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926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docx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docx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1、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

科学课是学什么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

(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

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

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

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

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

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

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

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

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

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

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

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

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

你知道哪些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

巡回指导。

   评:

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

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

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

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

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实验验证:

发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实验,比较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

巡视指导。

   课堂交流,检查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操作个别指导,保证成功率。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把问题写下来。

提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2片纸不是分开而是靠拢?

   评:

鼓励学生提问。

   尝试解释实验现象:

你能试着说1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吗?

把解释写在记录本上。

进行简单交流,不进行对错评价。

   评:

体验与他人交流的快乐

   课后小记:

本可通过实际教学,是学生大体上知道了科学课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学习科学课的方法,能够针对生活中常见的观察提出问题、猜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人物。

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式记录观察的结果。

   3、能意识到观察是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发现合作的好处,能说出人体的4大组成部分。

   4、能根据生活经验辨别出人体的遗传特征,能指出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身体轮廓,人身体的组成部分,学习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教具准备:

画笔、纸、尺、绳子、体重计、放大镜、印泥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

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2、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进入观察自己的身体。

   你有什么办法观察自己的身体有几部分构成?

学生讨论,把想到的方法写在记录本上,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观察记录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在纸上用笔画出身体的轮廓。

画好后请你观察,你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比1比,小组中谁最高?

谁最重?

想1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最高,谁最重?

把测量的结果标的轮廓图上。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结果。

   评:

多种实验工具是简单的测量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

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指导学生观察身体的显著特征。

   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请大家互相观察自己同学有哪些不同之处?

看谁找到的多?

把观察到的特征标在轮廓图上。

学生观察比较活动,汇报观察结果。

   讨论:

想1想,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这些特征哪些是会改变的,那些是不会改变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展示自己的轮廓图:

说1说自己观察和测量的结果,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猜出是谁的轮廓吗?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让学生保存课堂上自己观察和测量的材料。

   评:

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指导学生观察指纹。

   小组活动:

将每个组的同学将右手食指的指纹印在书上。

请你们比较小组每个同学的指纹,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把你小组成员的名字写在书上,把你们的发现也写在书上。

汇报小组观察比较结果。

   讨论: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指纹的这种特性能帮助人们做什么?

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关于指纹更多的知识,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清你保存好自己的轮廓图,并且记录自己每年的成长情况。

   3、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认识事物的方法?

表扬学生上课的情况。

   4、板书设计:

2、认识自己

   头   颈人的身体分为:

躯干 四肢

   课后小记:

本科学生能够通过测量,观察的方法来认识自己,教学效果好。

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基本上能够掌握测量的方法,并且能够亲自测量,能够分组画出自己的轮廓。

   3、寻找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镜、尺子、线、画笔、画纸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动物植物,同学们项目想亲自去找1找,认识认识哪?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身边的动物植物。

(板书课题)

   评:

上课的开始,通过谈话,导出课题。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制作观察计划

   要向观察得细致、成功,首先,我们来制定观察计划。

   教师讲述:

观察计划大致包括:

寻找地点、带什么工具、怎样观察、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等。

   评:

学生分组研究,用什么方法、怎样找制订研究计划。

   小组讨论:

研究观察方案。

教师提示:

不认识的动物画下来。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寻找动植物。

   教室讲述安全事项:

注意安全、细致观察。

   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

   教师讲述:

刚才,我们都可到操场上分工找到了一些动物植物,下面将我们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卡上,并且填写观察报告。

   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小节填写情况。

   语言训练:

课小组用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找到了什么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观察结果。

   巩固:

   教师讲述:

今天,我们学习来寻找动物植物,同学们在下课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看谁发现多、记录的多。

   评: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培养学生记录的能力。

   拓展活动:

   学生看图。

 学生讨论: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图中这些物体?

   汇报讨论结果。

   评:

复习巩固,使课上知识得到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3、寻找动物和植物

   日期

   地点

   观察报告:

方法

   找到了有趣的现象

   课后小记:

本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把学生带到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够通过看、摸、闻、听的方法,找到身边的动植物,教学效果好。

   

   4、蚯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3、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测量的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5、向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的能力。

   教具准备:

蚯蚓若干条、放大镜、纸、尺、玻璃瓶、长方形纸盒、干土、湿土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用感官认识一些动植物,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观察蚯蚓。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蚯蚓

   提问:

我们怎样观察蚯蚓?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评:

让学生动脑思考研究观察蚯蚓的方法,并且做好观察记录。

   按照学生讨论的方法观察蚯蚓。

   填写观察报告。

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节:

我们大致看到了球员的身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是什么样。

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什么环境中。

   指导学生研究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让学生猜想:

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学生设计实验证明:

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条件下?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

蚯蚓喜欢生活在医院潮湿的环境中。

   教师小节:

我们用这种方法观察其他小动物。

   评: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提问:

蚯蚓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好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提问: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动物?

   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几种小动物,并写出观察记录。

   阅读有关小动物的资料,或上网访问科学在线网站,了解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板书设计:

4、蚯蚓

   投影片出示几幅观察结果

   蚯蚓蚯蚓蚯蚓蚯蚓

   

   课后小记:

本科学生通过观察蚯蚓,发现蚯蚓的外部特征,能够运用各种感官,细致观察,观察兴趣高,收到的效果好,并且能够写出观察记录,借助对蚯蚓的观察,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5、凤仙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凤仙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了解凤仙花植物体的构造。

   3、教会学生用测量工具观察植物。

   4、培养合作精神,填写观察记录。

   5、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感官认识事物。

   2、运用简单工具认识事物。

   教具准备:

画笔、尺、绳子、纸、放大镜、投影仪、投影片、幕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蚯蚓,谁能说1说蚯蚓这种小动物有什么特征?

   教师谈话: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植物—凤仙花。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凤仙花

   讨论:

怎样观察凤仙花?

   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的现象。

   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节。

   评:

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了解其外部特征及其构造。

   出示投影片:

各种花

   学生间的认识一下各种花的名称。

用笔标出花的构造。

   评: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找到各种花和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观察比较其他几种植物的器官形状有那些相同和不同?

   向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

   评:

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进行品德情感教育。

   教师讲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