小动物,它的食物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其它种类的所有昆虫。

螳螂的气概虽然特别神圣,但是,或许你想不到,因为这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

事实上,螳螂还是一种自食其同类的动物呢。

也就是说,螳螂是会吃螳螂的,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

而且,在它吃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十分泰然自若,那副样子,简直和它吃蝗虫,吃蚱蜢的时候一模一样,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并且,与此同时,围绕在食同类的螳螂旁边围观的观众们,也没有任何反应,没有任何抵抗的行动。

不仅如此,这些观众还纷纷跃跃欲试,时刻准备着,一旦有了机会,它们也会做同样的事情,也同样地毫不在乎,仿佛顺理成章似的。

然而在事实上,螳螂甚至还具有食用它丈夫的习性。

这可真让人吃惊!

在吃它的丈夫的时候,雌性的螳螂会咬住它丈夫的头颈,然后一口一口地吃下去。

最后,剩余下来的只是它丈夫的两片薄薄的翅膀而已。

这真人难以置信。

螳螂真的是比狼还要狠毒十倍啊!

听说,即便是狼,也不吃它们的同类。

那么,螳螂真的是很可怕的动物了!

4《萤》

(一)

萤的这种捕食方法,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在它开始捉食它的俘虏以前,它总是先要给它打一针麻醉药,使这个小猎物失去知觉,从而也就失去了防卫抵抗的能力,以便它捕捉并食用。

这就好比我们人类在动手术之前,在病床上,先接受麻醉,从而渐渐失去知觉而不感到疼痛一样。

在一般情况下,萤所猎取的食物,都是一些很小很小的蜗牛。

很少能捕捉到比樱桃大的蜗牛。

在气候非常炎热的时候,就会在路旁边的枯草或者是麦根上,聚集着大群的蜗牛,像集体纳凉一般。

也许是酷热难耐的原因,它们一动也不动地群伏在那些地方。

生怕动一动,就会觉得热气逼人。

它们就是这样静止着,懒洋洋地经过炎热的夏天的。

在这些地方,我常常会看到,一些萤在咀嚼它们那已经失去知觉的俘虏。

萤就是在这些摇摆不定的物体上把它们麻醉了的。

(二)

从各个方面来看,毫无疑问,萤千真万确地能够控制并且调节它自己的发光器官,随意地使它更明亮,或更微弱,或熄灭。

不过,在某一种我们还不知道的环境之下,它也会失去它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

如果我们从它发光的地方,割下一片皮来,把它放在玻璃瓶或管子里面,虽然并没有像在活着的萤体上那么明亮耀眼,但是,它也还是能够从容地发出亮光的。

因为,对于发光的物质而言,是并不需要什么生命来支持的。

原因在于,能够发光的外皮,直接和空气相接触而起作用。

因此,气管中氧气的流通也就不必要了。

就是在那种含有空气的水中,这层外皮发出的光也和在空气中发出的光同样明亮。

如果是在那种已经煮沸过的水里,由于空气已经被“驱逐”出来了,于是,发出的光就会渐渐地熄灭了。

再没有更好的证据来证明萤的光是氧化作用的结果了。

萤发出来的光,是白色而且平静的。

另外,它的光对于人的眼睛一点儿也不刺激很柔和。

这种光看过以后,便会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它们简直就像那种从月亮里面掉落下来的一朵朵可爱的洁白的小花朵,充满诗情画意的温馨。

虽然这种光亮十分灿烂,但是同时它又是很微弱的。

假使在黑暗之中,我们捉住一只细小的萤,然后把萤的光向一行油印的字上照过去,于是我们便会很容易地辨别出一个一个的字母,甚至也可分辨出不是很长的词来。

不过,超过了这份光亮所涉及到的比较狭小的范围以外,那就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不过,这样的灯,这样吝啬的光亮,不久就会令读书人厌倦的。

但是,这些能够发出光亮的小动物,这些本该是心中一片光明的小昆虫,在事实上却是一群心理很黑暗的家伙。

它们对于整个家族的感情是完全不存在的。

家庭对于它们而言,是无足轻重的。

柔情对于它们也是没有丝毫实际意义的。

它们能够随处地产卵。

有的时候,产在地面上;有的时候,产在草叶上。

无论何时何地,它都可以随意散播自己的子孙后代。

真可谓四处闯荡,四海为家,随遇而安。

而且,在它们产下卵以后,就再也不去注意它们了,随它们自生自灭,自然生长去了。

从生到死,萤总是放着亮光的。

甚至连它的卵也是要发光的。

幼虫也是如此。

当寒冷的气候马上就要降临的时候,幼虫就会立刻钻到地面下边去,但是并不钻得很深。

假如我从地面下,把它轻轻地掘起来,它的小灯仍然还是亮着的。

就是在土壤的下面,它的小灯还是点着的,永远为自己留一盏希望的灯!

5《蟋蟀》

(一)

在选择住所时,它常常轻视那些偶然碰到的以天然的隐避场所为家的种类。

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

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

凡是这样的地方。

都被视为佳地,要优先考虑选取。

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而成的洞穴,因为,这些洞都不合适,而且它们都建造得十分草率,没有安全保障。

有时,其它条件也很差。

总之这种洞不是首选对象。

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点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

除去人类以外,至今我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的建筑技术要比蟋蟀更加高超。

即便是人类,在混合沙石与灰泥使之凝固,以及用粘土涂抹墙壁的方法尚未发明之前,也不过是以岩洞为隐避场所,和野兽进行战斗和大自然进行博击。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种非常特殊的本能,大自然单单把它赋予了这种动物呢?

最为低下的动物,但却可以居住得非常完美和舒适。

它拥有自己的一个家,有很多被文明的人类所不知晓的优点:

它拥有安全可靠的躺避隐藏的场所;它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同时,在属于它自己的家的附近地区,谁都不可能居住下来,成为它们的邻居。

除了我们人类以外,没有谁可以与蟋蟀相比。

(二)

四月的月底,蟋蟀开始唱歌,最初是一种生疏而又羞涩的独唱,不久,就合成在一起形成美妙的奏乐,每块泥土都夸赞它是非常善于演奏动听的音乐的乐者。

我乐意将它置于春天的歌唱者之魁首。

在我们的荒废了的土地上,在百里香和欧薄荷繁盛的开花时节,百灵鸟如火箭般飞起来,打开喉咙纵情歌唱,将优美的歌声,从天空散布到地上。

而呆在下面的蟋蟀,它们也禁不住吸引,放声高歌一曲,以求与相知者相应和。

它们的歌声单调而又无艺术感,但它的这种艺术感和它生命复苏的单调喜悦相协调,这是一种警醒的歌颂,为萌芽的种子和初生的叶片所了解、所体味。

对于这种二人合奏的乐曲,我们应该判定蟋蟀是优秀中的胜者。

它的数目和不间断的音节足以使它当之无愧。

百灵鸟的歌声停止以后,在这些田野上,生长着青灰色的欧薄荷,这些在日光下摇摆着芳香的批评家,仍然能够享受到这样朴实的歌唱家的一曲赞美之歌,从而伴它们度过每一刻寂寞的时光。

多么有益的伴侣啊!

它给大自然以美好的回报。

6《樵叶蜂(切叶蜂)》

樵叶蜂一生中会碰到许多天敌,那地道毕竟不是一个安全坚固的防御工事,它用什么办法来加强对自己家园的护卫呢?

你瞧,那些剪下来的碎叶又派上大用场了。

它用剪下的许多零零碎碎的小叶片,把深处给堵塞了。

这些用来堵塞的小叶片,都是樵叶蜂漫不经心地从叶子上剪下来的。

所以看上去非常零碎,不像筑巢用的那些小叶片一样整齐。

在樵叶蜂的防御工事之上有一叠小巢,大约有五六个。

这些小巢由樵叶蜂所剪的小叶片筑成,这些筑巢用的小叶片比那些做防卫工事的碎片,要求要高得多,它们必须是大小相当、形状整齐的碎叶,圆形叶片用来作巢盖,椭圆形叶片用来做底和边缘。

樵叶蜂的小叶片,都是用它那把小刀——嘴角剪成的。

为了适应巢的各部分的要求,它往往用这把剪刀剪出大小不同的小叶片。

对于巢的底部,它往往精心去设计,一点儿也不含糊。

如果一张较大的叶片不能完全吻合地道的截面的话,它会用两三张较小的椭圆的叶片凑成一个巢底,一直到紧密地与地道截面吻合为止,决不留一点空隙。

做巢盖子的是一张正圆形的叶片。

它好像是用圆规精确地规划过的,可以完美元缝地盖在小巢上。

一连串的小巢做成后,樵叶蜂就着手剪许多大小不等的叶片,搓成一个栓塞把地道塞好。

最值得我们思量的是,樵叶蜂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当模子用的工具。

它怎么能够剪下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